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路月星家居广场:澳门路月星家居广场对面拆迁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4-12-23
魔都又有新奇建筑,而且故事不寻常。
沪说·第33期*【本期提要】苏州河边又添一座魔性十足的怪物级建筑--外形酷似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的天安阳光广场项目(也称天安阳光半岛),但它的前身上海面粉公司的经历也很特别,其所在的地点叉袋角,也是一个很有魔性的地名。
而其紧贴的莫干山路更是以涂鸦见长,艺术氛围浓郁的创意园区。本期就来看看这座神奇建筑背后的种种故事。
备受争议的“天安阳光广场(本文中的‘空中花园’)”项目,这是未开工的东楼效果图(题图,来自网络),较矮的西楼已经几乎完成结构工程,引起不小的关注苏州河流淌出的,是上海开埠以来近170年的荣辱;上海的历史,一多半与苏州河割舍不断。
在苏州河市区段的16公里河道中,一大半是在普陀区内流经的,号称普陀十八弯,但其中最东段,过了西康路桥,有连续三个向北岸突出的半岛最东边的那个像装粮食的麻袋底角,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称谓——“叉袋角”(这个称谓究竟是为何出仍无定论)。
公共租界的略图,深红色为公共租界范围,其中左侧三处突起就是上文所述的三个“半岛”(中文维基百科)
1929年公共租界西区地图(下图为叉袋角地区局部放大)
叉袋角一带局部放大 此处为今昌化路桥,对岸是潘家湾和潭子湾此处为今长寿路桥,长寿路原名劳勃生路此处为今西康路桥,西康路原名小沙渡路(这个路名听了就觉得很累)此处为今苏州河梦清园,是上海啤酒厂等几家工厂原址,沿河的西苏州路已经不存在。
叉袋角,也就是空中花园所在地。今江宁路桥所在地江宁路原名戈登路昌化路原名东京路,后改为归化路,50年代改称昌化路
已经出露峥嵘的西楼(来自新浪上海)近日,有一条新闻说,上海惊现“空中花园”(上图),看着甚是诡异,果然不辱我大魔都之声名。但从新闻照片来看,这座空中花园的位置就在叉袋角上。叉袋角,上只角?下只角?
先来一张证明很洋气的苏州河航拍图,所有的优劣之论只属于过去(底图由普陀区档案馆与上海航拍联盟联合拍摄制作)沪语里常有“上只角”,“下只角”,意思是地段的好和劣叉袋角算哪一个呢?只能算是不好不坏吧因为叉袋角的北岸是“赫赫有名”的潘家湾,往西一点是潭子湾,然后是朱家湾,而在南岸西边,原先属于越界筑路区的药水弄合起来就是上海曾经最臭名昭著的“三湾一弄”棚户区。
不过今天,潭子塆、潘家湾已经和另外一个棚户区地标“王家宅”被一起动迁了,如今中远两湾城是也不过这片内环线内最大的贫民窟在好几代上海人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潭子湾地区的街头(1999年前,来自网络)苏州河的水道过了叉袋角转为南北向,东岸就是老闸北了在二十世纪初至淞沪抗战之前,这里是闸北水电厂、火车站以及广肇山庄——一座旅沪广东人的墓园(去年冬至我们曾撰文写过此座墓园。
)这一代在“一二八”事变之前都还是华界比较繁荣之地,但两次淞沪战役活活把闸北打烂了,很久都没有恢复过来但苏州河南岸本身却是民国时代民族资本家的乐园,沿着河道工厂无数,最出名的当属上海啤酒厂,信和纱厂,申新九厂,福新面粉分厂和阜丰面粉厂。
其中叉袋角的莫干山路上就有阜丰面粉厂和福新三家分厂申新九厂(月星家居现址),信和纱厂(M50现址)等,还有阜丰厂为工人修建的住宅阜丰里,可惜今天已经没有了叉袋角在20世纪初被划入公共租界,也就有了较为现代的城市规划开发,稳定的政治局面,再加上对岸棚户区内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再加上水源以及水路运输的便捷性,使得这里成为非常理想的设厂点。
90年代,从潭子湾眺望苏州河对岸的工厂(来自网络)叉袋角的两大面粉帝国曾经的叉袋角见证了中国面粉工业的崛起和杀伐,那曾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面粉半岛,虽然师承洋人,但在民国初年开始就发展迅速,借着一战和黄金十年的快速发展,几乎承包了老上海一大半的面粉工业,业务也拓展到全国。
