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美食小吃制作视频(用橡皮泥制作美食小吃)学到了吗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0-23
昨天是下元节,惦记许久了~
昨天是下元节,惦记许久了,上回寒衣节的时候就以为该是下元节,结果是寒衣节,然后有孩儿以为是寒食节……好啦,我觉得大家这回过得也是非常开心的,有孩儿说解厄与否并不知道,但是“解饿”倒是真的,趁机跟父母要点好吃的,还有讲以后但凡到这时候千万别生病,就能吃香喷喷的糍粑啦,哈哈~说得我也馋了,昨儿在外奔波了一天,三顿饭都很匆匆地对付了,想来没吃点啥特别的,真是有点可惜~
还有老北京的孩儿说专门问了姥姥,还有在网上查了,讲那个“豆泥骨朵”的来历,嗯嗯,我也很好奇,不少孩儿也觉得就是个豆沙包吧,但是确实有地方特点的,当年白面是不够的,一般人家都拿着糙面或者玉米面做的包子皮儿,一蒸就会裂开,当时老百姓们也不以为苦,倒是苦中作乐地讲,豆沙包裂开了像朵花儿似的,称为“豆泥骨朵”~很有老北京那样爽利快意的感觉~
这是我事先也不晓得的,真是特别有意思~大家趁着这样的活动把这些零零嘴嘴记下来,这就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了~就像不少孩儿说到的,如果不是这样的纪念活动,可能很多人连这个节日都没有听说过,更别说了解其中的传承意义了~如果让这些传统随着老一代人逝去而消失,该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情啊~
这是两个班节日活动的视频记录——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下面就请大家来欣赏同学的优秀片段“下元解厄”,以下片段按作业提交顺序排列——
赵斯征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日在这一天,人们举办盛宴,祭奠祖先许多节日都有独特的传统美食,比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下元节也不例外下午,我正在房间里写作业,忽然,我闻到一阵熟悉的味道,我立马冲出屋门,看到妈妈刚刚打开烤箱。
“烤红薯!”我激动地大喊烤箱里一个个大大的红薯因为刚烤完,全都冒着白烟我迫不及待地取出红薯,端上桌享用这份美食由于红薯烤的很透,外面的皮已经有一大半翘起来了,轻轻一撕就露出里面金黄色的红薯肉我忍不住吃了一大口,红薯沙沙的口感在嘴里就像吃了许多粒小小的鱼子。
“好吃吧?”妈妈问“嗯嗯!”我回答,“好吃极了!”妈妈笑了笑,说:“这几个红薯我放在阳台上晒了好长时间,里面的水分都晒干了,现在只剩下糖喽,所以才这么甜!”这吃起来可比外面买的烤红薯甜好几倍呢听妈妈说,烤红薯一直都是我们家的祖传美食,据说从我太姥姥那辈人开始,烤的烤红薯大家都夸好吃!
吴远溪下元节,一个我以前极少听闻的中国传统节日,成功地起到了骗吃骗喝的作用最近饭食滋味平淡,口中无味,正好借作业要求中的吃食物一项,向奶奶索求油炸豆腐奶奶在厨房里呆了十分钟,做出了一盘滋味悠长的油炸豆腐。
没有什么花哨的配料,葱、豆腐、盐和一点蒜,放在油中一炸,清爽干脆,毫无粘稠腥湿之感,豆腥味荡然无存正吃着,突然想起于2016年过世的太爷最爱吃的就是炸豆腐,不禁心生怀念和悲凉不知太爷在天国有没有吃到他最喜欢的煎鱼和炸豆腐,从而忘却凡间的苦难,灵魂安然。
张雨千农历十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也称“下元日”、“下元”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圆的日子,这一天人们会准备丰盛的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饮食风俗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北京为例,过下元节时,会做“豆泥骨朵”,也就是豆包。
今年我决定自己动手做豆包,而不是坐享其成我洗干净手,按照姥姥说的一步一步做,先把酵母粉溶解,倒入盛面粉的盆里,揉搓成不粘手的状态,待面团发酵好,揉成长条状,切成小块、按压、擀成圆饼状;然后将豆沙馅放入擀好的皮里,像包子一样包好,收口处捏紧朝下放入蒸锅里蒸熟。
虽然我包的不太好看,但味道还是不错的。满满的豆沙馅儿承载着我满满的思念,自己做豆沙包更能表达那份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解百慧过完中元节过下元节,今天便就是下元节了!难得一次周末在奶奶家过,一大早还没起床,便看到奶奶在厨房忙活,走过去一看,原来奶奶正在用买的半成品做糍粑,我一想才想起来今天是下元节,奶奶对于每个节日的习俗要吃什么食物都很了解,见我一脸迷惑,于是她便给我讲解起为什么要吃糍粑了。
正说话的功夫,一个个炸的金黄的糍粑就摆在了我的眼前,沾上红糖汁,又甜又糯和外面卖的毫无区别!在吃到了好吃的糍粑,过着下元节的同时,也在奶奶的讲解下知道了为什么要吃糍粑,下元节也是祭奠祖先的节日,享受时也希望安好!
