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光号(莒光号532次)燃爆了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4-04-02
用全国30余座文博机构的240件/套珍贵文物,讲述强秦攻灭诸侯、一统天下前后的故事,以及一个中央集权制如何取代诸侯制的故事。
http://www.hnmuseum.com/sites/default/files/activity/#/pc/home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公元前600-200年间,是世界的轴心时代。
而中国的“轴心时代”正好落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代风起云涌,大分化、大动荡、大变革是其关键词原来天下共主的周王室在春秋时期权威衰落,日益强大的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兼并争霸战国时代的周王室威信彻底丧失,小国被大国吞并,形成了七雄并立的竞争格局。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开馆2017年的特别展览“东方既白——春秋战国文物大联展”,用全国30余座文博机构的240件/套珍贵文物,为观众讲述强秦攻灭诸侯、一统天下前后的故事,以及一个中央集权制如何取代诸侯制的故事。
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立西周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跨越500余年春秋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战国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随后统一六国,结束了分崩离析的社会格局。
这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代,是百工奇技、造物神工的时代,也是中华区域文明形成和传统文化奠基的时代。革故鼎新,东方既白⋯⋯以下内容请横屏欣赏
以上资料整理自湖南省博物馆官网| 附:春秋战国时代简述 |东周包括春秋、战国两大阶段,所以东周时期又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根据司马迁《史记·六国年表》,春秋始于公元前770年,战国始于公元前475年春秋战国共历时550年。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转折的时代,投影到思想文化领域内,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其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思想精华,汇聚形成中华传统文明的主要源泉,至今滋润着亿万炎黄子孙的心田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沦落,其版图日蹙,最后局促于今河南西部一二百里之地;诸侯坐大,不仅不向周天子纳贡、朝觐、出兵拱卫,甚至挑战周天子的权威。
诸侯之间也是“实力为王”,弱肉强食;强势诸侯们互争雄长,竞相争夺中原霸主之位史有“春秋五霸”之说,齐桓公首开诸强争霸先河,他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于公元前681年会盟于北杏;尾声则是越王勾践北上中原,举行徐州之会。
关于“春秋五霸”,历史上有两种说法:《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今天就以后一种说法为大家做简要概述齐桓公—尊王攘夷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终年73岁。
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齐国在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裕,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是东方的一个大国。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今山东鄄城)召集宋国、陈国、蔡国、邾国四国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团结其他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
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晚年昏庸,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晋文公—会盟天下。
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
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领楚、郑、陈等国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及报答因晋国内乱逃亡在外时楚王的帮助和殷勤接待(在逃亡时,晋文公允诺:若能回到晋国为君,一旦晋楚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
