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光号(莒光号532次)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4-04-21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科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科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1.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第二计:围魏救赵,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第五计: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
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第六计: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2.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第八计:暗渡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第九计:隔岸观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第十计: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第十一计:李代桃僵,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第十二计:顺手牵羊,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3.攻战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第十四计:借尸还魂,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
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第十五计: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第十六计:欲擒故纵,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第十七计: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第十八计:擒贼擒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4.混战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第二十计: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身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5.并战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上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第三十计:反客为主,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6.败战计第三十一计:美人计,以美女诱人的计策第三十二计:空城计,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第三十三计:反间计,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第三十四计:苦肉计,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孙子兵法》作者简介:之前困扰我们《孙子兵法》作者到底是谁的千古之谜,在1972年迎刃而解因为这一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考古人员从一个西汉古墓中,惊喜地发现了两部兵法:竹简版的《孙子兵法》和失传了近两千年的《孙膑兵法》。
经专家鉴定,《孙子兵法》的作者确认为孙武
孙武简介孙武即孙子(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长卿,又名兵圣,华夏族,齐国人(今山东省惠民县),中国春秋时期吴国将领,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他是兵法家孙膑的祖先。
春秋时期陈国公子妫完的后代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近消灭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时至今日,在山东、江苏苏州等地仍有祀奉孙武“兵圣庙”孙武生平简介孙武的祖先叫妫满,被周朝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陈国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孙武的直系远祖妫完便携家带口,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