曹亦萱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在十月十五,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也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准备丰盛菜肴,用来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身为一个北京人,那当然要吃“豆泥骨朵”啦,所以今天我决定自己动手尝试。
首先先准备面粉和水,把和好的面团擀成一个个小面片再将洗净后的红豆放到锅内煮熟,加入白糖并压成泥最后,把一勺适量的红豆沙放进一张面片里包成球状就可以上锅蒸了刚出锅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吃,所以小心翼翼地用两根筷子把红豆包挑开,让中间的热气散一散,这一散,红豆的香甜味也飘了出来。
尝一口,这浓浓的红豆香味还带着甜,吃到嘴里绵绵软软的,好吃极了我这也算过了个下元解“饿”了吧。
梁少骞今天是11月29号,也就是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下元日在北京,家家户户都会在下元节做“豆泥骨朵”,也就是平常我们吃的豆沙包除此之外,各地还有糍粑、芋子包、米果等风俗食物今天,爸爸买了糍耙和豆沙包回来。
我以前没怎么吃过糍耙,糍耙是一块一块的,是糯米做的,因为是煎烤的所以呈金黄色,有一股糯糯的香味还有糖浆蘸料,蘸着吃才有味道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块,蘸了一些糖浆咬了下去,外面是一层皮,里面是白白的糯米很软,但又不粘。
咽下去后嘴里还有一股淡淡的糯米味,搭配甜甜的糖浆,甜而不腻,堪称美味。因为早上吃饭晚的缘故,我吃了两块就饱了。妈妈说她们小时候老北京路边都是卖这个的,吃了糍耙就好像回到了童年。
周可今天是下元节,古人云:“十月十五水官解厄”传闻每年十月十五日,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都会来到人间巡查人间罪恶,为人们解除灾厄到现在,随着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先进,下元节的习俗逐渐从祭拜转变为多备丰盛菜肴,从而达到祈求福禄祯祥!。
今天,我和我的父母去一家富有盛名的餐厅,是在回龙观一家叫作好食源的餐厅,这家餐厅主要做鱼火锅,但是方方面面真的都超赞的!!!当焦糖糍粑上来的时候,我食欲顿时大开,深红色的焦糖,微微泛黄的糍粑,还有一种不知道叫什么的蘸料,配在一起咬一口,那又糯又热的感觉实在太美味了,现在仍在回味。
真希望多过几次下元节啊!!!
