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光号(莒光号532次)深度揭秘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4-03-28
孙武行状及家世,先秦无字。《史记》有传,仅“齐人”二字与见吴王一事,当为口传故事。
孙武 李风杉画孙武行状及家世,先秦无字《史记》有传,仅“齐人”二字与见吴王一事,当为口传故事至北宋,欧阳修等修撰《新唐书》,著《宰相世系表》,为了说明唐高宗麟德时西台(中书)侍郎、同东西台(门下、中书)三品孙处约(茂道)的家世,第一次将孙武与陈公子完联系起来。
一千一百年之后发现了孙武的家史,确实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但也可以看出明显的牵强与悖谬《宰相世系表》曰:齐田完字敬仲,四世孙桓子无宇,无宇二子:恒、书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生冯,字起宗,齐卿。
冯生武,字长卿,以田、鲍四族谋为乱,奔吴,为将军三子:驰、明、敌明食采于富春,自是世为富春人在稍后的南宋,邓名世编撰《姓氏辨证书》云:齐敬仲五世孙书,为齐大夫,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生冯,为齐卿,冯生武,字长卿,以田、鲍四族作乱,奔吴为将军。
大体上取自《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如果此说能成立,则孙武的家世在《左传》与《史记》中有大量史料,但仔细考证,则发现错误的地方甚多简单地说,有三处硬伤、四个疑点三处硬伤是:第一,桓子无宇是田完的五世孙而非四世孙。
陈公子完(奔齐后改田氏,谥敬仲)为一世;田敬仲完生稺(稚)孟夷为二世;稺孟夷生湣孟庄为三世;湣孟庄生文子须无为四世;文子须无生桓子无宇为五世桓子无宇是田敬仲完的玄孙第二,桓子无宇生三子而非二子长子为武子开,次子为僖子乞,三子为子占书。
第三,恒(成子)是乞的儿子、桓子无宇的孙子而非桓子无宇的儿子四个疑点是关于孙武家世的四个论断,即以田完为孙武祖宗的宗田说,以孙书为孙武祖父的祖书说,以孙冯为孙武父亲的亲冯说,和孙武因田鲍四族为乱而奔吴的出奔说。
“四说”均缺乏根据其一,《史记》既有《田敬仲完世家》,又有《孙子吴起列传》,而司马迁并未将二者联系起来,可见宗田说缺乏史料的支持其二,据《左传》记载,孙书伐莒在鲁昭公十九年(公元前523年),而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齐国与吴国、鲁国的艾陵之役,孙书与其兄陈乞还在作战。
这之间是三十九年,可知孙书伐莒时充其量不过二十五岁因为六十四岁的人冲锋陷阵的可能性太小了又据《史记》与《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孙武已经是吴国的将军,参与谋划了入楚之战,在这之前,孙武还完成了兵法十三篇的写作并自荐于吴王,为吴国训练军队。
而伐莒到鲁定公四年只有十七年再据兵法十三篇《九地》曰:“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此若为原文,则十三篇完成于公子光弑吴王僚(前515年)之后矣此前,鱄诸之名则不为诸侯知矣第一,伐莒时只有二十多岁的孙书不应当有孙子。
第二,假定此时有孙子,也不可能在不到十七岁就完成写作兵法、训练军队、指挥伐楚这一系列大事可见祖书说不能成立祖书说不成立,孙武的姓氏就与陈书(田书)伐莒赐姓孙氏的事不相干了其三,孙冯在《左传》与《史记》中均未见记载。
既然孙冯为齐卿,又为陈田显族,在齐国诸多内外事件中没有记载是很不正常的故亲冯说也没有根据其四,在所谓孙武奔吴之前的田鲍四族之乱,只有齐景公十六年(前532年)的陈、鲍驱逐栾、高事件是夏,田桓子(无宇)与鲍文子(鲍国)联手,将嗜酒无谋的栾施、高强驱逐奔鲁,并分其室。
事后,桓子接受了晏子的劝说,将自己所分得的栾、高资产全部献给齐景公,并告老退隐同时在齐国大行善事,收买人心,陈氏始大可见桓子始终稳操胜券,其子孙并无必要出奔更不可能的是,此时孙书不过十五六岁,婚姻还不一定提得上议事日程,更不必说生养子孙了。
