生活的英文名词(服务的英文名词)一篇读懂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8-12
作者认为,《规范》中的个别译法有待商榷。
对《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中若干特有名词译法的商榷王佩/中日友好医院卢敏/华语教学出版社2017年12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其中对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些英文翻译也进行了规范。
《规范》涉及医疗卫生的部分由三大类组成:1)医疗卫生机构名称英文译法,以示例的方式对医疗卫生机构名称英文译法进行了规范(53 个示例);2)医疗卫生类服务信息英文译法,可细分为医疗机构内部功能设施信息(116个示例)、警示警告信息(5个示例)、限令禁止信息(3个示例)、指示指令信息(5个示例)、说明提示信息(39个示例);3)医学专用名词英文译法,以示例的方式对于医疗机构内部科室的英文名称进行了规范(23个示例),合计共244个示例。
这些示例对医疗卫生服务部门很多常见的说法进行了有效规范,其中不乏亮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门诊部的英文译法,《规范》指出"门诊部Outpatient Department,在设置于门诊部门口的标志中可以省略Department,译作Outpatients"。
在《规范》出台之前,国内各家医院门诊部大都以Outpatient表示,但单数名词Outpatient仅表示病人个体,并无门诊部的意思还有"护士站"的英文译法,此前各家医院可谓五花八门:Nurse Station,Nursing Station,Nurser Station,等等,《规范》将其确定为Nurses Station,与英美医院的护士站一致。
但是还有一些我国特有的名词,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笔者认为《规范》中的个别译法也有待商榷,以下就举出一些例子1.病区Wards/Inpatient Area"病区是住院病人诊疗、生活的场所,是属于某一科室的相对独立管理的医、教、研的工作场地。
一般设30-40张床位每个病区收住病种应为一个或几个医疗专科的病种"《规范》将病区译为Inpatient WardWard是指单个病房,但是现代医院的病区均由多个病房组成,每个病房里安排一张或多张病床,基本没有一个屋檐下摆上30-40张病床的情况。
因此若表示病区的话应该变成复数Wards,或者译为Inpatient Area2.腹腔镜外科Laparoscopic Surgery李永翔(2013)对腹腔镜及利用其进行手术的优势进行了介绍腹腔镜是一种带有微型摄像头的器械。
腹腔镜外科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器械进行手术,将腹腔镜镜头插入腹腔,运用数字摄像技术使腹腔镜头拍摄到的图像实时显示在专用监视器上医生通过监视器屏幕上所显示患者器官不同角度的图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判断,并且运用特殊的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
《规范》将腹腔镜外科译为Laparoscope Surgery,是直接把laparoscope和surgery两个名词堆砌在一起,甚为不妥,而应改为laparoscopic surgeryLaparoscope在柯林斯英语词典中的解释为a medical instrument consisting of a tube that is inserted through the abdominal wall and illuminated to enable a doctor to view the internal organs。
3.特需门诊VIP Clinic特需门诊是从普通门诊中分离出来的综合性门诊杜京平(2007)曾介绍,随着社会发展和患者对门诊要求的提高,普通门诊的就诊条件及护理不能够满足部分患者的需求,有较高经济能力的群体或阶层的患者,就诊转向了特需医疗的方向。
这些患者不仅重视疾病的诊治和舒适的就医环境,同时还希望获得一些健康保健、防病知识的指导由此可见,在我国特需门诊是为有较高经济能力的群体打造的高端医疗《规范》中特需门诊译为Special Need Clinic,也是汉语直译,让人一头雾水,不知这是提供何种特别需要的门诊。
而且根据韦氏词典,Special Needs的意思就是any of various difficulties (such as a physical, emotional, behavioral, or learning disability or impairment) that causes an individual to require additional or specialized services or accommodations。
特需的实质就是高端服务,VIP Clinic即可简单清楚地表达4.镇痛门诊Pain Clinic中文更为确切的说法为疼痛门诊,属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疼痛医学,根据韩济生(2011)的介绍,国际上于1975年成立了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我国于1989年成立中华疼痛学会(Chinese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作为国际疼痛学会的中国分会临床上,以麻醉医师为主,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和骨科等专业的医师逐渐加入,共同解决慢性痛患者的疑难病症,直至2007年,当时的卫生部正式签发文件,规定"疼痛科"的主要业务为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
通常英文为pain medicine、pain management或者pain control《规范》中将镇痛门诊译为Aches and Pains Clinic更是不妥,因为这主要指的是由感冒、锻炼或者焦虑引发的急性症状。
5.放射介入科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中文更为确切的说法为介入放射学,是在放射影像诊断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微创治疗学"介入放射学的定义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导引下,应用穿刺针、导丝、导管等进行诊断及治疗的学科。
