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美食名称大全英文(加拿大美食名称英文)速看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2-09
珍惜每一天吃的每一顿饭吧
这三个月,跟朋友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今天吃些什么好?炎炎夏日,你最近吃了些什么美味呢?西瓜还是冰淇淋,或者是清爽的荞麦冷面?我们的老朋友新井一二三又出新书了这次为大家带来一本治愈的《这一年吃些什么好?》,分享她的四季饮食故事。
新井一二三,用中文创作的日本作家她写旅行,视野开阔,泪水直流她写饮食,如数家珍,滋味特别透彻她同时具有中英两方语言背景,点评日本,多元视角充满异国感她的中文书写腔调,存在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明明讲的故事那么生猛,却又让人仿佛走进“复古”的时光里流连忘返。
新井一二三新井至今出版的中文著作,建构一座奢侈的幸福房间,在这个房间里,她发现了有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文化、世界观,她得以逃出单一母语的桎梏,找到向光的路。
新井一二三在《这一年吃些什么好?》的序言中写道:原来以为再平常不过的一年,后来逐渐变为人类历史上很不平常的一年了我二〇一九年三月着手写这本书,写到最后一章是二〇二〇年二月在东京再相见的时候,总编辑和我都戴着口罩了。
那是在禁足令生效之前,我最后一次出外见人聚餐的一天防疫的日子里,出外采购都受限制可是,在这一段时间里,家中每个成员都一定在家里吃三顿饭,未料使伙食水平稍微提高(新井跟我们有一样的烦恼啊)对谁而言,一天三顿饭都变得更加重要,这对厨子而言,算是鼓励。
无法出去跟朋友聊聊,结果家人之间说话比平时多了我写这本书的时候还以为,家庭生活嘛,一样的故事每年都要重复下去的然而,这一年果然变成很不平常的一年了我们吃的、喝的、想的、谈的,虽然在一方面来说是去年的重复,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进入了根本没想到的境界。
这场疫情结束以后,人类到底能不能回到跟原来一样的世界?所以,我在这本书里写的东京家庭一年四季的饮食生活,说不定是最后一个平常年的纪录了明年、后年,世界到底会变得怎么样,真难预知既然如此,我们还是尽量珍惜每一天吃的每一顿饭吧。
边吃边谈已过世的长辈吧,也谈谈曾去过的外国城市,想再见的外国朋友吧记得食物不是单纯的物质,食物也是爱情的化身,因为对人类来说,食物历来都是跨越时间的桥梁一年365天,四季轮转,疫情当下,新井一二三不仅记录了自家餐桌上每个月的独特时令美食,也通过复刻世界各地的美食回忆自由自在的时光:。
一月,看着《红白歌合战》,搭配这道鱼卵之王鲱鱼子,人称“黄金钻石”的滋味,好好迎接新的一年。
鲱鱼子寿司四月,吃笋要趁新鲜,现挖的笋要当场切来吃,像吃刺身一样。
五月,下班逛鱼店听到鱼贩的吆喝声,有新鲜鲣鱼可买,等于是享受东京生活难得的优势七月,来自濑户内海的冈山白桃,每天剥一颗吃,慢慢享受一个星期九月,酷热的暑假里,中午在家中煮冷素面,吃的时候,若有茄子天妇罗陪伴,那就很高级了。
冷素面十一月,用铁弓烧烤的秋刀鱼着实比名牌牛排高级。这个滋味总让人想起小津安二郎导演的遗作《秋刀鱼之味》。十二月,寒冷的冬天里,还要吃冷食海鲜丼吗?是的,日本人对生鱼片的热爱是不分四季的……
海鲜丼新井一二三东京家庭的饭桌上,每年每天重复的一顿饭,有四季节令,有小时候的回忆,有东西方和在地日本的杂食活力食物再也不是单纯的物质,而是跨越空间和时间、爱情的记录下面,就与大家分享《这一年吃些什么好?》一书中的两篇精彩书摘,你也可以去试试这些美食:。
01甜瓜、蜜瓜、哈密瓜三十五年前,日本的蜜瓜比西瓜贵很多每到夏天,我们日本老百姓的小孩子,天天吃西瓜是天经地义的事蜜瓜就不同讲起新疆,除了孜然风味拉条子以外,我都一定想起当地的蜜瓜来新疆有著名的哈密瓜,。
早在就读日本的中文学校时,就已经听老师讲过。后来到北京留学,因为当年中国物流不发达,首都居民是吃不到哈密瓜的。我对新疆之旅充满期待,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向往哈密瓜多年。