此时孙武即使已经出生,也在襁褓之中,何谈出奔?而且此事在孙书伐莒之前,孙书自己还不姓孙,何谈其子孙为孙氏?再往后与田氏有关系的内乱,均在孙武将吴之后,可见出奔说是完全没有根据的由此可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关于孙武家世的记述是不可靠的,而且犯了许多古代学者不可能犯的低级错误,大概是发端于并不熟悉经典文献的孙姓人家为了光耀祖先而附会的族谱,被粗心的《新唐书》作者采用,进而被历代的文人们以讹传讹,直至今日还被许多学者信以为真。
根据史料判断,孙武可能为春秋时齐国士人,为施展抱负而游吴他的年龄应当与伐莒的孙书差不多,或者小几岁大约在公元前512 年前后以自著兵法荐吴王,得以面谒吴王阖庐六年之后(前506年)为将军,参与谋划指挥对楚国的战争,破楚入郢。
二十二年后(前484年),又参与了会鲁攻齐的战争,在艾陵之役歼灭齐军,俘获齐将帅被附会为孙武之祖父的孙书,就是在此役中被俘,与主帅国书一起为鲁国所杀此后吴国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司马迁说孙武“与有力焉”附《春秋左氏传》节录并注:
鲁桓公五年,前707年,陈桓公鲍三十八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于是陈乱,文公子佗(桓公之弟,字五父)杀太子免而代之公疾病而乱作,国人分散,故再赴注:《史记·陈杞世家》曰: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陶正遏父之子)。
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音龟瑞),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得妫满,封之于陈,以奉帝舜祀,是为胡公鲁桓公六年,前706年,陈厉公跃元年经曰:蔡人杀陈佗注:蔡人杀陈佗,立桓公与公子佗之异母弟、文公少子跃。
是为厉公《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曰:“厉公者,陈文公少子也,其母蔡女文公卒,厉公兄鲍立,是为桓公”鲁庄公二十二年传曰: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佗)而立之生敬仲《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曰:厉公既立,娶蔡女。
又曰:完卒,谥为敬仲《史记·陈杞世家》曰:厉公二年,生子敬仲完公子完约生于前705年或稍后鲁桓公十二年,前700年,陈厉公七年经曰:八月壬辰(八月无壬辰),陈侯跃卒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曰:厉公既立,娶蔡女。
蔡女淫于蔡人,数归,厉公亦数如蔡桓公之少子林怨厉公杀其父与兄(此太史公误矣,以厉公跃为公子佗故也桓公子林杀厉公实为谋君位、以泄父兄被杀之愤故也),乃令蔡人诱厉公而杀之林自立,是为庄公故陈完不得立,为陈大夫(其年尚幼,大夫可能为太史公推测)。
公子完约6岁庄公林为完之堂兄鲁庄公元年,前693年,陈庄公林七年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曰:庄公卒,立弟杵臼,是为宣公公子完约13岁宣公杵臼亦应为完之堂兄鲁庄公二十二年,前672年,齐桓公小白十四年,陈宣公杵臼二十一年。
春,陈人杀其太子御寇陈公子完奔齐齐侯使敬仲为卿辞曰:“羇旅之臣幸若获宥,及于宽政,赦其不闲于教训,而免于罪戾,弛于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谤?请以死告《诗》曰:‘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
