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题500道选择题及答案图片_生活常识100题选择题含答案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4-04-27
主题二 力学 专题06 机械运动考点内容课标要求命题预测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主题二 力学专题06 机械运动
考点内容课标要求命题预测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是基本实验测量工具之一,主要考查刻度尺及秒表的使用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命题点有:长度和时间的估测、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读数、秒爆的读数、特殊长度的测量等。
参照物及运动、静止的相对性的判断会选择参照物,知道运动静止的相对性主要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及判断运动静止的情况常见考题类型是选择题、填空题命题点有:根据运动静止的情况选择参照物、根据参照物判断运动和静止情况。
速度及速度的计算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速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对速度相关问题的考查题型基本上是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命题点有:速度大小的比较、速度及平均速度的计算、速度图像的分析与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相关的综合计算等。
速度的测量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速度的测量是一个测量性实验,其考题题型多是实验探究题,有事业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命题点有:器材的选择、数据的分析与计算、误差分析等。
1.(新情境)(2023·北京)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图中所示的是火箭上升和此过程中航天员在舱内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B.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C.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D.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答案】C【解析】A.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的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B错误;C.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火箭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C正确;D.以舱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发射塔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C2.(跨学科)
(2023·福建)下图是某衬衫吊牌的部分信息,号型“170/92A”表示适穿人群的特征参数及体型“A”表示适用于一般体型,“170”表示身高170cm,“92”表示()产品名称:衬衫规格:ML颜色:蓝色。
号型:170/92A……A.胸围92cm B.肩膀宽92cm C.上臂周长92cm D.脖子周长92cm【答案】A【解析】A.一般人的胸围约92cm,故A符合题意;B.一般人的肩膀宽约37cm,故B不符合题意;
C.一般人的上臂周长约18cm,故C不符合题意;D.一般人的脖子周长约40cm,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新考法)(2023·常州)如图甲所示,西班牙制造的新式列车车厢的宽度
,为判断新式列车车厢能否通过一处老式隧道,技术人员分别测量了隧道内部三处的宽度,如图乙所示,测量结果为:
.技术人员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新式列车车厢(能/不能)通过该隧道。
【答案】 1cm 不能【解析】[1]刻度尺读数时需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因此宽度为3.500米,合350.0厘米,其分度值为1厘米[2]列车宽度3.500米略宽于隧道某处的3.480米,因此列车不能通过该隧道。
►考向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2023·山西)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作为国际友好使者,在对外友好关系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熊猫宝宝刚出生时体重仅有100g左右请你根据图片信息,估测刚出生的熊猫的头部直径约为( )。
A.2.5mm B.2.5cm C.5cm D.10cm【答案】B【解析】由图示,熊猫的头部直径与人的食指中间一节的长度相近,约为2.5c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2.(2023·十堰)。
如图甲所示方法测出的硬币直径是cm,图乙中停表读数s。
【答案】 2.52 32【解析】[1]由图甲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硬币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4.52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2]由图乙可知,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指在0和1之间,偏向1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0,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2s处,则秒表的读数为32s。
3.(2023·江西)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出黑板报时所用常见直尺的一部分,请你推断出它的分度值是。
【答案】0.5cm【解析】由题图可知,两个刻度值之间的值为0.5cm,所以它的分度值为0.5cm特别提醒:(1)使用刻度尺时做到“五会”①会“选”“选”是指刻度尺的选择,不同的刻度尺其精确程度不同,也就是分度值不同。
②会“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测的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③会“看”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并且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④会“读”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值)。
⑤会“记”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2)停表的读数首先要明确大表盘的指针转一周是多少秒,分度值是多大;小表盘的指针转一周是多少分,分度值是多大然后再读数►考向二 参照物及运动、静止相对性的判断。
4.(2023·东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阐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白帝 B.江陵 C.两岸 D.轻舟【答案】D【解析】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即人与舟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则是选择轻舟为参照物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5.(2023·甘孜)
如图所示,热爱运动的小刚同学正在晨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远处的山为参照物,小刚是静止的 B.以远处的山为参照物,小刚是运动的C.以小刚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是静止的 D.以小刚为参照物,迎面跑来的同学是静止的【答案】B【解析】AB.小刚同学正在晨跑,以远处的山为参照物,小刚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所以小刚是运动的,故A错误,B正确;
C.以小刚为参照物,路旁的树的位置相对于小刚的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树是运动的,故C错误;D.以小刚为参照物,迎面跑来的同学距离小刚越来越近,说明位置在不断变化,所以相对于小刚,迎面跑来的同学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解题技巧:(1)参照物的判定方法已知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所选择的参照物,如果物体是静止的,它相对于哪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变化,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物体是运动的,它相对于哪个物体的位置变化了,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首先明确所选的参照物,然后判断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若发生了位置的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若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考向三 速度及速度的计算。
6.(2023·恩施)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描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注:2里为1km,“一日还”指大约24h从白帝城到达江陵)诗人所描述的船速最接近( )A.2km/h B.10km/h C.20km/h D.1000km/h。
【答案】C【解析】由诗句可知,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为1000里,由题意可知,2里为1km,则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为500km。“一日还”指从白帝城到达江陵需要大约24h,由
可知,船速约
所以船速与20km/h更接近,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7.(2023·德州)在某次测试中,甲、乙两车都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
图象如图所示,则()
A.甲、乙两车都做加速直线运动 B.两车出发前相距
,甲比乙晚出发5sC.在第10s时两车速度相等 D.