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鄄城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并召集齐、宋等国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史称:“践土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正式成为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楚庄王—问鼎中原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是各史籍当中高度认可的春秋五霸之一。
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衰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开始成为中原霸主。
在与晋国争霸的过程中,楚庄王曾经率领楚军北上,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主力大军开至东周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当年即位不久的周定王闻讯忐忑不安,派巧言善变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接见王孙满,二人谈论天下大势,楚庄王一时兴起,向王孙满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即:问鼎中原)。
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挑战周王室的权威;欲完成祖先“窥中国之政”的夙愿,其勃勃野心昭然若揭楚庄王曾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他是在楚国大力推行华夏文明的第一人。
春秋末期,孔子曾到访楚国,称楚庄王的政治思想与儒家的“仁”的思想相符在楚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楚庄王始、使楚国强大,为华夏文化的传播、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巨大作用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谥号庄。
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吴王阖闾—纵横江淮阖闾(公元前537年―公元前496年),一作阖庐,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左传》、《世本》作吴王余眛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公元前514年―公元前496年在位。
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取吴国王位吴王阖闾执政时期,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使国势日益强盛公元前506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
后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复国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中,被越大夫灵姑浮挥剑斩落脚趾,重伤而死越王勾践—东南称雄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名勾践,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前496年即位。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进攻越国,围困越王勾践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迫使越国屈服接着又打败齐军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附近)与诸侯会盟,争得了霸权越王勾践自被吴国打败后,卧薪尝胆,立志报仇,经过几十年努力,转弱为强,灭了吴国。
勾践乘势北进,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今山东滕县),成为霸主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参见:徐州会盟),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
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赞刂发文身,无皮弁笏之服,拘罢拒折之容,然而胜夫差于五湖,南面而霸天下,泗上十二诸侯(宋国、鲁国、卫国、邾国、薛国、郳国、滕国、莒国、任国、郯国、费国、邳国)皆率九夷以朝。
(《淮南子·齐俗训》)战国七雄燕、赵、韩、魏、齐、楚、秦并立争锋,或合纵连横,或远交近攻各国先后变法图强,以秦国商鞅变法成效最为显著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变法改制,引发社会形态、政治格局、文化认同等一系列重大变化,推动了全国范围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诸侯分权制向中央集权制、世袭职官制向官僚任免制、分裂向统一的历史性转型。