’”使为工正饮桓公酒,乐公曰:“以火继之”辞曰:“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君子曰:“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初,懿氏(陈大夫)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
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佗)而立之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
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宾于王’犹有观焉,故曰其在后乎!若在异国,必姜姓也。
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配天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及陈之初亡也,陈桓子始大于齐;其后亡也,成子得政 注:《史记·陈杞世家》曰:二十一年,宣公后有嬖姬生子款(陈穆公,鲁僖公十三年,前647年立为元年,约25岁),欲立之,乃杀其太子御寇。
御寇素爱厉公子完,完惧祸及己,乃奔齐公子完约33岁为太子御寇叔 陈公子完美,又好风度,讲究礼节,识广智博,善言辞,齐桓公见而爱之故欲拜其为卿,又登门私访,并不舍回宫鲁襄公午六年,前567年,齐灵公环十五年。
十一月,齐侯灭莱,莱恃谋也入莱莱共公浮柔奔棠……四月,陈无宇献莱宗器于襄宫(应为惠宫)注:陈无宇即陈桓子,为敬仲完玄孙,五世也时距完出生(前705年)一百三十八年,距完奔齐(前672年)一百零五年无宇此时当在二十五岁以上。
假定其及冠(二十岁)出任士大夫,并以经历功绩取得国君与将相的信任,出人头地为帅军之将和主持祭献的大夫,应在五年以上鲁襄公午二十三年,前550年,齐庄公光四年秋,齐侯伐卫……自卫将遂伐晋晏平仲曰:“君恃勇力,以伐盟主。
若不济,国之福也不德而有功,忧必及君”崔杼谏曰:“不可臣闻之:‘小国间大国之败而毁焉,必受其咎’君其图之”弗听陈文子见崔武子,曰:“将如君何?”武子曰:“吾言于君,君弗听也以为盟主,而利其难群臣若急,君于何有?子姑止之。
”文子退,告其人曰:“崔子将死乎!谓君甚而又过之,不得其死过君以义,犹自抑也,况以恶乎?”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大行……以报平阴之役,乃还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曰:敬仲生稺(稚)孟夷田稺(孟夷)生湣(孟庄),田湣孟庄生文子须无。
田文子事齐庄公文子为桓子无宇之父,敬仲完之曾孙,四世也鲁襄公午二十四年,前549年,齐庄公光五年楚子使薳(音伟)启疆如齐聘,且请期秋,齐侯闻将有晋师,使陈无宇从薳启疆如楚,辞(聘),且乞师崔杼帅师送之,遂伐莒,侵介根。
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曰:文子生桓子无宇田桓子无宇有力,事齐庄公,甚有宠文子须无与桓子无宇同事齐灵公与齐庄公,事周得宠鲁襄公午二十五年,前548年,齐庄公光六年崔杼见棠姜而美之,使东郭偃(棠姜弟)娶之。
偃曰:“男女辨姓,……不可”武子(崔杼)筮之,遇《困》之《大过》史皆曰“吉”示陈文子,文子曰:“夫从风,风陨妻,不可娶也且其《繇》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遂娶之庄公通焉,骤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赐人。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注:文子有洞察之明鲁襄公午二十七年,前546年,齐景公杵臼二年宋向戌善于赵文子,又善于令尹子木,欲弭诸侯之兵以为名(弭兵之意实起于赵文子武)……如齐,齐人难之陈文子曰:“晋、楚许之,我焉得已?且人曰‘弭兵’,而我弗许,则固携吾民矣,将焉用之?”齐人许之。
