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阳谷穴(阳溪的准确位置图作用功效)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9-22
阳溪穴Yáng xī归经:大肠经取穴方法:阳溪穴位于人体的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阳溪穴(中魁穴)解析:1)阳溪阳,热也、气也,指本穴的气
阳溪穴Yáng xī归经:大肠经取穴方法:阳溪穴位于人体的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阳溪穴(中魁穴)解析:1)阳溪阳,热也、气也,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
溪,路径也该穴名意指大肠经经气在此吸热后蒸升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合谷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此后吸热蒸升并上行于天部,故名 2)中魁中,与旁相对,正也,指本穴气血运行的路线是大肠之正经魁,首也,与尾相对,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首为阳,尾为阴也。
中魁名意指本穴向大肠本经输送阳热之气 3)大肠经经穴经,动而不居也大肠经经气由本穴经过,故为大肠经经穴 4)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合谷穴传输至此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吸热后上炎于天部,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本穴属火。
附注:手阳明经所行为“经”阳溪穴意义:大肠经气血在此吸热蒸升上行天部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之气运行规律:穴内经气由天之中下部上炎至天之天部功能作用:吸收天部之热并向天部提供水湿。
主治疾病: 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治头痛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而后温灸,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当拇短、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的腕背支;布有桡神经浅支。
取穴方法: 阳溪穴位于人体的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阳溪穴位置见下面高清大图动画显示:取穴方法: 阳溪穴位于人体的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下一页 真人示范 图解如何找准阳溪穴 一、阳溪穴穴名释义阳溪穴:阳气之溪阳溪:阳,热也、气也,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溪,溪流、路径也阳溪,意指大肠经经气在此吸热后蒸升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合谷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此后吸热蒸升并上行于天部,故名阳溪。
阳溪穴位于两条肌腱近端凹陷处。
我们在解读合谷穴的时候曾经提到,合谷是大肠经经水汇合之谷地,其特点和肺经的太渊穴大同小异只不过,太渊沉降之肺经经水为冷,属冷泉;而合谷汇聚的大肠经的经水为热,汇聚之后必要分流,而从合谷分出的一支蒸腾的热泉,就是阳溪。
解读阳溪穴我们知道,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尤如水塔,自上而下,倾泻而下,逐渐变冷;而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刚好与肺经相反,达到人的肢体末端之后,尤如泉水,由下而上汇聚返回,逐渐变暖,一阴一阳,肺与大肠相表理,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
我们搜索了一下穴位库发现:在14正经的361个穴位中,包含“阳”字的穴位共涉及7条经脉18个穴位,外加经外奇穴2个,共计20个具体如下:①大肠经:商阳穴、阳溪穴②胃经:冲阳穴③小肠经:阳谷穴
④膀胱经:会阳穴、委阳穴、阳纲穴、合阳穴、跗阳穴⑤三焦经:阳池穴、三阳络穴⑥胆经:阳白穴、膝阳关穴、阳陵泉、阳交穴、阳辅穴⑦督脉:腰阳关、至阳穴⑧经外奇穴:当阳穴、太阳穴而含“溪”字的穴位,共涉及6条经脉的6个穴位,分别为:
阳溪穴(大肠经)、后溪穴(小肠经)、解溪穴(胃经)、天溪穴(脾经)、太溪穴(肾经)、侠溪穴(胆经)由此可见,阳溪穴在命名上还是挺有共性的二、大肠经五输穴之经穴、火穴阳溪穴在60五输穴之中,属于大肠经的经穴。
关于经穴,是这样的定义的★60五输穴: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经穴,分别名为井、荥、输、经、合,合称“五输穴”,共记60个有关记载首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灵枢本输》则详细地阐明了各经井、荥、输、经、合各穴的名称和具体位置五腧穴是常用要穴,为古今医家所重视临床上如:井穴:可用于治疗神志昏迷;荥穴:可用于治疗热病;输穴:可用于治疗关节痛;经穴:可用于治疗喘咳;。
合穴:可用于治疗六腑症证等手阳明大肠经本身就是一条阳脉,而阳溪穴又是五输穴之中的经穴(所行为经),属火,所以,它又是一个火中之火穴,具有火的上炎之特性三、阳溪穴为明目醒脑之要穴前面我们已经说了,阳溪为火中之火,所以,在大肠经循行返回的途中,它起到了一个能量补充站的作用,其能量一路沿大肠经上行至头面部,给其补充能量。
