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翻译成英文(自驾游英语作文带翻译)快来看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8-13
外二篇 | 四、六级写作篇:基址平,间架定,始能疾书; 四、六级翻译篇
敬请关注并星标,欢迎点赞、在看、转发!为学日益,渡人渡己。欢迎投稿!“坐54小时硬座去拉萨”,“特种兵式旅游”用英文怎么说?
作者上海杉达学院语料应用与研究中心执笔者门海燕上海杉达学院英语系副教授、副主任语料应用与研究中心主任杨志霞上海杉达学院英语系讲师语料应用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六级听力篇:三个关键技能,助你逆袭听力考场!(上、下)
“日行3万步、两天两夜不睡觉、一天辗转十多个地点……猛一看人们会误以为是哪支特种兵部队在训练,谁会想到是一个人在旅游呢?”两个多月前,一条“大学生坐54小时硬座去拉萨”的消息在互联网上打响了年轻人“特种兵式旅游”的“号令枪”,“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拉萨”的口号迅速点燃了许多年轻人心中的激情。
在某门户网站搜索“特种兵式旅游”,该词在2023年3月底开始引发关注,之后热度持续飙升。
特种兵式旅游指大学生们利用周末或节假日,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参观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如:一天暴走25公里、逛10个景点;30小时往返1300公里游6个景点,第二天还要上学。
(图片来自人民网)那么这种新型旅游方式为什么前面冠以“特种兵”三个字?“特种兵式旅游”用英文怎么表达?先了解下什么是特种兵~特种兵,或特种部队,是一种战斗力极强的兵种,起源于二战时期,担负破袭敌方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目标和遂行其他特殊任务的部队。
(《辞海》第七版)作为一种高度训练和专业化的军事力量,特种兵需要具有在极端环境下执行任务的体质、耐力和毅力而旅游“特种兵”主打“极限挑战”,在精心、周密的旅行计划指导下,以强大的“战斗力”密集打卡旅游景点。
因此,“特种兵”的强大模因(meme)便被形象地复制到了这种新型旅游方式中,由此诞生了网络热词——“特种兵式旅游”
国外也有这种类似的密集型参观,英文中非常形象的表达是“whistle stop tour”“whistle stop”本意指吹哨或鸣笛时火车才停下的偏远小镇,而“whistle stop tour”指“。
a journey with a lot of brief halts; spec. one by a campaigning politician that takes in many undistinguished places in this way
”,即“一段有许多短暂停留的旅程;特指参加竞选的政治家在很多小镇短暂停留”(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下文简称OED)不难看出“whistle stop tour”和我们的“特种兵式旅游”有意义重合的部分(短暂地游览很多地方),但目的和主体却截然不同。
因而需要一个专门的英文表达,来指代“特种兵式旅游”1. special forces-style tourism“特种部队”称作special troops/forces(《新世纪汉英大词典》),forces这里用复数,表示“
the troops or soldiers composing the fighting strength of a kingdom or of a commander in the field”,即“军队”(
OED)参考《英汉军事大词典》,special forces常见的搭配有special forces exercise(特种部队演习)、special forces air-borne company(特种部队空降连)、special forces command(特种部队司令部)等。
因此“特种兵式旅游”可以直译成“special forces-style tourism”例:Special Forces-style Tourism: The latest fad to grip young travelers in China. (4 May, 2023, CGTN)。
特种兵式旅游:吸引中国年轻游客的新时尚2. special forces-style travel(或special forces travel)上文的“special forces-style tourism”为CGTN对此种新兴旅行现象的定义;如指个人进行的特种兵式旅行,则用“。
special forces-style travel”或“special forces travel”COCA(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中检索到的special forces travel,就特指我国的这种新兴旅游方式。
3. military-style travel由于“特种兵”是军事术语,我国权威英文媒体,如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南华早报》)和China Daily(《中国日报》)中,使用的是“
