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大战老鼠强化概率表(美食大战老鼠上12概率)这都可以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9-05
主要书目:《昨日之前的世界》
书目:《十二色物语》《美之地图》《不可思议的幻想艺术》《昨日之前的世界》《卢浮印象》《十二色物语》——[日] 坂口尚
带些异国风情的奇异、悲伤的短篇小故事。以前的漫画作家还是很重的文学味,重情感,故事逻辑不是太在意。《美之地图》——[罗马尼亚] 米哈埃拉•诺洛茨
之前买过英文版,但发现网上有些优秀的照片并没有出现在英文版中,所以又买了中文版,希望能有些新的照片或者能有英文版没有出现的有些图片,比如在网上看到有个缅甸女性的照片,手上被烧伤过的疤痕,应该有故事,还有一张波斯教堂内,光线透过彩色玻璃照下来的照片。
但中文版就直接是英文版的翻版,没有新增,有点失望整本书我觉得被低估了,可以看作是一部微小版世界服饰秀,我自己也拍照,而且书中被摄者有些国家我也去过,这些国家我也拍过大量人文照片,而且也有部分中国人的照片,作为参照,所以我比较能感受到这本书的分量,作者一定见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人。
我明白照片和真实的区别和联系,哪些部分是她有意控制了的,哪些部分是比较随意的记录,我觉得我能感受到《不可思议的幻想艺术》——[法] 瓦莱丽·叙厄尔-埃梅尔
幻想版画一般元素很多一种对病态的描绘对于艺术,有时候过于偏重于作者的灵感,其实技法和特殊创作技能,或者工具的使用也是非常重要,外行不懂的就以为是作者的随意发挥,其实只是外行没看明白的熟练操作【书摘】:
1、戈雅被描述为配得上“ 创造者这一称号,而非毫无主见的模仿者”文中着重强调了其想法的独创性,“创作者没有效仿任何先例”他所表现出的革新精神被进一步阐释如下:“这部作品中描绘的大部分事物都是虛构的”,因而画家与可见的自然世界
“完全分离”,他秉持着另一个目标,努力“将目前为止仅存在于人类头脑中的各色形态以视觉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这些结集成册的版画作品,戈雅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一方面鞭挞了迷信行为,另一方面又借助迷信风俗的影像展现了人类思维中理性无法把控的部分,为幻想赋予形貌。
2、幻想艺术(这里特指浪漫主义语境下的幻想艺术)凭借版画的兴盛在整个I9世纪得到了繁荣发展,起止的两位代表人物便是戈雅和雷东I9世纪30年代,以德拉克洛瓦为首的浪漫主义艺术家对戈雅的《狂想曲》做出了及时的回应。
到了19世纪60年代,以古斯塔夫.多雷为首的代艺术家为了与当时盛行的实证主义划清界限,转而投身于新浪漫主义运动中,依靠版画的造型张力来表达其艺术主张3、借用波德莱尔在(1846年沙龙》中的措辞,广义的浪漫主义就是围绕。
“个体私密性”“精神性’”“对未知的向往”等核心价值展开探索的一种 “感知方式”4、多雷艺术创作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现实和虚幻两极之间自如地转换,而这种效果有赖于他对石版画美柔汀技法(黑色画法)的熟练使用
5、“应该对黑色心怀敬意没有什么能玷污它它不赏心悦目,也不会唤醒任何感受它不属于调色盘或三棱镜中的绚烂色彩,它是思想的使者”——奥迪隆.雷东6版画( Estampe ):在木板、金属板或石板等媒介上雕刻或绘图,继而通过印刷手段得到的可复制的图像。
印制模板上墨后压印,可印在纸张或其他载体上这个词泛指各种技术制作的版画:木版画、铜版画和石版画7、印刷(量)( Tirage ):对雕刻的模板进行印刷或对石板进行平面印刷这个词还表示印刷成品的数量印刷量会根据其模版采用的不同制作技术而有所不同,木版和蚀刻铜版能印制几十张石版则可以印制数百张。
8、蚀刻版画( Eau-forte ):事先在金属板上涂满黑色的防腐剂,然后用针在上面刻出图像随后将金属板浸入硝酸溶液,即硝镪水中,使被针刮去防腐剂而露出的金属板面受到腐蚀在腐蚀的阶段,可以根据线条深浅粗细程度的需要来决定腐蚀时间的长短。
之后将金属板上的防腐剂洗去,涂满油墨,擦去凹线以外的油墨,放在铜版机上压印对于彩色版画,有两种可行的处理方式:采用套色版,在印刷的时候可以在各个部分印涂不同的颜色,或者每种颜色单独制版,最后叠印在一起9
、飞尘腐蚀版画( Aquatinte ):这种方法由蚀刻法演变而来,染色的效果相对比较浓重在金属板上铺上薄薄一层松香粉,加热使之附着在刻板上随后硝酸溶液将刻蚀金属板上没有松香保护的部分调整松香粉的粗细和腐蚀时间的长短,可以得到深浅效果不同的成品。
10、黑色技法或美柔汀法版画( Maniere noire或mezzotinte ):使用一种摇凿(有锋锐密齿的圆口钢凿)在金属板上刺出细密齐整的毛点,刻刺毛点的工作漫长且枯燥随后通过刮刀和压刀把这些毛点按照不同的深浅程度刮平或压平,就能在黑色的底色上显现出不同的灰白层次。
11、木版画( Gravure sur bois ):采用凸版雕刻的方法,在木板上抠去空白部分使得图像部分凸起在凸起的部分涂上油墨,使用压印机或手工印刷木版画分为木面木刻和木口木刻木面木刻是最古老的技术,是指在纵剖面木板上借助圆凿、刻刀、剪刀等工具雕刻的技法。
;木口木刻诞生于19世纪,是指在横断面木块上用实心钢条制成的刻刀和凿子进行雕刻的技法。《昨日之前的世界》——[美]贾雷德·戴蒙德
这本写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之前,没有那本精彩,作者探寻的是现今的我们还能从原始社会中学到些什么一直对有宗教信仰的那部分人很好奇,也很想分析他们到底是怎么一群人,看完这本书后,更强化了一点,这部分人思维一般都是线性的,拒绝变化,不愿意用不断丰富的信息和素材不断重新构建自己的观念,他们也会接受一些新信息,但不接受重新构建观念的新信息,但又很喜欢寻找因果关系,但又感受不到因果关系的复杂,总想找到个唯一的,或者最重要的那个因果关系,他们不明白这个世界的同一个因会导致无数个果,一个果又是由无数个因导致的,甚至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因果关系。