齐春秋时期,齐桓公首霸中原春秋末年,齐公族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公元前548年,崔杼杀庄公,立景公公元前546年,庆封灭崔氏之族庆封专齐政次年,庆舍与栾、高(齐惠公之后)、陈(田)、鲍四族攻庆封,庆封奔吴。
景公时,陈桓子施惠于民,民归陈氏,陈氏因而强大公元前532年,陈桓子联合鲍氏攻栾氏、高氏,栾施、高疆奔鲁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国氏、高氏(齐文公之后)立晏孺子,次年,陈僖子联合鲍氏攻国氏、高氏,国夏、高张奔鲁,遂杀晏孺子,立公子阳生为齐悼公。
悼公在位四年,被杀,阚止为政公元前481年,陈成子杀阚止,专齐政公元前386年,陈成子玄孙太公和立为诸侯,迁齐康公于海上公元前379年,康公卒,吕氏绝祀田齐妫姓国家,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
公元前672年,陈完入齐,事齐桓公陈完传五世至陈桓子,陈氏开始强大以后陈氏逐渐兼并齐国的栾、高(齐惠公之后)和国、高(齐文公之后)以及鲍、阚等族,专齐政田齐的国都仍在临淄,疆域亦袭姜吕氏之旧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
太公和是第一代齐侯太公和之孙桓公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到威王、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
公元前353年,齐大败魏军于桂陵公元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威王晚年,相邦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临淄,求邹忌,不胜,逃亡楚国。
齐宣王时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公元前314年,在孟轲劝说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领燕国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战国晚期,齐仍保持着强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之。
公元前298-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入函谷关,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攻秦,罢于成皋又次年,齐灭宋公元前284年,燕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
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湣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湣王子法章为齐襄王燕引兵东围即墨,城中推举田单为将双方相持达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单组织反攻,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
公元前221年,秦灭韩、魏、楚、燕、赵后,使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齐国,俘虏齐王建,齐国灭亡楚先秦芈姓(芈本作幁)周朝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亦称荆芈姓是所谓“祝融八姓”之一,始祖为季连季连的后世子孙鬻熊为周文王师。
古书记载,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为氏,但据出土战国晚期楚国铜器铭文,楚君名号皆以酓为氏鬻熊曾孙熊绎僻处荆山(在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带),跋涉山林,以事周成王,被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从此立为国家。
进入春秋后,楚国国力强盛,与晋国长期争霸.春秋晚期,楚长期陷入公族内乱,风头渐渐被临近的吴国抢去公元前506年,吴败楚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五战及郢,攻入楚都昭王逃入随,使申包胥请救于秦次年,秦、楚败吴于稷(今河南桐柏),吴引兵去。
昭王灭唐(在今湖北随州),还归郢,迁都鄀(今湖北宜城东南)昭王复国后,又灭顿(在今河南商水)、胡(在今安徽阜阳)等小国昭王卒,子惠王立公元前481年,平王太子建之子胜,为白公,袭杀令尹子西和司马子期于朝,劫惠王。
叶公子高出兵,平定白公之乱,再度灭陈战国早期,楚惠王再度灭蔡,占领淮水流域;公元前431年,简王北上灭莒(在今山东莒县)简王卒,声王立,立仅六年,“盗”杀声王楚悼王立时三晋强盛,楚国多次与晋军交战,然今非昔比。
三晋多次大败楚军,楚国黄河以南大片土地被三晋所占,楚军一胜难求后悼王任用魏将吴起变法,南收扬越,占领洞庭、苍梧,楚国稍见起色战国中期,楚威王败越楚怀王时,楚与齐纵亲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等国合纵攻秦,以楚怀王为纵长,不胜而归。
秦使张仪入楚,离间齐、楚,许与商(今陕西商县)、於(今河南西峡一带)之地六百里,已而背约不与,楚因伐秦公元前312年,秦败楚于丹阳(今河南西峡一带),取楚汉中楚反攻,秦又败楚于蓝田(今陕西蓝田)楚服秦,但仍与齐、韩合纵。