所以,有明目醒脑的作用我们知道,肺是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它是管布血的;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它是管排出废物的如果气血过于集中在人体肢体的末端,头面部的供血状况就会变差,所以,点按阳溪穴,就是为了让气血加速回流。
当头面部的气血充足了,人自然头脑就清楚了,眼睛也明亮了,毕竟“目受血而视”【功效】清泻阳明,通经安神,舒筋利节【主治】明目、醒脑、头痛、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目齿肿痛、热病心烦、癫狂、腕臂酸痛
四、总结1、阳气能量补充站2、火中火3、明目醒脑如何找准穴位–阳溪穴这一篇来说说阳溪穴古语说:阳,指阳经与手背部,阳溪穴内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溪,山洼流水之沟指阳溪穴在拇指手背之阳的两筋凹陷明显处。
阳溪穴归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是医治人体头面部疾病的重要穴位,有疏通局部经脉气血运行、调节经气的作用,经常用于治疗头痛、牙痛等疾病精确定位:阳溪穴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解剖学“鼻烟窝”凹陷中。
取穴窍门:手掌侧放,拇指伸直向上翘起,腕背桡侧有一凹陷处,即是阳溪穴。
一按就灵:头痛或牙痛时,用一手轻握另一手手背,弯曲拇指,用指甲直掐按阳溪穴,每次左右各掐按1-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会使疼痛迅速得到缓解小贴士:称其阳溪,是因为人的肢体中手背为阳,而溪代表的是水流经络理论中,将位于前臂(小腿)附近,具有畅行水流作用的穴位叫做“经”穴。
阳溪就是手阳明经的“经”穴
下一页 阳溪穴的养生功效和按摩保健方法 导读:按摩阳溪穴的作用:缓解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头痛、耳聋耳鸣、前臂麻痛、便秘等,阳溪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阳溪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阳溪穴位位置图】
阳溪穴位位置图【图解阳溪穴位的位置】阳溪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阳”,即热,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溪”,路径阳溪穴的位置:位于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处于拇指伸肌腱与拇指短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形似小溪,故名“阳溪”
【按摩阳溪穴位的作用与好处】阳溪穴的主要作用:清热散风、消肿止痛缓解治疗咽部及口腔疾病、腰痛等病症缓解治疗:1、咳嗽气喘;2、牙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3、脑中风 ;4、头痛、耳聋耳鸣、前臂麻痛、手腕疼痛、重听;5、便秘等。
【温馨提示】【穴位配伍】1、阳溪穴配解溪穴,主治心悸怔忡 2、阳溪穴配合谷穴治头痛【按摩疗法】用大拇指按揉阳溪穴100~200次,每天坚持,能够防治咽部及口腔疾病【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阳溪穴5~20分钟,每天一次,可改善目赤肿痛、牙痛、腰痛等疾病。
【刮痧疗法】用角刮法垂直从上而下刮拭阳溪穴,力度稍重,出痧为度,可缓解发热无汗、头痛、牙痛等针刺方法:阳溪穴直刺或向上刺0.3-0.5寸艾灸方法:阳溪穴艾条灸5-10分钟,阳溪穴艾炷灸3-5壮按摩方法:用食指指腹按压阳溪穴,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5分钟,每日2次。
治病小贴士:阳溪穴能补阳气,提精神,所以此穴能给大脑提供充足的血液,善治头痛和眼痛。
拇指尽力向上,在大拇指的根部接近手腕的地方有一个凹陷,这个凹陷就是阳溪穴所在位置阳溪穴是精气贮藏比较深的地方,阳气很充足现在有一种病叫手肩综合征,也就是手腕、手肘、肩膀等部位感到疼痛这时可用右手握住左手的腕部,同时左手握拳,用拳头前后晃动,这样来帮助腕部活动。
在腕部活动的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刺激阳溪穴此外,穿西装的男士在闲暇时,建议解开衣袖的扣子,放松一下腕部的肌肉,对整个胳膊都非常有好处穴名阳溪别名中魁经络手阳明大肠经国际代码LI5【類別】经(火)穴【釋名】。
腕背为“阳”;凹陷为“溪”穴位于腕背阳侧两筋之间凹陷处,故名【位置】神门、大陵、太渊、阳池、阳溪穴位横断面 (引自《严振国穴位解剖》)阳溪穴位 (引自《经络与穴道》)腕背桡侧,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处,拇指上翘时,当鼻烟窝中。
《灵枢‧本输》:“在两筋间陷者中也”;《针灸甲乙经》:“在腕中上侧两傍间陷者中”;《循经考穴编》:“与太渊相并,直对食指本节,骨尖有动脉”《针灸逢源》:“张大指、次指取之”【解剖】肌肉:背侧为拇长伸肌腱,掌侧为拇短伸肌腱。
深层背侧为桡侧腕长伸肌腱最深层为舟骨神经:桡神经浅支血管:皮下组织内有头静脉深层掌侧为桡动脉本干及其腕背支【操作】浅刺0.3~0.4寸,注意不要伤及动脉【功效】祛风泄火古典:头痛、目赤痛、目翳、耳聋、耳鸣、喉痹、腕痛、牙痛、肘臂不举,掌中热,舌本痛,惊瘛、妄言,烦心,咳呕沫。
现代:齿神经痛,小儿消化不良,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配穴】胸满不得息:天容、阳溪。惊悸怔忡:解溪、阳交。【其它相关项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