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_生活常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4-04-28
省考中的科技常识考什么(省考中的科技常识考什么科目)
省考中的科技常识考什么(省考中的科技常识考什么科目)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省考中的科技常识考什么,以及省考中的科技常识考什么科目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我们喔。
本文目录一览:1、公务员常识题怎么备考2、浙江省考常识模块都考哪些内容?如何备考?3、公考行测常识有哪些?4、年国考常识科技与地理知识?5、吉林公务员行测资料:科技常识?
公务员常识题怎么备考公务员常识题怎么备考如下:一、常识判断题型分析常识判断题一般为两种:一种是题干给出一个常识性的现象,备选项提供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四种原因,要求考生选出最合理的;另一种是单纯性的知识测试,要求考生对题目涉及的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并从备选项中找出正确答案。
无论是哪一种题型,涉及的知识面都非常广,考试范围包括一个人从记事起到考试时的全部生活常识积累现在地方公务员考试大部分还是沿用传统考核方式,但中央国家机关主要考察的是法律常识,考核的范围缩小了二、常识判断的备考策略。
根据命题要求和备考规律,花专门的时间来进行常识的备考是不可取的,根据考试要求,考生要重视平时的知识积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对于基础性的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技以及历史人文常识要能够巩固掌握。
对于社会中的新鲜事物、科技领域的新进展,要通过多看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了解熟悉平时积累少的同学也不用担心,这个方面的差距不会很大,试题的分值也比较低如果遇到要考察时事政治,就最近发生的国内外时事进行集中关注还是很有必要的。
有一点要特别提醒考生注意,现在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主要考察法律常识,很多同学认为考察范围缩小了,可以通过系统长时间的复习掌握掌握部分知识,这实际上是一种不知道命题要求的错误的想法前文已经提到,这些法律常识是考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知道的生活常识,不需要专业的法学知识,更没有必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专门复习。
浙江省考常识模块都考哪些内容?如何备考?年浙江省考笔试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已报名的小伙伴赶紧行动起来啦!本文高顿公考给大家分析浙江省考行测科目--常识判断模块的考情考务,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收藏哦!一、考情总览
常识判断主要针对考查考生在政治、法律、科技、文化等方面应知必知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和正误判断的能力常识判断部分的题量为15或20道题,大多数考题为20道,在2016年B卷、年及年C卷都只考了15道题。
但由于总题量的变化(20道题时总题量为130道题,15道题时总题量为100道题),常识部分一般占整个试卷的15%20道常识判断题的时限要求一般是10分钟,这就要求考生平均30秒做一道题但常识部分的题目包罗万象,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考查方式也灵活多变,对考生的知识储备和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以及根据已知常识分析选项正确性的能力,要求都非常高。
二、考情数据常识判断部分测查知识的范围非常广泛,但主要集中在政治、法律、科技、历史人文、地理等领域,且考查的侧重点也会随着社情的变化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根据小编对2016年以来浙江省考真题的统计分析,整体上常识判断的知识点分布如下:。
整体来看浙江省考常识判断的知识模块分布,就每个模块的总题量占比来说,科技、历史人文均超过了25%属于考生在备考阶段需要重点学习和掌握的部分法律和政治所占比重次之,而地理和经济相对来说所占比重较小,考生在备考时着重掌握其一些重要考点即可,无需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三、考情新变化年以前只分为A卷B卷,年首次出现了执法类岗位的C卷年则延续了C卷的考查,首次新增D卷年C卷政治部分题量继续增加,题量是6道,占总题量的40%,而历史人文部分和法律部分题量有所减少,生活常识部分年考察了1道,科技部分和经济部分则相对稳定。
四、备考建议常识判断知识点庞杂,涉及政治、科技、历史人文、法律、经济等,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记忆在复习备考之前,考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整好心态不要期待可以记住所有的知识点,因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也不要觉得知识点太多就放弃常识部分的学习,这也是没必要的所谓常识判断,就是用已知的常识去判断题目的答案,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系统地学习应知必知的常识根据最新的考情来看,整体变化不大,考生可多关注政治和科技部分的内容,历史人文部分虽然比重有所下降,但相较于往年来看,题量基数依然较大,也不可忽视。
公考行测常识有哪些?根据招考大纲要求,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所以,一般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四个方面去出题。
一、政治常识政治常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方面内容的常识例题: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下列与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①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②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③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④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⑤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A.1? ? ? ? ? ? ? ? ? ?B.2? ? ? ? ? ? ?C.3? ? ? ? ? ? ? ?D.4(答案:C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对比可知,语句②和语句⑤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C二、经济常识经济常识主要包括价值规律、影响价格的因素、消费心理、生产和消费、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财政的作用、宏观调控、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影响及其措施等方面。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部分,经济知识都是必考部分例题“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这表明商品的价格(? )A.由质量决定? ?B.由使用价值决定? ? ? ?C.由价值决定? ? ?D.由市场经济规律决定。
“质”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而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对同一种商品而言,质量越好的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饮食的价值量也越大,因此其售价也越高,即“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故本题答案选C。
三、文化常识文化常识主要包括中国文化(古典)常识、文学常识、人文常识、军事文化常识、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等一些方面的常识内容比如: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常见借代词语是桑梓:家乡;桃李:学生。
例题:1.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词意更接近?A.空穴来风? ?B.三人成虎答案:(B)道听途说意思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空穴来风意思是有孔洞便会进风,后用来比喻自身存在弱点,流言蜚语等得以乘隙而入,也比喻传言有根据。
