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各地美食分布图(山西各地代表性美食分布图)太疯狂了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2-10
优质的期末模拟试卷来啦!练下手吧!
八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卷
命题人:刘 清 常玉洁本试卷共两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近年来,海南岛成为我国冬季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
1.下列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B.地跨寒、温、热三带,主要位于热带C.最北端在曾母暗沙D.南北跨纬度广,产生了时差2.图中距离海南最近的省级行政单位( )
A.① B.②C.③ D.④ 3.海南省冬季仍然保持瓜果蔬菜正常生产的原因主要是( )A.交通便利 B.土壤肥沃 C.热量充足 D.气温日较差大
大国点名,没你不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于11月1日起正式开启,这有助于全面摸清我国人口总量、结构和分布等状况。根据材料,完成4-5题。
2019年中国人口结构数据图表 *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 %,即进入老龄化社会
4.(原创)根据表格可知,我国( ) A.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 B.城镇人口大于乡村人口 C.未进入老龄化社会D.乡村人口数量极少5.读我国人口分布图可知,A、B、C、D四地中人口最稠密的是( )
A.AB.B C.C D.D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读“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图”,完成6-7题。
6.读图可知,以下地区有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的是( ) A.华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准噶尔盆地 D.大兴安岭7.乌蒙山区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关于其
脱贫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完善交通建设 B.增强农业技术指导 C.加大地质灾害防治 D.大力开采矿产资源 2020年7月份,长江、淮河流域连续遭遇5轮强降雨袭击,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259.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58.8%,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完成8-9题。
8.关于我国出现严重洪涝灾害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年际变化小 B.夏季风的强弱与进退不稳定 C.季风气候显著,冬季降水集中 D.盛行偏北风,降水多9.关于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要中游退耕还湖,提高湖泊调蓄能力 C.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水污染 D.下游兴修水利,开发水能10.下列自然资源中,全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煤、太阳能
B.森林、水、天然气 C.森林、土地、生物 D.石油、煤、铁矿11.读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饼状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耕地、林地所占比重大 B.草地所占比重小 C.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D.后备土地资源充足12.读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下列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小麦 ②水稻 ③棉花 ④油菜 B.①棉花 ②油菜 ③花生 ④水稻 C.①小麦 ②油菜 ③花生 ④甘蔗 D.①甜菜 ②甘蔗 ③棉花 ④水稻13.有关我国的畜牧业,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大牧区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 B.新疆牧区的代表畜种是牦牛 C.农耕区和牧区的分界线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 D.东部地区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 2020年10月14日和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表明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完成14-15题。
14.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与长江三角洲地相比,珠江三角洲发展工业的突出优势是( ) A.煤、铁等矿产分布集中 B.邻近港澳,多“侨乡” C.多港湾,海上运输便利 。
D.高等院校众多,科技发达15.(原创)为了推进深圳、上海进一步开发开放,以下措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扩大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开放 B.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C.推出优惠政策,吸引人才
D.积极发展重工业16.中国大陆对宝岛台湾“零关税”开放水果市场,台湾果农将水果运到福建,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是( ) A.铁路运输 B.水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空运输17.关于秦岭
-淮河线的地理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B.大致经过800mm年等降水量线 C.该线以北1月平均气温高于0℃ D.该线以南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贝贝同学暑假期间进行了一次终身难忘的骑行,骑行的线路如下图,回答18-19题。
18.贝贝发现该地区的自然景观大致呈现由草原向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因素 B.地形因素 C.纬度因素 D.人类活动19.关于该地区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主要位于第三级阶梯 B.少数民族主要有壮族、傣族等 C.矿产资源贫乏 D.气候干旱,降水少20.关于东北地区的说法,可信的是( ) A.包括黑、吉、辽三省