他们寻求简单的解释,所以就信一个什么如果人的认知变化用人的一生来形容话,他们处于童年【书摘】:1、我的欧洲朋友有些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小村子长大的,他们形容的童年就像新几内亚村落里的小孩的生活:所有的村民都互相熟识,每个人都知道其他人在做什么,也会发表自己的意见,结婚对象都住在附近,终其一生都没离开这个村子,只有在世界大战那几年,年轻人才离开家乡到外地打仗。
如果村子里有人卷入纷争,最后总是可以重修旧好,即使心中仍有不满,也只能忍耐,因为你必须在此地终老也就是说,昨日世界并非完全被今日的新世界取代,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依然可在今日世界发现昨日的点点滴滴这就是我们为何必须了解昨日世界。
2、在农业兴起、人类社会得以大量生产粮食之前(公元前9000年左右),国家是不存在的只有粮食大量生产,能够供养数量庞大的人口,而且人口需要-一个权力核心来治理,国家才渐渐形成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大约在公元前。
3400年出现在新月沃土,在之后的1 000年,国家也陆续出现在中国、墨西哥、安第斯山区、马达加斯加等国家和地区3、我们发现所有的人类社会至少有4个相关趋势:人口数量、生计、政治集权以及社会的阶层划分人口数量日益庞大、人口密度增加,就得有效率且大规模地生产粮食等必需品,才能满足人民所需。
这意味农作物大都来自村子的农民,而不是游牧或狩猎,也不是靠采集就够了4、年龄是个不可分割的连续变化,并非可把“3岁”划分为一个阶段,接下去就是“6岁”即使是同年龄的人也有很多差异为了应对这种复杂的情况,发展心理学家只好采用一些简便的分类,把人分为“婴儿”、“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等。
当然,这样的分类是不完美的,但我们不得不采取这种权宜之计(不光年龄,很多事情都是连续变化、不可分割的,只是我们为了便于做一些事情而简化了它们,人为采取一些区别分类)5、首先,同一个酋邦里的人必须想出一个得以互相辨识的办法,以免被误认为外来侵略者而惨遭迫害。
因此,同样的意识形态、政治和宗教的认同在酋邦中就成为辨识敌我的关键这些思想通常来自地位崇高如神明的酋长其次,酋长是大家公认的领导人,具有权威,有做决策以及运用武力的权力,而且必须想办法保护酋邦的人民,让他们不至于因为互不认识而自相残杀。
6、酋邦在经济上有一个创新的做法,也就是所谓的“再分配经济”:人民不直接交易,而是贡献粮食和劳动力给酋长,再将其重新分配给为酋长服务的战士、祭司和工匠等人再分配就是最早的税收制度,政治组织才得以运作有些贡品也会分配给人民。
酋长有照顾人民的责任,饥荒时就会发放粮食给人民(再分配是最早的税收制度)7、过去很多人认为这种地区差异反映出不同族群智商、体格与职业道德的不同现代还有不少人抱持这种看法根据这种信念,欧洲人智商比较高、体格高大、认真进取,至于澳大利亚原住民、新几内亚人和其他现代的队群和部落则比较愚笨、原始,而且生性懒惰。
其实,就上述体质差异,目前尚无可供参考的证据如果以现代的队群和部落科技落后、政治组织简单、生活方式原始,断言这些族群智能低下、体格不良、性格低劣,可谓一种荒诞的循环论证8、要解开现代世界社会形态差异之谜,我们必须从地理环境的差异着手。
我们已知,粮食生产的进步(农牧业之兴)促使人口增加,形成政治集权和社会分层然而,野生动植物能被改良或驯化,变成作物和家畜的物种实在不多世界何其广大,只有6个很小的地区拥有这些可被改良或驯化的物种这些地区的居民因而得以赢在起跑点,粮食生产拔得头筹,有余粮,人口逐渐增加,科技进步,进而形成国家政府的体制。
正如我在以前出版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所论,这些差异可以解释欧洲人的势力为何得以扩张到全世界,也就是拥有住在新月沃土的地利,进而拥有最有价值且可以驯化或改良的野生动植物,至于昆族和澳大利亚原住民则没有这样的优势。
9、我仍不解为何声调语言在欧洲这样的环境无法流行,也不知为何中国和东南亚不是适合一神教发展的沃土到目前为止,我还找不到令人信服的答案10、大多数的因果关系包含多个原因链,环环相扣,有些是近因,有些则是远因。
(很有道理的一句话)11、我们必须了解一件事:学习或采用另一个社会的做法并不简单例如,你很欣赏某个传统社群养儿育女的做法,因此打算采用这一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你将发现在现代社会环境中此举可谓困难重重12
、我在第二章以一个新几内亚的孩子意外被巴士撞死的事件作为例子来解说,孩子的父母和肇事司机及其同事在几天之内即达成和解,谈妥补偿的条件这种补偿的目的并非断定谁是谁非,而是使小型社群的人得以和平相处,毕竟日后大家还会不断碰面。
与传统社群这种解决争端的方法相比,现代社会的法律审理过程费时,原告和被告双方有如仇人,日后也不会再碰面,诉讼的目的则是判定谁是谁非,而不是修补社群的人际关系(传统社群不判是非)13、我在新几内亚认识一个叫雅布的朋友,他住的那个村子在中央高地,村民一直过着传统的生活,直到
10年前部落战争结束,才接受地方政府的管辖我在西南高地营区进行鸟类研究时,就请雅布担任我的助理每隔几天,那里有个来自英国的教师吉姆就会来拜访我们雅布和吉姆一拍即合,每每聊到忘了时间,常一起开玩笑,并述说过去的点点滴滴。
两人显然已成莫逆之交吉姆任教的学校在中央高地,离雅布的村子只有几十公里我们完成在西南高地的研究后,雅布准备搭机到吉姆住的那个城镇,然后步行回家.吉姆来向我们告别时,邀请雅布顺道去他住的地方在我看来,这似乎再自然不过。
几天后,吉姆就离开了我问雅布,他会不会顺道去拜访吉姆雅布听了这个建议,不但惊讶,还有点儿生气,认为去看吉姆只是浪费时间当时,我们是用新几内亚的通用语巴布亚皮钦语交谈雅布说:“去找他?为什么?如果他要我为他工作,并且愿意付钱,那我就去。
但他哪有什么工作可以给我做?我才不会为了友情去拜访他!”雅布的反应让我非常惊讶我这才知道传统社群的有些观念与做法和西方人截然不同(传统社群做事功利?)14、国家司法的首要目标就是维持社会安定,避免人民以暴力寻求正义,其他目标都是次要的。
反之,非国家社群解决争端的目的在于恢复双方过去的关系,促进双方的了解与同情,毕竟在传统小型社群,大家都不是陌生人,以后还要相处国家司法则必须依据法律裁定谁对谁错由于国家与非国家社群的目标完全不同,两者如何用类似的方式解决争端。
