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知识点答题技巧_说明文阅读的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4-06-15
快乐语文天地
点击上方文字关注我们往期内容2022年部分省市中考作文真题解析及范文汇总七—九年级名著导读汇总(共36篇)议论文阅读考点梳理中考语文诗词鉴赏12大题型及解题攻略初中语文小说知识点及答题技巧初中语文散文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考点一 把握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中考常考题型1.简要概括全文或者某段的说明内容2.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3.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题目的作用■阅读方法解密1.说明对象是指文章介绍的某种事物或事理;。
说明内容主要包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2.说明内容概括法:(1)概括全文说明内容基本步骤:①确定说明对象;②找段首中心句,如没有,需要准确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③归纳整理,用规范的语言简洁作答(2)概括某段说明内容的步骤:。
①找出某段的中心句,(段首,段尾,段中);②整合中心句,提取关键词,归纳概括【对应题型1】3.说明对象判断法:说明对象是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判断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看题目:物名性的标题,标题即说明对象。
②看首段:第一段往往会揭示说明对象③看首括句或中心句:段首概括句或中心句往往揭示所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对应题型(2)】4.说明对象特征概括法: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①直接从文中找:。
找题目中的修饰语、段首的总括句和结尾的总结句②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对象特征不明显的,需抓住最能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的关键词语进行归纳、概括【对应题型(3)】5.说明文标题作用分析法:说明文标题的作用有:。
交代说明对象;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表达上新颖别致,形象生动;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标题是设问句或疑问句则起到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的作用答题时要联系具体说明内容和标题运用的手法进行分析【对应题型(4)】。
考点二理清说明顺序■中考常考题型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结合具体内容分析2.选文(某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3.从结构上看某些段落之间是什么关系?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或者连续的几个段落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安排的?。
■阅读方法解密说明顺序判断四法:理解词判断说明顺序是中考常考的内容之一一般从以下四点入手:(1)弄清时间、空间、逻辑顺序的内涵及其特征,对照顺序的特点来判断顺序类型;(2)区分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
(3)抓标志词判断,如以时间或空间顺序进行说明的语段,常会出现表示时间或空间方位的词,采用逻辑顺序的语段经常会有“首先”“其次”“再次”等标志词;(4)逐段概括内容要点,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归纳每部分的大意,将这些大意依次衔接起来,再加以分析。
【对应题型1、2、3】考点三辨析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中考常考题型1.画线的句子或者某个段落(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第×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选择一种并说明其作用3.给文中的××下一个定义。
■阅读方法解密说明方法作用答题模式:(1)举例子:文章举了……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事理)……的特点(2)列数字: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事理)的……特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3)
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事理)……的特点,使事物(事理)更具体、形象、准确,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4)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影响)等(5)分类别:对事物(事理)的……特征/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使说明全面且层次分明。
(6)下定义:简洁准确地对说明的对象加以提示,从而更科学、更概括地揭示了事物(事理)的特征(7)作诠释: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8)引资料:引用……突出事物(事理)的特征,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如果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既能增强说明的效果,又可以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特别提示:引资料(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对应题型1、2】考点四理解说明文层次及段落的作用■中考常考题型。
1.某个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段和y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阅读方法解密说明文段落作用分析法:对说明文语段作用的分析,需从下面三个角度思考:①从结构方面考虑首段:引出说明对象,领起下文,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中间段:承上启下;尾段:总结全文或前文呼应开头②结合具体的说明内容来谈③结合说明方法来谈特别提示:说明文若在开头或中间叙述有关故事,还有使说明文更生动,更利于读者理解的作用【对应题型1】注:说明文开头段落的作用:。
