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生活资讯频道停播过程_云南生活资讯频道停播过程是什么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4-04-19
虽然各地广电机构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但在全媒体背景下,电视频道专业化是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路径该怎么走,其媒体价值、平台价值、专业价值如何体现等等,这些问题仍需要再审视与再认识。
07
近年来,我国电视频道数量持续下降,其根源在于电视行业的供需关系失衡为解决电视频道和节目内容供给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电视频道专业化建设,以期通过政策引导实现行业内供给关系的再平衡,调整供需矛盾。
例如,广电总局《2018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要点》鼓励精办频道频率,要求分众化、差异化,规范频道频率构成;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办频道频率,解决同质化过剩问题;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电视频道建设管理的意见》提出专业电视频道设置的政策要求和基本原则,对严重偏离频道定位、综合效益低下的频道实行退出管理。
在实践层面,国家广电总局2019年批准撤销了21套电视频道,2020年批准撤销13套,2021年批准撤销15套2022年以来,先后有泸州公共频道、云南生活资讯频道、广西公共频道、广西科教频道等近20家频道停播。
通过对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的2022年12月和2020年4月《地级以上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及频道频率名录》可以发现,两年多来,央视电视频道数量由30个降为25个,地市级以上(含省级)频道数量由1199套降为1103套。
①
“简”是在数量上做减法,“精”是在质量上做加法②除了减少频道数量,国内多家电视频道还通过转变定位、重新布局等加速频道专业化建设,提升频道的开办质量如2020年上海纪实频道和艺术人文频道整合调整为纪实人文频道,东方电影频道和电视剧频道整合调整为东方影视频道;2021年安徽广播电视台综艺·体育频道、北京广播电视台冬奥纪实4K超高清频道、山东电视新闻频道等专业化频道先后成立播出;2022年10月4日,湖南公共频道转型为爱晚频道;11月17日,安徽大黄山文旅频道开播,2022年11月22日,丽江市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正式更名为文化旅游频道。
虽然各地广电机构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但在全媒体背景下,电视频道专业化是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路径该怎么走,其媒体价值、平台价值、专业价值如何体现等等,这些问题仍需要再审视与再认识
山西广播电视台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影响下,2020年关停地面频道1个(少儿频道),数字频道2个(彩民在线、老年福);2021年对地面频道重新定位,2个频道更改呼号(原科教频道、经济频道);2022年又将公共频道改为文体生活频道。
在电视频道专业化改革中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经验和问题,具有自身的个性,也具有广电媒体普遍面临的共性我们以山西台的频道专业化建设为例进行分析,希望对国内省级电视频道的专业化建设提供参考
一、为什么要推进电视频道专业化
推进频道专业化建设,有两个基础性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专业化的价值问题第二,专业化的操作问题价值问题就是“为什么要专业化”,专业化是否能够解决目前电视媒体渠道失灵、平台失效、受众失踪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操作问题就是“如何实现专业化”“实现怎样的专业化”“怎样就算实现了专业化”的问题。
(一)电视频道专业化是应对受众市场细分的必然要求在上世纪70年代,阿尔文·托夫勒预言,传媒将面临分众化、小众化的趋势如今国内电视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频道数量规模增长到达顶峰后,频道定位不清晰,准综合、泛专业化等潜在问题逐渐暴露,内容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继而陷入受众减少,广告经营持续恶化的下降螺旋中。
解决同质化问题,最直接办法就是专业化但在频道的现实运营中,不少频道却是名义上打着“分众化”口号、实际上走的是“大众化”的老路很多专业频道管理者内心也清楚,“与众不同”的专业化路线更有利于频道的长期健康发展,但是在依靠频道售卖时段获取广告收入的传统经营模式下,选择“与众相同”的频道定位和节目内容,短期内受众面更宽,千人广告成本更低,更能保证频道的当下生存。
然而,当下电视受众已经通过对新媒介技术的使用,由单纯的看电视的“观众”转变成为使用媒体的“用户”,其需求的差异化、细分化,必然要求供给端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差异化和细分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什么是高质量发展”这一问题时指出,“从供给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