沙珺若耶!又到下元节啦,每到这时候,都会有我最爱的糍粑吃,但这几天嗓子不太舒服,期待已久的糍粑估计就没有了……第一次吃到糍粑,看见它金黄的样子,还以为是油条妈妈告诉我这个其实叫糍粑,一种甜点对甜食来之不拒的我,马上夹起一块,结果被烫到了……。
最好的吃法,就是沾上红糖,咬下去一口,感觉脆脆的,然后就能尝到糍粑里香甜的糯米,虽然有些黏,不过含在嘴里仔细品味,口感还是很好的下元节还有很多传统食物,比如“豆泥骨朵”“芋子包”……都有各地的风俗(哎……明年这个时候可不能再着凉了,要不然下元节又会错过这些美食.……)
陈凯丰古人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节日,各种各样的说法,一会就过个节... 要不是语文的活动,中元下元这种节我都是不知道的而对下元节的传统食品,查了一下,眼花缭乱,结果问了姥姥才知道所谓“豆泥骨朵”,就是豆沙包一类的东西,而豆沙包则“亲民”多了。
我对豆沙包的印象是不大好的,原因是我常吃的豆沙包里的豆沙馅都是一粒一粒的,粗犷极了,豆子也不够甜,自然是吃起来不舒服的;而南方所谓的“细沙”,我是几乎没有体验过的但这次买来的豆沙包则颇有南方点心的感觉,外面的皮极软,里面的馅呈沙状,还有点糊糊的感觉,尝起来细腻极了。
两天晚上分别去看了爷爷奶奶,吃了饭聊了很长时间的天,他们并不很老,身体也非常健康,太旧的祖先他们也不大告诉我,有点“无处可祭”的感觉,不过没有失去的负担,也算是一种轻松吧。
林思如盯着一堆奇奇怪怪的名字,这些食物别说吃了有的我连听都没听说过作为作业拖拉户,现在才看到作业的我只能点外卖了搜了一个米果没搜到,只能点红糖糍粑了(虽然以前吃过了)来的时候跟想象的还是有点差异的,看着像硬的甘蔗,红糖浇在上面,没有想象的有食欲。
我一直拖到中午才去吃它,期间爸爸吃了一个说味道不错,但我还是没有提起兴趣到了中午我用筷子插起它,白白柔嫩,入口出乎意料的软糯,甜甜的,我把红糖使劲裹到了糍粑上,还是很好吃的,虽然我也不太清楚为什么会在下元节吃糍粑,大概是有寄托平安等意吧。
今天阳台又起雾了,我也不确定是不是每天都会起水雾,我上次去阳台还是寒衣可能重视程度不一样吧,反正我觉得下元节跟平常没什么区别,可能会有些会去上贡,对于我来说我能做的并不多,倒不如好好陪亲人聊聊天顺便把人物传记推进一下。
江宇轩“送上纸衣能取暖,阴间先祖也知寒” 古时的人们会在下元节这一天前往郊外祭奠祖先,为祖先烧纸做的衣服,意为送去取暖的衣物,让祖先们能在寒冷的冬天过上暖和的好日子人们选择这一天为下元节还有一个原因,这一天是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之日,也就是希望在这一天来对生命历程中持久的困境与苦厄进行消除和化解。
中元节与下元节差别便在于中元节是祭祀先人的节日,下元节是祭祀祖先的节日今天下元节,中午时分我进到北大校园里走了一圈今天的北大景色可以说是这么久以来我最喜欢的样子了蓝天下,道路两边的树上还残留着一些带着绿色的干枯的树叶,路面上满是黄色的落叶,时不时就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叶子从树上飘落下来。
要是风一大,落叶更疯狂,感觉好像走在暴雪中一样天是蓝的,路面上的叶子是金黄的,树枝上的叶子还有一点儿绿,真的很美我今天买了两个小豆沙包,拿在手里还真可爱,甚至我都有些许不想吃了最后,祝祖先能幸福安康
张蓝芮今天是下元节,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最近我们家也发生了一些事情,算是比较大的变故了,爸爸妈妈也决定在今年好好过一次下元节听网上说下元节要吃“豆泥骨朵”,一开始我听到这个奇怪的食物还很疑惑,这到底是啥玩意?平常没怎么听过,于是去网上搜了一下,看看图片,其实就是有点像豆沙包的食物,这不好办了吗,我和爸爸中午便去买了面粉和红豆沙(家里全是饺子粉,发不起来面),下午等我上完网课,便动起手来了!。
在我上课的时候,爸爸先把面发好,这样蒸出来的面会更加蓬松,更好吃上完课,我动手把红豆沙做成了好几个口味,一个原味豆沙的,一个芝士豆沙的,还有一个是玉米粒豆沙爸爸是擀面加和面达人,看着爸爸娴熟的手法,本来一大坨面已经变成了一张张面皮,特别圆!爸爸擀完面我负责包,舀一勺豆沙放在面皮中心,再像包包子一样先简单把它包起来,然后放在手上像小时候玩橡皮泥一样揉成圆的,这样就做好了!我们一共做了6个豆沙包,三个口味一个两个,剩余的面爸爸打算做辣萝卜包子。
一切准备就绪,上屉蒸!!过了20多分钟大概,热气腾腾的豆沙包出笼了!真的太美味了,吃起来很甜但一点也不觉得腻,看见爸爸妈妈一口咬下去满脸笑容,我就感觉到他们最近的难过,疲劳在这一瞬间消失了,也希望不仅是这一刻可以见到他们开开心心,以后的每一天都要这样!。
2020年真的很不顺利,家里不顺利,我学习也不太顺利,还有很多别的事也不顺利,希望我们一家人过了这个下元节,在剩余的2020年和将要到来的2021年,还有以后的每一年,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都可以平安喜乐,顺顺利利!!