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有时还可以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方法拓展说明文段落(词语)顺序能否调换分析法:判断说明文段落(词语)顺序能否调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原文采用……顺序进行说明,调换后不合逻辑;。
②与前、后文的……相照应;③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一致;④段落(词语)之间是递进关系,逐渐深入,不能互换值得注意的是,此类题目的答案一般是不能替换的【对应题型2】考点五
品味说明文语言■中考常考题型1.选文第×段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2.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请说明理由3.找出体现语言准确性的词语或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或“生动”特点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5.“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阅读方法解密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法:中考常考查的是:表程度(比较、几乎……)、表估计(大约、可能……)、表时间限制(刚刚、迄今……)、表范围(一切、部分……)、表频率(常……)的修饰限制性的词。
答题思路:①亮明观点,不能删;②说明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具体作用,本词表示“……”,是对“……”的限制,突出说明或表明……;③若删去,句子表意与事实不符;④本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对应题型1】方法拓展
1.词语能否互换答题模式:答题思路:①确定态度,不可以;②原词的意思或内容;③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④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原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对应题型2】2.说明文语言特点分析法:。
说明文语言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准确、严密例句一般找①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有概数的句子;③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二是形象生动,例句可以从运用了修辞、描写性词语的句子中找答题步骤:首先根据文章具体内容判断其特点,其次要结合相关语句举例说明是怎样体现这种语言特点的。
【对应题型4】3.代词指代内容分析法:分析代词的指代内容是比较常见的题型注意以下几点:①一般来讲,代词所指代的内容是代词的前句或后句;②在具体语境中,指代内容,有的是原句,有的则需要进行分析、概括;③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通畅合理。
【对应题型5】考点六筛选提炼文中的信息■中考常考题型1.根据文意,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2.选出下列说法符合或不符合文意的一项3.根据文章内容查找××的原因是什么?××表现在哪几方面?说说××有哪些作用■
阅读方法解密代入原文法:代入原文法主要是针对考查文意的题做题步骤是:根据相关表述找到原文出处,仔细阅读并分析原文和相关表述的异同之处,由此判断出正误【对应题型1、2】方法拓展筛选信息答题技巧: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如下:。
①根据题干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在文中的范围;③信息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除了摘取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的理解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合并,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
如果文段中有类似的词语或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此外”等【对应题型3】考点七补写相关语句■中考常考题型1.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与下文语意相连贯。
2.请你运用画线部分使用的说明方法补写一段话■阅读方法解密补写题答题技巧:补写句子类的题,若所要补写的句子在开头或结尾处,往往是要补写中心句,分析文段的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完成补写,句子概括性要强,句式应该同其他中心句的句式一致;。
若根据已有的说明方法补写一段话,则补写内容要紧扣所说明的事物,并且准确合理地使用所给的说明方法【对应题型1、2】考点八 结合文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考常考题型1.运用选文中说明的道理、原理或规律来解释类似的现象或推论以后的变化。
2.针对选文中关于环保、资源开发利用、说明对象对人类产生的危害等问题,提出建议、措施或对策3.针对选文中环保、资源开发等有关人类生存的问题拟写广告或标语■阅读方法解密知识运用类答题技巧:这类试题要求运用选文中说明的道理、原理或规律来推论以后发展变化或解释类似现象。
首先仔细阅读选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推论时要注意结合选文说明内容的要点推论以后的发展变化阐述类似现象时要找出选文说明内容与所给材料的相同或相似之处,选择选文中相对应的知识点回答【对应题型1】方法拓展1.献策类答题技巧:
这类试题要求针对选文中关于环保、资源开发利用、说明对象对人类产生的危害等问题,提出建议、措施或对策完成这类试题要审清题干,找准答题角度,发挥合理的想象,必须针对选文中说明对象对人类的影响或造成的危害进行设计或构思,应紧扣文中要点,分析产生危害的原因,说明具体的建议、措施或对策。
【对应题型2】2.广告标语类答题技巧:这类试题要求针对选文中说明的环境保护、能源开发等有关人类生存的问题拟写广告或标语完成这类试题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找准思路,力求紧扣选文内容,或呼吁,或警示,或劝告表述时应尽力做到用语简洁、准确。
【对应题型3】说明文阅读练习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①最近,一篇关于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据说白金汉宫等王室房产内将禁用抛弃式塑料吸管和塑料瓶这一新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关切。
