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作文素材摘抄大全_生活作文素材摘抄大全高中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4-04-18
他认为“酒是人类第二大快乐,它与人类共存亡,只要一天有人便一天有酒”,还说:“喝不喝酒是人和野兽最大区别”。
第一个人物:黄永玉
1.而我不会叫!黄永玉曾自称自己的作品是“母鸡下蛋” ,难以说清哪一幅最好但他又曾对记者说:“我的作品虽然像母鸡下的蛋,但你知道吗?我和母鸡又有不同之处啊!”记者便问:“有什么不同?”他俏皮地说:“母鸡下了蛋总要叫几声,而我不会叫!”。
适用主题:低调2.黄永玉的豁达黄永玉并不避讳谈生死:“我死后立即火化,骨灰放到抽水马桶里,就在厕所举办个告别仪式,拉一下水箱,冲水、走人”有人问他为何这么说,他答:“生前我玩得很开心,死后,大家玩一会我好啦。
”一个“玩”字,将老头子的童心暴露无遗适用主题:童心,乐观,豁达3.喝不喝酒是人和野兽最大区别黄永远是个实打实的“拥酒派”,他自己爱酒却不常饮酒,因为他酒量不高,但他欣赏酒鬼们的那种自得其乐的状态他认为“酒是人类第二大快乐,它与人类共存亡,只要一天有人便一天有酒 ”,还说:“喝不喝酒是人和野兽最大区别。
”适用主题:兴趣(欣赏),别致的见解4.黄永玉以画付饭钱黄永玉在香港工作时,当地一家店做童子鸡非常出名,黄永玉经常约金庸、梁羽生等朋友一起光顾有一次吃鸡吃到一半,大家发现口袋里都没有钱,很是尴尬这时,黄永玉对着饭店里的热带鱼画了一张速写,用手指头蘸着酱油抹在画上,算是着色。
画完后,给报社美术编辑打了一个电话没过多久,美术编辑笑眯眯地来了,黄永玉交上画,美术编辑预付稿费付清了饭钱,大家尽欢而散适用主题:机智,大师风范,名人轶事(趣谈)5.大师的坦诚1983年,黄永玉写信给戏剧大师曹禺,毫不掩饰地表达对他仰慕,同时也在信中直言:“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
”曹禺接到信后,视若珍宝,夹在相簿里反复翻看,还叫来妻女和他一同阅读,最后还把那信装裱起来,挂在墙上,时刻提醒自己随后,曹禺回了黄永玉一封信,感谢他的坦率和真诚适用主题:坦诚,直率,气度,包容6.美国乞丐穿西装,说英语
改革开放初期,有一些人总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开口闭口都是人家美国如何如何一天,有人在吹嘘美国如何好,黄永玉接过话头说:“美国确实厉害,连乞丐都穿西装!而且他们都有学问,全说英语!适用主题:讽刺,爱国(不崇洋媚外)。
7.黄永玉不办回顾展黄永玉八十大寿个人画展展出的都是新作,很多人很吃惊,说人家大寿办回顾展,你怎么不搞一个回顾展黄永玉说:“回顾就是把以前的作品给人家看,意思就是说,我现在不工作啦,给人家看我以前的东西。
而我每天都在工作,用不着回顾”适用主题:特立独行,努力,不怀旧8.黄永玉拒绝成立门派很多年前,黄永玉的一些很有名气的学生在美国写信回来,说他们要成立一个“黄永玉画派”黄永玉对此淡淡一笑说:“画家不是狼,不是狮子,不需要成群结党的。
又不是打架,那么多人聚在一起干什么?”接着,他又说,“艺术是个体劳动,成群结党就变成了一种势力,是一帮画家在艺术上擂鼓助威,而不是艺术行为,这么说吧,画画就像吹笛子一样,五六个人一起来摁这个笛子,还怎么吹好哟!”。
适用主题:特立独行,个性独立,不拉帮结派第二个人物:刘文典
1.刘文典的自负1刘文典非常崇拜陈寅恪,却非常看不起沈从文他说:“西南联大真正的教授只有陈寅恪,他应该拿四百块,我应该拿四十块,朱自清应该拿四块钱,沈从文连四毛都不应该给现在沈从文都成教授了,那我是什么?太上教授。
”适用主题:自负,狂妄,特立独行2.刘文典的自负2抗战时期,一次日本飞机轰炸昆明,西南联大纷纷躲避,往防空洞跑当沈从文路过刘文典身边的时候,只听刘文典大声说道:“陈寅恪先生跑是为了保护国粹,我跑是为了保护《庄子》,学生们跑是为了保护文化火种,你个没用的跑什么?”。