吴潇林每年农历十月十五,下元节,延承千年的中国传统鬼节,也是民间扫墓祭祖的重要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焚香烧纸,祈祷水官下届解厄寄托哀思,祈祷平安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以前常去外公外婆家,每至下元节,他们都会在家里正厅放上一盏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有时还会做一个叫做“粿”的东西,爷爷奶奶那边叫它“粑”,妈妈说各地叫法不同,但是材料类似,都以米,面为主,被当作一种主食。
外公外婆做出的是绿色的,因为加了植物类的汁,发酵好的面团在一个模具中印出不同图案,口感以甜为主最近也有那么一个月没有去外公外婆家了,但是这周末又赶上下元节,还在老师作业的份上,叫了个切糕来吃,看店里还有驴打滚,眼馋也买了一份。
十多分钟外卖就到了,买的是个叫小枣切糕的切糕,用糯米、红枣和白糖蒸制而成有点老北京胡同里二八自行车叫卖声的味儿口感的话,软糯又有点嚼劲驴打滚三个个一盒,比之前饭店里的那些大许多呈金黄色,豆馅香甜,入口软绵。
刘骅仪夕阳映染着高楼大厦,四方一片金光闪闪寒冷的天让人裹紧衣襟,下元也匆匆而来望着几抹晚霞,一往如既的平静上午买了点糍粑,这软软乎乎的小点心外面裹着一层糖记得小时候,当买回糍粑时都会使劲凑在跟前闻来闻去,有时候调皮舔一口,顿时像吃了蜜一样。
后来吃的少了,几乎忘了那种味道,如今这种记忆终于拾起赶上这个祈福祭祖的节日,买糍粑的队伍一长列,热热闹闹放进嘴里,一种沙甜沙甜的感觉涌入进来,随即化在口中,与糯米的香甜混合最喜欢品味嚼的过程,带来细腻的质感,可以任意控制品尝速度,跳动在舌尖的美味久久不能忘却。
而下了肚这甜滋滋的感觉就淡开了我又尝了一块,把童年的叶片也唤醒了,两个不同时间的一样的人吃着一样的口感总是美妙的当然还做了点葱饼,外酥里嫩热气腾腾必不可少,按着我家的话来说饼的面“萱”是好吃的主要因素我们还吃了火锅,菜品琳琅满目,温馨十足。
祭拜祖先,糍粑葱饼菜肴表达敬意;同时祈福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事业有成。
曹睿文周日下了课便吃晚饭,也没时间去采购一些下元节的风俗食物,只好以吃饺子的方式来“祭祖”吧饺子一共三盘,和父母每人一盘饺子是蘑菇馅的,整体看起来有一些发黑,不过在灯光照耀下的饺子还是比较白的饺子暴露在空气下,表面的水分,很快就蒸发干了,表皮有一些褶皱,不过这并不影响饺子的口感。
饺子皮有一点粘,但入口咬下去口感却比以前水分很大的饺子要好很多馅很大,加上葱姜蒜和蘑菇的调味让人感觉不是很腻正好今天晚上和姥姥视频通话,关心了一下姥姥的身体健康,又问了问姥姥的长辈们的经历,我想这也算是一种祭祖吧。
王予涵十月十五中国称下元节,祭祀祖先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家家户户都会用糯米粉包素菜做出团子“斋天”而今天就是下元节大家都会吃米果糍粑等食物,于是我买了一些米果它们跟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但是跟我想象中的一样好吃。
一口下去,开口是酥脆的,片刻后便露出柔软的内心,甜与略微的咸味裹和在一起,淳滑细腻不经意间一个下肚,好像吃多了也不会觉得腻,不一会儿我便吃下去了好几个我本来还想买一些糍粑,但是可惜我们家这边没有卖于是我只能去网上搜索一些关于糍粑和下元节的科普视频饱一饱眼福了。
付静怡今天是下元节,与清明、中元一样,这是一个祭祀的节日福建宁化的下元节家里念佛的母亲会去寺庙烧香,同时还会打糍粑送亲朋,还要摆家宴请亲戚朋友来庆祝节日所以今天,我就吃了一次好久都没有吃过的糍粑(感谢罗老师)。
糍粑我们一般做不来,所以只好在外面买,就这样,在我的紧催慢赶下,老妈下了单,晚上六点二十,糍粑到了,只不过是装在一个外卖盒里的,没有放调料(也就是黑糖),看着很难看于是我就把它们一个一个地夹进了盘子里,可是由于忘记了怎么吃,把黄豆粉和黑糖的顺序放反了,就导致了现在的照片极其的难看。