那是一九八五年的夏天屈指数起来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如今中国的物价不比日本便宜,在新疆一个蜜瓜卖多少钱,我不晓得总之,在今日东京,我们家每早吃的水果,这个季节是蜜瓜、西瓜、桃子一个蜜瓜有大的也有小的,价钱在六百日圆到八百日圆之间吧。
即使是小的,也够一家四口人吃如果是大的,有时还要分两次吃这情形跟小玉西瓜的性价比,没有很大区别可是,三十五年前,日本的蜜瓜比西瓜贵很多每到夏天,我们日本老百姓的小孩子,天天吃西瓜是天经地义的事蜜瓜就不同。
电影《我的世界》剧照西瓜卖几百日圆一个的时候,蜜瓜的价钱会贵几倍,甚至十倍以上如果是名牌的夕张蜜瓜,听说卖一万日圆以上的都有当然,我只是听说过却从来没吃到过其实有一次,我差不多可以吃到夕张蜜瓜了那是我读大学做家庭教师的时候。
有一段时间,被有钱人家聘请,帮他们家的小学生补习功课因为是有钱人,别人送来的礼物非常多;自己家人消费不掉的东西,偶尔会送给用人、工人以及孩子的家教那天,我从小朋友的房间出来,先生跟我说:对了,有夕张蜜瓜,老师带回家吧。
然后,他亲自开车把我送到火车站车子停到了路边,先生看到附近有警察,不敢停太久,叫我下车后,自己匆匆把车开走了;他忘记把那个夕张蜜瓜也叫我带上那是我跟夕张蜜瓜最接近的一次至于其他种蜜瓜,价钱也不俗,还是轮不到我吃。
那年代从日本去中国,简直翻身为大富翁似的一九八〇年代,日本和中国的物价差异至少有十倍以上尤其到了偏远的新疆,日本卖几千日圆的蜜瓜,这里只要五十日圆一个记得从乌鲁木齐花两夜三天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去喀什的公交车旅途上,每次车子停在绿洲,就有当地人过来卖蜜瓜、西瓜。
因为西瓜在日本不稀罕,我就专门吃蜜瓜大概率不是名牌的哈密瓜,但是一样好吃大小跟我如今和家人分吃的差不多也就是说,每次公交车停下来,我都一个人吃了四人份的蜜瓜到底吃了多少次,已经不记得了可是,记得很清楚,不到一天我就开始拉肚子了。
还好,新疆人很热情,告诉我:你拉肚子了,就吃西瓜好了,西瓜是止泻的那是我去中国留学两年,学到的可贵知识之一:吃蜜瓜拉了肚子,吃西瓜就会止泻。
后来,我又从中国到加拿大去住在多伦多的时候,发现那里有一种蜜瓜叫cantaloupe,果实是橙色的;买来尝尝,很好吃,也不贵,可是我已经在新疆暴吃过一次蜜瓜,失去了对它渴望似的热情再后来,搬回日本定居我发现,蜜瓜早已不是超高级水果了。
价钱跟西瓜差不多,不再有人当它是礼物送给有钱人了。对了,单单夕张蜜瓜,直到今天都保持着崇高的地位。味道应该与众不同吧?很可惜,我一直没有机会尝尝。02李子的名字
日语的酸桃是汉语的李子但不知为何,在我小时候的日本,酸桃不叫酸桃而叫plum在大学一年级的初级汉语班,学到了数字和九九乘法表以后,我就叫日本同学们试试说:西施死时四十岁那是我第一次去中国香港旅行的时候,当地朋友们要考我的普通话发音而出的题。
幸亏我的中文是跟北京来的老师们学的他们对卷舌音的发音要求特别严格,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怎样发出“施”“时”“十”来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们年纪才十八、十九岁,很多都还蛮孩子气的他们很喜欢挑战一下说“西施死时四十岁”。
结果,往往都成为“似似似似似似似”,然后大家哈哈大笑;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放松下来,也不坏叫他们理解这是一种绕口令,我会举日文的例子说:就像“すもももももももも”(su-mo-mo-mo-mo-mo-mo)
啦。“すもももももももも”是在日本无人不知的绕口令。翻成中文,便是“酸桃和桃子都属桃子”。有一点像在陈可辛电影《亲爱的》里,黄渤饰演的父亲要教儿子的陕西方言绕口令“妈妈的哥妈妈的弟都是舅”。
日语的酸桃是汉语的李子但不知为何,在我小时候的日本,酸桃不叫酸桃而叫plum恐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美国引进新的品种来,为了跟原有的日本酸桃分别,用起英文名字plum的就像日本土产的樱桃叫“樱坊”,从美国进口的却叫“车厘”;或者本地产的“鲑鱼”,从欧美进口时改称为“三文鱼”一样。
