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美食介绍和图片书籍(美食书籍封面设计图片)学到了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0-16
这是一本色彩鲜艳大胆的美食科普类漫画书,还没翻开书,光看封面和封底,相信你也会被上面所绘制的美食所深深吸引。作者是全网粉丝超五千万的漫画科普达人
这是一本色彩鲜艳大胆的美食科普类漫画书,还没翻开书,光看封面和封底,相信你也会被上面所绘制的美食所深深吸引作者是全网粉丝超五千万的漫画科普达人“我不是白吃”,而整本书也是这一笔名的蕞好注释,每一道美食都介绍了其来源、变化以及轶事。
就拿北京人蕞爱的“麻豆腐”来说,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这道菜与和外地人闻之色变的“豆汁”颇有渊源。“麻豆腐”名字中虽然带有麻,但并不麻人。之所以这么叫,是为了和我们平时吃的由黄豆做的豆腐区别开来。
“麻豆腐”不麻人,但是会酸人,这是因为它本身是由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发酵而来的“其中的汤汁做了豆汁,中间那一层暗绿色的粉浆装进布袋,煮熟后就是麻豆腐”除了麻豆腐、豆汁外,北京人还喜欢臭豆腐、豆腐脑、豆泡汤等等豆制品,就连地名里面也要加上“豆腐”两个字,例如豆腐池胡同、豆腐巷等,可见北京人对豆那是真爱。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书中另一种美食“奶嚼口”,据说它的口感既像奶油又像冰淇淋,是蒙古族一道奇特的特色美食奶嚼口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和我们制作酸奶类似,就是把鲜牛奶放在阴凉的地方发酵,等牛奶分层后,上面那层就是奶嚼口。
但奶嚼口不适合单独吃,因为原味和麻豆腐一样也是酸的,还有一股子奶腥味,也让很多外地人吃不习惯如果加入炒米和白糖,奶嚼口瞬间就能逆转,因为“丝滑的奶嚼口配上香脆的炒米,吃起来酸酸甜甜的,越嚼越香,让人欲罢不能!”。
就像北京人喜欢各种豆制品一样,蒙古人对各种吃奶的方法也是信手拈来。除了奶嚼口外,蒙古人还会把牛奶煮沸放凉后,挑起上面的那一层,晾干后就得到了”奶皮子”。
或者,让牛奶发酵沉淀,将分离后的蛋白放入锅中熬煮,再慢慢搅拌,就能够得到另一种美味“奶团子”,如果将奶团子定型晾干,还能得到“奶豆腐”等等诸如此类的花式吃奶大法,我想人们因为热爱,才会研究各种各样的方法来烹饪,甚至连一些下脚料都不放过,充分利用食材。
这让我不由得联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对某样事物是真喜欢,也会想尽办法去改进,让它越来越好的同时,我们自身也能得到成长这本《这就是大中华美食 2》,让我们在轻松愉快地了解美食的同时,还能够学习相关的百科知识。
如果你也想通过美食来了解相关事物的文化历史,推荐你也买回一本和家人尤其是孩子一起共读。#读书笔记##书评##美食##漫画分享##科普#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