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家家居:恋家家居生活馆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4-12-09
化解邻避效应 吸引多方力量参与黄浦地处上海中心城区,养老资源稀缺,养老机构的选址成为难题。“十三五”规划前已建成的养老机构中,一半设在区内,一半设在区外,仅有5家为公办机构,大部分为民营养老机构。
化解邻避效应 吸引多方力量参与黄浦地处上海中心城区,养老资源稀缺,养老机构的选址成为难题“十三五”规划前已建成的养老机构中,一半设在区内,一半设在区外,仅有5家为公办机构,大部分为民营养老机构“区内一床难求,区外少人问津”的恋家情结令区内老人们不愿到区外的养老机构,那么怎样挖掘区内潜在资源、最大可能地调动各方参与养老机构建设?。
政府购买服务、提供硬件,吸引民营力量参与建设运营成了解决新建养老机构的突破点据了解,区内已调动教育学院、国企、街道各方挖掘潜在资源并与民政局沟通协调,选择其中适合作为公办养老机构的场地目前,一块处于区内黄金地段的动迁地块正被计划用来建设具有示范性意义的公办养老机构,重点收住本区户籍的失能失智及独居困难老人,初步估计可新增养老床位2000张。
区民政局局长唐瀛中表示,“要转变工作思路,从‘养老’到‘为老’,光解决养老需求还不够”解决好养老问题所产生的积极社会效益才是后续的有生力量尽管建设养老机构是百姓呼声极高、急盼解决的民生工程,但“邻避效应”的存在似乎成为了推进工作中亟待突破的障碍,有老人的家庭既希望离家不远处就有养老机构,又不希望建在自家门口。
两相权衡下,以弱势群体利益为先、公共利益为重,养老机构建设成为首要任务,但耐心做好群众解释工作也是养老资源最优化推进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目前,各家养老机构已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思路黄浦区老年公寓培养了“文化养老”的办院模式,着重于给老年人提供精神文化娱乐,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丰富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从院长到护理员,黄浦区老年公寓的每位工作人员都悉心倾听老年人内心的声音,注重与老人们沟通陈娟英敬老院通过“医养结合”模式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培育养老机构和医疗组织强强联合发展的可能2014年,一条连接陈娟英敬老院3楼和杨思医院3楼的空中连廊,成为了院内老人们的绿色通道。
注射、理疗、配药等一系列就医流程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有突发疾病也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赢得了急救的“黄金4分钟”资源最大化流动也是黄浦养老机构运营的特点之一在床位、餐位、座位紧张的情况下,达到医院出院标准但仍需要临时医疗照护的老人,可以在长者照护之家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个月的短期照顾下逐渐过渡,直至完全康复回家,从而实现床位等“三位”的有效轮转。
“六助”——留住关于尊严的小故事在自己人生的下半场,尽管幸福感会随着U型曲线不断上升,但老年人的生活,更多有着与疾病相伴的力不从心,甚至连平常的琐事也不能独自完成在老人们用尽全力,希望保留尊严和体面的同时,政府要给予“托一把”的力量。
黄浦区整合并利用现有居家养老和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提出了“9073+1”模式,也就是在原有的“9073”上增加了“养老服务合作社”,积极打造居民身边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合作社,为80岁以上的高龄独居老人和经过评估的半失能、失智老人提供“高于居家养老标准,具有机构养老内涵”的特色养老服务,重点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帮助老人实现不离家、不离熟悉社区的养老模式,提供助餐、助医、助浴等“六助”服务。
2015年推广至54个居委会,现已有约2000名老年人签约入社养老合作社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紧急救援等8大类、共44项服务内容,形成了专业化、多元化、社会化、可选择的养老服务项目清单,根据入社老人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照护能力和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在助餐和基本医疗护理两类服务分别给予70%、50%和30%的服务补贴。
据了解,覆盖于10个街道的长者照护之家,一半已投入运营,定位于主要为本区户籍老年人提供服务,优先保障“人户一致”、经济困难的孤寡、失智失能失独、高龄和有特殊贡献等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明确了为“双特”老人预留床位的制度。
此外,规范了老年人申请入住本区公办养老机构标准,明确由专业的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对老人进行评判,为实施养老机构入住和补贴政策提供依据,提高养老资源的使用效率此外,黄浦区还培育和扶持为老服务品牌,继续推进“962100爱老热线”,建立“962899居家乐为老服务热线”,搭建社区生活公益服务平台;支持“康乐家”、“长者社工部”、“常青藤生活馆”等公益项目,开展居家养老、家政服务、健康养生等服务项目,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一站式的便捷服务。
据悉,黄浦区在加强依法行政监管方面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在引入民营力量加入养老事业的市场化运营时,维护市场秩序有意向引入黄浦的国际养老品牌或将为“织好”“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体系这张“网”提供更多新思路和新办法。
与社区医院签约提供”菜单式”服务目前,黄浦区积极探索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已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服务的对接,提供集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及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健康管理“菜单式”上门服务如依托社区养老服务合作社平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每月为入社老人上门巡诊一次,巡诊费用由区财政承担;新增5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加强医疗资源对养老机构医疗支撑,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养老机构已全部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
此外,还应用了最新科技的智能助医服务,将部分社区近千名老人的健康档案录入数据库,有的老人甚至在家中安装了自助终端,可以将数据随时上传当发现数据异常时,系统就会发出警报,社区医生便会打电话提醒或上门出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