从需求看,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这种需求又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的变化,供给变革又不断催生新的需求”③这段论述深刻揭示了高质量发展中的供给关系,给我们理解媒体供需关系变革提供了基本遵循。
就媒体而言,需求方的专业性要求,必将重塑生产方的供给体系和供给结构受众通过媒介新技术实现了对内容生产传播者的再选择、再淘汰、再塑造,作为传播者和生产者必须要紧跟受众差异化细分化这一“指挥棒”,摈弃过去内容生产上的“准综合、泛专业化”的普适策略,真正去实现“专业化生存”。
(二)电视频道专业化是实现圈层传播的变革路径如今,受众群体已经不是整体性无差别的“沉默的大多数”,而是被个人兴趣、需求、场景和团体属性等“标签”分割出来的“圈层”“条块”因此频道专业化建设的“专”的范围,不是极细分的专家化和个人化,而是基于特定圈层群体的“窄众化”。
就电视媒体的特性而言,窄众化的生产和传播在在“频道”这一层面实现的是最为现实的选择相比之下,全台的单一性专业化显然是浪费资源,单一栏目或工作室生产的内容产品又只能覆盖部分专业细分化内容,无法对专业领域内的受众资源和内容资源、市场资源等进行充分利用。
如河南台的《小莉帮忙》栏目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经营创收能力,但《小莉帮忙》属于民生帮扶类节目,无法涵盖新闻、服务、生活等其他民生领域,并且其内容和经营等均需要从频道这个层面去实现因此,专业化内容的生产、传播、分发以及价值实现等都要依托于频道的编排运行、品牌营销、广告运营等一系列配套工作的支撑。
可以说,电视频道是专业化内容甚至整个电视行业开展内容生产、市场运营、品牌塑造的系统化核心组织④
(三)电视频道专业化是全媒体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在媒体深度融合不断推进的语境下,广电媒体的运营中心已经从大屏转向小屏,从传统的电视平台转向自主移动平台,从传统的新闻、电视剧、综艺内容运营转到“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下的互联网产品运营和服务运营。
在这样的生产和传播生态中,既需要又大众化的传统产品,更需要有窄众化、专业化的圈层产品,甚至通过用户画像、后台数据、云计算等提供“茧房式”“伴随式”“管家式”的服务大屏端的生产,必须与自主移动客户端、第三方平台账号等小屏端融通共生,融入整个全媒体生产体系,共建全要素运营生态,成为整个机构内容输出、品牌塑造、公信力维护、市场经营、团队聚合的重要平台和手段。
在全媒体、全要素运营过程中,内容和服务的垂类细分不是按照媒体平台横向或板块式区分的,而是按照内容产品服务纵向联动的,所以,电视频道必须作为整个产业链、产品链、服务链、生态链的一部分,实现自身的专业化
(四)电视频道专业化是资源良性化的现实出路电视频道的专业化一定要从“运营”的角度去谋划,而不是从“意愿”的角度去考量在卖方市场的阶段,频道还是“资源”,可以赚钱也可以养人,但是到了买方市场阶段,没有明确专业定位的频道就可能成为了负担。
某种程度上讲,现在的电视频道已经从“良性资源”转变为“中性资源”甚至“包袱性资源”,其平台价值的实现需要外部良性资源对其进行赋能例如,北京广播电视台在2020年12月30日开播的冬奥纪实4K频道,就是针对冬奥会这一特定体育赛事开播的专业化频道。
2022年11月17日开播的安徽大黄山文旅频道,就是安徽黄山市电视台为推介当地特色旅游资源黄山而开设的专业化频道这种外部良性资源,或者是当地政府的政策性资源和财政性资助,或者是有着丰厚的市场资源总之,电视频道必须融入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中,必须具有政策面或市场面的可运营性。
一旦电视频道与社会需求脱钩,与产业生态脱节,不符合科学规律,其价值也就不大了反之,基于专业化之上的社会资源整合,则能够让频道能量满满,逆势成长例如河北经济与生活频道在2021年先后承担省级主题宣传活动,实现传统电视媒体与政务部门的全方位对接,充当“贴身管家”“宣传智库”功能,实现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二、山西台频道专业化建设的经验
根据相关行业政策与广电市场发展的实际要求,山西台在2020年开启了频道专业化改革一方面对各地面频道进行了精简和专业化改造,一方面对专业化内容和全媒体生产进行了布局下面我们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简要总结
(一)频道专业化定位更加明确
2021年,山西台制定《山西广播电视台关于强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节目体系重塑工作方案》,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个方面对各频道的定位进行了设计,各频道的专业化定位得到进一步明晰。
第一,对相对较弱频道进行精简精简之前,山西台下设电视频道有卫视、公共、少儿、科教、经济资讯、影视、黄河、中国黄河电视台、老年福(数字频道)、彩民在线(数字频道)、优购物(数字频道)2020年8月28日,对外播出的中国黄河电视台停播;12月28日起,彩民在线频道停播;12月30日起,老年福频道停播;12月31日少儿频道停播,人员栏目等并入公共频道。
第二,对传统强势频道进行升级如社会与法治频道前身是2005年的山西都市频道,定位为“法制·资讯·服务”,2006年9月1日,山西都市频道更名为科教频道,先后开设了科学教育类的专业节目,随后又回归到社会民生、法治道德等专业方向上。