1941年孤岛沦陷前夕,阜丰厂产业公会成立合影(来自泓盛拍卖)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资本在外强凌辱下悄悄地成长起来,第一个看上叉袋角的是来自安徽的孙多森和孙多鑫兄弟,他们在莫干山路(路是后筑的)靠近苏州河一侧购地80亩,在清政府“抵制洋货,鼓励国货”,“奖励商办”的政策背景下,仿效美国的面粉厂设计图纸,更斥巨资购入美制机器设备投产,推出“自行车”牌面粉,因为严格的品控和管理,以及适销对路,经过几十年的经营,扩容,旗下有了长丰、裕通等几大面粉厂,与荣氏家族的福新面粉公司形成两强并举的局面。
“自行车”牌面粉(来自网络)
阜丰面粉厂旧照,仅有后方高楼得以保存至今(virtual Shanghai Project)而福新面粉厂虽然晚于阜丰起步,但荣氏家族的实力很是强大与阜丰的多厂联盟不同,福新喜欢整齐划一的数字编号它前后开了八家厂,而且彼此独立。
其中七家在上海(四厂和八厂在30年代合并后只剩六家)在新闸桥附近的福新一厂建立后,他们在已经叉袋角的中兴面粉厂(在今昌化路莫干山路口)和阜丰面粉厂之间开办了福新二厂,正好占了叉袋角的最突出部随后在今镇坪路桥附近开办福新三厂。
但福新远没有满足,他们并购了中兴面粉厂,将之变成福新四厂福新五厂开在汉口,但福新帝国在上海还在壮大,他们又购入了华兴面粉厂,这是福新六厂,厂址在今北苏州路西藏路桥东首今大田路南苏州路口上海市粮食局是福新七厂
而福新八厂的选址又回到了叉袋角,四厂和二厂的中间行文至此,不免想起叉袋角的命名或许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的河湾像麻袋角,“叉(cu1)”是上海话里的一个万能动词,有“装”、“填”、“挖”、"撑"的意思,或许这里都是一派“叉”面粉袋的景象,就把这里叫成“叉袋角”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这纯属本人臆想,没有任何凭据
福新面粉厂的产品(来自网络)
福新七厂现址(2016.5)
福新一厂现址,光复路(长安路)大统路,文保单位(2016.5)
福新三厂现址,文保单位(图中右侧,镇坪路桥北堍东侧,曾经平移数十米,2016.5)但庞大而脆弱的面粉帝国在国难前是难以保存的受到日军入侵的破坏,光复后国统区的经济崩溃以及建国后的经济起伏的三轮暴击,此时阜丰的资金远走香港,福新也难以为继,甚至在1951年将七厂售予国家以求续命。
最终福新几家还在运营的面粉厂内部合并之后,与阜丰合并成立公私合营阜丰福新面粉公司一起走入新时代,而两大面粉帝国则在此划下句号1966年,该公司改称上海面粉厂,后部分设备停产并拆迁到外省市改革开放后,1984年转成为上海面粉公司。
面粉公司也不断改制,根据不完全的资料,目前可能归属于上海粮食局领导的上海良友集团(“粮油”的谐音)之下(1998年)另插一句老闵行新闵路有家福新面粉公司,但这是良友集团的品牌战略调整,生产“雪雀”等品牌面粉,但与荣氏的老福新品牌没有直接关系。
闵行的这家面粉公司,前身是1981年转为上海面粉一厂的一家碾米厂
叉袋角的上海面粉公司(福新面粉厂与阜丰面粉厂合并)的彩色老照片,空中花园就在这里长出来的。(来自网络)三访叉袋角关于面粉厂的故事都是因为兴趣和缘分查阅资料所得,但与叉袋角的缘分是和苏州河有关的。
2010年4月,我在恒丰路桥下拍对岸的叉袋角,没想到以后这里会耸立起空中花园,盖过后面的那些高楼2006年我与袁童鞋第一次骑游苏州河之时,过了江宁路桥,便知道曾经的贫民窟和工业区就在眼前了北岸传说中的“三湾”贫民窟已经被几十层高的电梯公寓取代,但除了潘家湾的两湾城四期,却都有沿河的道路可以通行。
那些在报纸上看到,电视里看到的潭子塆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上文所说三个连续半岛的第一个,江宁路桥西面。如今是世纪之门半岛花园最北端的亲水区,据说这里就对着朱家湾(2007年4月拍)
江宁路桥南堍西侧的宜昌大楼(2006年10月)
光复西路与江宁路桥交错点,从桥下进入两湾城,可远眺已经成为梦清园(第二个半岛)的梦清馆的上海啤酒厂建筑。(2006.10)
莫干山路上待拆的面粉公司厂房(上图为原福新二厂厂房,下图为原福新八厂)(2006.10)
这大概是阜丰里的民居,现在已经拆完了(2006.10)南岸叉袋角这里却反过来显得陈旧、破败建国后福新那几个面粉厂和阜丰厂合并,国营时代还能运转,但改革开放之后就渐渐地搬走,如今面粉厂早在我大闵行的地界上了。
所幸市中心的土地还值点钱,据说那时候就要进行商业开发,但一直受到阻力,此时福新面粉厂的两座高大厂房已经拆成了空架子,随时会拆除的样子但正因为这种拆与不拆的角力,使得临近的莫干山路悄悄转变成了一条艺术创意区,到处开了画廊,其中最有名的就是M50。