由于广泛的误用,现在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三人成虎: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四、科技常识科技部分往往以生活中的科技常识为主,尤其是与时政、生活紧密相关的科技常识例题: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一颗低轨卫星,只能在晚上进行量子通信,空间覆盖能力和应用都有限。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种方式能极大改善通信保密性2017年1月18日,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
6月“墨子号”实现1203公里光子纠缠,刷新世界纪录年1月,“墨子号”成功实现洲际量子密钥分发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量子是物理世界里最小的基本个体B.量子化现象主要表现为宏观物理世界C.量子通信可以被窃听和破译D.量子力学标志着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兴起【参考解析】答案选A量子是现代物理的重要概念量子是物理世界里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
量子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微观物理世界,描写微观物理世界的物理理论是量子力学,故B错量子通信是不容易被窃听的,C错量子调控和量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标志着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兴起,D错故本题答案为A.五、作答技巧小哥我多次参考公考和事业单位考试,摸索了一些经验,现在分享与你。
因为这个模块就是一眼过,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懂就懵一个答案但是备考需要做好几个方面一是日常需要关注热点,认真积累每年公务员考试行测中往往有1-3道常识题与时事政治密切相关时事热点若花大量时间专门复习并不能卓有成效,而且长线复习效率很低。
关键还是在于平时积累,时刻关注当下发生的热点事件,看到了就用心记下来比如: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法国女科学家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和美国女科学家珍妮弗·道德纳,以表彰她们在_____方法研究领域作出的贡献A.单个基因编辑 B.基因重组C.基因组编辑 D.转基因
【答案】C解析: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法国女科学家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和美国女科学家珍妮弗·道德纳,以表彰她们在基因组编辑方法研究领域作出的贡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二是着眼真题试卷,把握方向从历年公务员考试试卷中我们可以摸清命题人对常识判断题目的考查方式及偏好是如何的,我就知道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年都会遇到至少1题的文化题,逢考必出,所以,你可以做好准备了。
比如:先秦两汉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通过人物描写来反映历史面貌的作品是(? )A.《左传》B.《史记》C.《国语》D.《国策》三是掌握方法,善用排除如果要问什么方法是做选择题的“神兵利器”,毫无疑问就是排除法。
无论是什么题型,都或多或少能用到排除法,常识判断也不例外遇到不会的题,考生只能根据自身所学,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缩小答案范围,总要比直接猜,更容易命中正确答案常识的全称是常识判断,通过这个名字就知道常识这个模块不是单纯考积累还要会判断。
在备考过程中,要多学习一些技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快速改善自己的复习效率想要在笔试中脱颖而出,就要多积累常识知识只要功夫在,铁锤磨成针,希望各位小伙伴们能够抵达理想彼岸年国考常识科技与地理知识?公务员考试近两年的难度越来越大,分数越来越高,因此,行测的每个版块都很重要,各位同学在备考的时候要认真把握。
通过培训判断推理,数量关系,资料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些板块都是可以快速提升的但是常识提升起来很慢,而且,大部分同学的准确率都不高,这就导致了常识的分越来越高,如果说常识部分我们不能提升上去,那么对我们整个行测将会有很大的影响。
常识,近几年考查的题目,难度有所增加,所以,我们需要加大平时的积累常识备考很有必要提前准备近年考试中,自然学科常识是比较容易出现的版块,中公教育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生活中的物理常识,各位同学,可以花时间进行加强记忆。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4、微波炉加热均匀,热效率高,卫生无污染加热原理是利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5、厨房中的电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根据声音知水量高低由于水量增多,空气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升高7、磨菜刀时要不断浇水,是因为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产生热使刀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刀口硬度变小,刀口不利;浇水是利用热传递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现象(一)与热学中的热膨胀和热传递有关的现象1、使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火头,可使锅的温度升高快,是因为火苗的外焰温度高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料制成,是因为木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过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安装排风扇,是为了加快空气对流,使厨房油烟及时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间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破裂这是因为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迅速放热收缩而内壁温度降低慢,砂锅内外收缩不均匀,故易破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因为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6、炒菜主要是利用热传导方式传热,煮饭、烧水等主要是利用对流方式传热的7、冬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马上跳一下。
这是因为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空气,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空气受热很快膨胀,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8、冬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好像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因为汤面上有一层油阻碍了汤内热量散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应当先用少量的沸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内外温差过大,内壁热膨胀受到外壁阻碍产生力,致使杯破裂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会儿,容易剥壳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
(二)与物体状态变化有关的现象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降低,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燃烧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会儿就烧坏了。