齐桓公早就了解陈公子妫完年轻有为,任命他为负责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妫完在齐国定居以后,由姓妫改姓田,故他又被称为田完一百多年后,田氏家族成为齐国国内后起的一大家族,地位越来越显赫,在齐国的领地也越来越扩大。
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做了齐国的大夫,很有军事才干,因为领兵伐莒(今山东莒县)有功,齐景公在乐安封给他一块采地(诸侯封赐给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式“食邑”),并赐姓孙氏因此,田书又被称为孙书。
孙书的儿子孙凭,做了齐国的卿,成为齐国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级官员孙凭就是孙武的父亲由于贵族家庭给孙武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孙武得以阅读古代军事典籍《军政》,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实,加上当时战乱频繁,兼并激烈,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他从小也耳闻目睹了一些战争,这对少年孙武的军事方面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但孙武生活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齐景公初年,左相庆封灭掉了右相崔杼接著田、鲍、栾、高等四大家族又联合起来,赶走了庆封后来,内乱日甚一日,齐国公室同四大家族的矛盾,四大家族相互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
孙武对这种内部斗争极其反感,不愿纠缠其中,萌发了远奔他乡、另谋出路去施展自己才能的念头当时南方的吴国自寿梦称王以来,联晋伐楚,国势强盛,很有新兴气像孙武认定吴国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地方大约在齐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年)左右,孙武正值18岁的青春年华,他毅然离开乐安,告别齐国,长途跋涉,投奔吴国而来,孙武一生事业就在吴国展开,死后亦葬在吴国,因此《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就把孙武称为“吴人”。
孙武来到吴国后,便在吴都(今苏州市)郊外结识了从楚国而来的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国的名臣,公元前522年因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被楚平王杀害而潜逃到吴国他立志兴兵伐楚,为父兄报仇孙武结识伍子胥后,十分投机,结为密友。
这时吴国的局势也在动荡不安之中,两人便避隐深居,待机而发公元前515年,吴国公子光利用吴国伐楚,国内空虚的机会,以专诸为刺客,袭杀吴王僚,然后自立为王,称阖闾阖闾即位后,就礼贤下士,任用伍子胥等一批贤臣,他又体恤民情,不贪美味,不听淫乐,不也女色,注意发展生产,积蓄粮食,建筑城垣,训练军队,因而大得民心,吴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像。
阖闾又注重搜求各种人才,立志要使吴国更加强盛,时而向长江中游发展,灭楚称雄隐居吴都郊外的孙武由此更加看清自己的前途,他在隐居之地,一边灌园耕种,一边写作兵法,并请伍子胥引荐自己终于,孙武写好了13篇兵法。
这13篇兵法,讲的全部都是如何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全书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孙武年表一岁:据《史记》和《新唐书》所记,孙武系陈国公子陈完(又称田完、田敬仲)后裔,生于乐安(今山东广饶县)至公元前544年,孙武一周岁。
二岁:公元前543年,周景王二年,齐景公五年,孙武在齐子产执郑政,郑国大治三岁:公元前542年,周景王三年,齐景公六年,孙武在齐四岁:公元前541年,周景王四年,齐景公七年,孙武在齐晋赵武死,韩宣子执晋政。
五岁:公元前540年,周景王五年,齐景公八年,孙武在齐春,晋侯使韩宣子聘鲁,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春秋》,说:“周礼尽在鲁矣,吾乃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六岁:公元前539年,周景王六年,齐景公九年,孙武在齐。
> 齐之田氏放贷,大斗出,小斗进,“民归之如流水”七岁:公元前538年,周景王七年,齐景公十年,孙武在齐楚会蔡,陈,郑,许,徐,滕,顿,胡,沈,小邾之君及宋世子佐,淮夷于申(今河南省南阳北)楚灵王与陈,蔡等攻吴,破朱方(今江苏省江东),执杀齐庆封。
八岁:公元前537年,周景王八年,齐景公十一年,孙武在齐鲁废中军,四分公室楚联越攻吴,败于鹊岸(今安徽铜陵一带)九岁:公元前536年,周景王九年,齐景公十二年,孙武在齐楚攻徐,吴人救之,楚令尹子荡攻吴,败于房钟(今安徽省蒙城西南)。
十岁:公元前535年,周景王十年,齐景公十三年,孙武在齐楚灵王六年,章华之宫落成,召鲁君往贺,鲁昭公不得已赴楚卫襄公死,子灵公元立十一岁:公元前534年,周景王十一年,齐景公十四年,孙武在齐楚灭陈十二岁:公元前533年,周景王十二年,齐景公十五年,孙武在齐。
