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美食图鉴(美食猎人图鉴)太疯狂了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0-31
冬去春来,正宜读书
元宵已至,正宜收心,开始读书《如花在野》
作者:宽宽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年:2021年12月页数:264 定价:42元装帧:平装ISBN:9787559650405内容简介:本书包含23篇生活哲学随笔,是作者对人生新阶段的“立”的记录,书写的,是年近不惑、穿过迷雾后的笃定与从容。
这个“立”的过程,从有为到无为,从行动到感受,从外转向内,是一个人的狂欢,也是能引起广泛共鸣的生命吟唱作者以真诚的文字,向读者展示了选定自己的路后,坚定地往下走,可能到达的方向——为精神丰盈所充实的人生,在远离都市的苍山洱海间,如花般绽放,展现生命的原初能量,欲望的自然姿态。
作者简介:宽宽,原名赵潇爽,中央财经大学文学学士,复旦大学新闻学硕士曾于媒体专职人物报道,后创业2016年由北京移居大理,潜心于东方美学与传统中医学的研究、实践与撰述已出版散文集《36岁,人生半熟》推荐人:练丹丹
《蘑菇图鉴》
作者:PIEBOOKS(编)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原作名:きのこ絵译者:唐诗出版年:2022年1月页数:248定价:88元装帧:平装ISBN:9787535695123内容简介:《蘑菇图鉴》是日本顶尖艺术类图书出版社PIEInternational选编的艺术鉴赏类图书。
书名虽为“蘑菇图鉴”,实则是18—20世纪蘑菇图鉴中的蘑菇画精选集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欧洲的菌类图鉴”“日本的菌类图鉴”“博物学家(法布尔及南方熊楠)的菌类图鉴”“日本学者有关蘑菇的解说”,选编了真菌学史上几本著名菌类图鉴,既有学术价值,又富有美学价值、收藏价值。
推荐人:小丸子《自然游戏》
作者:壹木自然学院读书会出版年:2022年1月页数:76页定价:免费装帧:平装内容简介:《可以玩一年的自然游戏》第二辑这本书可以成为你的带娃秘籍,这本书可以成为你的朋友它和第一册的50个自然游戏一样,列出了每个季节可以在自然里玩的游戏,告诉你可以在自然里获得的免费材料,告诉你每一个游戏的流程。
带上它,让你在自然里的探索、玩耍、学习变得简单易操作你可以按照书上的内容操作,也可以进一步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孩子一起在自然里折腾作者简介:壹木自然读书会里一起阅读、思考、玩耍、创作的小伙伴们推荐人:小丸子。
《社会生物学》
作者:爱德华·O.威尔逊(美)出版社: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副标题:个体、群体和社会的行为原理与联系原作名:Sociobiology:The New Synthesis 译者:毛盛贤/ 孙港波/ 刘晓君/ 刘耳出版年:2021年11月页数:872页定价:168元装帧:平装ISBN:9787559649591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从三个部分来介绍生命的社会化原理与进程,从无脊椎动物—直到灵长类动物之间的合作关系,作者尝试解释昆虫、鱼类和灵长类等动物中利他、攻击和养育后代等行为背后的生物学基础《社会生物学》于1975年首次出版,同名学科作为一门新的学科也由此诞生。
《社会生物学》曾被国际动物行为学会评选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动物行为学著作,但与此同时,书中关于人类行为的假设与推论也引起了20世纪生物学中的大争论:人的天性究竟有没有生物学基础?在这本25周年纪念版的导言中,爱德华·O.威尔逊引用了更新的人类遗传学和神经科学研究,从生物学角度阐述了对人性的理解。
人类社会生物学,也就是现在常说的进化心理学,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发展成—门独立的学科,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数据都为这门学科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书中占主要篇幅的是人类以外的动物,作者图文并茂地描述了这些动物的社会化行为,现在读起来依然新鲜;书中关于人类的内容,也在几十年来的赞誉和争辩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作者简介:爱德华·O.威尔逊,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荣誉退休教授,生物学家、博物学家和作家、世界顶级的蚂蚁研究者,曾被誉为“21世纪的达尔文”“达尔文的后继者”“生物多样性之父”他毕业于阿拉巴马大学,后在哈佛大学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执教。
他已撰写了30多部著作(包括《蚂蚁的故事》),发表了430多篇学术论文,开创了社会生物学理论,建立了岛屿生态地理学;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瑞典科学院颁发的克拉福德奖、卡尔·萨根科学传播奖等150多个奖项,其中还包括两度获得的普利策奖。