战国晚期,楚背齐合秦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楚军于垂沙次年,秦亦攻楚,取襄城又次年,楚怀王入秦被执,后三年死于秦,楚从此一蹶不振顷襄王时,秦继续攻楚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破楚拔郢,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顷襄王卒,考烈王立,以黄歇(封为春申君)为相公元前257年,黄歇与魏信陵君救赵败秦次年,楚灭鲁公元前253年,楚迁都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公元前241年,楚迁都寿春(亦称郢,今安徽寿县西南)考烈王卒,李园杀黄歇,立幽王。
幽王卒,同母弟犹代立为哀王哀王立仅二月余,为庶兄负刍之徒袭杀,负刍立为王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蒙武破楚,虏王负刍,楚国灭亡燕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灭亡。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宗室召公于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燕国的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周的贵族和当地旧商的贵族以及当地土著建立了联合政权最终使该地区原来的东胡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
燕国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前323年,公孙衍发起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前314年,燕王哙禅让于相邦子之,太子平不服,作乱,失败被杀。
齐国、中山国趁机伐燕,燕国大败几乎被灭,燕王哙和子之被杀齐国退兵后,燕人拥立在韩为质的公子职,是为燕昭王昭王即位后礼贤下士,筑黄金台,各国士人“争趋燕”乐毅自赵国来,邹衍自齐国来,剧辛自赵国来(此节据杨宽《战国史》作了修正。
)昭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又以乐毅为亚卿主持国政,经过二十八年励精图治,原本弱小的燕国成为一时之强前284年,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率倾国之兵联合赵、楚、韩、魏五国伐齐,连下齐国70余城,杀死齐闵王。
齐地只剩余莒(今山东日照市莒县)和即墨二城前278年,昭王死,太子燕惠王即位齐国即墨守将田单施反间计,燕惠王中计以骑劫代替乐毅前279年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齐国趁势复国燕太子丹年轻时在秦国作人质逃回燕国后太子丹并没有致力振兴燕国,而是寻找到一位叫荆轲的刺客。
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前228年,秦国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逼近燕国前227年,太子丹送荆轲和他的13岁的助手秦舞阳到易水之畔(现河北易县)荆轲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后荆轲刺杀秦王赵政 [1] 未遂。
这一事件给了秦国一个进攻燕国的借口前226年,大将王翦率秦军占领了燕国的大半燕王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前222年燕灭于秦韩韩国先祖为晋公族曲沃桓叔生子万,封于韩原,立韩氏后晋国称霸,韩氏中衰至韩厥,为晋悼公正卿,晋悼公复霸,韩厥之力颇多。
后韩起执政晋国27年,韩氏显贵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虔与赵、魏同为诸侯,建立韩国韩虔位列诸侯,不及魏氏强盛“三晋”同盟之时,韩国随之瓜分中原,获利颇多,国势达到鼎盛但由于韩国四面受敌,且国人不尚武,屡为列强所攻打。
在残酷的战国烽烟中,韩国不得不先后依靠于魏、齐、楚、赵、秦等大国至前230年,秦王政首灭韩国赵赵国先祖造父为周穆王御戎,非常得宠后平定徐国之乱中,造父军功显赫,乃受封于赵城,立赵氏赵氏大宗的宗主后位列周王卿士。
周幽王时,叔带因见周室腐败,离开镐京,来到晋国以下七代而至赵衰,辅佐晋文公成就霸业,赵氏因之位居世卿至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晋为诸侯,赵氏正式建国三晋分家之初,三家秉承晋阳之战之团结韩赵魏三晋经常结成三晋同盟,一起行动,共同进退。
时三晋在魏文侯的领导下,形成一股极强的军政势力,破齐、伐秦、败楚、瓜分中原,天下不敌由于魏韩两个的主战场在南方,赵国获利不均欲南侵,又遭到魏国排挤,魏赵矛盾升级前375年,赵成侯继位,公子朝作乱魏武侯公开支持,并帮助公子朝攻打邯郸,魏、赵彻底决裂,宣布着三晋蜜月期的结束。
时魏国正盛,齐、秦、楚悄然崛起前354年,魏惠王派上将军庞涓攻打赵国,兵围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楚齐威王遣田忌出兵田忌以孙膑谋,围魏救赵经过各大国与魏国长期的周旋,魏国霸业渐衰,赵国逐步崛起魏国比邻秦国,屡次为秦国所攻,魏国不得不采取合纵抗秦措施,与中原诸侯重修盟好。
前325年,魏惠王发起魏、赵、韩、燕、中山的五国相王年轻的赵武灵王也兴致勃勃的始称赵王时赵孱弱,屡见欺武灵王曰“无其实,敢处其名耶?”去王号,并终生不再称王后赵武灵王奋发图强,巧妙的从中原诸侯的混战中摆脱出来,领导国人,衣胡服、习骑射,史称“胡服骑射”。