?15、北美最大的印第安社群纳瓦霍保留地的大法官罗伯特雅兹所言:“西方司法制度要寻找的答案是:发生了什么事?是谁做的?但我们纳瓦霍族的调解则比较关心事件会造成什么影响:谁受了伤?他们有什么样的感受?要怎么做才能弥补伤害
?”(这段科普)16、在现代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莫过于20世纪的德国与俄国,死亡率分别为每年0.16%和0.15% (即每1万人中,每年分别有16人和15人死于战争)这就是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灾祸。
相比之下,法国在19世纪因战争造成的死亡率则比较低,只有0.07%,包括拿破仑战争和拿破仑大军从俄罗斯大撤退至于20世纪的日本死于战争的人口,美军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造成的死亡人数,加上日本其他大城市遭到传统炮弹的轰炸、枪击,还包。
.括死于饥荒、自杀与溺亡者,以及日军“二战”中在海外战死的几万士兵,还有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侵略中国、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总计20世纪的日本因战争造成的死亡率每年只有0.03%,仍比德国和俄国低。
从长期来看,战争造成的国家死亡率最高为每年0.25%,即阿兹特克帝国亡于侵略者西班牙之手战争造成死亡率最高者(即德国与俄国)只有传统小型社群平均值的1/3,更是达尼族的1/6以战争造成的死亡率而言,现代国家的平均值大约只有传统社群的。
1/10现代国家的战争都是断断续续的,并非无时无刻不在交战,而传统部落则经年累月都在作战以20世纪的德国为例,交战时间只有10年(1914~1918年以及1939~ 1945年) ,剩下的90年则无人死于战争。
反之,达尼族则每年、每月都有战争17、我们无法断定哪些人类社群与生俱来爱好和平或特别好战似乎对一个社群而言,决定交战的重要因素是战争是否对自己有利,以及是否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应战尽管有些社群很少发生战争,被认为天性温和。
(如塞芒族、昆族和非洲的俾格米族),同一个群体间的成员也有暴力冲突事件(如谋杀),不同群体之间则无战斗但在20世纪50年代被英军征召到马来西亚战场与共产党交战的塞芒族一样杀红了眼因此,人类是否天生就有暴力倾向或爱好合作是没有意义的辩论。
所有的人类社群都会合作,也会用暴力解决争端,至于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特质则依环境而定(环境决定表现出什么样的特质)18、传统社群所说的作战动机有哪些?最常见的答案就是复仇,为了报族人或同一队群的人被杀之仇传统社群开战之因还有其他两个。
一个是巫术新几内亚等小型社群常会把种种天灾人祸怪罪到敌人身上,说是他们放蛊造成的,因此得把敌人的巫师揪出来、杀掉另一个常见的原因是视邻居为低劣、有敌意的次等人类,因此不得不把他们除掉19、要了解远因往往十分困难。
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远因为例,尽管已有数百位历史学家投入研究,相关文献汗牛充栋,但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定论每一个人都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近因是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狂热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加夫里洛普林西普枪杀。
然而,还有其他国家的元首或皇储遭到暗杀,都没有引发这样的结果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远因究竟为何?历史学家提出的种种理论包括战前的联盟系统、民族主义、意图对哈布斯堡王朝和奥斯曼帝国造成威胁、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领土争议、英法联军强行进入恰纳卡莱海峡、德国经济势力的兴起等。
20、在我们的印象中,有贸易关系的现代国家更容易反目成仇、干戈相向也许这是因为贸易关系常出现纠纷世界史上最大的战争就是互为贸易伙伴的国家发动的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的两大攻击目标就是与之有进出口关系的美国和中国。
同样,纳粹德国与苏联原本也是贸易伙伴,直到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有贸易关系的更容易结仇)21、毗拉哈印第安人视小孩为独立的个体,不需要特别呵护22、现代老人更加孤立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在社会上的用处不比以前。
原因有三:一是现代社会识字率高、教育的普及和科技进展神速,我们现在以文字来储存知识,几乎人人识,字,也不需要倚赖老人的记忆保存知识;二是所有的国家社群都支持教育体系,第一世界的学校都提供义务教育,老人不再是社群的老师
;三是过去的科技进展如蜗牛前进,一个人在儿时学到的技能70年后依然有用但是今天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每隔几年就有重大的进展,旧的技术很快就落伍了,因此一个老人70年前学的东西早就没有用了以我自身的经验为例,我在。
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初期上学的时候,老师教我们计算乘法的4种方式:背诵九九表、在纸上进行直式乘法、用计算尺以及使用对数表这4种方式我都非常精熟,但是这样的技能已经没用了我儿子那一代的年轻人拿出袖珍型计算器,几秒就能得到正确答案。
同样,我虽然会做真空管收音机,也会开手动挡汽车,但这些技能也都过时了我这一代的人年轻时学的技能大都没用了,然而还有许多我们不曾学过的东西却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能力23、近年来,微生物学专家已经证实,现今大多数只在人类之间传播的群聚疾病其实是源于家畜