退休后,他和妻子居住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列克星敦译者简介:毛盛贤,遗传学教授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生物物理专业,留校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科研工作1981—1983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到英国伯明翰大学遗传学系专攻数量和群体遗传学。
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遗传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编有《遗传学原理》《遗传学原理和解题指导》《群体遗传学原理和程序设计》《同工酶遗传学引论》,译有《蚂蚁的故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论文30余篇。
推荐人:张一《东南亚水果猎人》
作者:杨晓洋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副标题:不乖书生与水果的热恋之旅·初识出版年:2018年5月页数:288页定价:68元装帧:平装ISBN:9787109240087内容简介:本书由杨晓洋多年猎寻东南亚水果的精彩经历精选汇集而成。
笔者用轻松有趣的笔触给大家介绍了富有代表性的东南亚水果的外形、色昧及辨别要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详细描述了寻猎水果的或惊险或神奇的经历,大量精美艳丽的水果各形态的实景图片,读后如同身临其境,仿佛和笔者一起开启了神秘的水果寻猎之旅,读之有趣,品之有味。
本书专业与通俗兼顾,在看寻猎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也提升了自己的科学分类素养本书还有幸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文采先生的亲笔书序,具有较高的收藏参考价值作者简介:杨晓洋,网名“不乖书生”,定居新加坡的年轻植物分类学者,安徽卫视热播纪录片《水果传》特邀“水果猎人”、“一席演讲”特邀演讲嘉宾。
致力于热带植物分类科普,足迹遍布东南亚水果市场、果园、热带雨林,力求品尽热带水果推荐人:琼子《植物变形记》
作者: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德国)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副标题:原作名:译者:范娟出版年:2014年5月页数:182页定价:装帧:平装ISBN:9787562477518内容简介:此书可称歌德所写的一篇关于花叶变形的理论。
歌德对植物学情有独钟,他认为动物和植物都存在一种“原形态”动物的原形是脊椎骨,而植物的原形是叶子,动植物都是从各自的“原形”经过漫长的演变进化而来,这几乎就是进化论的观点1790年歌德在《植物变形记》这篇论文中阐述了他的观点。
他创造了“形态学”(morphology)一词,意为“对生物结构的系统研究”,该词一直沿用到现在作者简介:歌德(JohannWolfgang vonGoethe),18世纪德国伟大的哲学家和诗人,同时也堪称是植物形态学家的始祖。
他惊叹于植物的多样性,致力于搜寻原型植物——各种植物形态都由此衍生而来,对植物形态学进行了具有高度美学价值的研究他的形变论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19世纪的生物学,为达尔文的进化论铺平道路推荐人:王娟《动物如何度过寒冬》
作者:韩永植(韩国)南盛动(韩国)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译者:陈爱丽出版年2016年4月:页数:25 定价:10元装帧:平装丛书:蒲公英科学绘本系列ISBN:9787553643786内容简介:绘本,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儿童最能接受的方式回答他们的科学问题。
绘画风格唯美、故事生动、科学知识有趣,既能启蒙科学,又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与爱的教育思想作者简介:韩永植老师,毕业于韩国江原大学生物系只要是有昆虫的地方,就少不了韩老师的身影1993年,韩老师创建了步行虫研究会“Beefles”。
现任月刊BooKsEToNG优秀图书的选定委员主要著作有《步行虫王国的旅行者》、《扁泥虫的背包旅行》、《龟纹瓢虫的孤独旅行》、《昆虫的生存记》、《萤火虫通信》、《勇敢村的两个朋友》等韩相言老师毕业于韩国弘益大学视觉设计系,韩老师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绘画风格清晰明朗,风趣幽默。
根据故事情节的不同,时而干练大方,时而精细巧妙,委婉含蓄的艺术绘画增加了儿童图书的趣味性从小喜欢涂鸦的韩老师说:要想画出优秀的图画,需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有爱心有耐心,二是认真努力推荐人:黄肖苗《香料植物之旅》
