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第一品牌:智能家居第一品牌贴牌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2-06
undefined
最近,阿里1688在其APP和淘宝的1688严选旗舰店等站外渠道,同步上新了两款贴牌白酒,引发了不少讨论按照官方透露,做白酒类目只是第一步,后续会以“1688源选”的品牌,将贴牌业务逐步延展到宠物、智能家居等类目中。
联合工厂做贴牌生意这事,很多电商平台都干过,但基本都已经泯然众人矣同样是做贴牌,1688有何不同,1688源选能搞成吗?未来的1688源选又有着怎样的谋篇布局?这无疑是1688进化之路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
始于阿里,跳出阿里这两年,一直不太受外界关注的1688被拉到了聚光灯下,与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近被关注的另一面是被讨论1688的一举一动,可能会被放大,也可能被过度解读正如这一次做贴牌业务一样过去很多大企业做贴牌,第一目标是赚钱。
手段也很直接,找出市场上的潜在爆款商品,横向对比一下大家是否卖,是否卖得好,有多少的利润和增长,然后扎进去找几款商品把牌子撕掉,贴成自己的牌子继续卖这种模式有利有弊,好的是不少企业都赚到了不少钱,坏的是要么消耗了原有品牌,要么消耗了消费者的信任。
当1688要做贴牌一事传出,有些人发出一些疑问:1688做贴牌是不是换汤不换药,本质上也是要下场做品牌,收割一波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1688作为中国电商的源头货盘,下场和商家竞争贴牌那点三瓜两枣的生意,得不偿失。
如何发挥其在供给侧的核心壁垒,构建出数字供应链的平台价值,才是1688应该且必要做的事1688在B端产业链深耕了25年,集中了产业带的源头厂、源头货和源头价在1688背后,整合了1688、淘宝、天猫等渠道的多维消费者数据,和全网的爆款和新品等采购需求。
换句话说,即便是奔着赚钱去,1688也不会选择靠“撕牌再贴牌”的方式毕竟赚销售上的钱会有天花板,但是赚整个产业链的钱,则更有想象力有媒体计算过,过去一年,1688的线上交易额加上线下撮合的交易额,差不多超3万亿元。
按照部分媒体的说法,以交易体量衡量,1688已是仅次于淘宝天猫、抖音、拼多多、京东的中国第五大电商平台但实际上,1688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都非常大一方面是电商疯狂卷价格,从消费侧内卷到了供给侧,是一场不想打却又不得不打的战争。
零售卖家们“逼着”源头厂商们提供更低的价格,这也必然造成很多偷工减料和降质减配的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另一方面是,平替的风潮开始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兴起,如何在1688买东西成了年轻人的新谈资从这个角度出发,帮助C端消费者砍掉渠道溢价,帮助有设计能力和研发能力的工厂基于用户的需求,用更高的效率去迭代出最新的产品,是1688很大的机会。
而对工厂来说,在新的AI时代下,1688在供应链上沉淀下来的数据,能给到工厂对于商品设计、研发、制造和趋势捕捉的建议这些海量、复杂的数据,是每一家工厂都想要的,甚至花钱买不到的也因此,贴牌业务在1688应运而生。
1688用自己的品牌站出来为一些工厂品牌背书,让更多有能力的代工厂从幕后走到台前据悉,1688源选在1688严选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模式迭代,一是聚焦家庭采购和囤货型需求,提供与品牌同工、同料、同产线的产品,但价格只收品牌的十分之一。
二是通过1688线下选品中心抓有设计、研发、快反能力的工厂,帮助他们做数字化,做贴牌1688严选总经理潘杰告诉雷峰网,拿着已经卖得非常棒的商品去“撕牌再贴牌”,没有任何意义,更没有产业价值1688源选会往1688站外走,跳出阿里体系去做。
不走网易严选的老路回到开头的灵魂一问,平台做贴牌生意其实并不是新鲜事早在2016年,主打ODM模式的网易严选就掀起了一股自有品牌的热潮,巨头争相入局但是曾经的龙头网易严选也仅仅只有一个短暂的高光时刻,最终停留在小而美,没能承载起更大的想象空间。
那么1688来做,还有新招数吗?按照1688源选的规划,代工厂只需要基于数据做商品的研发、备货和发货,工业设计、商品元素、包装设计则全部由1688负责至于利润方面,工厂至少会有10%的净利,且1688会包销全部库存。
事实上1688的贴牌模式在商业模型和底层上跟网易严选不一样,只是一些流程上或者关键的节点上面可能会相似网易严选最初是以一个品牌公司去运作的,和耐克、阿迪一样,把1688筛选出来的优质代工厂拉去给自己做代工,自己再包一个标准化的视觉和品牌来卖。