②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00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随时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③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如今,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落,从近岸河口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带,人类都发现了它的踪迹。
根据来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形成的微塑料。
④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而误食这是由于其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处于相同的尺寸范围,而且表面可以附着微生物和其它海洋生物在食物网的流动过程中,对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危害例如,无法被消化也不容易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中长期累积,会使生物产生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亡;微塑料自身的化学毒性以及从环境中吸附的化学毒物,可能会对摄食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在食物链中的各个水平生物体内富集。
⑤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相对于漂浮的藻类和其它生物残骸等自然基质,它的性质更加稳定,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其中包含的部分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⑥现在,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有人发明了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对塑料垃圾有很好的收集效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投入运行后的管理,包括收集的塑料垃圾如何进一步处理、分类、利用等如果主要靠公益,没有政府资金支持,推广就很困难。
⑦面对现在海洋塑料污染和微塑料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完善与塑料污染管控相关的法律,建立良好的废弃塑料回收循环利用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习惯,减少废弃塑料垃圾的产生。
例如,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等的使用,尽量使用耐用品;减少对塑料瓶装饮用水的消费,外出携带水杯;对被过度包装的产品说“不”,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在购置美妆、个人护理类用品时,阅读产品成分标签,不购买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等。
让我们共同向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宣战!【链接】科学家已经在许多食品中发现了微塑料有研究表明,平均每只海洋生物贻贝中含有1.8个微塑料粒,每公斤食盐中含有1-10个,每瓶啤酒中甚至含有上百个微塑料对人有危害要考虑剂量。
东海每立方的海水中只含有几个甚至不到一个微塑料粒,虽然微塑料可以通过水产品等进入人类食物链,但其对人类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未被科学证实1.下列对“微塑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体积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的生物相当,能随着洋流流动。
B.微塑料的来源只有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形成一种C.本文先介绍了什么是微塑料,然后介绍了微塑料的治理措施,最后介绍了微塑料的危害D.人类食物链中的微塑料都来源于水产品,其对人类的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有待科学证实。
2.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A.第①段加点词“这”指代的内容是“白金汉宫等王室房产内将禁用抛弃式塑料吸管和塑料瓶”B.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误食的原因是它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处于相同尺寸范围。
C.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投入运行后的管理是问题的关键,推广上更需要政府资金的支持D.面对微塑料问题,我们要改变一些消费习惯,例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外出带水杯等3.选文第②段中,“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00
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随时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人们为何不喜欢吃“苦”①苦是一种基本的味觉。
有的人很能吃“苦”,而有的人则对“苦”很敏感人们经常把对苦味敏感作为“娇气”的表现,这其实很不公平人的舌头上有许多“苦味受体”当一种分子与苦味受体结合,就会产生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解析出苦味在自然界,许多苦味的物质往往是有毒有害的。
人类演化出感知苦味的能力,也就具有了生存优势②有一个著名的检测:把一种叫做PROP(丙硫氧嘧啶)制出的试纸给人们品尝,有1/4的人觉得苦得无法接受,有1/4的人却完全感觉不到苦,另外的一半人能尝到苦但能承受。
苦得受不了的那些人被称为“超级味觉者”,而尝不出苦味的那些人则堪称“苦育”③这种差别,跟人体中感知PROP的基因有关——当PROP受体的等位基因是纯合的苦味受体,就会成为“超级味觉者”;是纯合的非苦味受体,就是“苦盲”;是杂合的,则具有普通的苦味感知能力。
人类有很多苦味受体基因,上述检测中的“苦盲”也并非尝不到一切苦味因为人类有25个不同的苦味受体基因,能识别多种苦味分子感知PROP的只是其中之一④很多健康的食物,比如西兰花、菜花等蔬菜,葡萄柚等水果,咖啡和茶等饮料,就含有不同的苦味物质。
超级味觉者对其中的苦味太过敏感,就可能对这些食物更为排斥有的孩子天生排斥这些蔬菜,很可能是超级味觉的基因在作怪也就是说,具有超级味觉的人,更容易挑食⑤对于现代人来说,我们可以精细判断哪些“苦味食物”对于健康是好还是坏。
比如,咖啡因是苦的,但富含咖啡因的咖啡和茶,都是健康的饮料基于迄今为止的科学数据,科学家们的共识是:每天不超过400毫克的咖啡因,对于整体健康是有利的⑥植物中有许多“次级代谢产物”,比如多酚、皂苷等,往往是苦或涩的。
植物产生这些物质,是作为对抗病菌侵袭的防御能够对付病菌,根本上说是“有害的”但对于人类而言,也可以用它们来对付病菌、抵抗氧化损伤等在合理的摄入量下,也就成了有利健康的“生物活性成分”4.人们为什么能感知苦味?
