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墙壁挂饰:墙壁挂件图片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2-19
前言记得小时候,父母的同事,朋友与亲戚经常来串门,拿上海话来说就是“走人家”,不像现在大家若有事只会约在星巴克,茶坊或餐厅。而那个时候进入一户人家会看到对方墙上所挂的物件,它默默向来访者炫耀,展示被访者家庭背景,到底是哪些呢?
前言记得小时候,父母的同事,朋友与亲戚经常来串门,拿上海话来说就是“走人家”,不像现在大家若有事只会约在星巴克,茶坊或餐厅而那个时候进入一户人家会看到对方墙上所挂的物件,它默默向来访者炫耀,展示被访者家庭背景,到底是哪些呢。
?

记录生活点滴的照片现在很多家庭都挂着结婚照,笔挺西装的男子像白马王子,婚纱靓丽的新娘像白雪公主,而上世纪60至80年代的家庭,墙上挂的则是一个大镜框,里面的照片最大的有巴掌大,最小的则像豆腐块,除了两代或三代人全家福外,其他与该家庭有亲戚关系的七大姑,八大姨的照片都放在同一个镜框里。
来源于网络当来访的亲戚朋友看到镜框中照片时,主人就会自豪帮助指指点点:“这是我XX,现在在哪上班,这是咱们当时在XX一起上学或旅游的地方,你还记得吗”?总之,它也成为主客之间成为谈资的工具精神奖励的有利工具-各类奖状。
现在很多人在各自工作岗位获得奖励后都看重奖金实际金额,最多再给个获奖证书,后者往往的归宿是抽屉,要是拿到规格高的奖杯与奖牌也就放在家里显眼的地方可以说现在的奖状与锦旗都是发给团体的,几乎很少发给个人
而在上世纪,很多家庭的墙上都挂有奖状,对于上班族来说,一张张被评为先进模范的奖状则是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力争上游的精神鼓励;对于退休老人来说,一张“光荣退休”的奖状则是对其几十年平凡劳动的积极认可;对于学生来说,一张张“三好学生”与“优秀队员”的奖状既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业鼓励,也是让他们的父母对外人“显摆”的最佳证明。
随着很多老城厢动迁,很多上了岁数的人都不会忘记将挂在墙上多年的奖状小心翼翼拿下来,继续带到动迁的新居后作为怀念那个经典时光的物件风靡一时的挂历挂历在上世纪80年代则是家家户户墙上经常出现,题材多种多样,大多是中外风景、各式建筑、美术绘画等,而最受青睐的则是印有女明星肖像的挂历,挂历原名“月份牌”,是1843年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后出现的。
挂历也是人们过年过节相互赠送的礼品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影视女明星为主题挂历不再风光,这是因为政 府出台不准公费购买挂历规定,挂历也就渐渐淡出市场,取代它们则是台历,它的功能与挂历一样,只是形式不同,而原先的挂历都流落到旧货市场地摊的境地。
其它特色挂件自成一体逝去时光的怀念想必现在很多人手里的智能机有记时功能,不少家庭墙上有挂钟,而我一个老邻居叔叔搬了几次家后,墙上仍然挂着一个几十年的机械老挂钟,而且已经停止了走动,这是为啥?
这是因为这个钟是他在结婚时就买了,陪伴他走过了几十年人生风雨,每搬一次家就要处理一批东西,唯有这个挂钟一直留着,由于里面机器运转时间久了,有的零件已经损坏,而市面上根本配不到新的,他认为反正人也有走的那一天,何况是一个钟呢?看到它就有“家”的感觉。
墙上的戏剧装饰我爸的同事是一个戏剧发烧友,除了本职工作外喜欢自制京剧脸谱,他家里墙上挂的则是各种京剧面具,像鲁智深、关二爷、张飞与孙悟空等,小时候与我哥到他家里玩,称这些脸谱为“夜壶脸”,可惜前年他不幸因病离世,我陪我妈去吊唁他的时候,墙上那些脸谱都消失了,若大的墙面只有他的遗照孤零零的挂在中间。
意外的家庭博物馆柳姐是我多年的老同事,她喜欢各地旅游,每到一个地方就喜欢买具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品,为了节省家庭空间,这些东西都成了墙上挂件:有盘成一团的内蒙大草原牧民所用马鞭,西双版纳绚丽多彩的蝴蝶标本,新疆挂毯等,用她的话来说:
久居钢筋水泥丛林的魔都需要搞点代表塞外草原气息的好东西。
每次社区举办居民活动时,她都会把收藏多年的上述藏品拿到现场让大家参观,结束后在子女的帮助下再陆续拿回去,也忙的不亦乐乎结束语如今很多人家的墙壁上几乎很少出现各种所挂物件,再回想起那些年上海每户人家墙上挂过的各种物件,会让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触景生情,见物思人的过程中慢慢回味那个已经逝去的美好时光。
#你对中国的看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