内乙车相对于甲车向东运动【答案】B【解析】A.由图像可知,甲、乙图线都是倾斜直线,故两车均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图像中乙车是在离计时位置20m处出发,而甲车在乙车出发后5s才出发,故两车出发前相距20m,甲比乙晚出发5s。
故B符合题意;C.甲、乙两车在10s时,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而甲车运动的时间小于乙车运动的时间,说明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C不符合题意;D.因为5~10s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车在乙车的后方,说明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8.(2023·德阳)如图所示,假设高速列车从德阳到成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静坐在行驶的列车中的小东相对于路边的树木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若德阳到成都的距离是60km,列车的行驶速度为150km/h,则小东从德阳到成都所用的时间是。
min。
【答案】 运动 24【解析】[1]静坐在行驶的列车中的小东与路边的树木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则静坐在行驶的列车中的小东相对于路边的树木是运动的。[2]由
得,小东从德阳到成都所用的时间是
9.(2023·株洲)株洲南站到长沙站的S7908次城际列车运行时刻表如表所示,根据此表回答下列问题车站到达发车里程/km株洲南始发站07:440株洲07:5007:528大丰07:5707:5813.5。
田心东08:0108:0316…………长沙08:54终点站58(1)列车从株洲南站发车,行驶km到达株洲站,用时min,列车的平均速度是km/h;(2)列车在“株洲南—株洲”段的运行速度比在“株洲—田心东”段的
(填“大”或“小”)。【答案】 8 6 80 大【解析】(1)[1][2][3]如表可知,列车从株洲南站发车,行驶8km到达株洲站,用时间为
列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2)[4]如表所示,在“株洲—田心东”段的路程为16km,时间为
则列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由上述结果可知,列车在“株洲南—株洲”段的运行速度比在“株洲—田心东”段的大解题技巧:(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控制路程相等比较时间,所用时间少的运动得快;二是控制时间相等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得快。
(2)平均速度的计算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即平均速度等于这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3)运动图像①路程—时间图象所谓路程—时间图象,就是以路程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的坐标系中的图象。用
于可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②速度—时间图象速度—时间图象一般是以速度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的坐标系中的图象►考向四 速度的测量10.(2023·眉山)如图所示,小明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A点静止下滑,经过
B点到达C点,图中已标出小车经过A、B、C三点对应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段距离为
B.
段平均速度为
C.小车从
点到
点做匀速直线运动D.若小车过A点后才开始计时,测出
段平均速度将偏大【答案】D【解析】A.刻度尺1dm均分10格,则分度值为0.1dm=1cm,
段距离为
故A错误;B.
