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美食分布图片大全(各地美食名称大全图片)太疯狂了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2-05
我爱你,中国!
中国地理
孩子们一直期待的中国地理板块开始了,疫情当前,无法游学,孩子们心里那个失落就别提了特殊时期,两周时间就要把中国的地理内容介绍给孩子们,如何设计课程,在教室里就能对中国的地理知识有所了解,又能有亲身体验,“足不出户”就能“游走”于这片广袤的土地之上,真切体会到中国地之博大、物之丰富、人之不同,实在让我伤透脑筋……先感谢众多“外援”的帮助,将祖国各地的风貌美食连同乡音一起带进教室。
所以,整个儿地理板块,我们在教室里不是游学胜似游学,从西向东,从北到南,边走边看边听边吃了个遍……回头想想,也算是相当愉快的一个旅程 除了惯常的教学内容,本次我还设计了四个小实验来模拟地形地貌的形成,让孩子们对地质的成因有了一个粗浅但直观的认识。
延续了上学期学习陕西地理的方法,先是带孩子们对中国的样貌有个整体的认识:中国的位置、大小、邻居、以及地理分区和行政分区但不同的是,这次我没有更多地介绍中国有哪些地区和省份,而是提前在黑板上画好了中国地图和省界,按照七个地理分区,用不同的颜色标出了每个省的简称,又将孩子们分成了7个小组,每个组找出对应地理分区内的省份全称写在黑板上,并在我画的地图上标示出省会城市的名称和位置。
只见孩子们围着地图一通好找,时不时还要说老师,你画的地图不标准……这样的课程设计,也是希望孩子能够学会看地图,并多去主动地认地图他们的主课本封面便是画出一张大大的空白的中国地图,随着课程的进行,要求他们自行查找地图,然后在主课本的地图上标出我们讲过的山川河流地形所在的位置和名称。
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
了解了行政区之后,便开始认识中国的地形我们顺着中国地势的高低,从海拔最高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开始,一路向低海拔走去 因为上学期陕西地理的一个活动是爬翠华山,正好赶上积雪,过程非常艰辛,孩子们对那次爬雪山的经历印象也非常深。
所以介绍青藏高原,就以爬雪山为引子,用了很多图片,给孩子们讲了前一阵刚刚登顶的珠峰测量队的事情——给珠峰量个子不过这座雪山可不比我们之前爬的翠华山,而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看着一张张积雪覆盖的连绵群山的图片,孩子们不禁连连惊叹:太美了!可这是怎么爬上去的呀……知道珠峰大本营里竟然还有WiFi和按摩床,孩子们又开始乐:好高级呀!……。
在孩子对青藏高原有了初步印象之后,我们邀请到有着数十次游历青藏高原的经历、并且深深热爱着那片土地的一位家长来到班里给孩子们做分享家长做了充分的准备,介绍了她在青藏高原上的所见所闻所感,藏袍为什么只穿一只袖子?为什么以前西藏的贵族会喝奶茶,而平民喝的是酥油茶?为什么解放前遗留下来的奴隶的房子会那么矮?……为什么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不会缺氧?缺氧会有什么表现?相应的,高海拔地区的人来到我们这里也会醉氧,醉氧又有什么表现?……那边的人会温柔地对待动物,会有虔诚的信仰,会供奉活佛……一切一切都与我们的生活非常不同。
孩子们边听边感叹,都想亲眼去那里看一看 当听说十几年前珠峰脚下的河流还是很清澈的,但是现在因为游客太多又不注意环保,水流已经变得混浊孩子们不禁又是一阵叹息是啊,征服世界最高峰是不少人的追求,但是登山并不是为了征服,而是因为热爱。
如果没办法保护她,征服又有何意义? 分享的最后环节,就是在班里现场给孩子们煮奶茶喝,并且在喝过奶茶之后,将用过的杯子碗放在教室中间,围着它们,我们一起跳起了锅庄舞孩子们太爱奶茶了,以前不喜欢喝奶茶的孩子都一直赞叹自己煮的奶茶太香了,也想回去让妈妈做。
不断叮嘱我一定要问来奶茶方子给家长……这样鲜活的直接作用于感官体验的活动是孩子们最爱的,也是最能打动他们的东西
体验活动之后,我们又再次对青藏高原进行了详细了解,那里不只有最高的山,还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国家对这一片净土也加强了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即将建立;虽然气候极端,不适合人类居住,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无人区”可可西里和羌塘地区生活着很多珍稀的野生动物。
除了这些无人区,很多地区因为景色太美,被开发成旅游区,比如大名鼎鼎的“青海湖”、“茶卡盐湖”等等……有孩子就在作文里写到:刚开始很想去青藏高原看看,后来听说会有高原反应,就不想去了;之后看到那么多美丽的照片,就又想去了……。