在原山西科教频道节目体系中,社会法治服务类节目一直是节目体系的主体,其中《都市110》《小郭跑腿》《公民与法》等栏目,长期位居山西地面频道收视前茅,影响力较大,被本地广告客户认可这些又反过来强化了该频道的团队人员、体制机制、媒介资源等继续与社会民生、道德法治等相关专业资源的捆绑。
为了夯实频道定位,做到“名实相副”,2021年1月,科教频道更改呼号为“社会与法治”频道此外,山西经济资讯频道也在原有的专业方向上做出了进一步的调整与优化,增加科技内容,在2021年将呼号调整为“经济与科技”频道。
第三,对综合频道进行特色化改造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素有“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之说,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石窟、壁画、红色文化等资源富集近年来,山西省非常注重旅游市场的开发,对于文旅产业发展也不断倾斜。
黄河频道在长期发展和全台生产团队调整中,陆续吸纳了一批文化节目和制作团队,并孵化出新的文化节目,打造出一批优秀文化栏目,形成了偏重文旅的新定位但黄河频道在前期发展中打造出来的《黄河新闻》《一拨就灵》等品牌新闻栏目,在本地拥有良好的受众基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频道也保留着一支较为专业的新闻生产队伍,因此,在2020年的频道改革中,黄河频道定位为偏向文旅的地面新闻综合频道。
第四,对公共频道进行重新定位从全国范围看,各地公共频道的定位一直处于模糊状态,各个电视台对于“公共”的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强调“公益”,有的强调“公众”,其定位宽泛,有新闻资讯、生活服务、旅游交通,也有体育、娱乐、法治等多领域。
近几年来各地电视频道关停并转的案例中,公共频道成为撤并的“重点领域”山西公共频道开播于2002年9月,定位与发展轨迹与全国大部分地区公共频道的发展路径有相似之处2011年5月23日,山西公共频道将定位从地面综合频道改为公共新闻频道,以新闻节目为主体;2014年1月,频道的定位又从新闻频道转变为文体旅游商务特色,以文化、体育、旅游类节目为主;2021年1月1日,山西台少儿频道停播,其服务少年儿童的主要节目移至公共频道播出,频道定位也转变为健康、体育、青少、老年等。
2022年7月17日,根据广电总局精神要求,山西公共频道改呼号为“山西文体生活”频道,定位为“兴文化、新生活、全服务”,围绕体育、康养、文化、青少、生活服务多个领域进行内容生产
(二)专业化内容生产日益丰富
频道专业化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内容生产。山西台各专业频道立足定位,通过开设新的专业化栏目、改版传统节目,优化栏目设置,加强多平台合作,拓宽生产分发渠道,全方位提升了专业内容生产能力。
一是各频道打造专业节目带,实现专业化栏目的频道聚集社会与法治频道重点打造社会法治民生节目带《热线》聚焦山西民生改善、社会建设、依法治省的生动实践和成效、成就《法在身边》聚焦全省依法治理的生动实践和成效成就。
《小郭跑腿》通过矛盾调处、情感调解讲述暖心故事,聚焦道德建设《民生大接访》展现信访“控新治旧”、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有效成果
经济与科技频道重点打造经济科技节目带《经济30分》设置“经济观察”“财经热点”“重点项目”“消费调查”“主编热评”等版块,以经济视角解读新闻事件《投资山西》专访投资山西的重要客商、落地山西的重大项目、引进山西的高端人才,展示山西“六最”营商环境、解读山西重大投资政策。
《潮科技》定位于汇集与生活相关的“黑科技”,用体验的方式玩转科技产品,用实验的方式探索科技真相,以创客的名义制造科技脑洞
黄河频道重点打造文化旅游节目带《匠心》紧扣非遗工美类文化主题,讲述工匠故事,传承工匠精神《星光》对话山西文化大家,讲好山西故事,展示山西精神《文旅大发现》围绕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展现山西丰厚文旅资源《天下寻宝》找寻文物中的民族记忆,讲述收藏里的乡愁故事,展示黄河、长城、太行文化内涵。
《群星璀璨》聚焦群众性文化活动,节目内容包括广场舞大赛、合唱大赛、锣鼓大赛、戏曲票友大赛等
文体生活频道重点打造文化、体育、少儿节目带《元气朋友圈》围绕热点健康话题、时令节气,做好健康科普《王牌高手》直播“斗地主”赛事,强化线下线上同步运营季播节目《篮球风云季》全程直播CBA赛季山西汾酒男篮比赛。
青少版块包括《超级校车》《鼎鼎有名师》《未来少年强》《鼎鼎剧场》四档栏目,分别为少儿益智闯关、综艺、教育等类型节目
影视频道保留影视剧播出定位,重点打造高水平剧场,晚间剧场仍然保留着较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是开拓内容生产资源渠道,大力提升融媒生产水平山西台各专业频道通过加强与政府、企业等部门的合作,从资金、政策等方面获得支持,并通过“两微一抖”等新媒体平台提升传统媒体的分发和传播能力如社会与法治频道通过加强与省政法委、各级法院、公安厅、司法厅、信访局以及12345政务服务热线的对接与合作,打造出《直通12345》《调解“晋”行时》《法官说》等节目,提升专业内容的生产和运营能力。
在融媒体生产方面,2021年内“慧帮忙”短视频账号共直播20余场,总直播时间达68小时,累计场观人数120万人;共发布短视频420条,总播放量3亿人次,粉丝33.7万人《小郭跑腿云调解室》通过寻亲、帮扶和心理疏导,打开调解新模式,总观看量达400万。
经济与科技频道与山西省直工作委、山西省农信社等部门合作,打造出《奋进赶考路》《党课开讲啦》《3·15特别节目》系列内容,截止2022年11月3日抖音总发布条数615条,阅读量1.2亿,粉丝数40.3万;快手总发布条数630条,阅读量6283万+,粉丝数19.2万;今日头条总发布条数922条,阅读量2135万+,粉丝数41353;微博总发布条数887条,阅读量1060万+。