品牌运作的重点是突出“选”,严格把控SKU网易严选反其道行之,做了一个消费者不用选的平台,定位成“价格不贵、选择不多、质量不差”这个定位非常精准,很快就取得了成功好景不长,网易高层的一个决策,让原本欣欣向上的严选逐渐陷入库存危机。
一位接近网易内部人士星星告诉雷峰网,网易严选一直在做平台和做品牌之间摇摆后来,丁磊和刘晓刚不认可做品牌这个逻辑,认为用户群体太受限了,于是把之前的定位全部推翻雷峰网了解到,网易严选做品牌的时候,只有3500多个SKU,库存周转是25天。
三年后,SKU数已经增加到了3万,库存周转被大幅拉长分析人士李峰直言,卖货这种模式首先追求的是利润率,而不是规模在周转率不够的情况下,一味增加SKU,最后一定会死于库存网易能做品牌是因为它本身有调性,大家对他的认知是比较统一的,这就可以解决信任的问题。
但是网易严选本身没流量,做不成平台回到1688做贴牌这件事上,它不走品牌化运作模式,同时也不是以平台为核心,而是以数字化供应链加上贴牌,去引领产业发展为核心的一套供给新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1688贴牌的模式有点类似SHEIN。
与SHEIN一样,1688拥有最核心的两个能力是:一,基于数据的需求洞察能力,把消费者对于元素、趋势、喜好、形状等整理出来进行商品开发,这是最核心的营销能力二,柔性生产的供应链能力,能支持小单快反等个性化、碎片化和定制化需求。
但SHEIN这套模式,主要是打时尚女装市场,而1688的品类则覆盖了全行业,数据沉淀更大、更全,也更接近消费者的市场但在这个过程中要平衡好货源方的利益,难度差的也不是一个级别服务好一个品类的代工厂,和它能够真正面对并且服务好全品类的代工厂,是两件事情。
1688做贴牌挑战不小熟悉互联网历史的人都知道,不少电商平台都曾经做过贴牌业务,但很多都退出了历史舞台都是做贴牌业务,但1688源选和那些先行者的商业底层逻辑有着本质区别首先,二者的生意模式不一样,零售电商做的是流量生意,而1688源选做的是供应链生意。
平台下场自己去做流量的生意,不可避免会遇到既当选手又当裁判、跟其他品牌PK的尴尬当时,有的平台走的是采销模式:供应商的产品贴平台的标,放在平台上寄售,没卖完的商品最后再退还给供应商等于说,是完全按照一个品牌公司在运作。
于是在定价和品类策略上,零售电商采取了保守的路线,主要做一些比白牌商品价格高、比品牌价格低的商品来竞争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定程度上避开与平台商家的正面竞争知情人士告诉雷峰网,站在当时的节点,几个先行者整体做得其实不错,有的一年有20多亿的销售额,而且是不亏钱的。
但是,他们会面临这样一个尴尬境地:如果它做不大,它对于平台来说没有太大意义;而一旦它做大了,势必影响到平台现有的品牌商生态体系以京东为例,京东京造同样也是在流量体系下做品牌,但它的商业目的不是为了做大,而是刺激商家竞争、去投广告。
在平台某些品类take rate见顶后,自己做一些品质不错、价格便宜的商品来跟商家竞争,让商家内卷,最后让商家多付费买更多流量,从而提升平台的take rate但如果自己造的低价品无节制涌入的话,流量必然是不够分的。
一旦商家吃不饱,自然也就没有意愿提升服务能力,这就是矛盾反观1688,“链接源头工厂”,是写在1688基因里的东西可以说,1688源选是长在供应链上的这种链接已经深耕了二十多年,我们看到现在的1688,覆盖了70%一级产业带,有超过100万的源头厂商,超6500万的做生意的B类商家,也就是1688的“买家”。
所以做贴牌这件事情,1688源选一定是做自己的那一盘供应链生意,不做品牌跟商家卷,更不是平台下场竞争,而是平台带着商家一起跑出新模式,能够复制到更多工厂和更多品类其次,贴牌这门生意放在一个大平台的体系内,确实不是一个好业务。
从创造GMV和利润的角度来说,贴牌寄售模式显然不如平台模式来得快但如果是作为一家体外公司,那它就是一个好生意所以1688源选的解法是,成立一家新公司和新品牌,并且会有非常明确的投资计划和投资金额因此,无论是从定位、商业底层上,还是基因上的差异,都决定了1688源选来做贴牌业务,不可能会重复走老路。
问题在于,1688又该如何平衡贴牌产品与其他厂商产品在流量上的分配?是否会与其他厂商形成竞争关系?潘杰给出的答案是,1688源选不会盲目跟风热门商品的贴牌,“我们希望能通过贴牌增加产业链的价值,实现产品创新,而不是让产业带无序地只卷价格”。
对1688来说,如何做好源选和厂商之间的沟通和平衡,势必会带来更大的难度,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源选也需要提供更多更细致的服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