military-style travel”,同样强调这种旅行方式需要高强度的体能和技能,像军事训练一样挑战身体极限:This is military-style travel—a new travel trend for the countrys Gen Z requiring rigorous planning to see multiple places, with very little room for error. ( 21 April, 2023,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这就是“特种兵式旅游”——中国Z世代的旅游新趋势:为了尽可能游览多个地方而精心、精确规划线路"Military-style" travel has become the latest fashion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who spend as little much money as possible to travel to as many places as they can during the weekend, rarely taking a break or even sleeping. ( 13 May, 2023, 。
China Daily)“特种兵式旅游”已经成为中国大学生的新时尚,他们在周末花尽可能少的钱去尽可能多的地方旅行,很少休息,甚至很少睡觉聊完了“特种兵式旅游”,爱思考的你可能会想,“旅游特种兵”用英文又该怎么表达呢?。
Shanghai Daily(2023年5月29日)为“旅游特种兵”们专门定制了上海嘉定区旅游路线:Jiading itinerary for special forces travelers此外,旅游特种兵们通常会结伴而行,那么他们组成的“旅行小分队”可以用“travel squad”表达。
(见Global Times(《环球时报》,2023年4月19日)
“squad”也是军事术语,指“A small number of men, a subdivision or section of a company, formed for drill or told off for some special purpose
”,即“为训练或为某种特殊目的而组成的分队”我们在COCA中查阅到travel squad的索引行:Travel Squad: An informal group of individuals with a common identity and a sense of solidarity who happen to have found themselves on a totally fabulous vacation together. 。
旅行小分队:一群拥有共同身份和团结精神的人形成的非正式的组织,他们碰巧在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妙的假期那么为什么今年“特种兵式旅游”在大学生中得以盛行?一个直接原因是疫情的好转,“revenge tourism (报复性旅游)”在我国开始遍地开花。
加之大学生体力强健,拥有热爱冒险、勇于挑战极限的精神,因此形成了独特的旅游热潮这正是年轻人彰显青春、勇于探索的表现,就像报道中大学生所说:“My body could be tired, but the delight of seeing fresh things transcends physical exhaustion.”
(19 April, 2023, Global Times)“我的身体可能很累,但看到新鲜事物的喜悦远超身体的疲惫”正是作为人生的独特体验,“特种兵式旅游”才受到年轻人如此青睐!不过在充实身心的同时,不要忘记:需根据自己的体能,适时休息,毕竟只有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才能奔赴下一场山海!。
编辑:明阳*配图取自网络,仅供学习分享使用四六级翻译篇:勤练“内功心法”,决战华山之巅原创上海杉达语料中心外研社Unipus2023-06-15 18:58发表于北京
距离四、六级考试,还有2天作者上海杉达学院语料应用与研究中心执笔者谢玉珍、凌雁上海杉达学院大学英语部讲师语料应用与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昊欣上海杉达学院大学英语部副教授语料应用与研究中心研究员每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很多同学来说,是重要的,也是极具挑战的。
要在这个“擂台”上展示自己的多年所学,是内功深厚、技艺精湛还是花拳绣腿、徒有其表,一战便知但战胜四、六级要“过五关斩六将”,先不说30分钟内写成120—180字左右的英文作文,也不说时长35分钟、只播放一遍就需马上听懂并速速选出正确选项的听力,就只论每一次的翻译,都是 “a herculean task(艰巨的任务)”。
进入考场,大家集毕生所学,用洪荒之力,脑洞大开,绞尽脑汁,把自己看得懂的中文翻译成学习了十几年但仍觉陌生的英语;走出考场,才发现自己半个小时的努力,只不过徒为武林传说“神翻译”贡献了更多的laughing stock(笑料)⬇️⬇️⬇️
一些专有名词如“黄帝”被翻成“Yellow Brother”,温泉“gulugulu water”;再到难一点的四字成语或习语,如“四大发明”翻成 “Star Farming”,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变成了 “I dida dida you,you huala huala me”。
看着这些稀奇古怪的翻译,很多同学可能笑着笑着就掉下了眼泪。
此时此刻往往会有人渴望一本从天而降的“武功秘籍”,翻阅一二便可立马打通英语翻译的“任督二脉”,立马横刀写出字字珠玑的译文;或得高人口授秘诀,听完立即醍醐灌顶,灵感和勇气顿生,不再惧怕这个 “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样的武功秘籍存在吗?高人秘诀何在?我们何以站在华山之巅,傲视区区翻译诸题?其实,“武功秘籍”并非玄之又玄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如果看到大家苦战翻译不可得,可能会说“来来来,听我如何习得内功心法,从而精进武艺”。
