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可以阴陵泉疼痛(阴陵泉疼痛能揉开吗)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9-16
健脾利水、通利三焦
经络通畅,身心安逸阴陵泉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第9个穴位阴陵泉是足太阴之脉所入为合的合水穴,具建运中宫、化气通脉之功,为治湿要穴为治疗脾不化湿、湿困脾土、聚湿生痰和脾虚及胃、及肠引起的病证,以及穴位所在处的局部和邻近病变的常用穴。
对改善脾脏功能,消除脾脏功能失常所产生的病理证候,具有一定的功效,大凡涉及内脏水湿之疾,如腹满水肿,小便不利,取之有消源导流利水之妙“湿为黏腻之邪不易速化”,临床治疗湿邪为患,还要重视审因论治,配穴恰当,才不致使病情缠绵。
本穴主治的病证,相当于西医学的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和体液疾患增强身体免疫力:按揉这个穴位可以把身体里面的多余湿气排出,达到益肾调经以及健脾理气效果,对于腹胀,身体虚弱,腰肌酸软,腹泻等也有不错的治疗作用,能够让身体抵抗力提高,让其他疾病的出现几率减少。
祛斑美容:如果本身身体里面的湿气就比较严重,那么会有白带异常,月经不调等表现,还有可能出现乳腺炎,腹痛症状,长时间没有解决容易形成色斑,经常按揉阴陵泉穴就可以很好的解决皮肤问题,让经络得到疏通,斑点能够淡化,皮肤状态也可以越来越好。
去除湿疹:身体湿气过重会引发水肿湿疹等,想要让身体健康就需要采用内化湿邪的方式解决,按揉阴陵泉穴就可以达到这样的作用,对脾胃症状等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治疗小便不利:如果出现尿失禁或者泌尿问题,通过按揉阴陵泉穴可以达到好的改善作用。
治疗月经以及痛经:如果平时月经总是提前或者推后,来月经的时候有肚子疼痛症状,可以按揉阴陵泉穴,让不舒服的症状得到改善阴陵泉穴位对于男性来说也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让遗精的问题得到解决,还可以缓解阳痿问题 。
阴陵泉穴阴陵泉:足太阴脾经合穴五行属性:水出处:《灵枢·本输》《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脾出于隐白……入于阴之陵泉,阴之陵泉,辅骨之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之,为合阴为阳之对,陵指山陵,泉即水泉,内为阴,穴在胫骨内侧髁下缘陷中,如山陵下之水泉,故名阴陵泉。
阴,《素问金匮真言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陵,大阜也;泉,《说文》:“水源也,象水流出、成川形,凡泉之属皆从泉”《灵枢经·九针十二原》:“疾高而内者,取阴之陵泉”《黄帝内经灵枢·本输》载:。
“膝下为陵”《神应经》有:“在膝内侧辅骨下陷中”又为脾经腧穴,以脾为阴中之阴,内为阴,膝高突起似陵,穴属合水,犹阴侧陵下之深泉也,水出于泉,因名阴陵泉,与阳陵泉相对阴陵泉阴,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该穴名意指脾经地部流行的经水及脾土物质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积。
本穴物质为地机穴流来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积,水液溢出,脾土物质沉积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状,故名阴陵名意同阴陵泉脾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为脾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会合之处,故为脾经合穴。
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所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脾经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对外输出的是地部水液,与脾经本身的湿热气血相比,本穴的外传之液体现了水的阴寒润下特性,故其属水附注:足太阴经所人为“合”。
穴义:脾经气血在此汇合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和地部经水以及由脾土蒸发的气态物运行规律:混浊的气态物由天部沉降至地部脾土微粒沉积穴周,经水由本穴渗入地之地部,气态物则循脾经上行功能作用:排渗脾湿定位:
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快速取穴:拇指沿小腿内侧骨内缘向上推,抵膝关节下,胫骨向内上弯曲凹陷处即是阴陵泉穴。
功能:健脾利水、通利三焦阴陵泉有清利温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的作用阴陵泉有益肾利湿、行气消肿的作用阴陵泉穴有温运中焦、清利下焦之功,主治脾、肾二经病,凡由中焦虚寒、下焦湿热所致的病症多选用此穴施治。
阴陵泉穴为足太阴经五输穴之合穴,配五行属水,应于肾,因此具有健脾益气、利湿消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腹胀、暴泄、水肿、黄疸等遗精和小便失禁或由于肾虚精关不固,膀胱失于约束,或由于气虚下陷,气不摄精而致,取阴陵泉穴。