戊申,叔孙豹、齐庆封、陈须无(陈文子)、卫石恶至(宋)注:陈文子促成弭兵,并与庆封代表齐国出席弭兵大会但秦、齐未盟鲁襄公午二十八年,前545年,齐景公杵臼三年诸侯朝晋齐侯将行,庆封曰:“我不与盟,何为于晋?”陈文子曰:“先事后贿,礼也。
小事大,未获事焉,从之如志,礼也虽不与盟,敢叛晋乎?重丘之盟,未可忘也子其劝行!”庆氏环攻公宫栾、高、陈、鲍救驾公惧,鲍国曰:“群臣为公故也”陈须无以公归,税服而入内宫注:前文陈文子劝导庆封后文陈文子护驾。
时陈无宇见传(前567年)已二十二年,其年龄应在四十七岁以上其父文子应近七十岁矣鲁昭公裯(音稠)二年,前540年,齐景公杵臼八年夏四月,韩须如齐逆女齐陈无宇送女,致少姜……谓陈无宇非卿,执诸中都少姜为之请,曰:“送从逆班。
畏大国也,犹有所易,是以乱作”(后)叔向言陈无宇于晋侯曰:“彼何罪?君使公族逆之,齐使上大夫送之,犹曰不共,君求以贪国则不共,而执其使君刑已颇,何以为盟主?且少姜有辞冬十月,陈无宇归”注:无宇已为齐上大夫。
从晋使公族大夫韩须送少姜,晋侯以非卿故执之直至少姜死后才释归齐国鲁昭公裯三年,前539年,齐景公杵臼九年齐侯使晏婴请继室于晋既成昏,晏子受礼,叔向从之晏,相与语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陈桓子之家族)矣。
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
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国之诸市,屦(音剧)贱踊贵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叔向曰:“然虽吾公室,今亦季世也……《谗鼎之铭》曰:‘昧旦丕显,后世犹怠’,况日不悛,其能久乎?”。
齐景公欲更晏子之宅,并于晏子如晋时更之晏子毁而如旧公弗许因陈桓子以请,乃许之齐公孙灶卒晏子曰:“姜族弱矣,而妫(陈氏)将始昌”注:晏子已见陈桓子(无宇)之所为终得民心,势必得齐识时务,知大事,得道尚德,以民为大。
陈桓子为晏子请,景公从之可见桓子得君心得民心又得君心,岂可不大鲁昭公裯十年,前532年,齐景公杵臼十六年夏,有告陈桓子(无宇)曰:“子旗、子良(栾施、高强)将攻陈、鲍”亦告鲍氏桓子授甲而如鲍氏遭子良醉而骋,遂见文子(鲍国),则亦授甲矣。
使视二子,则皆将饮酒桓子曰:“彼虽不信,闻我授甲,则必逐我及其饮酒也,先伐诸?”陈、鲍方睦,遂伐栾、高氏子良曰:“先得公,陈、鲍焉往?”遂伐虎门……五月庚辰(五月无此日),战于稷,栾、高败,又败诸庄国人追之,又败诸鹿门。
栾施、高强来奔陈、鲍分其室晏子谓桓子:“必致诸公!让,德之主也让之谓懿德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义,利之本也蕴利生孽姑使无蕴乎!可以滋长”桓子尽致诸公,而请老于莒桓子召子山,私具幄幕、器用、从者之衣屦,而反棘焉。
反子商、子周、子城、子公、公孙捷,而皆益其禄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国之贫约孤寡者,私与之粟……陈氏始大注:陈无宇见传(前567年)已三十五年,其年龄应在六十岁以上,故曰“请老”鲁昭公裯十九年,前523年,齐景公杵臼二十五年。
秋,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鄣使孙书伐之初,莒有妇人,莒子杀其夫,已为嫠妇及老,托于纪鄣,纺焉以度而去之及师至,则投诸外或献诸子占,子占使师夜缒而登……莒共公惧,启西门而出七月丙子,齐师入纪注:杜注:“孙书,陈无宇之子子占也。
”陈无宇见传(前567年)已四十四年,其年龄应在七十岁上下,但孙书以其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即三十九年之后还在出征作战,又是无宇少子,年龄应在二十五岁上下鲁昭公裯二十六年,前516年,齐景公杵臼三十二年。
师及齐师战于炊鼻……冉竖射陈武子,中手,失弓而骂以告平子,曰:“有君子白皙鬒(音枕)须眉,甚口”平子曰:“必子强也,无乃亢诸?”对曰:“谓之君子,何敢亢之?”注:杨伯峻注曰:“陈武子,陈无宇子,名开,字子强。