糍粑吃起来软软的,也不粘牙,这让我想起了上次吃的时候的感觉,没有什么说的,就是两个字:绝了!一般人都会知道清明中元,但下元也是中国重要的节日这是今年最后的月亮节,也是与失去的亲人最后告别的日子下元节在时代慢慢的变迁中渐渐消失了它的意义,也渐渐地被人们淡忘。
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好好告别,这样的节日,不该被遗忘
陈茉下元节,和寒衣节一样也是一个祭祀先祖的节日不过下元节还有水官解厄的说法,所以也有一层祈福的含义和寒衣节不同,今天有一个大好的天气,下午的太阳暖洋洋的照在身上,几乎让人忘记已经是冬天了这的确是一个适合祈福的日子。
姥爷是老北京人,每年的这个节日他都会蒸上一锅豆沙包,他说,这叫“豆泥骨朵”在他小时候,家里是十分穷困的,豆沙包不是用白面,而是用类似玉米面的糙面蒸的,不能包成一个完整的圆,整出来后面也会裂开,像绽开的花。
所以叫“骨朵”豆沙一直是我很喜欢的无论是微甜的味道还是细而绵的口感都使我不胜喜爱只是大吃特吃之余,突然想起今日似乎是祭祖的节日…没办法,家中老人皆身体硬朗那这个节日对在下而言只剩祈福了——水官大人,请务必保佑我的物理!!。
蒋姜今天是下元节,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随着时代的发展,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节日糍粑就是其中风俗食物之一,所以我今天特意买了糍粑来品尝我们买的糍粑是炸好了的,配有红糖糖浆和黄豆粉。
外面的一层炸的硬硬的,吃起来脆脆的,里面白色的应该是糯米做的,黏黏的,软软的,却又不沾牙把糍粑配上红糖和黄豆粉一起吃就更香啦!甜、香、脆、软,这些混合在一起放在舌尖上简直就是味蕾的享受!很快,糍粑就被我和妹妹吃光了,我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唇,妹妹也直说还想再吃一份!
感谢下元节,让我品尝了这么好吃的人间美味!
李伯犀这个下元节我也没能闲着,中午打完比赛回来,就和家人们一起制作这豆泥骨朵,忙得不行······(罗老师害人不浅,为了完成语文作业还得学做饭)之前我还真不知道豆泥骨朵是什么,本以为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但查过攻略后的我大跌眼镜,这玩意不就是换了个名字的豆沙包吗?不过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我还是把它做了出来。
虽说这成品的样子有些翻车,不过这自己动手制作的豆沙包味道还是可以的至少表达了尊祭祖先的心意嘛在这一个祈福的日子里,我还从我收藏的那历代古钱币里找出了两个乾隆通宝栓了根红绳据说乾隆通宝可以辟邪,就当图个吉利吧。
刘逸麟糍粑是一种比较甜腻的食物,很多人都喜欢,我也是其中之一,每当尝时,咬一口会拉出长长的拔丝裹上黄豆粉和红糖,可以做到在甜腻中放些中和一点的香这股香是吸引你再去来一口的,不知不觉的你就不断刷新自己的底线,再来一个。
这是真实的经历了到了节日时,发现有个机会,就挺兴奋的对妈妈说,老师布置作业要吃糍粑,妈妈就在忽悠加哄的下去做了还是晚上吃 ,12个糍粑,吃了5个,说好吃3个忍不住有多吃了俩,结果肚子很自然的就感觉到不自然了,就觉得呼吸难受了。
周容宇今天是下元节,下元节的习俗之一就是吃芋子包芋包这个美食,我是在小学的时候才认识的就是从我“认识”它的第一口,我就彻底的沉醉在了它的美味之中,实在是太好吃了今天我又去餐厅品尝了一番,就看着灰白色的、手掌般大的芋子包,挨个儿躺着大蒸笼里。
舀上一小匙辣椒酱,加上一些酸甜萝卜片,香喷喷热热的芋子包就好了接着,厨师就得把它端上桌,还没有入口就能闻到一股芋头的沁人心脾的香气,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起芋包的一小块,蘸一蘸一旁的不辣的酱料,轻轻地放入口中,一口咬下去,芋包微甜的外皮和馅鲜美的味道就浓浓地糊在了口中。