介入放射学内容包含介入性诊断和介入性治疗介入医学是从临床应用角度来定义的,介入放射学则是从诊疗技术特点来定义的"(朱海云、程永德,2017:577)《规范》中放射介入译为Radioactive Intervention。
Radioactive一词是指具有放射性的(物质),如radioactive waste(放射性废料),但我们不能说介入这一临床应用是具有放射性的,由此可见问题之所在,根据其定义英文应为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6.医技楼Allied Health Building医技科室是指具有为病人实施诊断、检查功能的非临床科室,根据王佳等(2006)的介绍,医技科室按其专业工作特性可大致分为放射诊断、超声诊断、核医学、介入治疗、检验、病理、理疗、放疗、营养等。
而在英国公立医疗系统(NIH)当中,就将Allied Health Profession 细分为康复师、临床检验、营养、放射检查、核医学等14种,与我国的定义相当《规范》中将医技楼译为Medical Technology Building,会让读者误以为是医学技术开发或者科研机构,因此医技楼应译为Allied Health Building。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医疗系统常用说法,这里也有几个例子:7.医联体Health Alliance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通常由一家三级医院与多家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虽然"医联体"与"分级诊疗"字面上分别侧重"联"与"分",但最终目标有共性,促进资源共享、医生上下流动、患者双向转诊,构建有序的就诊秩序。
在美国,也有将不同层级的卫生保健机构或工作者联系起来形成的医疗服务网络,"向特定的患者人群和社区居民提供协调、统一的医疗服务"(李亚男、吴海波,2017:153),被称为整合医疗服务网络(Integrated Delivery Networks,简称 IDN)。
目前国内对于医联体的英文叫法可谓五花八门,有Medical Cluster,Medical Treatment Combination,Medical Treatment Alliance,Medical Partnership,等等。
根据李克强总理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英文版),医联体实际是Partnership between Medical Institutions Operating at Different Levels,可见是一种合作、联合的关系,而曾被广泛使用的cluster是指a number of similar things that occur together。
8.总值班Administrator on Call"医疗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对医院的管理无时间限制,全天候无缝连接医院行政总值班就是在非工作时间和节假日代表医院行使被赋予的管理职责,协调和处理医务、行政、后勤及其他临时发生事件;及时传达上级指示和紧急通知,签收文件,封存病历等。
因此医院行政总值班工作的核心主要是维护医疗护理运作的协调性和有效性及保障医疗患者的安全"(张水娟等,2017:70)但是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总值班的译法有chief duty,general duty,general on duty,这些译法仅把字面意思符合需要的英语单词按照汉语习惯组合起来,造成整个短语翻译失败。
英美医院里医师值班就是Doctor on Call,所以根据总值班的工作性质,建议译为Administrator on Call9.中西医结合肿瘤Integrative Oncology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肿瘤已有50余年历史,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是指"把传统中医药学中有关肿瘤治疗知识和方法与西方医学中的肿瘤学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命的基础上,揭示肿瘤发生的原因,阐明肿瘤发生、发展、转移、播散的机理,进而获得新的肿瘤学知识而建立的一门新学科"(宋长城、曾爱萍,2003:63)。
国内学者多将其翻译为the Oncolog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Integrated Therapy of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Cancer,或者Treatment of Tumor by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这类译法不但冗长啰唆,而且不符合英语语法总部位于美国的Society for Integrative Oncology是通过患者的现身说法对Integrative Oncology进行定义的,"My journey into integrative oncology helped me in many ways; first in finding peace with my diagnosis; second removing many stress points from my life; and third by helping me manage my fatigue after my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ntegrative Oncology has helped me-live with a cancer that cannot be cured, but can be treated as a chronic disease."(Mailman,2014:291)相似度可见一斑,因此建议国内将中西医结合肿瘤译为Integrative Oncology。
以上现象出现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对汉语原文的理解存在偏差,以及英语的运用出现了问题。(本号有删节)
北京对外医学交流协会与你分享结伴成长的乐趣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