(如猪和牛)的群聚疾病人类在1.1万年前开始驯养动物,因经常与家畜接触,家畜身上的病原得以借机传给人类24、传统社群保存食物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将食物煮熟,杀死微生物,在滚烫、无菌的状态下封存起来25、最后一种保存食物的方式则是用腌制或发酵来抑制微生物生长。
常见的做法如在食物中添加盐或醋,也可借由食物本身含有的酒精、醋或乳酸来发酵,如啤酒、白酒等含酒精的饮料韩国人每餐必备的泡菜也是这类食物,通常是用大白菜、萝卜、小黄瓜加盐水来腌制26、电鳗会产生600伏特的电流以电击猎物,因此电鳗不可能是由普通、不会发电的鳗鱼经过天择筛选出来的物种,因为电鳗在演化成能释放低伏特电流的阶段,无法将猎物电晕,因此没有任何益处。
其实,鳗鱼会带有600伏特的强烈电流是功能演变的结果,其电流本来是用于侦测周围猎物与环境变化,将猎物电晕则是副产品很多鱼类的皮肤都有能感知环境电场的感觉器官这些电场可能来自洋流、不同盐浓度的水流相混合,或来自动物皮肤收缩产生的电流。
如果一种鱼类具有对电流敏感的感觉器官,可利用这些感觉器官实现两种功能: 一种是侦测猎物,另一种是在水中通行,特别是水质混浊不清,或在夜间看不到的时候由于海水导电性佳,猎物就很容易在电流侦测之下现形(副产品)
27、宗教可能是人类哪种特质的副产品?有人认为或许是人类为了生存和防范危险,为了明了事情的因果关系,大脑推想原因、作用和企图的功能日益复杂,宗教就是由此而生的副产品我们一直设法解释事情的因果关系有些传统解释对原因预测正确,后来才得到科学证实。
有些虽然预测正确,所持原因却是错的,如因为禁忌而避免吃某些鱼类,而不了解那些鱼类含有化学毒物有些解释则预测失准,如狩猎一采集族群把河流、太阳和月亮视为超自然的力量,甚至一些不会动的物体也是,如花、山峦或岩石。
我们今天已懂得分辨超自然和自然现象,但传统社群不会做这样的区分,而且自己想出一套因果关系来解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例如,天神每日驾驭马车载着太阳横越天空他们没有天文学知识,因此不知道太阳其实是不会动的恒星他们并非愚蠢,那只是他们对自然事物的逻辑推论。
(喜欢找因果关系,产生了宗教这个副产品我的分析是用线性思维来找因果关系)28、我们也会用因果关系来看自己的行为如农民检讨今年收成不佳,究竟与往年有何不同,或是有个高隆族猎人跌到森林的一个岩坑里,其他人怀疑他是否做了什么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传统社群的人们会绞尽脑汁找寻原因他们提出的解释有些是正确的,有些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禁忌例如安第斯农民会把田地分成8~22块,即使对原因不甚了解,还是这么做有些传统社群会向雨神祈祷高隆族猎人在岩坑附近捕猎蝙蝠则会刻意噤声,不会叫喊蝙蝠的名字。
我们现在已知,将田地分散是有科学根据的,可使作物产量不至于少到会让人饿死的地步至于向雨神祈祷,或是禁止叫喊蝙蝠的名字则只是迷信然而,传统社群的农民和猎人仍无法分辨科学和迷信(想起牛顿晚期的炼金,不是他迷信,而是当时的科学水平,他无法分辨科学和迷信)
29、另一个常促使人寻找因果关系的就是疾病如果某人病了,这个人和他的亲友就会找寻疾病的原因,就像碰到其他重要事件- -样生病是不是病人做了什么(如在某个水源饮水)、疏忽了什么(没在饭前洗手或是向神明祈福。
),或者别人做了什么(对病人打喷嚏或是对病人施展巫术) ?第一世界的居民即使生活在医学昌明的年代,也像传统社群的人会找寻疾病的原因我们相信不洁的水源和饭前没洗手很可能会致病,但饭前没向神明祈福则不是疾病之因。
如果你得了胃癌,有人告诉你那是因为你身上的某个基因变异造成的,这样的答案并不会令你满意,而不再感到无助、绝望也许,你的胃癌源于饮食习惯如果医生的治疗失效,我们会寻求其他治疗方式,传统社群也一样有些传统疗法有效,可能原因有很多。
:大多数疾病都会自行痊愈;很多传统植物疗法具有药效;巫医的做法得以去除病人的恐惧或是具有安慰剂的效果30、至于现代科学仍无法给人满意的答案的问题,我们依然设法找寻解释例如,大多数宗教都有神义论的问题这也是《旧约》中《约伯记》的主题。
:如果神是良善、全能的,为什么会让这世间发生邪恶的事?传统社群的人,就连在地上看到一根断裂的树枝都可能滔滔不绝谈上一个小时,看到一个遵守社会规范的好人受伤、被击垮或是遭到杀害,自然也会探究事发原因:这人是否触犯了什么禁忌
?这是恶灵作祟,还是神明发怒了?如果有一个人在一个小时前还好端端的,可以呼吸、活动,身体也还是暖的,突然无法呼吸、全身冰冷,像石头一样一动不动,其他人不免推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人是否灵魂出窍,变成一只鸟,活在别的地方
?你或许会认为,这只是在找寻“意义”,而非寻求解释,只有科学能给我们合理的解释,因此我们是从宗教找寻意义然而,过去的每一个人和今天的大多数人都希望能发现事物的意义总之,我们现在所谓的宗教也许是大脑寻求因果解释及做出预测的副产品。
长久以来,人们对自然与超自然、宗教和现实生活没有一个清楚的区分至于宗教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究竟出现于何时,据我猜测,这应该是渐进的,出现在我们大脑功能趋于复杂之时31、宗教最初的功能就是解释史前时代的传统社群尽管没有预知能力,无法分辨科学与超自然或宗教信念,但就所见的万事万物还是有一套解释,其中的一些解释则成为宗教。
部落社群或《旧约.创世纪》讲述的起源神话常都是为了解释事物的存在,如宇宙、人和各种语言古希腊人对很多自然现象有正确的科学解释,但却认为天神是日出、日落、潮汐、风和雨等自然现象背后的推手,这是错误的在现代西方社会,宗教的原始解释角色渐渐为科学取代。
正如我们所知,宇宙的起源是大霹雳及物理定律的运作现代语言的多样性也不再利用原始神话来解释,如通天塔(就是一套自洽的解释)32、对很多现代科学家而言,宗教解释最后的堡垒就是“第一因”:至于宇宙存在的目的是什么,科学似乎没什么可说。
我还记得,1955年,我在哈佛大学本科就读时曾上过神学大师保罗.田立克(Paul Tillich)的课他对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世界会存在,而不是虚空,什么也没有?”班上主修科学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不过如果田立克无法回答,就拿上帝作为答案,恐怕也不能使人信服其实,至今,科学家仍在努力研究田立克的问题,希望能找到合理的答案(最后堡垒,第一因,但他们也解释不了)33、宗教的下一个功能在早期社群也许是最强大的,即在我们面对无法控制的问题和危险时,为我们排除焦虑。