英语翻译题看起来是巍峨不可攀登的“华山之巅”四、六级的翻译部分所占分值比例为15%,考试时间30分钟,翻译题型为段落汉译英四级长度为140—160个汉字,六级长度为180—200个汉字翻译内容囊括我国文化、历史、经济、社会发展、风土人情等。
综合性地测试大学生们的诸般武艺,如用英语表达中文承载信息的能力,对中英文基础、背景知识都有要求。
万事万物皆有规律,如不得其法,再多努力也只会事倍功半话说比武时,郭大侠的“降龙十八掌”异常厉害,但这绝招并不是一蹴而就练成的他的起点并不高,机缘巧合跟江南七怪学武艺师傅们很厉害,教得很卖力,只不过师傅们按照自己的武功套路和方法去教,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人资质;学生学习不得章法、又比较自卑,虽比武之前日练夜练,异常努力但并无多大长进。
就像很多同学在考试前一个月或半个月开始心慌,买课程、买试题,单词一个又一个地背,模拟题一套又一套地做,但总感觉隔靴搔痒、收效甚微,心烦意乱却没有进展。
郭靖遇到了马钰道长,按照马道长传授的内功心法日夜勤奋练习,两年后武功大涨,这才开启了国之大侠的真正成长之路同学们很可能也已经在求学路上幸运地碰到了很多经验丰富的“马道长”,也得到了学习英语的“内功心法”,但却并没有像郭靖一样去勤加操练、积极地长期实践,因此,仍在门槛外徘徊,而致攻克翻译大关无望。
2023年6月份的四、六级考试即将如期而至,让我们勤练内功、技艺更上一层楼吧!
心法一:遵循规律、循序渐进遵循语言本身的规律,抱着“学习一种语言”的心态,而不是囿于“通过一场考试”的期盼,不期待一蹴而就,会令同学们更游刃有余考试之前做相应的练习很有必要,但临渴掘井不如未雨绸缪要略在于:。
坚持长期广泛地阅读,包括中文和英文报纸、期刊等等如China Daily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英文媒体之一,该报纸网站的Culture/Lifestyle/Travel等栏目的内容就涉及到了2023年3月CET4翻译“。
自驾游”、2022年12月CET4翻译“24节气”,2021年6月CET6翻译“旅游胜地”,以及2020年CET4翻译“饮食文化”搜索tea culture(2021年6月CET4),该网站出现26371个结果。
搜索Daxing Airport(2020年12月CET6),出现2473个结果从适合自己英语能力的材料着手,循序渐进,泛读和精读结合,并尝试翻译这不仅能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更能有效扩充和巩固词汇量,熟悉句型的运用。
胸有成竹,自然不畏惧试题
心法二:求精不求多做题求精不求多,做再多的题,不总结不巩固也只是贪多嚼不烂临近考试,大家可以再研究一下历年真题,反复比对自己的译文与参考译文的用词、句法结构等,在练习中学习相应的基本句型、体悟一些翻译技巧和策略,说不定在考场上会看到类似的句型呢!。
比如,2020年12月CET4翻译“饮食文化差异”篇中,“北方人主要吃面食,南方人大多吃米饭”,可翻译成 “Wheaten food is a staple in the diet for those living in the north, while for those who live in the south, rice is.
” 通过比对,同学们会发现,中文是并列句,没有连词但翻译成英文,则加上了并列连词 “while”如果同学们做有心人,进一步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就会发现大量的文章、资料提及中、英文两种语言的种种差异,如“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英语多抽象,汉语多具体”。
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把中文翻成英文时,要考虑到增词或减词、转换词性或语序或语态。
2023年3月CET6翻译的“张骞出塞”中提到张骞“他不畏艰险,克服重重困难,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将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往西亚和欧洲,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中文长句由很多分句组成,即使没有用关系词标明逻辑,同学们也可懂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但在英文中,我们不仅要把长句分成若干短句,而且要添加关系代词、关系副词等联系词,并且在句型、语序和词类上都要做相应的调整。原文与译文对比如下表:
掌握了以上技巧,兴许能助力大家顺利通过考试,但学英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武功如是,学语言亦如是。*配图取自网络,仅供学习分享使用,侵删 推荐阅读
四、六级听力篇:三个关键技能,助你逆袭听力考场!(上)
四、六级听力篇:三个关键技能,助你逆袭听力考场!(下)四、六级写作篇:基址平,间架定,始能疾书原创上海杉达语料中心外研社Unipus2023-06-16 18:00发表于北京
距离四、六级考试,还有1天作者上海杉达学院语料应用与研究中心执笔者凌雁、谢玉珍上海杉达学院大学英语部讲师语料应用与研究中心研究员高昊欣上海杉达学院大学英语部副教授语料应用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写作,作为四、六级考试的首考项目,对考生们的情绪稳定和状态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每面对作文题目的时候,考生们也在苦思冥想,究竟怎样才能提高作文水平呢?