段平均速度为
故B错误;C.小车从
点到
点做加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若小车过A点后才开始计时,测得的时间偏短,由
得,测出
段平均速度将偏大,故D正确故选D11.(2023·广元)某物理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他们将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A点静止释放,并同时按下电子停表开始计时,图中圆圈内显示了小车位于。
A、B、C三点的时刻(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1)由图中的实验数据可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运动(选填“减速”“匀速”或“加速”);(2)根据图中信息,小车在下滑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cm/s;(3)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
B、C两点都准确计时,则会使所测AB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答案】 加速 50.0 偏大【解析】(1)[1]由图可知AB段的路程为sAB=10.00dm-6.00dm=4.00dm=40.0cm。
AB段的时间为tAB=2s,AB段的平均速度为
BC段的路程为sBC=6.00dm-1.00dm=5.00dm=50.0cmBC段的时间为tBC=1s,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
因为vBC>vAB所以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2)[2]由(1)可知小车在下滑过程中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是50.0cm/s(3)[3]如果在A点时,先释放小车,后按下停表开始计时,则计时晚了,时间变短,会使所测。
AB段的平均速度vAB偏大解题技巧:(1)实验原理:
(2)实验结论:物体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每个时刻的速度并不相同。
1.(2023·聊城)生活中常用人体的某个部位来估测长度,如成年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为1庹(tuǒ)按此规定,“1庹”的长度最接近( )A.17mm B.17cm C.17dm D.17m。
【答案】C【解析】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庹的长度指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略大于身高,在170cm=17dm左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2023·营口)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26( )。
A.m B.dmC.cm D.mm【答案】C【解析】一根筷子的长度约25cm,初中物理课本的长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6cm左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2023·广东)荔枝是一种岭南佳果,小明拿起一个荔枝,如题图所示,它的尺寸。
l大小约为()
A.0.1cm B.3cm C.0.3m D.1m【答案】B【解析】由生活常识可知,一般荔枝的直径约为3~5cm,即它的尺寸l大小约为3cm~5c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4.(2023·海南)
如图,小海站在滑板上滑行。若认为小海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脚下的滑板 B.迎面走来的同学C.附近的楼房 D.路边摇曳的树枝【答案】A【解析】A.小海相对于脚下的滑板,位置未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B.小海相对于迎面走来的同学,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海相对于附近的楼房,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D.小海相对于路边摇曳的树枝,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5.(2023·贵州)如图所示是摄影爱好者捕捉到的“乌鸦骑乘老鹰”的精彩画面,下列能描述图中两者相对静止的成语是( )。
A.分道扬镳 B.背道而驰 C.并驾齐驱 D.各奔东西【答案】C【解析】A.分道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B.背道而驰原指朝着相反的方向跑,比喻行动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完全相反,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并驾齐驱原指几匹马并排拉一辆车,一齐快跑,比喻齐头并进,彼此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相对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D.各奔东西指各自走各自的路,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2023·牡丹江)如图所示,2023年5月30日上午,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载着带有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六号飞船点火升空。升空过程中(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 D.以发射塔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答案】C【解析】AC.升空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和飞船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飞船也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B.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与飞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航天员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D.以发射塔为参照物,飞船远离发射塔,飞船与发射塔位置发生变化,飞船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7.(2023·益阳)。
传说中有一种鸟叫衔枝鸟,它能靠一小截树枝成功地飞越太平洋它飞行时,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时,就把树枝放在水里,站在上面休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飞行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是运动的B.飞行时,以海岸为参照物,树枝是静止的。
C.鸟站在树枝上休息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是静止的D.鸟站在树枝上一起随海水流动,以海岸为参照物,鸟是静止的【答案】C【解析】A.飞行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鸟是静止的,故A错误;B.飞行时,以海岸为参照物,树枝的位置发生改变,树枝是运动的,故B错误;
C.鸟站在树枝上休息时,以树枝为参照物,鸟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鸟是静止的,故C正确;D.鸟站在树枝上一起随海水流动,以海岸为参照物,鸟的位置发生改变,鸟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C8.(2023·日照)姐姐和弟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