作者:徐龙、孙英宝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21年11月页数:368 定价:88元装帧:精装ISBN:9787301325964内容简介:本书不但介绍了风靡世界的63种常见香料植物的形态特征、种植分布、芳香特点、物种传播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故事,还详尽地介绍了它们在各地美食中的独特应用,带领读者走进香料植物的世界。
书中的每一种香料植物都有美轮美奂的“肖像”画,许多作品采用了彩色与黑白对比的表现形式,使读者能深入了解科学绘画的过程与表现力,是一本图文并茂,融科学、艺术、美食之优势为一体的博物类普及好书作者简介:徐龙,人民大会堂西餐厨师长,世界御厨协会(Club desChefs des Chefs)会员,国际级评委,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最佳厨师,高级烹调技师,中国烹饪大师。
长期关注和研究香料植物,发表相关文章近百篇著有《滇香四溢·香草篇》,获世界美食图书大奖赛“年度最具影响力作者”奖审译有《美食进化史》《香料香草料理日志》等孙英宝,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画师,王文采院士学术秘书,浙江大学特聘客座讲师。
从事植物科学绘画工作二十余年,所绘植物涉及百余个科,绘制图版八千多幅先后参加《中国植物志》《中国树木志》《中国高等植物》以及Floraof China 等重要著作的绘图工作出版有《植物科学绘画:从入门到精通》《植物科学绘画+自然教学法》等多部作品。
推荐人:徐龙《森林之花》
作者:玛格丽特·米(英国)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副标题:玛格丽特·米的植物学笔记原作名:Flowersof the Amazon Forests 译者:李永学出版年:2021年11月页数:240页定价:128元装帧:精装ISBN:9787535694898
内容简介:玛格丽特·米在本书中真实记录了一次次的亚马孙森林探险历程,讲述了她作为植物学画家的工作:如何在原始森林艰难寻觅美丽的“森林之花”,创作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具的植物学画作,同时对沿途遇见的花卉、树木、鸟类、动物、原住民做诗意而细致的描述,生动再现热带雨林瑰丽的面貌、迷人的魅力与原始的风土人情。
作者简介:玛格丽特·米,英国植物艺术家、探险家,47岁起进入巴西雨林,开始了长达32年的森林探险,专注于亚马孙森林植物研究,由她发现和命名的植物有9种之多,她的作品深受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和艺术评论家的赞誉。
译者简介:李永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后,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多年,2016年退休后成为自由译者,现居英国译著:《旅途:布莱尔回忆录》《无言的宇宙》《⺠主的胜利》《“独裁”的爱国者——佛朗哥传》等。
推荐人:小丸子《众神的怪兽》
作者:戴维·奎曼(美国)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副标题:在历史和思想丛林里的食人动物原作名:MONSTEROF GOD :TheMan-Eating Predator in the Jungles of History and the Mind译者:刘炎林出版年:2022年1月页数:427页定价:98元装帧:平装ISBN:9787100201162
内容简介:几千年来,狮子、老虎和其他大型掠食动物的存在让人类心存畏惧,因此它们的凛凛威风成了史诗和传说的素材(本书封图即为大英博物馆藏“雌狮袭击非洲男孩”)但是如今,这些动物可能只存在于玻璃屏障或铁围栏的一端,而我们则高高在上地端详它们。
这种变化正在改变我们对自然的态度,忘记自己和大型掠食动物属于一个生态系统,这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待它们的方式因此作者将专业的目光投入到因人类扩张而在迅速消失的荒野,去追踪大型掠食动物的故事和文化,以期重新审视我们对吃人动物所保有的恐怖,进而反思人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并对顶级捕食者目前不乐观的处境发出呼吁。
作者简介:戴维·奎曼(DavidQuammen),美国科学、自然和旅行作家,《国家地理》(NationalGeographic)特约撰稿人出版了十余部作品,其中《渡渡鸟之歌》(TheSong Of TheDodo)获约翰•巴勒斯奖。
此外,他还获得过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奖和美国国际笔会颁发的散文艺术奖,以及三次美国国家杂志奖译者简介:刘炎林,北京大学动物学博士,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大型兽类调查和保护工作;现供职民间环保机构“猫盟CFCA”,致力于调查和保护中国的野生猫科动物。
出版过野外调查记录《发自荒野的情书》,译有《濒临灭绝: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推荐人:余节弘文字整理:唐敏编辑排版:周青
壹木自然读书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