无宇生三子,长曰开;次曰乞,即僖子(《史记》作厘子);季曰书书为孙氏,孙武其后也”武子是美男子,有君子气质,好口才此时陈无宇见传(前567年)已五十一年,其若未死,年龄应七十五岁上下矣,故陈武子开应在五十上下,其弟孙书应在三十二岁上下。
鲁昭公裯二十七年,前515年,齐景公杵臼三十三年,吴王僚十二年夏四月,光伏甲于堀(窟)室而享王……鱄(音专)设诸置剑于鱼中以进,抽剑刺王,铍(音辟)交于胸,遂弑王阖庐以其子为卿注:吴王僚者,光父吴王夷昧之庶兄。
夷昧废光而卒,僚代之兵法十三篇《九地》曰:“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此若为原文,则十三篇完成于公子光弑吴王僚(前515年)之后矣此前,鱄诸之名则不为诸侯知矣如若孙武为孙书之孙,此时应未出生孙书之子,此时也不过十三、四岁。
鲁定公宋四年,前506年,齐景公杵臼四十二年,楚昭王轸十年,吴王阖庐九年十一月庚午,二师(吴、楚)陈于柏举阖庐之弟夫槩王晨请于阖庐曰:“楚瓦(子常)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而后大师继之,必克。
”弗许夫槩王曰:“所谓‘臣义而行,不待命’者,其此之谓也今日我死,楚可入也”以其属五千先击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五战,及郢注:吴入郢,依《传》,夫槩王之功也《史记》则曰:“孙子武者,齐人也。
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并未涉及孙武与齐之陈(田、孙)氏关系。
而以孙书之后说,入郢之战,孙武尚在襁褓之中,奔吴、见吴王阖庐,均不可能十三篇·九地曰:“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此若为原文,则十三篇完成于公子光弑吴王僚(前515年)之后矣此前,鱄诸之名则不为诸侯知矣。
鲁哀公蒋四年,前491年,齐景公杵臼五十七年,楚昭王轸二十五年,吴王夫差五年秋七月,齐陈乞、弦施、卫宁跪救范氏庚午,围五鹿注:陈乞,孙书仲兄时孙书应五十七岁上下,乞应在六十五岁上下矣乞为帅,当为卿矣鲁哀公蒋六年,前489年,齐安孺子荼元年,楚昭王轸二十七年,吴王夫差七年。
经曰:齐阳生入于齐又曰:齐陈乞弑其君荼夏六月戊辰,陈乞、鲍牧及诸大夫以甲入于公宫昭子闻之,与惠子乘如公战于庄,败国人追之,国夏奔莒,遂及高张、晏圉、弦施来奔陈僖子使召公子阳生冬十月丁卯,立之公使朱毛告于陈子,……使毛迁孺子于骀。
不至,杀诸野幕之下,葬诸殳(音书)冒淳注:书陈乞者,以其立阳生,并借此擅权也鲁哀公蒋十年,前485年,齐悼公阳生四年,吴王夫差十一年经曰:公会吴伐齐齐人弑悼公,赴于师吴子三日哭于军门之外徐承帅舟师将自海入齐,齐人败之,吴师乃还。
注:杀阳生者,或曰鲍子,或曰陈恒鲁哀公蒋十一年,前484年,齐简公壬元年,吴王夫差十二年经曰:五月,公会吴伐齐甲戌,齐国书帅师及吴战于艾陵,齐师败绩,获齐国书陈瓘、陈庄涉泗(杜注:“二陈,齐大夫”)陈僖子谓其弟书:“尔死,我必得志。
”(杜注:“书,子占也欲获死事之功”)……陈书曰:“此行也,吾闻鼓而已,不闻金矣”甲戌,战于艾陵大败齐师,获国书、公孙夏、闾丘明、陈书、东郭书,……公使大史固归国子之元,……注:杨伯峻:陈瓘,陈恒之兄子玉;陈庄,成子之兄弟昭子。
时孙书应六十四岁上下,乞应在七十二岁上下矣鲁哀公蒋十四年,前481年,齐简公壬四年经曰:夏四月,齐陈恒执其君,置于舒州齐简公即位,使阚(音看)止(子我)为政陈成子惮之,骤顾诸朝(杜注:“成子,陈常”常即恒。
陈乞之子)陈氏方睦(陈乞、陈恒团结族人)夏五月壬申,成子兄弟四乘如公甲午,齐陈恒弑其君壬于舒州孔丘请伐齐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曰:四年,田乞卒,子常代立,是为田成子 时乞应在七十五岁上下,其子成子恒应在五十岁上下矣。
(作者朱宝庆为原西安陆军学院教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