当年偶尔会吃到母亲从水果店买来的plum比桃子小,不能分吃,只好一个人吃一个心中充满期待地咬住,虽然皮下有一层甜蜜的果汁,但是很快就咬到酸酸硬硬的果肉难怪孩子们对plum不怎么有好感父亲会说:“这就是酸桃吧?”母亲则暧昧地歪头,恐怕她自己都搞不懂。
奇怪的是日文里一直存在着“李”字比方说,传自中国的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日本中学的语文教科书里会出现东京甚至有所私立学校叫成蹊学园,乃安倍晋三首相从小学读到大学的母校,很多日本人会猜想那校名应该是取自中国成语。
最近也有男演员叫松坂桃李,父母给他取的名字不会指水果,日本也没有取小名的习惯,应该是期望儿子培养出“下自成蹊”的人格吧
纪录片《遥远的丝路之旅》剧照最近在大学的汉语教科书上,我发现有个生词是“李子”,旁边的语义写成“酸桃”我怕学生们不懂,特意加了一句“也就是水果店卖的plum”未料有一个女同学举手说:“老师,水果店卖的酸桃,好像不用plum这名称。
”其他同学都点头同意,叫我一时目瞪口呆看来这些年,日本的水果市场上“酸桃”这名称又复活,同时开始把紫色椭圆形的“西洋李”叫做“prune”了不仅如此,日本绕口令“すもももももももも”实际上跟事实有出入李子是蔷薇目蔷薇科李属李亚属,桃子则是蔷薇目蔷薇科李属桃亚属。
水果专家都说两者是两回事是从前的日本人不知道吗?还是其实跟“西施死时四十岁”一样,本来就是缺乏事实根据的绕口令而已?食物是爱情的化身,也是跨越时间的桥梁用中文写作的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的四季饮食故事
《这一年吃些什么好?》(日)新井一二三 著书号:9787532789795定价:48元内容简介一月,看着《红白歌合战》,搭配这道鱼卵之王鲱鱼子,人称“黄金钻石”的滋味,好好迎接新的一年四月,吃笋要趁新鲜,现挖的笋要当场切来吃,像吃刺身一样。
五月,下班逛鱼店听到鱼贩的吆喝声,有新鲜鲣鱼可买,等于是享受东京生活难得的优势七月,来自濑户内海的冈山白桃,每天剥一颗吃,慢慢享受一个星期九月,酷热的暑假里,中午在家中煮冷素面,吃的时候,若有茄子天妇罗陪伴,那就很高级了。
十一月,用铁弓烧烤的秋刀鱼着实比名牌牛排高级这个滋味总让人想起小津安二郎导演的遗作《秋刀鱼之味》十二月,寒冷的冬天里,还要吃冷食海鲜丼吗?是的,日本人对生鱼片的热爱是不分四季的……新井一二三东京家庭的饭桌上,每年每天重复的一顿饭,有四季节令,有小时候的回忆,有东西方和在地日本的杂食活力。
食物再也不是单纯的物质,而是跨越空间和时间、爱情的记录作者简介新井一二三用中文创作的日本作家她写旅行,视野开阔,泪水直流人生没有白白受的苦,会有一番新天地,是很有风味的成长散文她写饮食,如数家珍,滋味特别透彻,掀开门帘,日本餐桌上的珍奇物语完全地道。
她写日文的点滴故事,同时具有中英两方语言背景,点评日本,多元视角充满异国感她的中文书写腔调,存在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明明讲的故事那么生猛具有斗魂的实境,却又让人仿佛走进“复古”的时光里流连忘返至今出版的中文著作,建构一座奢侈的幸福房间,在这个房间里,她发现了有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文化、世界观,她得以逃出单一母语的桎梏,找到向光的路。
新井一二三,大学期间以公费到中国大陆留学两年,期间游走云南、东北、内蒙古、海南岛等各地,回到日本担任《朝日新闻》记者,后移民加拿大,并开始用英文写作1994年到中国香港,任职《亚洲周刊》中文特派员,同时在众多期刊上发表专栏、散文及小说。
《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出版后引起阅读热,2012年3月赴北京大学与上海复旦大学演讲,收到热烈回响目前任教日本明治大学更多新井一二三作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