青藏高原往东,翻过广阔的横断山脉;向北,翻越昆仑山,便来到了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但是南北走向的由“七脉六江”组成的横断山脉可不是那么好翻越的,不仅有极大的落差,还因为面积广大,山高水险,形成了天然的屏障,阻断了东西的交通。
哪怕到了现在,依然还存在着人们未曾探索到的地方有同学就说他爬过玉龙雪山,当地人介绍再往里走还有很多未被命名的山,还处于原始状态让孩子们自己在地图上寻找组成横断山脉的七脉六江,以及第一、第二阶梯的分界线,并在自己画的地图上标出各个山脉的位置和名称。
还是有不少同学觉得这个事情很困难,地图上密密麻麻的那么多信息,看都看晕了,不断地来问我有没有找对……当找对的时候,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第二级阶梯——高原和盆地
艰难地翻过山脉之后,来到了第二级阶梯这是地形最为丰富的一级阶梯,高原盆地沙漠草原均有分布中国四大高原占了三个,四大盆地也占了三个;从最西北的新疆到南方,气候差异也特别大 我们生活的陕西正是位于第二级阶梯正中间的地方。
所以一开始,大致了解了第二级阶梯的范围和地貌之后,就沿着上学期学过的黄土高原内容,带孩子们做了两个小实验——黄土高原的形成以及水土流失是怎么回事黄土高原形成的实验很简单,采集了两桶黄土堆在地上,然后用花洒浇水,眼见着这堆黄土就出现了沟沟壑壑,还有分层……水土流失的实验是我自制了一个模具(很简陋),将没有植被覆盖的黄土和有植被覆盖的黄土在相同的下雨环境下,看看收集的雨水有何不同?孩子们可以很明显看到,两个同样的透明塑料盆里收集的雨水,一个非常浑浊,盆底还有大量淤泥沉积;而另一个没那么浑浊,盆底也没有淤泥沉积。
孩子们也因此了解了为什么在源头那么清澈的黄河通过了黄土高原之后变得那么浑浊?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做黄土高原的绿化工作?…… 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做实验,并不是很清楚我们是在模拟自然环境,不能人为地干扰,所以在用花洒给黄土堆淋水的时候,就有孩子忍不住给黄土堆上踩了一脚。
第二天回顾,我又再次强调了什么是做实验并要求孩子们按照我们做的是什么实验?准备了什么东西?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这五个步骤来描述实验,并记录在主课本里 第二阶梯地域广阔,地形地貌也特别丰富。
在这一部分,更多地是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在第二级阶梯中的旅游故事:有孩子带来了在新疆戈壁滩捡的各种各样美丽的石头;也有两个孩子同去内蒙参加过夏令营,一起为大家表演蒙古摔跤;而有去成都旅游的同学之前带回来的变脸人偶一直放在教室,此时也派上了用场……。
自制的超级简陋的实验模具(用过之后就渗水了……)
第三级阶梯——平原和入海口
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的第三级阶梯是中国海拔最低的一级阶梯,河流纵横,土地肥沃,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地中国主要的河流都在这里入了海,形成了三角洲地区,最大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也成为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翻过了第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从北向南的一系列纵向山脉之后,我们顺着长江,来到了第三阶梯的第一站——武汉。
选择武汉这座城市,众所周知,是今年前几个月中最为让国人揪心的地方,孩子也需要去认识、了解武汉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请到了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也是一位家长来到课堂家长准备了丰富的图像资料,一一介绍给孩子们,从风貌到历史人文,介绍得特别详细,孩子们对武汉拥有众多的湖泊和河流印象深刻。
因武汉位于华中地区的中心,也是整个儿中国的最中间,贯穿南北东西的发达的交通网络也让孩子们赞叹不已武汉的大桥、武汉的樱花、武汉的大学、小鱼小虾,还有夜晚的竹床……原来武汉是这个样子啊!给孩子们看那些小鱼小虾的照片的时候,家长说他小时候还经常去抓鱼虾,现在都没有了。
城市建设、人口膨胀、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生态的破坏真的不容小觑家长还教孩子说了武汉话,并且现场做了正宗的武汉热干面给孩子们吃哇!美食可是孩子们最爱的了! 分享各地美食的环节可忙坏了我们班的家长:刚要来了奶茶的方子,又赶紧要热干面的链接……