某一天吃过早餐后,姐弟俩约定从小区门口出发去学校大门口会合作出他们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中的两条实线所示,弟弟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弟弟比姐姐早5min离开家B.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相同C.弟弟和姐姐行走时的速度相等,均为100m/minD.姐姐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C【解析】A.根据上图可知,计时的第5分钟弟弟才出发,姐姐比弟弟早5min离开家,故A错误;
B.由上图可知,弟弟的平均速度为
姐姐的平均速度
故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不相同,故B错误;C.根据上图知,姐姐自5-15分钟通过的距离为0,即处于静止状态,故姐姐行走的时间为t=20min-10min=10min故姐姐行走时的速度
弟弟和姐姐行走时的速度相等,均为100m/min,故C正确;D.因姐姐自5-15分钟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故选C9.(2023·大庆)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地同时出发,并排同向行驶,路程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在两辆汽车运动过程中, 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乙车做减速运动B.0~t1时间内甲车做减速运动C.0~t1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D.0~t1时间内甲车始终在乙车前方【答案】A【解析】AB.根据s-t图像可知,乙车的运动图像是曲线,且曲线越来越平缓,说明乙车做减速运动,甲车的运动图像是直线,说明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错误;
CD.根据纵坐标表示路程,可知0~t1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所用时间也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CD错误。故选A。10.(2023·广东)如题图所示,橡皮擦的长度为cm。
【答案】3.45【解析】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即0.1cm;物体左侧与零刻线对齐,右侧估读为3.45cm,所以物体的长度L=3.45cm11.(2023·大庆)
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cm,机械停表的读数为s。
【答案】 1.80 338.5【解析】[1]如图所示的刻度尺,1cm分为10个小刻度,分度值为1mm;木块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0.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1.80cm,故木块长度为1.80cm。
[2]机械停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偏向6min一侧;大盘的分度值是0.1s,大盘指针在38.5s,因此机械停表读数为5min38.5s=338.5s12.(2023·巴中)。
巴中至成都高铁即将全线通车,其中巴中至南充段全长约为150km,设计时速为250km/h;南充至成都段全长约为210km,设计时速为350km/h若列车按设计时速行驶,从巴中到南充需要h,从巴中到成都的平均速度为。
km/h。(不考虑中途停靠时间)【答案】 0.6 300【解析】[1]由
可知,从巴中到南充需要的时间
[2]从南充到成都需要的时间
由
可知,从巴中到成都的平均速度
13.(2023·益阳)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另一种方法是若甲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是60m,乙物体在7s内通过的路程为80m,运动较快的是物体【答案】 比较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甲。
【解析】[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一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的多少;二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物体用了时间的多少。[2]甲物体的速度
乙物体的速度
因为v甲>v乙所以甲物体运动较快14.(2023·济宁)济宁内环高架项目由高架路和地面快速路两部分组成,其中高架路36km,设计速度80km/h,合m/s小明跟随爸爸开车行完高架路全程用时36min,则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为。
km/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 22.2 60【解析】[1] 换算单位
[2] 行完高架路全程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为
15.(2023·新疆)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常用的实验手段在暗室中,照相机的快门处于常开状态,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闪光一次,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图甲是完全相同的A、B两球从空中同一高度先后由静止开始竖直下落的频闪照片示意图。
已知频闪仪每隔0.1s闪光一次,照片上1cm代表空中实际距离10cm
/mm
/mm
/mm
/mmA球(
)4.914.724.534.3B球(
)1.29.819.629.4
3.74.94.94.9(1)由图甲可知:先由静止开始下落的是(填“A”或“B”)球;(2)用刻度尺分别测得照片上A、B两球相邻位置之间的各段距离,A、B两球相对应的s1、s2、s3、s4的测量结果如图表所示。
测量照片上B球相邻位置之间的距离s5时,刻度尺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s5=mm设 A球在空中下落时,通过s2、s3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2、v3,则v2:v3=;(3)A、B两球均运动的过程中,若以B球为参照物,A球在竖直方向上做。
(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先开始下落的小球的速度为m/s时,后开始下落的小球刚好开始下落【答案】 A 39.0 3:5 匀速 0.49【解析】(1)[1]由表格数据可知,单位时间内A球运动的路程长,说明A球的速度大,因此,先由静止下落的是A球。
(2)[2]由刻度尺示数可知,s5的长度s5=9.90cm-6.00cm=3.90cm=39.0mm [3]有比各种数据可知s2=14.7mm,s3=24.5mm由题意可知,运动s2和s3所用的时间都是0.1s,则
(3)[4]由表格数据可知,单位时间内A球运动的路程一直大于B球运动的路程,但二者之间的距离不变因此以B为参照物,A做匀速运动[5]由表格数据可知, B球在第一个0.1s内运动1.2mm,则根据题意可知实际运动了1.2cm,即。
sB=1.2cm=0.012m根据公式
可得,B球运动10.012m所用的时间
则B球是A球运动了0.05s时开始运动,则B球运动时A球已经运动的时间tA=0.1s-0.05s=0.05sA球在运动0.05s时的速度vA=gtA=9.8m/s2×0.05s=0.49m/s(声明:本文来源网络。
“河北高学教育”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END
更多精彩内容 扫码关注我们
心暖向阳,共赴成长,做有温度、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用知识的力量点亮学生心中的梦想高学教育坚持:试题要有灵魂,要有思想新时代,试题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助力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1世纪的中国,基础教育,正由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过渡高学教育,将进一步摒弃功利思想,着眼学生未来和民族进步,不忘初心,追求教育本真,心无旁骛做好优质教育,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实现百年教育梦想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