其实芋子包就是把芋子蒸熟捣烂,加上木薯粉和成团做皮,包上以冬笋为主的提前炒好的混合馅料,然后或蒸,或煮着吃芋子包真的得趁热吃,刚出锅时,虽然特别烫,但却是最好吃的状态咬一大口,有满满的汁,凉了之后就会变硬,而且颜色也会变黑。
孙朵绚“才过中元又下元,赛神箫鼓巷头喧”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下元节古人常说: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下元日下元节时,常有吃莲藕、米果、麻糍等的习俗,北京更是家家都要吃“豆泥骨朵”,我们家也不例外。
“豆泥骨朵”也就是现在常说的豆沙包,因为实力实在不允许,所以就只好从超市买了现成的但是藕汤还是可以自己做的下午从超市回来,我和爸爸就开始准备煲汤先将排骨洗净凉水下锅,加葱姜料酒焯水备用;再爆炒葱姜花椒等配料,将排骨下锅翻炒;最后加水和莲藕、玉米、胡萝卜,静等一个多小时美味就出锅啦。
爸爸把冒着热气的汤连锅一起端上了桌,而另一边,豆沙包也蒸好了爸爸又炒了一个菜就吃饭了豆沙包甜甜的,却又不腻;莲藕汤也很香,莲藕面面的,排骨很嫩外面是寒冷的傍晚,但屋里却一点都不冷,喝完汤感觉全身都是热乎的。
张嘉容下元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但是在此前我只听说过上元节,通过此次活动,我才真正的了解下元节这个节日 今天晚上上完课踩着星辰归家,偶然抬头发现今夜月光格外亮,看看手机明日是十月十五农历十月十五,古老的下元节,一个被逐渐遗忘的祭祀祖先亡灵的日子,也是一年里最后一个月亮节。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如此渺小,又如此伟大,那些离我们逐渐远去的亲人,将被我们铭记在心我想,死亡并不是真正的告别,遗忘才是!生是偶然,死是必然,而下元节的到来,不过是为了再一次提醒我们,在爱的记忆消失前,不要和逝去的亲人说永别,因为一别,就是永别,一忘,才是真的死亡。
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是一种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有些节日,越来越盛大,有些节日,则成为了文化遗产。下元节,就是这样一个难以复兴的“传统节日”。愿我们发扬传统文化,把他传承下去。
李易恒早晨起来,迷迷糊糊的把闹钟铃一按,看着日历突然意识到今天好像是下元节,老师好像还布置了作业连忙打开希悦一看,还真有赶紧跑向厨房,跟正在厨房做饭的妈妈说:“今天是下元节,你得做点符合时节的东西”妈妈也很感兴趣。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传说这一天,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了解到相关知识,妈妈决定和我一起做炸豆腐在锅里少倒一点油,烧热后,将白白嫩嫩的豆腐下到锅中,顿时,噼里啪啦,油点四处飞溅,吓得我手中的盘子差点掉在地上。
过了一会,金黄的豆腐就炸好了,让人垂涎欲滴一边吃着香喷喷的豆腐,一边想中国的民俗真是无比丰富,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这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杨茈壹十月十五,下元解厄趁着今天特殊的日子,又趁着中午饭没消化干净,晚上跑到大董,没吃烤鸭吃了顿北京小吃艾窝窝,驴打滚,糖耳朵,豌豆黄,秘制排叉儿,小窝头,糖卷果儿,芸豆卷一样不缺真不愧是“低调中的奢华”。
小食一样样上齐了,就着杏仁茶慢慢品味起来像糖耳朵、豌豆黄这样用大量糖作为原料的,油而不腻,甜而不齁随着杏仁茶的清香幽甘一起消失在味蕾而像艾窝窝、小窝头这样的面食,也带着一丝软糯劲真是吃完也是口齿留香当从玉盘珍馐中拔出来后,猛然想起我没拍照片,一道菜也没留下。