当然,第三阶梯不只是武汉吃完热干面,第二天,用了很多的图片,让孩子们认识第三阶梯还有什么,从北向南差异巨大,而众多河流也在第三阶梯这里入了海,入海的位置便形成了三角洲在这里,迎来了第三个实验——三角洲的形成。
可是,仅仅是这样,孩子们对第三级阶梯的认识依然还是停留在头脑层面,远远不够可喜的是,班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家庭都有,第三阶梯从北到南正好都有相应的土生土长的家长在,于是,借着课程,促成了一次班级小聚会邀请了东北的两位家长,还有一位江苏的、一位广州,甚至还有一位台湾同胞,大家一同来到班里,给孩子们分享各自成长的小故事。
这节课,诸位“外援”带着孩子们一起从超级寒冷的东北扭着大秧歌来到了江苏听小调,然后乘着轮船来到宝岛台湾,听着原住民的歌声感受台湾特有的人文气息,接着继续乘船向南到了炎热的广州,原来广州是个可以从早吃到晚的地方啊……东北话还算能听得懂,但是到了江苏,已经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了,闽南语、粤语更是听得云里雾里……除了南北气候上的巨大差异,我们还了解到不同的风土人情和习俗,这些都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最后我们又吃到了各地的美食呢!。
江苏的妈妈还另外安排了时间,为孩子们烧了一道淮扬风味的大虾,在午餐时间带来学校,分享给孩子们。不得不感叹,孩子们真的是太幸福了!
就这样,我们“走遍”了中国,在中国的各地都转了转,听了听,吃了吃……中国那么大,孩子们纷纷表示,真的好想去看看。
名山大川知多少
最后两天的课程,带孩子们对中国的名山大川做了大汇集,主课本封面的空白地图也变得满满当当又问了他们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在黑板上画的地图有什么问题?通过这段时间对地图的熟悉,孩子们很快就回答出来:没有方向标识,不精确,没有图例,也没有比例尺……嗯,看来这两周没有白白看地图。
那准确的地图要怎么画?留待我们六年级的时候再来学习吧! 在比较各种地图的不同时,也让孩子们注意到一个细节:以前我们总说中国是个“大公鸡”;而现在,我们会说中国是个“大火炬”原因就在于我们将南海的那一片海域之前总是单独画出来,放在中国地图的小角落,而现在,我们的地图会将南海海域和中国大陆放在一张图中。
孩子们仔细看过之后恍然大悟,南海海域就是火炬的火把,而常说的“大公鸡”就变成了火焰 在最后的这个环节,除了再次认识了中国地图,还带孩子们做了最后一个实验——为什么河流都是弯弯曲曲的?这次实验也不同之前由我来操作,孩子们观察的方式,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去做。
虽然是在平坦的沙土地上,河流依然会形成弯弯曲曲的河道,有的小河流着流着就汇在了一起,最终,所有的河流都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条大江我们在大江上填了沙子,模拟大坝,平时蓄水,汛期开闸放水,每一个孩子都各有分工,投入其中。
通过后来的回顾,发现这种亲身的操作体验给他们留下的印象确实也是最深的当然,对于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大坝的修建是否真的是有利于人类发展,我们之前在课程中做过探讨没有答案,只能留给时间来答复 特此谢过允许我使用沙堆的家长。
最后我们有清理“实验”场地啊……虽然清理得不是很干净……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两周的中国地理板块结束了,还有太多细节没办法一一呈现写起总结,发现虽然时间很短,可是教的内容以及体验的活动还是很多的如果有机会游学,带孩子们亲自去转转就更好了!。
希望孩子们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更加了解我们的国家;更希望他们能够发自内心地热爱我们的祖国!部分主课本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地理系列课程:八百里秦川路漫漫,铁马金戈踏梦来——子峪小学五年级本省地理课程实录子峪小学四年级本地地理研学(完结篇)子峪小学四年级本地地理研学(3)子峪小学四年级本地地理研学记(2)子峪小学四年级本地地理研学记(1)
我们走过了中国的壮美山河我们体验了中国的璀璨文明在中国地理板块课程结束之际在送给祖国最诚挚的祝福之时衷心地要说一声:我爱你,中国!
西安子峪小学Tel:02981588524为爱相聚 温暖喜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