如果人们能做的一切都已经做了,接下来就只能.利用祈祷、仪式、捐献、求神问卜、严守禁忌或是求助于法术尽管这些方式没有科学根据,无法带来令人满意的结果,但因为我们相信自己还能做点儿什么,不用到完全放弃的地步,因此保有一丝希望,不会那么焦虑,而能够继续努力。
34、由于科学昌明、知识普及,不必再依赖祷告、仪式或法术,但这世间仍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即使科学与科技也无法保证成功这时,我们一样也只能祷告、向神明献祭或举行求神仪式35、总而言之,宗教。
(以及非宗教)仪式能在我们面对不安和危险时帮助我们克服焦虑相较于现代西方社会生活的安逸、平和,传统社群的生活可说危险重重、充满不安,因此宗教去除焦虑的功能特别重要(主要功能是去除焦虑)36、人类看到原本还能走动、说话、自我防卫的同伴变。
.成冰冷的尸体一动也不动,不能发出声音,只能任人处置,必然会觉得恐惧,想象自己变成那样子便感到惊惧大多数宗教常借由否认死亡的事实以安慰活着的人,如假设人死之后还有来生,或是人死之后虽然身体已经没了,灵魂依旧去了一个超自然的地方,也就是天堂或极乐世界。
灵魂也可以幻化成小鸟或另一个人,重新在地球上生存37、很多宗教都有这种拒斥现世的特点,如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另外如柏拉图的世俗(非宗教)哲学也是这个功能也可解释为何苦难会使人趋近宗教,而且比较贫穷的社会阶层、地区和国家也比有钱人或富裕的地区和国家更容易受到宗教的吸引。
今天,在全世界的国家中,认为宗教对其生活的重要性高达80%~99%者,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都在1万美元以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3万美元以上者认为,宗教对其生活的重要性只有17%~43%38、尽管科学抬头,已抢走宗教的解释角色,加上科技进步,我们面临的不安和危险减少,然而宗教不但在现代社会得以延续,甚至更显重要。
这是因为我们总是不停地追寻意义,宗教因而没有丝毫式微的迹象若非如此,人生就会变得没有意义与目的,稍纵即逝,充满不可预期的灾难尽管科学告诉我们,所谓“意义”一点儿意义也没有,个体的生命只是为了传递基因、繁殖后代。
有些无神论者认为神义论的问题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善良或邪恶都只是人类的定义;如果癌症或车祸夺走甲、乙的性命,丙、丁没事,那只是随机的噩运;这世界没有来生,既然没有来生,你在这个世间受的苦也就不能在来生得到补偿。
你也许可以如此反驳:“我不想听这样的话告诉我,那不是真的请以科学证明人生的意义给我看”无神论者将会这么回复:“这一切都是枉费功夫,算了吧,别再寻找意义,意义根本就不存在39、《旧约》处处可见以色列人如何残酷地对待异教徒。
《乔舒亚记》也描述乔舒亚如何依照神的指示,歼灭恶贯满盈的迦南部族,而成为最伟大的英雄但这无异于种族屠杀40、宗教有几个特色仍让世俗者大惑不解,尤以不理性的超自然信仰为其中之最每一个宗教都有这样的信仰,信徒深信不疑,但其他宗教的信徒则不以为然。
宗教的信徒必须拿出证据,表明自己是全心投入的真信徒信徒花很多时间一起生活,互相依靠,而且必须提防其他宗教信徒或世俗者对他们的敌意因此,信徒自身的安全、幸福与生命就看自己能否辨识真正的同修,除了相信同修,也必须让同修相信你。
你们要拿出什么样的证据才能让人信服?为了取信于人,这样的证据必须是显而易见且无法造假的,以免被人欺骗或利用这就是为什么全心投入某一宗教总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包括花很多时间投入仪式、祷告、唱诗歌、朝圣;奉献很多资源,如金钱、礼物和祭拜的牲礼
;公然拥护一般人难以置信的信念,即使被揶揄或谩骂也不以为意;公开展示自己为了全心投入该宗教所做的牺牲,如自残的伤口、生殖器的切割处或切下来的一截手指如果你看到某人毕生都这样投入,那人就值得相信毕竟全心投入不是空口说白话。
(投名状?)41、我们再回到最初的问题,即关于宗教的功能与定义我们现在已经了解为何宗教难以定义:因为宗教功能就像鱼的发电器官,会不断地演化其实,宗教功能的变化甚至比鱼的发电器官的变化更大鱼的发电器官只有。
6种功能,宗教则有7种功能在这7种功能当中,有4种在宗教的某个发展阶段并不存在,在另一阶段虽可见5种功能,但这些功能已经式微有2种功能,解释的功能和消除焦虑的功能在公元前5000年的远古到顶点,但近1000
年已经衰退42、除了想到自己免不了一死的痛苦,人世还有很多痛苦需要宗教的慰藉其一就是对痛苦的解释:人不是白白受苦,痛苦并非没有意义的随机事件,而是有更深层的意义,例如考验你是否值得有更美好的来生,或是因你犯下的错给予惩罚。
此外,灾祸之所以降临到你的头上,可能是坏人造成的,你该请巫师把那个人找出来杀掉宗教也可能向你保证,你在这个世上所受的苦都将在来生得到补偿没错,你受了很大的折磨,但不要害怕,在你死后,你将得到奖赏再者,你在人世受到的痛苦不仅能从快乐的来生得到补偿,加害于你的人也将在死亡之后得到惩罚。
尽管今生今世,你看到敌人遭受报应能得到复仇的满足,但他们在死后被打入炼狱,永远摆脱不了酷刑的折磨,你不仅得以复仇,还能让你得到终极的满足地狱因而具有双重功能:歼灭你今生无法杀死的敌人,让你得到慰藉,并且使你心甘情愿遵守宗教的道德规范,即如果你做坏事,就该下地狱。
来生的假设也解决了神义论的矛盾(即全能、慈悲的神为何容许世上充满苦难和罪恶),让人不要为今世的痛苦难过,果报不爽,死亡无法使旧债一笔勾销,来生还是要还的宗教这种慰藉的功能必然在人类演化史的早期已经出现,即在人了解自己终将一死,质疑人世间为何充满痛苦之时。
狩猎一采集族群相信人在死亡之后会变成鬼魂在拒斥现世的宗教兴起之后,宗教的抚慰功能更显重要有些宗教不只强调人死后有来生,甚至认为来生要比现世更重要而长久43、那20个新几内亚人中,每个人最少会说5种语言,有人甚至会说