黄河频道一方面作为全台政企资源的主要“硬承接”频道,将资源转化为服务和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构筑“多屏+分发”传播格局,在全网形成影响2022年黄河融媒全网平台粉丝量达到660万,增粉140万《山西“疫”线》制作近300条短视频,总播放量5.6亿,其中“太原市迎泽区全员核酸检测现场,市民有序排队,秩序井然”单条播放量301.3万,点赞3.3万。
文体与生活频道《王牌高手》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运作的经营理念,以斗地主节目为线上主打,周末增加“掼蛋”特别版,同步开展全省扑克、麻将、魔方等多种线下选拔和比赛,在全省棋牌界拥有了较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频道围绕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平台矩阵,推出《跟着名剧看山西》《主播陪你过节》《养老反诈在行动》《篮球大排档》系列融媒产品。
截至11月10日,微信发布总量1556条,总阅读309.3万;微博、抖音保持日更,微博总阅读量65.8684万,抖音视频号总阅读1.9亿次
影视频道在影视剧播出之外,大力拓展老年旅游、康养、文艺等市场,通过大屏打影响、小屏聚用户、线下搞活动的方式,《陪你玩》等栏目已经在市场化、品牌化建设上搞得风生水起,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三)频道专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一是专业内容生产能力仍然不足专业化节目首播时长占比相对较低我们以2023年5月29日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看电视”版块中的节目编排作为研究样本,结合山西台各频道自办、联办、引进节目信息表等资料进行简单统计后发现,各频道专业化节目首播时长最多的为文体生活频道,全天首播时长233分钟,占全天时长只有16.2%,其他频道节目首播时长更低,节目重播的次数较多。
这说明各频道的专业化节目生产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是节目同质化问题依然存在黄河频道的《专家来了》,经济与科技频道的《一起健康吧》,引进栏目《我是大医生》,文体生活频道的《元气朋友圈》,引进栏目《养生堂》,社会与法制频道引进的《健康之路》等均属于健康养生类节目。
这些节目在定位、选题、内容等均有相似雷同之处,在内部形成了同质化竞争,分散了本就稀缺的人才资源和节目资源
三是专业内容生产的质量有待提高各频道虽然根据自身定位建立起初步的专业化界限,但部分栏目专业特性不够鲜明、融合不够深入,尚未能形成品牌同时,部分频道目前主要栏目仍然是新闻类或专题类传统电视节目样态,相对缺乏互联网气质的出圈爆品、精品内容。
各频道专业化栏目对新媒介技术的应用也显得不足,高新视频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和深度应用
四是融合生产的专业化垂类产品尚不成熟目前各频道的主要传播渠道仍在大屏上,大屏内容与各自栏目的第三方账号如微信、微博、抖音、快手账号有着较好的联动,但与山西台自有移动平台“黄河+”客户端的垂类运营融合整合不够,某种程度上还停留在“相加”阶段,离真正的“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深度融合还有较大差距,未能实现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需要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优化。
三、频道专业化的方向与路径
对于省级电视媒体而言,频道专业化作为电视频道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发展路径必须尊重媒体发展规律,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平台、产品、服务的品牌化和内容精品化,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频道专业化建设要充分尊重媒体发展规律媒体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比如,媒介社会化、社会媒介化拓展了媒介经营的空间和边界,传统电视媒体就要适应新的媒体生态,横向打通资源链,纵向打通产业链,盘活更多的可用社会资源,丰富更多的媒体产品,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
再比如,今天的媒体与受众关系已经不是单向的传受关系,平台和渠道也不再是稀缺资源,如何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生态优势,通过全媒体平台建立自己独特的圈层形态,打造出新的媒体场景,尽最大力量去聚人、聚流量,最终实现人、场景、流量的最大化与最优化转换与变现,是全媒体时代频道专业化的基础性工作。
电视媒体运营要有充分的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市场思维、经营思维,这是频道专业化的前提
