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乎 智能家居_微乎 智能家居官网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3-14
来源:陕西网“有一种温暖叫暖气来了。”这是渭滨区姜谭路西社区居民对社区党组织的赞誉。姜谭路西社区老旧小区多,大部分没有集中供暖,这一问题困扰着居民。建设微阵地、做好微服务、抓实微治理、开展微教育、加强微管理,渭滨区推行“五微工作法”,有效解
来源:陕西网“有一种温暖叫暖气来了”这是渭滨区姜谭路西社区居民对社区党组织的赞誉姜谭路西社区老旧小区多,大部分没有集中供暖,这一问题困扰着居民建设微阵地、做好微服务、抓实微治理、开展微教育、加强微管理,渭滨区推行“五微工作法”,有效解决了困扰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
“社区一切工作就要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这个目标,从方便群众出发,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要跟进到哪里!”渭滨区委书记张帆在社区调研时说“微阵地”:视微为著在烽火社区一楼大厅,社区居民坐在干净舒适的沙发上办理事项,二楼的舞蹈室、音美室里,舞蹈队、乐器爱好者正在进行排练,面前这个高端大气的多功能室在三年前竟然是废弃的职工澡堂。
渭滨区委采取区上投与社区融相结合的办法,投入不少资金,设置社区“两委”会和综合办公室两间,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一间,开放式的为民服务活动场所多间,把社区主阵地建成为民办事、党员教育、居民活动的平台,成为党员常来、群众想来的党群服务中心。
社区党组织协调物业公司、业主等单位进行改造利用,建成小区党员群众学习、议事、娱乐、健身的“微阵地”。仅2021年,区委2批次协调资金345万元建成88个“微阵地”。
志愿者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新宝路38号院打造“红心桌椅”,定期组织居民商议问题、开展活动,促进居民互动融合姜谭路东社区对废弃活动广场进行改建,建成集学习、娱乐、健身、议事为一体的室外“党群议事亭”着眼“服务到居民家门口”,全区构建形成了以社区主阵地为轴心、小区微阵地为据点,将辖区各类组织、市场、商户、门店等碎片化服务空间串联起来,建立区域化服务体系,激活社区空间活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让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以办事、就医、休闲等,提升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阵地不求大而全,但服务却不能打折扣在宝鸡市西凤路上,“宝鸡烟草公司党群服务中心”几个大字格外耀眼,这里不仅为公司职工服务,的哥、外卖小哥、过往群众也都可以到里面取水、休息,小学生也可以在这里完成作业为了更好服务居民,渭滨区在5个街道建立“大党委”,在社区建立党建联席会,全面领导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调动各方资源,从小微入手,共同协商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工作,实现社区、街区、小区三级联通,推动各类园区、商圈市场、商务楼宇、居民小区、红色街区等党的建设工作,统筹片区党建一体化,实现居民服务互联互通。
实行网格编码身份认证制度,以党建网格为基础,整合综治、环保、城管等网格,依托区智慧城市治理平台,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治全城”姜谭路西社区将辖区划分为24个网格单元,50名网格员全部下沉网格,随时掌握辖区动态,分类建立空巢老人等20本社情民意册,近年来,共化解矛盾纠纷360余件。
创新物业管理模式,探索在老旧小区建立物业互助小组进行自管建立“好管家”物业协会,吸纳养老机构、社卫机构、家政保洁公司等为会员单位,将公益性岗位和协会组织相结合,为无物业公司的老旧小区提供服务桥南街道英达路社区创新推动数字孪生社区建设,实现了社区人口、组织、房屋、事件等社区社情可视化、数据化,特殊和重点人口标签化,社区搭建网格员入户走访可视平台,民情诉求收集掌握实现常态化、精准化。
“微治理”:见微知著城市社区最难的工作就是,如何发动和组织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面对难题,渭滨区从居民最迫切的老旧小区“微”改造入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积极争取项目,对辖区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全区已完成改造134个小区,正在改造的小区还有28个。
渭滨区从治理创新入手,全面实施小区“微治理”,形成“多元参与、协商共治”工作格局桥南街道成立全市首支社区治理发展基金,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成立街道社区治理发展中心首批募集爱心商企意向捐赠金额12万元,为辖区爱心商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搭建新桥梁,在社区老旧小区院落推行微积分管理,从公益志愿类、公共秩序类、自治管理类等六大类进行积分,积分结果与物业费、停车费、业主福利挂钩。
新渭路社区按照群众需求对19号院基础管网设施进行改造提升,规划停车位、修缮车棚、补植绿化,院内环境大为改善
社区组织开展生态保护日活动在城市治理中,提升市民的素质十分重要渭滨区把教育群众提升整体文明素质作为有效抓手,社区党组织指导在各个小区建设文明实践站,动员居民群众广泛参与,制定居民公约,将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建立文明行为“红黑榜”,形成我的家园我做主,人人爱护生活环境的行动自觉。
开展红色组织、红色队伍、红色活动、红色文化“四进小区”活动在小区、物业企业、自治组织建立党小组,推动党员在小区亮身份、做示范、树形象,接受群众监督举办“唱红色歌曲、观红色影片”等活动,丰富小区居民文化生活,激发爱党、爱国、爱家情怀,增强群众文明意识。
创新居民教育方式,将优秀传统文化植入“快手”“抖音”等新媒体,讲群众身边感人故事宝桥社区《桥之音》党建声音馆邀请党员志愿者、老党员等共同制作“红色故事”有声读物,栏目开办近40期,参与党员群众500余人,关注人群达4万余人。
“微管理”:积微成著渭滨区要求每名社区干部都是群众的服务员,为了建好这支“服务员”队伍,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选“头雁”,突出选拔“双好双强”、公道正派、廉洁自律、热情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人员进入“两委”班子。
全区社区两委会成员35岁以下占比达到21.4%,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93.57%,一批研究生学历、有知识的年轻干部加入社区基层队伍,增添了队伍活力坚持对社区干部进行集中轮训,通过系统培养“育”人才今年,在组织所有社区书记参加全市浙大培训班的同时,区上先后举办两期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两委”干部培训班,共计培训500多人次,实现社区干部培训全覆盖。
渭滨区不断健全机制“管”好这支队伍,科学制定年度绩效考核办法,完善激励保障措施,按照“一岗多能”或“一人多岗”要求,打造“全科社工”队伍2020年以来,先后有14名社区干部招录为镇街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发了社区干部队伍积极性,成为推动城市社区基层治理的最活跃的力量。
由社区党建向小区党建覆盖,探索向街区党建延伸,“五微工作法”拓开了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的新渠道,让渭滨区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有了实质提升本文来自【陕西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