8~12种语言,最厉害的则会说15种语言新几内亚人的英语是在学校上英语课学到的,其他语言则是从社交中学到的,而非从语言教科书上学习你或许会以为新几内亚那么多语言只是方言其实不然,当地每种语言都完全不同,无法沟通,有些是像汉语那样的声调语言,也就是依声调的相异而表达不同的语义,有些则是非声调语言,就像英语,可利用声调来传达情绪,但不会影响意义,甚至属于不同的语族。
44、人类语言的基本功能就是社群认同:一旦你开口对别人说话,与你同一社群的人立刻知道你是“自己人”,我们可利用语言立即辨识朋友和陌生人45、在终年潮湿的热带雨林,语言多样性较大,而在四季分明的热带草原,语言多样性则比较小。
(四季的变化至少也算是部分原因,在四季不太分明的热带地区语言多样性比较大,而在四季分明的高纬度地区,语言多样性则比较小)再次,在生物产能高的环境中,语言多样性较大,如雨林区的语言多样性就比沙漠区大(沙漠区等生物产能不高的环境季节变异性也比较大
)最后,生态多样性显著的地区,语言多样性也比较大,如高山地区的语言多样性就比平原地区大上述4个因素只表示了生态环境与语言多样性的关联性,而非解释造成语言多样性增大的原因可能是人口数目、人口的迁移与经济策略。
46、我们可从生态因素了解为何新几内亚虽小,语言数量却比俄罗斯、加拿大或中国等大国多5~10倍新几内亚位于赤道地区,气候的变化很小,土地潮湿、肥沃且富有生产力新几内亚人不会随着季节而迁徙,生活所需仅靠一小块土地就够了,必须交易之物只有盐,以及制作工具的石材或是贝壳和羽毛之类的奢侈品。
新几内亚地形崎岖、生态环境多变,除了有高达5000米的山脉,还有河流、湖泊、海岸线、草原及森林有人可能会质疑,中国和加拿大的山更高、范围更大,为何语言数目这么少但新几内亚处于热带地区,即使在海拔2400。
米以上的山区,终年都能耕种,人口密度大;反之,在中国和加拿大高海拔地区,气候酷寒,人口密度小(如西藏)或是渺无人烟47、根据研究,不论双语儿童或单语儿童,长大成人之后两者的词汇量与字词提取速率也都几乎一样,只是单语儿童的英语词汇似乎比双语儿童要多。
10%如果我们认为单语儿童的词汇量比双语儿童多,前者会3300个词汇,而后者只会3000个词汇,这样的结论是不对的其实,双语儿童的词汇要比单语儿童多出很多,总计有6000个词汇,包括3000个英语词汇与。
3000个中文词汇,单语儿童则只会3300个英语词汇,完全不会中文词汇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从研究得知双语者与单语者的认知能力差异我们无法断言单语者或双语者谁比较聪明或思维更敏捷尽管如此,某些差异还是存在,如单语者的字词提取速率和说出事物名称的能力比较强。
(这是因为他们不像双语者,不必从不同语言的名称中拣选)在这些差异当中,至今认知科学家发现,双语者的脑部执行能力要比单语者强(双语者的执行能力比单语者强)48、如果你还没过马路,就会比较注意别人的话语、招牌,或是一直想着太太早上说的话。
但是在你过马路的时候,就必须注意信号灯变化、左右来车,小心翼翼地从人行道走下来,准备过马路此时,你必须抑制99%的感官输入和想法,只注意与过马路有关的1%这就是脑部的执行功能,也就是所谓的认知控制神经学家认为在脑部负责执行功能的部位就在前额叶皮质。
因为脑部的执行功能,你才能对某些信息特别专注,专心解决问题,从庞大的文字和信息中提取你所需要的信息因此,脑部执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功能儿童脑部执行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则是在0~5岁阶段49、总之,双语或多语人士经常不知不觉地运用执行控制能力。
他们在说话、思考或听别人说话时,都必须锻炼自己的执行控制能力我们都知道熟能生巧的道理,不管是运动、艺术演出或做某件事的能力都是如此问题是,双语者增进的是哪些技能?双语者是否只是语言转换的技能比较强?双语使用是否真有好处
?50、最近研究人员设计了一套测验,以比较双语者与单语者的问题解决能力他们研究的对象从3岁大的儿童到80岁的老人都有结论是,在所有人当中,双语者只有在解决一类问题时表现得比较好例如,研究人员给儿童看一系列的图片,上面是一只小白兔或一艘船,颜色不是红的就是蓝的,有时图片上还有一颗金星,有时则无。
研究人员指示:如果看到金星,儿童就必须记得按照颜色来分类,如果没有金星,那就照图案来分类如果规则不变,单语者和双语者的表现都一样好,然而若是规则变化,单语者的表现则不如双语者51、科学家一开始认为,双语者在这类涉及规则变化与信息混淆的测验表现的优势只能运用在语言方面。
然而后来发现,这样的优势也能运用在非语言方面,如空间、颜色和数量(如上述的两个例子)但这并不能证明双语者不管做什么都胜过单语者其实,只要规则不变或没有会产生混淆的线索,两者的表现一样好只是人生规则变化无常,而且时常出现误导信息。
如果双语者在上述测验中的优良表现也可运用于复杂且充满变化的真实生活,对双语者来说将是很大的优势(双语者更能适应变化的生活)52、科学家的确已证实双语的学习与使用对推迟阿尔茨海默症等老年痴呆症有帮助由于每个人都会变老,各位大概会对这样的发现更感兴趣。
阿尔茨海默症是最常见的一种老年痴呆症,75岁以上的老人约有5%罹患此症,85岁以上者更多达17%阿尔茨海默症最初的症状是健忘和短期记忆力减退此疾病是不可逆的,而且没有药物可以治愈从确诊之日算起,患者还有。
5~10年的寿命阿尔茨海默症与脑部的损伤有关,死后尸体解剖或在生前接受脑部造影扫描就可发现脑部萎缩以及某种蛋白质的沉积药物治疗或疫苗注射都无法治疗这种疾病科学家发现,积极用脑且注重身体锻炼的人得此症的概率较低。
这样的人可能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工作难度大、有着活跃的社交生活、注重休闲,而且常做运动人在开始衰老时,脑中有一种名为乙型淀粉样蛋白的蛋白质斑块会在神经细胞的外部堆积这段潜伏期很长,从开始堆积到出现症状可能长达。
20年53、研究发现,双语病人发病的年龄比单语病人晚四五年由于加拿大人平均寿命为79岁,在七十几岁时晚四五年发病等于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概率得以减少47%双语与单语两组病人职业地位相当,但双语病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略低。
另一个令人好奇的发现是,脑部造影显示尽管双语病人与单语病人脑部萎缩的程度相同,但双语病人认知能力的受损程度要比单语病人低显然,双语可为脑部萎缩者带来一些保护效果双语者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简而言之,就是