面粉厂这一段成立了M120,但最终随着阳光半岛项目的展开,除了文保建筑,全被拆除了
莫干山路转西苏州路后,回望M50(2006.10)当我和袁童鞋2010第二次来到这里时,意外发现面粉厂这里变成了一个公园原来为了世博会,苏州河开了一条水上游览线路,这里是昌化路码头,而依着码头,建起了一座公园,在这里可以走到叉袋角的河岸边,远眺对岸的两湾城和新客站一带,而且还能与颤颤巍巍的老房子近距离接触,后来才知道,这是阜丰面粉厂的厂房,19世纪末建成的。
而莫干山路上的涂鸦不知何时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马路对面的月星家居不得不贴出禁止涂鸦的告示,但似乎没有什么用其实2012年夏天又来过一次,但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在此也不赘述,只是见证了时间的苍老
昌化路桥一下来,就看到中英日韩四种语言显示的路牌,可一路走到叉袋角口(2010.5)
可与面粉厂老建筑近距离接触,当时保护得相当差劲,甚至沉降得相当厉害(2010.5)
叉袋角的最突出部,是一个广场式花园,可远眺恒丰路铁路桥(2010.5)
莫干山路上的涂鸦实在是牛(2010.5)
这个“拆”字的涂鸦很有意思,但更有意思的是,当我撰写此文时仔细看了莫干山路120号门牌上面的小匾时,赫然发现“天安阳光半岛筹建处”几个字(2010.5)但当2016年第三度走访此地时,两湾城还是两湾城,这座公园却又再次变成工地,当时百思不得其解,但现在突然看到空中花园的新闻,忽然就懂了,原来这是在搞事情啊。
原来可以游览的入口变成了工地入口(2016.5)
涂鸦依然兴盛,甚至愈演愈烈(2016.5)
隔壁月星家居也遭殃(2016.5)
还有人慕名而来(2016.5)来路有些妖气的“空中花园”有些事情不分先来后到,也许有人从未听说过面粉帝国的传奇,但这个空中花园确实是个很炸的新闻。
此时面粉厂空地已经开工,但谁也不会想到会变成“空中花园”(2016.5)
2017年,昌化路桥上南望,已经能看到“空中花园”的端倪(来自网络)原来这个“天安阳光半岛”是个整体项目,包含原阜丰、福新面粉厂等文保建筑,紧邻M50创意园区而作为主体的两幢造型奇特的建筑建筑师是大名鼎鼎的。
Thomas Heatherwick (托马斯·赫斯维克)旗下工作室设计的。
设计怪杰赫斯维克不只设计奇怪的建筑,也有小东西赫斯维克和他设计的spun chair户外椅,每只售价您猜猜(请移步到文末参与趣味无奖竞猜)?(来自aram.co.uk)赫斯维克的作品一向以大胆和前卫著称。
如果听名字你还是不认识,那这个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英国馆“种子圣殿”,你一定见过,那个刺毛球一般的建筑就是他的作品当然,建筑设计是团队完成的,在其官网上列出的团队名单有数十人之多,从姓名来看来自东西方的设计师、工程师均有包括。
世博会试运营首日,雨中的英国馆“刺毛球”在卢浦大桥的映衬下,分外迷离(2010.4)这组苏州河边的前卫建筑在Heatherwick工作室的官方名字叫“1000 trees”,1000棵树,是不是很形象?
因为这片建筑有400个相互交错的露台,并且在楼顶、外立面柱子的顶部,高低错落的种了有多达1000棵树!这简直不是人类可以设计出来的,怪不得大家都把它比作传说中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点击下方音乐链接可体会1000 trees的同名摇滚歌曲(QQ音乐提供,仅限中国大陆地区收听)。
1000 trees项目的模拟夜景(credit: wired.co.uk)
赫斯维克工作室设计已经交付使用的成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学习中心大楼(来自赫斯维克工作室官网)整个天安阳光广场项目包括了休闲、娱乐、购物等多样的功能,占地6万平方米,预计2018年竣工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据环评报告,地上17.8万含近3900保护建筑面积,地下建筑12.2万,机动车泊位近1800个,地下非机动车泊位2600余个),大约是月星环球港的一半,略小于上海大悦城的40万方。
同环球港,大悦城一起构成苏州河北岸的综合体三剑客但说实在,在罗列这些信息时,内心是五味杂陈的,魔都真的需要它吗?