B.与俄罗斯、蒙古相邻 C.夏季炎热干燥 D.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二、综合题(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共60分)21.(原创)《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祖国各地美食,“买遍中国·助力美好生活”则用国家平台的引领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带动全国消费市场的升级,第一站为上海市会场。
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以下美食与分布地的连线,正确的是______ A.蓝田裤带面—山西省 B.房县小花菇—湖北省 C.乐山豆花—重庆市 D.陆川烤乳猪—广东省(2)我国纬度最高的海域,较低的水温使海产生长周期偏长,海鲜肥美多汁,这里是“买遍中国”的_________(填省区名称)会场。
“黄米糕,黏又黏,红芸豆,撒上面”,粘豆包在满族歌曲中唱出了甜味,这里是拥有黑土沃野、冬季冰雪的________(填省区名称)会场(3)中国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各地人员物资于此聚散,形成了独特的漕运文化,曾为我国。
________(南北/东西)交通运输大动脉,当时从杭州进京的漕船上运载的粮食可能是________(小麦/稻米)2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黄河流域必须下大力气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读图,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黄河干流纵剖面及主要水文站观测数据
材料二:黄河流域示意图
(1)读图,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是_________,该山脉同时也是我国河流是否有结冰期的界线(2)据材料可知,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减少黄河含沙量的根本措施是在该地 __________(填序号:①兴修水库 ②加固河堤 ③保持水土)。
(3)“地上城一座,地下城几层”,河南开封因大河水患退后,旧城被泥沙淤埋,人们在原址复建新城而成“摞城”该景观位于黄河___________(上/中/下)游(4)宁夏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但该段黄河流量逐渐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答出两点)。
23.区域发展因地制宜。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对土地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读图回答问题。(8分)
土地资源的分布
南北方耕地、水资源比较(1)读图可知,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以_______为主(2)读图,内蒙古高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3)通过比较南北方耕地、水资源的分配情况可知,南方地区耕地。
_______,水资源_______。(填“多”或“少”)24.研学旅行重在实践。最好的课堂在路上,下列表格是广州某中学暑假研学旅行的行程安排,读图表回答问题。(12分)
研学旅行路线
行程安排表(1)列车从广州驶向武汉,经过的铁路干线是_______线在武汉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美食—豆皮,豆皮内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馅料,可知该地区的粮食作物以________为主(2)行程第二天在岳阳城陵矶游览了湖南北部的。
_________湖第三天在宜昌领略到了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________工程的风采(3)第四天,从宜昌乘轮船沿长江逆流而上到达重庆,途中经过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甲是_________(4)最后乘飞机返回广州,该地区位于。
_____________ 工业基地,轻工业发达25.行走中国认知区域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千差万别在旅行中我们可以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感受自然之美以下是某旅行社今年1月新推出的A、B两条旅线路,读图回答问题。
(14分)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图中区域是__________地区(2)A、B两条旅游线路中,游客感受到气温变化幅度更大的是线路___________(填“A”或“B”)(3)区域气候干旱,草场广阔,农业以。
___________为主区域平均海拔高,在该区域可以看到善于爬山负重,被称为“高原之舟”的代表性畜种___________(4)贝贝到了三亚之后,品尝了当地的糖料作物________,甘甜可口(5)贝贝还想观赏丽江、大理的古老建筑,滇池、洱海的湖光山色,她可以选择在区域
_____继续旅行(填序号)(6)如图所示,“泼水成冰”是游客冬季在漠河旅行热衷的项目之一,即向空中泼洒热水马上化成冰雪,十分漂亮请解释在漠河“泼水成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认知区域综合分析。我们可以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人口与城市分布、产业结构与布局等方面认知区域的基本特点,读图回答问题。(8分)
东北地区略图(1)“林海雪原,沃野龙江麦浪滔”反映的是东北地区________省的自然景观(2)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_______平原该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差,作物熟制是。
___________(3)工业基地是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依托丰富_______资源,机械工业、钢铁工业发达 八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和答案 word获取方法: 1. 。
关注“地理教学之窗”公众号 2. 转发本文至朋友圈或50人以上地理教师群,保留2小时 3. 将截图发给公众号后台,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下载链接 免责申明: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命题人:刘 清 常玉洁编辑:刘 清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