赵国实力因此大大增强史载“时赵之强,甲于三晋”前299年赵君退位,立王子何为君,是为赵惠文王,自号主父前296年,赵主父翦灭中山国,独吞其地又北略胡地,拓土千里赵主父死后,赵惠文王继其父之烈,渐与秦成争霸之势,成为秦国统一天下的最终对手。
前262年,秦王龁、赵廉颇对峙于长平,双方形成惨烈的拉锯战至前260年,赵孝成王以赵括替廉颇,秦昭王以白起换王龁不久白起围赵军长达40余日,赵军全军覆没赵国国力大衰前228年,秦王政派军灭赵国,俘赵王迁。
魏魏国先祖为毕公高,后毕国亡,公族称毕氏,流散各地有一人曰毕万,侍奉晋献公为车右,因军功封于魏城,立魏氏晋悼公时提拔魏绛为卿士,魏氏大宗始入晋国六卿行列魏氏发家较晚,较之其余五卿稍弱前453年,魏桓子魏驹伙同赵、韩灭智伯,剖分晋国。
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为诸侯,史称魏文侯初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至魏惠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故又称梁国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决河沟灌大梁城,虏魏王假,灭魏魏文侯时期,魏国独占中原军事上,以吴起、乐羊为将,灭中山(魏文侯死后复国),联韩赵,败嬴秦,弱芈楚,攻姜齐,中原地区魏氏独大。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立,继续着魏国的强盛时魏东伐西讨,南征北战但魏、赵关系逐步紧张,三晋后院失火魏武侯、及其子魏惠王皆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却一味穷兵黩武秦秦国先祖造父为周穆王御戎,非常得宠后平定徐国之乱中,造父军功显赫,乃受封于赵城,立赵氏。
其后非子受封于犬丘,建立秦国几代人的惨淡经营,后因勤王有功,始为诸侯,称秦襄公秦国之贫瘠,中原诸侯皆卑之至秦穆公图强,国势稍盛,称霸西戎而后,秦国又长期陷入低迷,屡为晋国所败后三家分晋,三晋联合攻打秦国,秦国更衰。
战国时期,魏用吴起为将,屡败秦军,攻入关中腹地秦孝公即位后,下求贤令,卫鞅入秦,见用于孝公,孝公委之以国政实施变法,史称“商鞅变法”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
前246年秦王嬴政 [2] 即位,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特别推荐 | ▼独冠天下系列图书[ 正式发售 ]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赠 送因书籍内容承载有限凡在本平台购买《独冠天下》系列的读者获赠高清电子版图片非偏远地区包邮* 港澳台地区顺丰、德邦到付,海外请留言详询▼本平台收集甄选了近2T高清版古代书画资料会在本平台陆续刊发一些
并在每篇后提供当篇的免费下载链接您也可以一次性将这些资料打包收入囊中
▼本平台收集整理了百余部晚清民国时的摄影图片及相关资料会在本平台陆续刊发一些并在每篇后提供当篇的免费下载链接您也可以一次性将这些资料打包收入囊中
▼《达古斋古证录》1930年出版、内容共计700余页以图文形式将著者所经眼的各类珍玩分门别类列名揭示了许多古物造假方法和鉴定经验是二十世纪初古玩考证的最为重要的参考书之一此书出版年代久远,印刷数量有限如今在古书市场售价便宜的也在四五千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研究南山供秀平台特翻拍整理了此书全部内容
▼《世界佛教美术图说大典》由星云大师总监修,全22册,内容涵盖五大洲30多个国家与地区是目前最全面的关于世界佛教艺术的资料集。现本平台联合出版社优惠结缘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绝版再现!一幅幅高清彩图、完美复刻了一座千佛神奇的宝藏,一段段饱含深情的文字,忠实而热情地记录了一个伟大而浪漫的人文奇迹!
▼《敦煌遗珍》流失海外绘画珍品不仅收录了大英博物馆所藏敦煌艺术中的珍品并特邀马炜老师、蒙中老师撰写了解说文字对作品中的形象、风格做了详细的讲解为读者提供进阶的阅读体验同时,也特别选取画中人物进行了局部放大,材质、笔触均清晰可见,以原色精印的方式呈现
利于读者临摹教学、鉴赏研究
▼敦煌石窟艺术详解是一套较全面的佛教艺术课程内容以全图像深入解读从佛教的发展背景、图像产生原因到大量早期人物和代表观念以及壁画背后的艺术风格追溯等第一讲免费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进入专辑点击目录点试看即可观看
▼中国佛教艺术简史基于思想文化史和宗教学、艺术学、考古学的视野以断代的方式系统地梳理了中国佛教艺术的发展历史第一讲免费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进入专辑点击目录点试看即可观看
▼大唐之美由齐东方等一线学者名师领衔特邀服饰、书法、瓷器等方面术业专攻的杰出代表从多方面给您展示唐代之美为我们带来精彩的唐代艺术史第一讲免费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进入专辑点击目录点试看即可观看
▼古建之美 特邀国内顶级院校专家学者和活跃的民间古建筑大咖共同打造“0基础读懂中国古代建筑”的系列专题课程以飨热爱古代建筑的朋友第一讲免费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进入专辑点击目录点试看即可观看
▼晋行记地卡大地理、大历史、大课堂带你了解读山川地理、历史人文密码!
——————————
——————————转发分享是对本平台的最大支持与鼓励!【南山供秀】感谢有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