好嘛,白来一趟最后正巧在路上碰到一家稻香村还没关门,就进去买了几样小食
谢刘露“才过中元又下元,赛神箫鼓巷头喧”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正月十五天官赐福,七月十五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水官解厄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民间则会以修斋设醮、享祭祖先的形式向神灵祈愿,以示虔诚。
随着时代的发展,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节日今年的下元节,我品尝了红糖糍粑红糍粑是用红糖、糯米制作的一道川渝地区传统的小吃,制作过程也不难,只需把糍粑煎至两面金黄,再加入适量红糖和少许清水煮一煮即可。
糍粑的口感也非常不错。入口先是黄豆糖粉香甜的味道,接着是糍粑软糯筋道的口感,蘸上一口浓稠的红糖酱,吃起来满嘴都是香喷喷的气息。红糖糍粑,营养丰富,是最有情怀的南方美食。下元节品尝,再合适不过了。
王钰博今日下元中国人很喜欢讲究顺序,我们把凡事凡物都分成了上中下三等,节日也是如此人们为了得到赐福、赦罪和解厄设置了上元、中元和下元三个节日,用以祈福和保佑平安,而今日便是“下元节”下元节的风俗很多,但目前我们能做到也最想做的便是其中的“吃”了。
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颇有趣的问题:吃什么呢?本来此时应该尝一尝一些特色食物的,我还专门为此去超市寻找食材,但奇怪的是食材都卖光了,估计是大家都要过节的缘故食材既已卖完,“特色食物”也无法完成,我只能改换一种思维方式:做一道看起来不那么特殊的菜来过下元节。
经过一番精挑细选后,我的目光锁定在手机上关于“酱驴肉”的菜谱上,就是它了!从某种意义来说,酱驴肉也算是我们的特色食物我像一个机器人似的依照菜谱进行操作,忙活了大概一个小时才把它做好,相当费工夫做好的酱驴肉泛出一阵沉重的浓红,其间还有一层淡淡的白。
几大块肉横立在人的目光之中,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一般等待着人们的撕咬和吞食我服从了这种召唤,不由自主地拿起筷子开始品尝这难得的风味品尝毕,淡淡余香环绕于嘴边,久而不能散去香味仿佛在我的眼前回荡,建造出一条神奇的、通往未知的远方的道路......。
正是“良露初冬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天地水府风调顺,消灾降福国民安。”之妙绝意境。
张皓然今天是下元节下元节,是为了纪念祖先的节日有上元节、中元节,就应该有下元节上元节就是元宵节,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虽然我没有尝到风俗食物,但是我真正感受到了冬天昨天我去了海淀公园上次去还是几个月前,那时还是绿树成荫的时候。
这次和上一次就有很大的差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白杨树树皮雪白,稍微有点发灰真的像《白杨礼赞》里所说的那样,每个枝丫都是向上长的而且每棵都有几十米高,长得几乎垂直于地面,不旁逸斜出在湖边,我看见很多水洼都已经结冰了,有一群孩子在那里玩耍。
一群鸭子在芦苇丛中觅食,它们不停地拍打着蹼,像是很高兴的样子去稻田里看,那些稻子都收割了,一丝都不留了北风呼啸,正式进入冬天了。
赵芮彤
宗煦阳“哇,下元节可以吃这么多好东西啊!妈妈咱们今天试试好不好?”我妈把头伸过来瞥了一眼电脑,果断地做出了决定:“咱们今天吃饺子”呃……我发现我们家节日必吃的食物就是饺子下元节是饺子,重阳节是饺子,过年还是饺子。
饺子当然很好吃,但是我也很想尝尝糍粑啊米果什么的听起来就很棒的样子经过我的各种请求,爸爸去牛街的时候顺便给我捎回来了一个“米果”这种圆溜溜的点心看起来还挺像一颗带着白霜的果子的它的最外面裹着一层椰蓉,外皮有点黏牙,很软,应该是糯米做的。