(二)频道专业化建设要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流电视频道的专业化建设必须借助外在资源为自己充分赋能,绝不能闭门造车例如,对于山西台而言,要紧紧围绕山西省委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奋力实现转型目标的要求,让频道专业化服务于全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赋能、文化强省建设等重点领域重点工作,发挥好省级主流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比如,在文化内容生产上,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充分挖掘和利用山西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大力推动三晋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相关内容产品的生产水平,为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承担起广电主流媒体应有的责任。
只有融入主流,才能源远流长,奔腾不息
(三)频道专业化建设要将品牌化和精品化作为重点“专业化”本质上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垂类领域的专业化,第二层是产品和服务水平的专业化作为人才富集的专业媒体机构,必须有着比普通社会生产力量更强的媒体专业性比如,就内容产品而言,要做到思想精深、内容精湛、制作精良,要做到“思想+艺术+技术”深度融合。
只有在全链条、全方位、全领域实现品牌栏目创建和精品节目创新,不断推出时效领先、传播深入、生动鲜活的“爆款”“出圈”融媒体产品,才能说自己是专业化的主流媒体机构近年来,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河南台“中国节日”系列文化类节目,其以“网剧+网综”的串联方式,打通大屏和小屏,重现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与历史繁华景象,将优秀传统文化变得成看得见、摸得着、可体验的融媒体精品节目,为全国广电探索出一条栏目品牌打造和精品内容创作的新路径。
(四)频道专业化建设要紧密结合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全媒体传播体系”已成为我国媒体深度融合转型的顶层设计思想,从内容、技术、管理三个维度指明了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方向。
目前国内省级广电媒体重点打造自有客户端,力求构建起频道、频率、自有客户端、网站、新媒体账号在内的全媒体传播矩阵,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根据CTR数据显示,2022年38家省级以上广电机构总计有64款自有APP下载量过百万。
最典型的案例是湖南广电打造的新媒体“三驾马车”——主打长视频的芒果TV、主打内容电商的小芒App和短视频新闻资讯平台风芒App因此,频道专业化建设不只是电视的事儿,而应该放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整体方案中去谋划、去布局,只有让专业化的电视频道成为整个融媒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成为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力量,成为全要素经营的重要资源,成为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供给方,频道专业化建设才有价值、才有必要、才有未来。
参考文献:1.周煜媛. 2021年全国省级地面频道和城市台调研报告[J].中国广播影视,2021(23):48-55.2.黄洪珍,杨雪梅.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地面频道供给侧改革路径探析[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22(07):70-72.3.曹可凡.加强电视频道资源供给侧改革[N].中国艺术报,2020 (003)4.李莹.我国传媒产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探析[J].今传媒,2013.21(05):26-28.
5.李岚,莫桦,罗艳.中国电视专业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12)6.朱永祥,温静.频道关停潮预示传统电视台的终结[J].电视指南,2019(04)注释:①《地级以上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及频道频率名录
(截至2022年1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http://www.nrta.gov.cn/art/2023/1/18/art_69_63238.html,2023年1月18 日.②张国涛,李轩.“精简精办”
:中国电视频道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抉择[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07):7-12.③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M].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3:138-139.④张向东.频道窗口化 平台智慧化 运营市场化——城市台精简精办电视频道模式研究[J].传媒,2021(23):49-51.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融合发展研究中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