适用主题:自负,狂妄,特立独行3.刘文典的自负3刘文典痴迷于研究庄子,成果颇丰,他对此也十分自负,曾说:“世界上懂《庄子》的只有两个半人,第一个是庄子本人,半个是全世界研究《庄子》的人,另一个人就是自己了。
”适用主题:自负,狂妄,特立独行4.刘文典尊敬陈寅恪刘文典并不是一概狂傲,对学问如渊似海的陈寅恪敬重有加,不敢有半点造次他公开承认他的学问不及陈氏之万一,多次对学生说,自己对陈氏的人格、学问不是十分敬佩,是十二万分的敬佩。
刘文典还对人宣称,西南联大只有三个教授:陈寅恪、冯友兰,他和唐兰算半个适用主题:尊敬,佩服5.刘文典顶撞蒋介石1927年,刘文典出任安徽大学校长不久安徽大学发生了学潮,恰好蒋介石在当地,就责令刘文典交出共产党,严惩肇事者,刘文典当面顶撞,说他不知道谁是共产党。
并以情况复杂为理由,不肯惩办学生蒋骂刘文典是老学阀,刘也毫不客气,当面骂蒋是新军阀,蒋大发雷霆,让卫士把刘文典抓起来后经过教育界人士力保,才将他释放适用主题:正直,不畏,真性情6.刘文典的“观世音菩萨”理念
有学生问刘文典,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好,他说只要注意“观世音菩萨”就行了学生不解,刘文典解释说:“‘观’是要多多观察生活;‘世’是要明白社会上的人情世故;‘音’是文章要讲音韵;‘菩萨’是要有救苦救难、为广大人民服务的菩萨心肠。
”适用主题:观察,体会,仁爱
7.刘文典沉浸式教学每逢讲授诗歌,刘文典常常摇头晃脑、浅吟低唱,每到激越处则慷慨悲歌他不仅自己吟诵,还要求学生模仿有的同学不遵命,他虽不悦,但也不苛责,只是打比方点拨:“诗不吟,怎知其味?欣赏梅(兰芳)先生的戏,如果只是看看听听而不出声吟唱,怎么能体会其韵味呢?”。
适用主题:沉浸,感染8.刘文典沉浸式教学刘文典在西南联大讲《文选》课,不拘常规,别开生面上课前,先由校役带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便一边吸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
有时他是下午的课,一高兴讲到5点多钟才勉强结束适用主题:沉浸,特立独行9.刘文典不肯离开祖国1949年末,昆明解放前夕,胡适曾动员他去美国,已替他找妥具体去所,并为他一家办好了入境签证在这关键时刻,刘文典谢绝了,他说:“我是中国人,为什么要离开我的祖国。
”适用主题:爱国,依恋故土第三个人物:林巧稚
1.林巧稚坚守岗位1980年12月2日,79岁的林巧稚病情加重被送进医院虽遭亲友劝阻,但她还坚持工作此时,她早已不是住院医师,但她要求值班医生和护士,只要病人出现问题,即使是半夜也要马上通知她甚至在去世前一天还接生了6个婴儿。
适用主题:爱岗敬业2.林巧稚弃考救人1921年夏天,林巧稚和朋友到上海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考试由于天气酷热难耐,朋友考试时中暑晕倒,林立即中断考试,将朋友扶到阴凉处并开展救护等回到考场时,考试时间已过然而考官把一切都看在眼里,认为林巧稚具备做医生不可缺少的素质:有仁爱之心,做事麻利,救人果断。
最终林巧稚被破格录取适用主题:仁心仁术,做事麻利3.林巧稚的墓志铭妇科专家林巧稚一生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尊称为“万婴之母”1983年春,82岁的林巧稚病情恶化,陷入昏迷,她总是断断续续地喊:“快!拿产钳来!”这时护士就随手抓一个东西塞在她手里安抚她。
不久,林巧稚去世,她的墓志铭是:“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存在的场所便是病房,存在的价值就是医治病人”适用主题:爱岗敬业,仁心仁术,一息尚存此志不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