在备考四、六级作文之前,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四、六级作文的考核要求和评分标准根据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官网所提供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2016年修订版)》,四、六级写作要求考生们在30分钟内写出不少于一定字数的短文(四级不少于120词,六级不少于150词)。
四级写作要求考生用英语对事件、简单的图画和图表等进行描述;就熟悉的主题发表个人观点;能根据所给信息作简短讨论、解释和说明六级写作则要求考生能就一般性的主题发表个人观点;能够描述图表和图画;能根据所给信息作较深入的讨论、解释和说明。
四、六级作文评分采用总体印象评分,主要评分依据在:是否切题,表达思想是否清楚,文字是否连贯,语言错误情况了解了考核要求和评分标准,我们不妨来思考一下,怎么做才能使我们在面对四、六级写作任务的时候游刃有余呢?。
一、审题立意,细读要求审题,顾名思义,正确地了解题意,把握试题要求。作文部分正式开始之前,那么,四、六级作文的审题环节,对考生们有什么要求呢?
审题讲究细致,要抓住关键信息我们以2021年6月六级的图表作文为例,作文要求:You should start your essay with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graph and comment on Chinas achievements in urbanization。
考生们在审题过程中往往会犯以下这些错误:1. 忽视brief, 细致阐述图表数据,造成文章头重脚轻;2. 过分关注关键词汇Chinas achievements in urbanization,脱离图表,过度深化主题。
四、六级作文的Directions篇幅很短,但是信息量巨大,因此在审题环节,考生们应该静下心来,仔细阅读要求,保证关键信息不遗漏。
二、思路清晰,构建框架在审题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作文的题材接着,大家就要在扎实的“地基”上,把“楼房”的框架给搭建出来总体来讲,灵活运用topic sentence + supporting details。
,使文章紧紧围绕着主题以2023年3月的四级作文为例,作文要求:Suppose you have attended a lecture delivered by a famous scholar. Write a report to the campus newspaper, summarizing its most important points。
这篇作文要求考生假设自己参加了一个著名学者所做的讲座,要向校报写一篇报道,总结讲座的要点出题者可谓别具匠心,这个作文题既包含大学校园的讲座文化,又添加了校报报道的元素那么结合作文要求,根据报道的特点,我们可以列出以下提纲:。
因此,在审题完成之后,考生们可以草拟一个提纲,将脑海中闪动的火花记录下来,放在适当的位置。这样,离我们“盖好房子”就不远了。
三、斟字酌句,巧思善变理清了思路之后,“房屋”的框架需要我们的填充、加固,那么,我们所用的每一个文字,每一句话就成为了使“房屋”更坚固的砖、水泥或者混凝土四、六级作文的文字,不要一成不变,而要丰富多变对于考生来讲,写作的时候要尤为善变。
首先,词汇善变近义词和同义词的使用是写作中最常见的丰富词汇的方法;与此同时,词性转换也会极大地丰富写作的表达形式其实,要想作文词汇丰富并不是件难事,关键要做到勤学、多思、善用日常学习中积累好词好句,结合实例思考怎么用,最后就能挥洒自如地运用在自己的作文当中了。
例如,很多考生对于“某事物变得越来越重要”的表达通常是:sth.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其实通过平时的阅读和积累,“变得越来越重要”也可以表达成sth. is gett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同义词、近义词的使用)/sth. is of increasing importance(词性转换)。
其次,句式善变英语重形合英语句子中,常常会出现各种方法来表现语法关系,比如说同位语、非谓语动词等等在写作的过程中,考生也应该注意长短句相结合,巧用连接词、从句等方式使语言结构更紧凑相较汉语而言,英语多被动,尤其在特定文体中,比如科技英语。
因此,在句式多变的同时,考生也不要忘了把语态的变化考虑在内例如,当考生想表达“我们应当高度重视某事物”,我们可以说we should emphasize sth.,也可以变主动为被动:great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sth./sth. should be emphasized。
当然,在写作的过程中,还有非常多值得我们去关注的要素,比如修辞手法的运用、引入话题的方法等等明末清初文学家李渔对写作有过形象的比喻:“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希望每一位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考生,在面对写作任务的时候,认真审题,奠定坚实基础,谋篇布局,搭建框架,斟字酌句,建立美文。最后祝大家在明天的四、六级考试中,发挥理想,取得佳绩!
