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美食图片和名字介绍(各地特色美食介绍和图片)全程干货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0-29
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国式伦理。中国人总会将苦涩藏在心里,而把幸福变成食物,呈现在四季的餐桌之上,中国地域辽阔,区域气候和地理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特色的美食。
美食中国传统美食介绍
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气灶火三月回暖,播种南瓜,丝瓜,等待萌发成芽;四月蝴蝶化茧,砍取枝条,给山药搭好支架;五月,燕子筑巢,准备秧苗,菜园等待施肥;夏种之后,玉米成熟,丝瓜,南瓜可以收获;待到九、十月,播种葛头,静待来年开春生长,四季轮回,应季而作,应季而收,中国农民用祖先的经验,制作出美味的食物,获得丰沛的回报。
中国人总会把幸福变成食物,呈现在四季的餐桌之上。
甜品篇
甜品|马蹄糕
马蹄糕是广东、福建等地的传统糕点,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马蹄糕的主要成分是马蹄、马蹄粉、糖和食用油等把配料和水混合成糊状,然后蒸制而成马蹄糕通常呈黄色和半透明状,味道香甜据传,调露二年贤获罪武后废为庶,迫令自杀。
贤有三子,光顺、守礼、守义光顺为乐安王,徙义丰被诛守义为犍为王,徙封桂阳贤及光顺逝后,守义得“泮塘五秀”图垂拱四年守义病,薨前传图嘱长子承敖避武后诛承敖后裔李讫寻得“泮塘五秀”后,迁泮塘村其时,恰逢马蹄收获,隆坤按当地习惯鲜食,觉清香甘甜,乃存鲜马蹄若干欲待后分食。
不久,鲜马蹄开始腐烂,隆坤遂用焙面法,将马蹄去皮捣浆置于釜,慢火焙干成粉将粉水煮成糊分与乡民服食,皆称与鲜食马蹄之感无异 因其用“泮塘马蹄”制作,故隆坤称之为“泮塘马蹄粉”随后,隆坤就地开办“泮塘五秀”店,沽“泮塘马蹄粉”及“泮塘五秀”制品传售于世。
而“泮塘马蹄粉”,即为现今的马蹄糕
甜品|青团
江南地区的传统小吃,尤其是江浙沪,每年四月的清明节食用这种点心青团的颜色来自特别的植物,把植物的汁水和糯米粉混合而成,里面可以加入不同口味的馅料甜馅通常是豆沙、莲蓉,咸馅多为时令蔬菜,最后蒸熟后即可食用。
其由来是太平天国李秀成和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才躲过被捕的下场清兵却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防止百姓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机智的农民就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
然后把这些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给李秀成吃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因此吃青团的习俗传开了
甜品|凉糕
凉糕是由大米、糯米、红糖等制成,在四川、重庆很受欢迎它吃起来清凉可口,很适合夏季食用四四方方的糯米块,在凉水中封存,柔软的糯米皮肉绵软滑腻,就着红糖,是在四川特别是宜宾和泸州大街小巷中随处可见的消夏解暑的清凉之品。
凉糕的历史非常久远,相传是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率领大兵攻打孟获的时候,因为天气非常炎热,士兵们的食欲不振节节败退,后来退守到一个古城墙下,那里有一口叫葡萄井的奇井,它的井水喝起来冬暖夏凉,就有人想到把它加上凉糕粉做成美味的凉糕,然后送凉糕给将士们吃,之后蜀营士兵的军威大振,大举进攻打赢了南军,后来为了纪念这件事,大家就经常做一些凉糕来吃,就这样流传到了现在。
甜品|绿豆糕
绿豆糕按口味有南北之分,北即为京式,制作时不加任何油脂,入口虽松软,但无油润感;南包括苏式和扬式,制作时需添放油脂,口感松软、细腻绿豆糕起源于一个浪漫的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是一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时代,有一个叫做李壮的山东人,他有一位年轻美丽聪明大方的妻子。
两个人一起到外地去谋生,当他们一起来到山西盐池的时候,找了一个挖盐的苦力开始工作李壮是一个非常勤快的人,他每天早出晚归,为了生活艰苦奋斗着经过长期的体力劳动,李壮再结实的身子也禁不住了,于是每天回家都是筋疲力尽的。
妻子见状十分的心疼,于是就将绿豆磨成粉末做成了绿豆糕,用来给丈夫补充营养,后面便流行起来
甜品|汤圆汤圆,别称“汤团”“浮元子”,是汉族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表达了古代人民对幸福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期盼吃汤圆是汉族人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胡秉言有诗曰:“香泽糯米做汤圆,沸水飘银富贵咸入口绵甜滑润爽,阖家欢乐醉天年” 汤圆是元宵节必备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节庆时间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故至汤圆又叫“浮元子”。