5.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基于迄今为止的科学教据,科学家们的共识是:每天不超过400毫克的咖啡因,对于整体健康是有利的6.以下文字,放在文中哪一段之后比较合适?请说明理由人类的不同味觉会互相影响,可以通过其他的味觉体验来掩盖苦味的感知,咸味是常见的一种。
在苦的食物中加一些盐,吃起来就不那么苦比如在海南,人们会把某些水果蘸着盐吃而有些人喝葡萄柚汁,也会在其中加盐7.有人把苦瓜称为“深藏不露的养生高手”,因为它富含皂苷,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对于养生,它“高
”在何处?食用时需要注意什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当心汽水夏瑾①很久以来,汽水一直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饮料它们带着神奇的气泡、混合的香气和甜甜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特别是对于孩子,汽水更是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喝汽水习惯,汽水的味道就会变成他一生都抹不去的记忆元素,在他的意识里留下印记②如何才能减轻这种“汽水瘾”呢?专家提供的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喝汽水时,只喝常温的,而不是像广告里描绘的那样,加了冰块再喝,这是因为碳酸饮料在冰凉的状态下会更好喝。
汽水的主要成分是加了气的水和大量的糖,喝掉1升汽水等于一口气吃下20块糖,相当于500卡路里的热量,是人体不运动时一天所消耗热量的四分之一③巴黎营养医生帕特里克·塞罗博士认为,对于碳酸饮料,少喝一点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人体不能没有糖。
糖是维持人们生命所必需的成分,是人体能量的发动机,即使是对那些必须实行严格饮食制度的病人来说,也绝对不能禁止对糖分的摄取④不仅如此,碳酸饮料还是一种引发饥饿感的饮料虽然含有大量的糖,但饮用碳酸饮料却不会带来饱腹感,这些卡路里还会引起胰岛素升高,唤醒饥饿感,而对糖产生的依赖性还会引诱人们摄取越来越多的碳酸饮料。
⑤碳酸饮料不仅能引起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还隐藏着其他危险碳酸饮料里含有大量的磷酸,过量的磷会影响人体对钙质的吸收,造成骨质流失骨质流失对牙齿也会产生影响,造成牙釉质腐蚀以及龋齿而《美国公共卫生杂志》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则表明,经常喝汽水还会加速细胞组织老化。
⑥面对碳酸饮料如此之多的害处,许多人提出用无糖碳酸饮料来代替普通碳酸饮料,因为无糖碳酸饮料中不含糖分,甜味来自合成甜味剂对此,《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无糖碳酸饮料引发糖尿病的风险是普通碳酸饮料的。
2倍之多⑦这项由法国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所的弗朗索瓦·克拉维尔-夏普隆和盖·法格拉兹发起的流行病学研究,从1993年到2007年间,对66000多名妇女进行了实验根据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在实验初期,这些妇女的健康状况与法国社会整体人群相差无几,参与实验者中体重过重或肥胖症患者比例甚至低于法国全国水平。
实验对象分为两组,一组每人每周喝一小罐含糖碳酸饮料,另一组每人每周喝两罐无糖碳酸饮料研究人员在实验结果中发现,喝无糖碳酸饮料的妇女们体重没有发生变化⑧为了比较这些参与实验人群患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几率,研究人员根据
16项指标重新调整了数据,这些指标包括是否从事体育锻炼、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有家族糖尿病史等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喝无糖碳酸饮料的人比喝含糖碳酸饮料的人患Ⅱ型糖尿病的危险更高如果说喝含糖碳酸饮料会增加1.5
倍患糖尿病的几率,那么喝无糖碳酸饮料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会在此基础上再增加2.3倍⑨研究人员解释说,无糖碳酸饮料会增加血管中的含糖指数,引起胰岛素升高,胰岛素反复升高则会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使人患上Ⅱ型糖尿病。
⑩朗索瓦·克拉维尔-夏普隆和盖·法格拉兹认为,这项研究向更好地了解甜味剂对人体机能的影响迈出了第一步“我们指出了一个危险的因素,现在我们想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对他们来说,通过其他研究进一步探索脱糖饮料中添加的不同成分对人体的影响将显得十分必要。
(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8.阅读④⑤两段,碳酸饮料除了能引起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外,还会对人体造成哪些伤害?9.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不能去掉,为什么?汽水的主要成分是加了气的水和大量的糖10.