“用进废退”大多数身体系统如果多使用,功能就会变得更好,不用的话,功能便会退化(人的大部分身体系统都是用进废退)54、家族性黑蒙痴呆症,是单一基因的缺陷造成的每个泰萨二氏症患者不管生活形态或环境如何,都有相同的基因缺陷,而且必然会死于此症。
反之,与高血压有关的基因有很多个,每个对血压都有些许影响因此,每个高血压病人身上的高血压致病基因组合并不相同此外,即使是因为基因的缘故特别容易罹患高血压,是否会出现症状主要还是看其生活形态所以高血压相关基因复杂,并非罕见的基因疾病,因此不是遗传学家偏好的研究目标。
高血压就像糖尿病和溃疡,是由不同源的成因显现出来的一组症状,关系到环境与基因的交互作用(高血压、糖尿病是由不同源的成因显现出来的一组症状,环境和基因交互作用)55、盐和血压的究竟有什么关联?盐的摄取量增加会引发怎样的生理机制,导致血压上升
?然而,虽然很多人都会因嗜咸而血压升高,有些人却不会如此,为什么?这些问题大抵和身体细胞外液含量有关如果正常人增加盐的摄取量,多余的盐就会通过肾脏进入尿液然而,如果有人肾功能不佳,难以排出多余的盐,累积在体内的盐就会让人觉得口渴、想喝水,如此便会导致血量增加。
同时,心脏也得更卖力力地把血液打出去,让血压升高,肾脏才能在加压之下排出多余的盐和水分,最后实现新的恒定状态,盐和水分的摄取量等于排出量,但身体内部也储存了更多的盐和水分,血压也随之升高(血压升高是为了排出多余的盐和水分)
56、全世界盐摄取量最多的4个国家是中国、芬兰、日本和葡萄牙,其政府公共卫生部门已努力了数年甚至数十年,设法改善人民的血压并降低中风致死率例如芬兰政府已倡导了20年,要人民减少盐的摄取量,以降低血压,结果中风和冠心病致死率分别降低。
75%和80%,芬兰人民平均寿命因此得以延长五六年57、词汇数量庞大的人通常要比词汇少的人的人生更丰富一样,多学会一种语言也是如此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优势,例如你要表示某件事或某种感觉,用某种语言似乎特别容易。
虽然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设引发许多争议,如果这样的假设是对的,也就是人类的思考模式会受到使用语言的影响,如果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看世界的角度和思考方式都将不同因此,一种少数人使用的语言消失,不只是原来使用者失去了他们的语言,多数人也少了一种选择。
58、其次,语言是人类心灵最复杂的产物每种语言的声音、结构、思考模式都不同语言如果失传,失去的不只是语言本身,还包括利用这种语言表现的文学、文化和知识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数字系统、记忆方式和空间定位系统例如,如果用威尔士语或汉语数数,就比用英语容易。
传统社群以自己的语言为当地数百种草木虫鱼鸟兽命名,如果语言消失,这些百科全书式的人种生物学知识也跟着消失了如果英语消失了,只剩汉语,试想哈姆雷特那句名言:“生存还是毁灭,这的确是个问题”若只有中文翻译,
没有原文(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对英语读者而言将是多大的损失!(英语不好,确实看不出对英语读者有什么大的损失,百度了一下,好像有很多解释)59
、至于高血压患者与血压正常者的生理差异,研究结果证实最大的差别在于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如果患有高血压的老鼠移植了来自正常老鼠的肾脏,或者正常人捐赠肾脏给高血压严重的人,接受肾脏移植者血压就会下降反之,如捐赠者有高血压,接受肾脏移植者的血压便会升高。
其他证据也指出,肾功能缺陷就是高血压的源头,因为与血压相关的基因大多数涉及肾脏处理钠的蛋白质因子(请记住盐就是氯化钠)肾脏排除钠分两个阶段:一是肾小管开端的肾小球将含有盐分的血浆过滤后送到肾小管;二是过滤出来的钠部分会因再吸收而回到血液中,没被再吸收的部分则送到肾小管后,再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最后经由小便排出体外。
这两个阶段如有任何障碍都会导致高血压老人血压会变高,是因为肾小球过滤功能变差,而高血压患者则因肾小管吸收过多的钠,致使血压升高因此,不管钠的过滤变少或是再吸收的钠增多都会使体内储存更多的钠和水分,血压便会升高。
(肾功能缺陷是高血压的源头)60、医生通常把再吸收的钠增多所引发的高血压视为是一种“缺陷”,例如医生会说:“高血压患者的肾脏在钠的排除方面有基因缺陷”由于我是演化生物学家,每每听到有人以“缺陷”来描述某种在人类社群相当普遍而似乎有害的特质时,我心中的警铃便会响起。
如果某种基因会阻碍生存,则不可能代代相传下去,除非其净效应有利于生存和繁殖医学已经证实,某些看起来似乎有害的基因其实经过仔细衡量后发现好处多于缺点例如,镰状细胞基因突变会导致贫血,贫血显然有害人体但是,这样的基因却有利于对抗疟疾,因此在疟疾肆虐的非洲和地中海地区,这种基因突变的净效应是有利的。
61、对现代社会的人来说,肾脏留存的盐分过高会导致高血压甚至死亡,然而为什么人类肾脏会有这样的表现?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肾脏留存较多的盐会对人类有好处? 答案很简单翻看人类历史,直到最近盐大量生产,每张餐桌上都有盐罐之前,传统人类社群能得到的盐很少,因此肾脏具有留存盐分的功能,就不至于因为流汗或腹泻脱水致使体内的钠离子过低,进而有利于生存。
只有在盐取得容易、摄取过多的情况下,肾脏留存过多的盐分才会变成缺点,甚至致命62、在北美和欧洲,我们摄取的盐中只有12%是我们自己加的,不管是在家烹煮时加的或是在餐桌上才加的因此,我自以为盐吃得很少,其实只是这部分比较少。
还有12%的盐来自新鲜食物本身剩下的75%都隐藏在食物当中,可能是在食物加工的过程中加进去的,或是餐厅厨师加的加工食品所含盐分要比加工前多出很多例如与新鲜、不加盐的清蒸鲑鱼相比,制成罐头的鲑鱼每磅的盐要多。
5倍,店里卖的烟熏鲑鱼每磅所含的盐更是多出12倍我们在连锁快餐店买外带吉士汉堡和薯条,每份即含有3克的盐(约一日所需盐分的1/3),要比未加盐的煎牛排和炸薯条多上13倍有些加工食品盐的含量特别高,如盐腌牛肉罐头、奶酪和烤花生。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美国和英国膳食中的盐竟然最多来自谷类,面包和其他烘烤食品以及早餐吃的谷物麦片,我们通常不觉得这类食物是咸的63、为什么食品加工厂要加这么多的盐?第一个原因是这样可让便宜、没有味道的食物变得好吃一点儿。