魔都需要这样的空中花园吗?也许这个问题问得有些晚,但实在应该思考一下这样奇特的建筑该不该出现在这个地方?有什么问题?价值有几何?在笔者的私心看来,这里有民族工业的遗迹,应当设立一个遗迹公园,此处曾经有过中国面粉发展陈列馆,但如今地图上已经找不到,可能已经合并到长风地区的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或者附着于。
在叉袋角尚存的老建筑中。阜丰面粉厂和福新面粉厂的几幢有价值的厂房还名列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以及普陀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一共有六幢(统一登记编号 N-III05)。
阜丰机器面粉厂厂房(作者:Tc262,CC BY 3.0,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2248405)从设计效果图来看,不能不担心这些老房子的命运。
如同圣马利亚女中的钟楼被迫粉刷光“洁”一新与长宁来福士合为一体一样,看来面粉厂大楼也难逃此“洁”(我们也在之前写过这篇文章关注圣马利亚女中建筑的近况,欢迎重读)
外国艺术家拍摄下M120(即莫干山路120号面粉厂旧址)拆除时的情形
他们甚至在M120废墟上进行非正式的游击艺术展(2010年夏天,以上两图来自blog.back-stage.org)其实,不仅仅是文保问题在苏州河北岸的两湾城以及莫干山路以南的澳门苑小区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许多人还说夏季盛行东南风,南岸商业综合体内餐厅的油烟,空调的热气都会吹向北面的小区,对于这种说法,没有科学的分析很难支持或反对,环境评估报告(下图,简本查阅地址:http://www.envir.gov.cn/docs/2013/20130326439.pdf)或许能回答个中一二。
但是据称将达百米的东楼,加上房顶的绿化,将会大为改变北面小区的日晒、景观也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环评报告中1000m范围圈内的环境敏感单位(来自上海环境热线)
主要环境敏感项为大气环境,以上为环评报告中对其环境影响的评估当然,这个新商业项目还要面临路面交通压力的问题因为两面背水,南边又是狭窄的莫干山路,势必对南面澳门路,乃至长寿路,西面昌化路的交通造成影响而且此地。
正好处于轨道交通站点的盲区。河对岸的上海站近在咫尺却因为苏州河一水之隔而让火车抵达上海的游客,对于这座空中花园可望而不可及,或许未来构建一条空中走廊通往不夜城才能让这片死地变活吧。
老新闻:2013年环球港开业,周围交通几近瘫痪(来自新浪上海)当然空中花园的商业价值也是无穷的(笔者还是想留一个光明的结语),毕竟苏州河上的诸多河湾上,住宅、公园的开发都已有之,特色商业综合体的开发也许能弥补苏州河两岸景观的一个空白
只是,搞成目前这个样子,实在没有办法说前景一定光明,但或许我们给建筑单位一点时间——毕竟比起环评报告上2015年底竣工的日子,这个工程已经延后了太久太久等楼顶上长出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样子,或许我们就能多爱它一点。
昌化路上看“空中花园”,配着涂鸦墙,魔性十足(来自Shanghai Daily)彩蛋:以下是莫干山路这些年有趣的涂鸦若干若不是您嫌太长,我还可以放更多。
(2012.7)
(2010.5)
(2010.5)
(2010.5)
(2016.5)
(2010.5)
(2010.5)天袁地访·苏州河系列【沪说】110年外白渡桥: 河里的美人鱼和河上的桥【沪说】记忆中的深夜食堂:枣阳路夜市(?-2013)【沪说】写在圣马利亚女校的“再生”之际【沪说】萦绕于新静安区的三座广肇山庄的故事
【沪说】河南路桥边的上海总商会旧址【沪说】华东师大和长风公园的“如水”往事【沪说】从极司菲尔花园到中山公园【沪说】单车游苏州河十年纪,2006-2016【城事】13号线:一站一景,联通展馆,缠绵苏州河的海派专线
【沪说】后羿,你射的是什么?【沪说 】说说苏州河上的一座亲子桥【沪说】长宁遗珠,骑士出没,西郊旧界——曾经的罗别根路近期更新【美谈】从冈仁波齐到梅里雪山,访察转山与信仰【沪说】闵行人未必知道,虹口人却很熟悉的闵行路
【城事】虹桥枢纽4路和嘉闵线【城事】嘉闵高架,闵行“纵贯线”为何受到瞩目?【沪说】上海第一任市长的奇幻宦海沉浮
*本文参阅《上海粮食志》《普陀区志》等资料,标注时间的照片为作者自摄,转载请注明或保留水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