健脾益气、补肾固摄而治之足太阴经筋结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阴陵泉穴又位于膝关节部,故取之可治疗膝痛、阴茎痛、妇人阴痛等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有健脾利湿、调补肝肾之功,大凡涉及内脏水湿之疾,如腹满水肿,小便不利,取之有消源导流利水之妙,亦治腹坚、喘逆、疝气、癥瘕,遗精、遗尿、暴泄、飧泄,俱阴证也。
主治:主治脾胃、肝肾、少腹等疾病1.腹胀、腹泻、水肿、黄疸腹寒:阴陵泉、三阴交(温中运脾)水肿:阴陵泉、水分(利尿行水肿)水肿:阴陵泉、水道、中极、复溜黄疸:阴陵泉、三阴交、日月、至阳、胆俞、阳纲(清热利湿)。
黄疸:阴陵泉、肝俞、至阳腹胀、腹泻:阴陵泉、足三里、上巨虚水肿、小便不利、消化不良、泄泻等证常用之伍:阴陵泉、足三里2.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小便不利:阴陵泉、中极、膀胱俞、三阴交小便不利:阴陵泉、膀胱俞。
3.阴部痛,痛经,遗精4.膝痛膝痛:阴陵泉透阳陵泉阴陵泉针透阳陵泉,治“筋紧不能开”之证,适用于鹤膝风及膝关节疼痛者下肢重病:漏谷、阴陵泉、三阴交(温经通络除湿)5.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腹膜炎、尿失禁、尿潴留、尿路感染、阴道炎、肠疝痛、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尿路感染,肾炎,阳萎、腹膜炎,消化不良,腹水,肠炎,痢疾、阴道炎,月经不调、失眠,膝关节炎,下肢麻痹等。
对膀胱的影响:针刺阴陵泉有调整膀胱张力的作用,松弛者使张力增加,扩张者紧张取双侧阴陵泉,进针1~1.5寸,行提插泻法,以针感向上传导为佳,施手法1~3 min,留针15~30 min,可治疗尿潴留治疗骨性膝关节炎:选取
阴陵泉、阳陵泉、内膝眼、犊鼻、髋骨(梁丘两侧各旁开1.5寸)及阿是穴用28号1.5寸毫针,快速刺入腧穴,通过提插捻转产生针感后,在每根针上套上事先准备好的中间带有孔的小硬纸片,把2 cm长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然后点燃艾条,待艾条燃完后,将针取出。
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总有效率达96.7%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针刺阴陵泉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有一定影响实验表明,强刺激多引起从属时值增大,即大脑皮质运动区内发展抑制过程,但健康人抑制过程较慢较弱;给予轻刺激时,半数患者皮质引起兴奋过程,半数患者引起抑制过程,但健康人多数为兴奋过程,只有少数人引起抑制过程,说明因功能状态不同,针刺轻重不同,其效应也不同。
菌痢:针刺阴陵泉、外陵等穴治疗急性菌痢,结果发现针治组凝集素平均效值最高且增长最快,较电针组及药治组为优《黄帝内经灵枢·四时气》:飧泄,补三阴之上,补阴陵泉,皆久留之,热行乃止《黄帝内经灵枢·热病》: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取之涌泉与阴陵泉。
《针灸甲乙经》:腹中气盛,腹胀逆,不得卧,阴陵泉主之肾腰痛不可俯仰,阴陵泉主之溏,不化食,寒热不节,阴陵泉主之妇人阴中痛,少腹坚急痛,阴陵泉主之《针灸大成》:霍乱,阴陵泉、承山、解溪、太白《备急千金要方》:阴陵泉、关元,主寒热不节,肾病不可俯仰,气癃尿黄;阴陵泉、阳陵泉,主失禁遗尿不自知;阴陵泉、隐白,主胸中热,暴泄。
《千金翼方》:水肿不得卧,灸阴陵泉百壮《杂病穴法歌》:心胸痞满阴陵泉小便不通阴陵泉《百症赋》:阴陵泉、水分,去水肿之脐盈 适用操作方法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针刺:直刺1~2寸治疗膝痛可向阳陵泉或委中方向透刺。
直刺1.0~2.0寸,局部有酸、麻、胀感并沿着小腿内侧向下扩散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艾炷灸或温针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1次,可用于治疗痛经、水肿、小便不利等。
刮痧:可刮痧从上向下刮拭从上向下刮拭3~5分钟,隔天1次,可用于治疗暴泄拔罐:常法拔罐即可用火罐留罐5~10分钟,隔天1次,用于治疗下肢疼痛、膝痛按摩:1.双手轻握膝下处,屈曲拇指,指尖由下向上出力揉按阴陵泉穴,每次揉按1~3分钟,可缓解腹痛、膝痛等症。
2.夏季多雨,暑湿之邪阻滞经络,故应谨防湿邪,可每天按摩阴陵泉10~15分钟3.大拇指弯曲,用拇指的指尖从下往上用力揉按,会有刺痛和微酸的感觉每天早晚各揉按1次,每次揉按1〜3分钟4.用拇指按揉阴陵泉200次,用于治疗各种脾胃病。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 隐白:调血统血,扶脾温脾,清心宁神,温阳回厥!足太阴脾经| 大都:健脾和中,泄热止痛!足太阴脾经| 太白:健脾和胃,活络止痛!足太阴脾经| 公孙:健脾益胃,通调经脉!足太阴脾经| 商丘:健脾化湿,通调肠胃!
足太阴脾经| 三阴交:健脾和胃,调补肝肾,行气活血,疏经通络!足太阴脾经| 漏谷:健脾和胃,利尿利湿!痛经的时候,了解这个穴位,从此不用对女朋友再说“多喝热水”了!(地机)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腧穴、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6条经穴位在上文找
扫码即可关注请各位同道读完文章后,伸出您的手指头,点击“点赞”“在读”,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文章,中医学习有你有我,才能更好的让人接受中医这个美丽的中华瑰宝 文章为分享中医知识,没有中医基础和不会针灸者,请不要模仿。
如有需,请找专业针灸医生帮忙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