这种米果真的好偷工减料啊,我咬了好几口都没看到馅里面的馅看起来是豆沙,但尝起来是山楂糕和红豆的组合味道,非常甜,吃起来蛮怪异的不知道我吃的到底是米果,还是中国版“大福”总的来说,下元节的米果不是太美味下一次我要试一下糍粑,看看味道怎么样。
汪佳圆
杨昱佳今日是下元节俗话说的好:十月半,牵砻做团斋三官在下元节这一天里,人们通常都会吃一些风俗小吃,比如:糍粑、芋子包、米果……可我总归是没有吃的呢最近疫情闹得又凶,是不敢从外面买东西了于是,我吃了一些姥姥亲手做的糯米团子。
自然是极好吃的口感松软,有点像汤圆,黏黏糊糊,带甜味的我爱极了甜食!…不,但也不包括甜到腻的糕而糯米团子呢,则刚刚好姥姥说,下元节是要来祭祖的呢我想:如此到与上元节、中元节有些相像呀祭祖么,讲究一个风俗,每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只是用寻常的上坟、献花诸如此类,想来也是没有诚意的。
可风俗呢,我知道的却也只是冰山一角我的老家是山东青岛,而那边的风俗,就是上坟之后要磕三个头,还要放鞭炮有些奇怪,但也一定是有自己的用意所在希望祖先收到这些祭奠后,也一并能收到我们人世间千千万万孩子的心意呢。
祖先变成了天使,也会保佑我们呢。
肇青沐下元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早在古代,就有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的观念我们今天,也用不一样的方式解除我们的灾难糍粑,需要用糯米和糖水混合再蒸,才能做出那种软糯的口感。
糖,最上等的自然是用黑糖熬制的糖汁,可是那个东西制作过程繁琐,而且少见,所以我们就用了相对而言更为简便的红糖进行熬制熬制之后的红糖呈棕色,看起来有点让人反胃,闻起来感觉有些太甜了糯米需要先浸泡很长时间,之后倒入碗蒸熟,最后用擀面杖之类的东西将其扯成合适的大小。
放到碟子里,糍粑是白色的,却不是像米那样的纯白,而是稍微有点泛乳白色把红糖汁淋在上面,便做出了名菜“红糖软糍粑”糍粑吃在口中是香软的,甜味顺着舌头沁入肺腑,甚是美味。这样,也算尊祭了自己的祖先了。
梁雨辰今天是11月29日,农历十月十五日,下元节在过去,这一天是祭祀祖先,祈愿神灵的日子而现在则逐渐演变成了准备丰富菜肴,祈求福气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会吃许多特殊的食物,比如说“豆泥骨朵”昨天凑巧在超市里看见了,便买回来尝了尝。
这种食物看起来和豆沙包十分得像,外面的皮十分松软,豆沙很甜,但并不腻,带着浓浓的豆香味至于这种食物为什么取名为“豆泥骨朵”,我在网上查的以前做这种食物的时候用的是玉米面这类杂面,所以做出来了之后会“开花”,因此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梅润东所谓下元解厄,厄是没有解,身为医院的常客依旧在去医院厄虽未解,但这饿却是解了周末赶上了老妈的生日,去了好几次饭馆,其中便有重庆火锅店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一麻一辣在口腔中肆虐,正巧看到菜单上的“糍粑”于是点来尝尝。
细长方体状的糍粑上浇有红糖浆,一口咬下粘连唇齿软糯糯的口感填充在牙缝间,一下子甜腻解除了麻辣看着窗上糊起的一层水雾,坐在暖烘烘的炉子旁涮着火锅,一时间十分享受周五晚上我爸回来,给我带了满满一大袋子的爆米花,之后老妈从外面回来也买了一袋子各种味道的米果。
这让我今天看到习俗后十分惊异,究竟是我爸妈真的在关注这些节气还是如此神奇的每次节气都能映衬习俗再细想下才明白,并不是我们家跟随着习俗,而是外面的商贩十分追随习俗但也能体现出老爸老妈总是会看到新奇的好吃的便会给我买。
然而这满满两大袋的吃的仅仅过了一两天便被我(几乎一个人)吃的正剩下渣滓,故不分享照片了。
中华传统节日往期作品欣赏:中元古意中秋诗话九九重阳寒衣祭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