这是因为水的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要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明显超过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不一会儿壶的温度就会达到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烧水或煮食物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变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大量的热量(液化热)4、用砂锅煮食物,食物煮好后,让砂锅离开火炉,食物将在锅内继续沸腾一会儿这是因为砂锅离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物为100℃,离开火炉后,锅内食物能从锅底吸收热量,继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5、用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提高了水的沸点,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温度6、夏天自来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
如果管壁大量“出汗”,说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前兆7、煮食物并不是火越旺越快因为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温,结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浪费燃料。
正确方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保持水沸腾就行了8、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一定距离才能看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地方看不见“白气”这是因为紧靠壶嘴的地方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能液化,而距壶嘴一定距离的地方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气”。
9、油炸食物时,溅入水滴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因为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温沸腾,产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破裂而发出响声10、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白气”。
这是因为水先迅速汽化后又液化,并发出“吱、吱”的响声11、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迅速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降至沸点以下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合后,冷水吸热,汤放热把汤扬起的过程中,由于空气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温度降低,倒入锅内后,它又从沸汤中吸热,使锅中汤温度降低。
(三)与热学中的分子热运动有关的现象1、腌菜往往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盐的离子运动越快的缘故2、长期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见里面呈黑色,这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长期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扩散到墙内,所以刮去一层,仍可看到里面呈黑色。
吉林公务员行测资料:科技常识?一提到省考常识这一部分,有大部分的考生会感觉非常的难,是因为他们感觉常识这一部分涉及的面非常的广,难以抓住重点,确实是这样的,其实这也是我们常识的一大特色,比如说在17年的考纲当中有明确的说明,我们常识主要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历史、人文、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等。
虽然说它涉及的面这么广,但是我们仔细的去研究研究历年考题的话,你会发现它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和侧重的,就拿17年甲乙级和16年甲乙级的真题来看,我们纵观这两年的真题可以发现,在人文和科技方面出题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的。
人文方面的题目会占整个常识题目的35%左右,而历史在整个常识题目当中会占30%左右,法律和政治考的相对来说就比较少了,就这个法律来说虽然考的少,但是我们还得仔细的去备考,因为今年国考地市级的那张卷子当中法律的题目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在今年的备考当中法律这部分需要大家留心了。
其余的那些部分每年会涉及到一道题目左右这就是我们省考当中近两年题型的分布,纵观这两年题型的分布,我们还得把备考的重心放到科技和人文方面上来,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科技常识这一部分是常识考试当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小伙伴们备考也是非常困难的,就是因为这些知识主要还是在初、高中学的大家可能都忘记了,但是在考试当中这一部分也并不难,考察的知识点都是大家应知应会的一些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考的过程当中还要源于生活,一定要在生活当中多加积累。
就整个科技常识来说,主要包括生物常识、物理常识、化学常识、医学常识、家居常识、以及一些其他的常识,今天我们主要拿这个生物常识来说说事,就生物常识这一部分在吉林省考考试当中频繁的出现,尤其是近两年考的频率很高。
但是总的来说考的并不是很难其实在这一部分最重要的无非就是植物的三大作用以及生态系统,植物的三大作用主要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那么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在整个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又构成食物链以及食物网发生一个能量的流动,这些就是考试当中的重点,下面我们就看看历年真题是怎样出的:。
【例题1】(2016年吉林乙级)一段朽木上面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聚积的雨水中还生活着孑孓,水蚤等,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下列各项中,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的是( ? ? )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C.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大棚答案:C【解析】我们来观察题干,其实题干当中描述的这个生态系统丰富异常,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那么接下来大家在看一看选项A选项说的是全部的害虫所以只有生物,没有微生物和植物,B全部的鲤鱼,也是一样只有动物,没有微生物和植物和A一样不选,C选项一片森林当中的全部生物既包含动物,有包含植物和微生物,所以说C选项和题干是最相似的,D选项在这个温室大棚当中农民伯伯会杀死害虫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所以和题干不符。
那么大家可以回过头来看看这道题目,其实与其说是一道生物的题目还不如说是一道类比的题目,其实做这个题目的时候,都用不到什么关于生物的知识,只要大家能抓住出题人的意图这道题目就迎刃而解【例题2】DDT是一种会累积在生物体内,无法排出生物体的毒性物质,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甲是绿色植物,乙是草食性动物,丙是肉食性动物,丁是细菌和霉菌,四类生物构成食物链关系,则体内所含的DDT量最多的生物是( ?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答案:D【解析】这是一道涉及食物链的生物常识题目,在食物链中有个富集的作用,就是说处于越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所含的有毒物质越多,那我们来看整体题干只有丙是处于最高的营养级所以此题选择C,此题值得大家注意的一点是我们所说的食物链是捕食链,所以在整个链条当中是不包含分解者的这是不选择D的主要原因。
省考中的科技常识考什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我们内容,更多关于省考中的科技常识考什么科目、省考中的科技常识考什么的信息别忘了在我们进行查找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