⑧段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如果说喝含糖碳酸饮料会增加1.5倍患糖尿病的几率,那么喝无糖碳酸饮料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会在此基础上再增加2.3倍11.下列各项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专家认为,碳酸饮料在冰凉的状态下会更好喝,能有效地帮助人们减轻
“汽水瘾”B.碳酸饮料含有大量的糖,所以对于必须严格控制饮食的病人要绝对禁止饮用C.实验证明喝无糖碳饮料患上糖尿病的风险远低于喝普通碳酸饮料的患者D.碳酸饮料过度摄人入会给人体带来极大的危害,但是少喝一点是没有关系的。
参考答案1.A2.C3.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全球每年进入海洋的塑料垃圾之多及存在时间之长,进而说明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4.人的舌头上有许多“苦味受体”,当一种分子与苦味受体结合,就会产生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解析出苦味。
5.“迄今为止”表明该结论只是当前的研究成果,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排除以后可能会产生新的数据,得出新的结论,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意思对即可)6.放在第④段后理由:该段文字主要说明“人类的不同味觉会互相影响,可以通过其他的味觉体验来掩盖苦味的感知。
”第④段主要说很多健康食物含有不同的苦味物质,并指出具有超级味觉的人更容易挑食放在第④段后正好说明人类在解决挑食问题上的发现和做法,意思连贯(意近即可)7.苦瓜虽苦,但它产生的皂苷能对抗防御病菌;食用后可提高人们对付病菌、抵抗氧化损伤的能力。
食用苦瓜时应注意合理适量摄入8.引发饥饿,引起胰岛素升高;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造成骨质疏松;加速细胞组织老化9.“主要”起在范围上的限定作用,表明汽水的主体成分,去掉之后则变成了汽水的成分只有水和糖,这与实际不符,。
“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0.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喝碳酸饮料引起糖尿病几率与无糖的形成对比,准确突出地说明了无糖碳酸饮料诱发糖尿病的几率之大,使文章更有说服力。11.D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本公众号只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回顾1.快乐语文天地2020知识汇总2.快乐语文天地2020中考语文复习知汇总3.快乐语文天地2020年中考名著阅读知识汇总4.部编版初中语文各年级上册教学资料汇总5.部编版语文七至九年级下册 教学视频+图文讲解+知识点汇总
15.写作手法39讲汇总6.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每日一练中考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合集一(共二十六)7.部编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单元写作指导与优秀习作汇总8.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汇总+思维导图(66例)9.作文指导合集(共十七篇)
10.【课课练】部编版语文七——九年级上下册汇总11.2021年部分省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12.2021年七——九年级名著导读+知识点大集合汇总13.古诗文阅读训练1——50 篇汇总14.现代文阅读训练1——50汇总
15.作文素材汇总(快乐语文天地2021年11月)16.快乐语文天地【学生习作】100期 汇总17.2021-2022|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八九年级上下册电子课本(最新版汇总)18.2022部编语文七至九年级课文朗读汇总
19.部编本语文七——九年级课外名著读书笔记汇总20.2021中考作文真题及范文汇编(一)21.统编版语文七八九年级上下册 微课视频(合集)(国家中小学课程资源)22.2021-2022部编版七八九年级上下册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 汇总
23.部编版七八九年级上下册+中考古诗文知识 汇总24.部编版七八九年级课外名著原文阅读汇总25.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题及解析二十篇汇总26.2022年部分省市中考作文真题解析及范文汇总27.2022统编七八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汇总
28.七—九年级名著导读汇总(共36篇)29.七—九年级名著篇目+读书笔记汇总(共36篇)
欢迎扫码关注快乐语文天地
读书三境界:书到用时方恨少书山有路勤为径腹有诗书气自华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