第二个原因则是食物中的盐可让肉品中的结合水(在食品中以氢键结合的食品成分,如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上的水分)重量增加,最后成品因此可增加20%的重量以一磅肉而言,如加了盐,原来的肉只需83%,其他重量就由结合水来补足。
第三个原因是盐是使人口渴的重要因素你吃下越多盐,就会喝越多水,但是很多美国人和欧洲人都喜欢喝饮料或瓶装水卖给你高盐点心和加工食物的厂商通常也卖饮料或水(加工食品里的盐能增加20%的重量)64、在中国,一般人摄取的盐
72%来自烹煮时加进食.物的,另外有8%来自酱油在日本,摄取的盐主要来自酱油(20%)、味噌汤(10%)、盐渍蔬菜和水果(10%)、新鲜的鱼和咸鱼(10%) ,以及在餐厅、在自家餐桌和外带食物上加的盐(10%)
这也就是为何很多亚洲国家的人每日盐的摄取量都超过12克在发展中国家,除了在烹煮食物的时候会加盐,酱料、调味料中有盐,腌渍食物也会用盐65、如果食品加工业不减少在食物中添加的盐,再怎么努力也没有成果食品加工业者减少的盐,每一两年只减少。
10%~20%,让人难以察觉英国、日本、芬兰和葡萄牙已在减盐运动上努力了20~40年,使人们减少盐的摄取量,这不但降低了全国医疗费用,也改善了全体人民的健康66、你可以控制自己的饮食,也就是多吃生鲜食物,如低脂奶酪、全谷物、鸡肉和鲜鱼。
(脂肪含量高的鱼也可)、蔬菜油、坚果此外,你也可少吃加工过的食品,并尽量不吃红肉、糖果、含糖饮料、奶油、胆固醇和饱和脂肪这也称为得舒饮食,全名是“对抗高血压膳食法”,如此一来就能使血压降低得舒饮食就是地中海饮食的。
.修正版地中海饮食指意大利、西班牙、希腊、法国等地中海沿岸南欧各国的饮食风格,以蔬菜、水果、鱼类、五谷杂粮、豆类和橄榄油为主的饮食风格,虽然脂肪含量达38%,但有一半来自对人体有益的单元不饱和脂肪他们不是只吃饼干、喝水,也拥有西方文明流传下来的伟大厨艺。
像意大利人每天总会花好几个小时享受比萨、面包、奶酪、橄榄油等,却是西方世界当中最窈窕的族群,而美国人的腰围则是西方世界中最粗的1/3的美国人有肥胖的问题,还有1/3过重其实,只要吃对食物,也能享受美食、拥有健康。
(吃对的食物)67、也许从胚胎时期开始、在母体子宫内已种下病根如果你的一等亲(父母或兄弟姐妹)是糖尿病患者,那么你得糖尿病的概率会比一等亲无糖尿病患者的人高出10倍这就是遗传可能引发糖尿病的证据然而糖尿病和高血压一样,并非简单的遗传性疾病。
(如镰状细胞贫血症),不是某一个相同的基因出现突变就会出现病症科学家已发现与糖尿病有关的基因可能有好几十个(在此是指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的致病基因不同)68、糖尿病除了和遗传有关,也与环境和生活形态脱不了干系。
即使你因为遗传的缘故而容易罹患糖尿病,也不一定会发病糖尿病发病概率随着年纪增加而变大,如果你的一等亲是糖尿病患者或母亲有糖尿病,你也比较容易得病,这些都是你无法改变的,但是糖尿病还有很多致病因素是你可以控制的,包括体重过重、不运动、食物热量过高,或摄入太多的糖和脂肪。
大多数糖尿病病人(请容我再强调一次,即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如能减少这些危险因子,就可减轻症状69、30年前,遗传学家詹姆斯.尼尔(James Neel)依此提出节俭基因型学说,解释人类如何有效将摄取的糖分转化成脂肪。
某些人只摄取少许食物,便有一触即发的反应,一点点血糖升高便带动胰岛素分泌这样一来,多出来的糖分便可以完善储存,不会因为血糖浓度过高而从尿中溢出,造成无效浪费一旦能够获取丰富食物,食物便能很快有效转化为脂肪储存,体重因此迅速上升,万一遇到饥荒更能保命。
在丰年与荒年无法预期的时代,带有这种遗传基因乃优势体质然而,到了超市林立、食物无缺的年代,高热量食物外加少运动,优势基因于是摇身一变,变成引发糖尿病与肥胖的杀手如今人人暴饮暴食、不运动,节俭基因怎能不变异。
?人们变胖了,再也没人担心荒年会把肥肉烧光我们的胰脏夜以继日不停分泌胰岛素,直到有一天无法分泌,肌肉与脂肪细胞产生转化阻抗,于是我们得了糖尿病70、学习传统社群的优点要向昨日世界学习,不只牵涉个人,也关乎社会全体的决定。
哪些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呢?首先,饮食和吃东西的习惯就是个人可以做得到的像传统新几内亚社群无人死于中风、糖尿病或心肌梗死,不是很令人羡慕吗?只要你努力养成下面三种习惯,你依然可以享受世界美食,过着平静、免于生病的生活。
:常运动,慢食,选择有益健康的食物,像是新鲜水果、蔬菜、低脂肉品、鱼、坚果、谷物等,并仔细看食品包装上的成分说明,避免高盐、单糖或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其次,我们自己可以做的事就是让孩子学习双语或多语很多传统社群的孩子都会说两种或更多种语言,美国人当然也可这么做,只是他们误以为双语学。
.习会为孩子带来语言困扰,将语言混淆,而不愿这么做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双语学习不但不会阻碍孩子的语言学习,孩子终其一生都能受益,有助于他们的思考,也能丰富他们的人生(常运动、慢食、选择有益健康的食物、双语学习)。
《卢浮印象》
大型版画画集,封面那副《1860年的巴黎》太惊艳,巴黎圣母院为中心【书摘】:1、论人兽之面相学:从17世纪中叶开始,法国文学界出现了关于人类情感与性格的争论1668 年,画家勒布伦在皇家绘画暨雕塑学院以。
“表情”与“情感表达”之人兽面相学关系为题发表演说为了使其演说图文并茂,勒布伦创作了一系列人类与动物头像对比图(现存于卢浮宫纸本素描收藏部)18世纪的启蒙运动激起了许多医生与哲学家对面相对比学的兴趣,并随之奠定了人类潜意识研究的基础。
基于此项学说,时任拿破仑博物馆馆长德农委托皮耶.巴尔塔和安德烈.勒格朗以勒布伦素描作品为基础,为其刻制一套58件的人兽面相学铜雕版并配有文字说明这套版画作品于1806年首度问世(有趣的学说,注定会消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