*配图取自网络,仅供学习分享使用,侵删 推荐阅读
四、六级听力篇:三个关键技能,助你逆袭听力考场!(上)
四、六级听力篇:三个关键技能,助你逆袭听力考场!(下)
四六级翻译篇:勤练“内功心法”,决战华山之巅来源编辑:外研社Unipus公众号转载编辑:区域国别学与跨文化研究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投稿请加微信号:32586123公众平台审核:国别君科研方法
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线上培训——语言学专场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申报的两个维度:申报书的设计与书稿的打磨国内外常见语料工具一览讲座回看 | 文献综述如何催生论文、专著和项目讲座 | 黄忠廉教授:语言文学国家社科项目申报
深度剖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书填写+立项案例课题研究方案、立项申报书、开题报告的联系和区别语言、传播与跨文化文献索引欢迎关注“区域国别学与跨文化研究”技能提升
1. 公益讲座/访谈回放:Noam Chomsky | Mind Your Language北京语言大学开放45门在线课程上海外国语大学开放50门精品课程!(内含链接)西安外国语大学开放25门精品课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放33门精品在线课程!
【双语字幕】乔姆斯基:语言最大的用途并不是交流前沿讲座 | Mona Baker: What is a narrativ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乔姆斯基最新访谈视频:Does Language Shape Our Perception?
Chris Collins | A Conversation with Noam Chomsky对谈视频 | Pinker与Chomsky 谈语言和人工智能在未来的发展北大讲堂 |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第1-75集视频汇总,附下载方法)
资源 | 冯志伟:机器翻译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全75讲)视频 | Andrew Hardie:语料库文本的词频分析 前沿讲座视频 | Tony McEnery:语料库与批评话语分析 前沿讲座讲座视频 | Paul Baker: 语料库与话语研究 学术前沿讲座
乔姆斯基教授访谈实录| 《外国语》Rod Ellis教授关于二语习得的两个视频讲座视频 | 李嵬教授谈语言学习的重要性(7月2日最新访谈)视频 | 李嵬教授谈超语实践研究(附Applied Linguistics 高被引论文)
访谈视频 | Larsen-Freeman教授谈应用语言学中的复杂理论讲座视频 | Krashen:学英语该用教材还是故事书?访谈视频 | M.A.K. Halliday 教授谈 World Englishes
访谈视频 | Dan Jurafsky:AI 如何改变我们对语言的理解马丁·休伯特:历时语料库、文化和构式演变 | Linguists Online系列讲座(17))马克·特纳|概念整合:语法、语言和交际的核心过程(Linguists Online系列讲座)
讲座视频 | 伊丽莎白·特劳戈特:话语标记的兴起——构式视角 (Linguists Online 11)德克·希拉兹:词汇意义研究|Linguists Online系列讲座(8)芭芭拉·帕蒂:形式语义学与语用学|Linguists Online 系列讲座(9)
埃弗里特:语言如何起源|Linguists Online 系列讲座第6期托马塞洛:语言产生之前的沟通 |Linguists Online系列讲座第7期阿黛尔·戈德伯格|Good Enough Language Production(Linguists Online系列讲座21)
讲座回放 | 李嵬教授:多元能力、超语行为及自主移动学习讲座视频 | Martin Hilpert:语言与大脑的关系——从三个语言学实验谈起Rod Ellis教授关于二语习得的两个视频讲座分享 | Rod Ellis教授讲座课件PPT
访谈视频 | Rod Ellis, D. Nunan & K. Bailey谈线上TESOL项目的发展讲座回放 | 宗成庆:机器翻译现状与语料资源建设世纪对话 | Krashen教授与 Chomsky教授 谈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圆桌谈| Halliday, Labov, Mey, Embleton谈功能、语用与社会语言学的融合发展讲座回放 | 许家金:语境、语料库和数据驱动学习讲座回放 | 孙茂松:人工智能大势下的语言信息处理
讲座回放 | “语言智能发展现状及思考”(北外·AI 系列学术讲座)Anna Mauranen教授访谈录 | 英语通用语研究:本质属性、研究路径与发展趋势国内外常见语料工具一览讲座回放 | 许家金教授团队:语言、科技与艺术
前沿要览 | 外语教育中的国际传播能力培养教育部发布:第1~13批外语词中文译名,建议收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