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的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所兴起的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板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软糯,回味无穷同时,因为汤圆象征合家团圆美满,吃汤圆也意味着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必备食物。
主食篇
特色美食| 兰州拉面
兰州拉面俗称牛肉拉面,是兰州最具特征的大众化经济小吃史料记载,兰州牛肉拉面始于清朝嘉庆年间,由陈维精处学成并带入兰州的,经后人陈和声、马保子等人以“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子)四绿(香菜蒜苗)五黄(面条黄亮)”统一了牛肉面的标准。
正宗的兰州牛肉拉面,是回族人马保子于1915年始创的,当时马保子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他在家里制成了热锅牛肉面,肩挑着在城里沿街叫卖后来,他又把煮过牛、羊肝的汤兑入牛肉面,其香扑鼻,大家都喜欢他的牛肉面,他突出一个清字。
接着他开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卖了,就想着推出免费的“进店一碗汤”,客人进得门来,伙计就马上端上一碗香热的牛肉汤请客人喝,爽,醒胃马保子的清汤牛肉面名气大振,马保子经营到1925年,由其子马杰三接管经营,马杰三继续在清字上下功夫,不断改进牛肉拉面,直到后来名振各方,被赠予“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称誉。
经清香阁在保有传统特色又符合现代人口味和大众化价格之原则下,不断创新研发后,兰州拉面的汤汁清澈浓郁、梦卜洁白、辣油红艳、点苍青翠、肉味浑厚无膛味。
特色美食|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历史悠久,南宋《夷坚志》有记载,汴京烤鸭的名字也是源于宋朝都城汴京我们现在十分熟悉的北京烤鸭,最早诞生于明朝,其实是从南京传过去的 据《春秋》杂志《荣成人与北京烤鸭》一文介绍,而在“南鸭北渡”的过程中,山东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京烤鸭代表全聚德、便宜坊不少师傅是从山东过去的,山东人李子明当过全聚德大掌柜,带领全聚德走出经营不善山东人与烤鸭的渊源还不止于此,烤鸭在元朝时被叫做“炙鸭”,清朝以来,鲁菜三大流派中都出产烤鸭,即历下烤鸭、福山烤鸭和孔府烤鸭。
特色美食|河南胡辣汤
胡辣汤是中原的知名小吃,在北方早餐中经常出现汤汁粘稠,入口顺滑,胡辣味恰到好处有一种美食,它不仅凝聚了一方人的味蕾回忆,也成为在外漂泊游子的一种情怀它就是胡辣汤大多数人对胡辣汤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碗黏糊糊颜色难以说的丑汤,不用勺子扒拉几下难以看出其中的真谛。
不过要说胡辣汤的来源,那可是大有来头的传说明朝嘉靖皇帝年间,皇上忙于修道,欲图长生不老内阁大学士严嵩为取悦皇上,从民间得胡辣汤秘方献上嘉靖皇帝服用后,口气清爽,精神焕发,于是龙颜大悦遂赐名“御汤”。
明末,清兵入关,御厨赵杞携带秘方逃至河南周口市的小县城—西华县逍遥镇,并把配方传于当地居民,当地的人因此开始学会了做这个汤从那之后开始往下传承下去,逍遥镇的人觉得这个汤味道俱全并且有点微辣,故改名为“胡辣汤”。
特色美食|宁夏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原本只在西北少数民族聚居的高原和草原的帐篷间被牧民们食用,城市里极少见,名流视之为难登大雅之堂,不屑一顾随着人口的流动交往,逐渐地,手抓羊肉的美名开始流传,慢慢地也成了地方代表名吃而宁夏的手抓羊肉最富盛名。
宁夏手抓的部位是肋排,基本是四瘦六肥,将羊肉煮的酥烂,一口嗦下吃到嘴里,肥美的肉汁在口中四溢开来,羊肉的口感顺滑细嫩,吃不出任何调料的味道,有的只是羊肉本身的鲜香,也可以蘸上辣椒面,就蘸生大蒜吃,大蒜的香辣很能突出羊肉的鲜美,辣面的辣味确实辣,这样的口味搭配在一起很丰富。
宁夏手抓羊肉作为宁夏传统的美食,不擅不腻,深受大众喜爱
特色美食|西安牛羊肉泡馍 西安牛羊肉泡馍料重味醇,肉烂汤浓,可以暖胃耐饥,深受西安和西北地区和各族人民的喜爱牛羊肉泡馍是回族著名特色主食,又称“羊肉糊饽”它是由战国时期的“羊羹”演变而来唐朝至元朝,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同胞从四面八方大量迁入西安,他们擅长烹制牛羊肉,有人用面粉制成小圆饼,同牛羊肉同煮,味道很美,后经不断发展,到清朝后期,西安出现第一家牛羊肉泡馍馆——天锡楼。
现在,牛羊肉泡馍已享誉国内外
结语篇 中国人的饮食传统有南北之分,甜点也不例外有人认为,北方的甜点可以作为正餐,而南方的甜点通常被当做休闲零食不过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南北之间的饮食早已互相融合,美食也不再局限于地域而因各地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各地极具特色的美食,充满着中国式浪漫。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这条文化长河中,美食从未缺席 在这段漫长的时间中,中国人发展了独特的烹饪方式中华美食远不止于此!虾饺、煎饼果子、春卷.…各路美食等你探索,快来和我一起品尝中国美食吧!(图片来源于网络)。
监制:李佳琪制作:王诗婷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团学组织新媒体宣传中心出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