十三岁: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齐景公十六年,孙武在齐田,鲍二氏攻栾,栾施,高疆奔鲁田桓子无宇对贫困孤寡者都发给粮食,其势益大十四岁:公元前531年,周景王十四年,齐景公十七年,孙武在齐楚灵王十三年,诱杀蔡灵侯,灭蔡,以公子弃疾为蔡公。
吴王馀祭死,弟馀眯立十五岁:公元前530年,周景王十五年,齐景公十八年,孙武在齐楚灵王十一年,派兵围徐以威胁吴十六岁:公元前529年,周景王十六年,齐景公十九年,孙武在齐楚公子弃疾(蔡公),公子比(子干),公子黑肱(子皙,三人均灵王之弟)率陈,蔡,不羹,许,叶之师入楚,灵王西归自杀,立子比为王。
弃疾以灵王将至恐吓子比,子皙,二人自杀,弃疾即位,名熊居,是为楚平王吴馀眯二年,来州来(今安徽省凤台)十七岁:公元前528年,周景王十七年,齐景公二十年,孙武在齐楚平王初立,恐国人及诸侯叛之,乃施惠于民,结好邻国,息兵五年。
十八岁:公元前527年,周景王十八年,齐景公二十一年,孙武在齐吴王馀眯死,子僚立十九岁:公元前526年,周景王十九年,齐景公二十二年,孙武蒙山求学齐攻徐,至蒲遂(今江苏省睢宁西南)二十岁:公元前525年,周景王二十年,齐景公二十三年,孙武蒙山求学。
吴王僚攻楚,战于长岸(今长江裕溪口一带),大败,失王船“余皇”,公子姬光(诸樊子)夜袭楚军,夺回“余皇”二十一岁:公元前524年,周景王二十一年,齐景公二十四年,孙武漫游天下,考察历史古战场二十二岁:公元前523年,周景王二十二年,齐景公二十五年,孙武漫游天下,考察历史古战场。
少师费无极(忌)欲平王疏远太子建,请在城父(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北)筑城,使太子居之,以通北方楚在州来筑城以拒吴田书因伐莒功大,景公赐姓孙,食采于乐安二十三岁:公元前522年,周景王二十三年,齐景公二十六年,孙武在齐,博览群书,研究历代战争兵法理论,作著《兵法》的准备工作。
费无极谮太子建将以方城之外为叛,楚平王召见,建奔宋,继又奔郑,为郑人所杀楚杀伍子胥父兄及全家三百余口,伍子胥奔吴二十四岁:公元前521年,周景王二十四年,齐景公二十七年,孙武,是年与田淑贤成婚二十五岁:公元前520年,周景王二十五年,齐景公二十八年,孙武在齐。
周景王死国人立长子猛子朝猛争位晋出兵助猛猛旋死,谥悼王立其弟匄,是为周敬王二十六岁:公元前519年,周敬王元年,齐景公二十九年,孙武在齐吴王僚八年,攻州来楚与顿,胡,沈,蔡,陈,许之兵往救,战于鸡父(今河南省固始东南,一说在安徽寿县西南),楚军大败。
二十七岁:公元前518年,周敬王二年,齐景公三十年,孙武在齐楚平王十一年,以舟师与越人窥吴境,楚平王至图阳(今安徽省巢县南境)而还吴蹑楚之后,灭钟离(今安徽省凤阳东北)二十八岁:公元前517年,周敬王三年,齐景公三十一年,孙武在齐。
鲁昭公率师攻伐季孙氏,“三桓”联兵反抗昭公,昭公兵败奔齐孔子因鲁乱带弟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二十九岁:公元前516年,周敬王四年,齐景公三十二年,孙武在齐楚平王死,子珍立,是为楚昭王三十岁:公元前515年,周敬王五年,齐景公三十三年,高昭子联合栾,鲍,田三家反晏婴,孙武参与其中,恐遭败后株连,孙武奔吴,隐于穹窿中,著成《孙子兵法》十三篇。
吴王僚十二年,攻楚围潜(今安徽省霍山东北)楚左尹伯却宛等绝其后,吴军被困不能退公子光利用时机,设宴请吴王僚赴会,遣专诸刺王僚姬光继位,是为吴王阖庐(闾)楚伯却宛等乘吴乱大败吴师,凯旋而还费无极,鄢将师妒火中烧,设计杀伯却宛全家,伯却宛子伯喜奔吴。
国人怨令尹囊瓦,囊瓦杀死费无极,鄢将师三十一岁:公元前514年,周敬王六年,吴王阖闾元年阖闾举伍子胥为行人,伯喜为大夫伍子胥奉阖庐之命,请孙武出山练兵斩姬阖庐拜孙武为元帅兼军师,执掌吴之国政三十二岁:公元前513年,周敬王七年,吴王阖闾二年。
孙子在吴(今无锡,并著孙子兵法)三十三岁:公元前512年,周敬王八年,吴王阖闾三年吴取分兵扰楚之策,讨吴叛臣,断楚翅翼,灭徐与钟吾三十四岁:公元前511年,周敬王九年,吴王阖闾四年吴取三师以敝楚,多方以误楚之策,攻楚之夷,潜,六,楚军往救,吴军攻弦,楚军往救,吴军又退。
楚人探知吴军确已返国,乃自军楚军一退,而吴之又一军复出,进攻养邑,楚人救援不及,吴遂攻克养邑,杀公子掩余与烛庸三十五岁:公元前510年,周敬王十年,吴王阖闾五年楚联越伐吴,为吴军所败阖闾使伍子胥增筑都城。
三十六岁:公元前509年,周敬王十一年,吴王阖闾六年孙子在吴三十七岁:公元前508年,周敬王十二年,吴王阖闾七年吴为继续施行多方误敌之策,诱桐叛楚,投饵钓鱼,囊瓦上钩,率师攻吴,被吴军击败于豫章,吴遂取巢,获公子繁以归。
自此役之后,楚国豫章山以东诸邑及附庸,属国全为吴所有三十八岁:公元前507年,周敬王十三年,吴王阖闾八年孙子在吴楚囊瓦向蔡昭侯索裘及佩玉,又向唐成公索马,两君不肯,囊瓦无理扣留唐蔡二君三十九岁: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吴王阖闾九年。
晋以周王室名义会十八国诸侯于召陵,谋攻楚晋荀寅向蔡昭侯求赂,不得,伐楚夭折囊瓦围蔡,吴往救,开始了吴破楚入郢之战吴军至淮纳弃舟,越大别山,进攻楚囊瓦军于柏举(今湖北省麻城东),胜机攻入郢都囊瓦奔郑;昭王逃入云梦泽中,被“盗”袭击,又奔随。
楚申包胥求救于秦,哭秦庭七日,秦哀公乃许出兵四十岁: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吴王阖闾十年秦救楚,败吴兵,阖闾弟夫概回吴自立,阖闾先回吴,夺回王位吴军相继班师回国楚昭王回郢四十一岁:公元前504年,周敬王十六年,吴王阖闾十一年。
吴攻楚,败其舟师,又败其陆师于繁阳(今河南省新蔡北)四十二岁:公元前503年,周敬王十七年,吴王阖闾十二年孙武见夫差日益专横生活糜烂沉溺于酒色不纳臣谏遂以回国探亲为由隐遁山林回齐国,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并于公元前503年编著孙子兵法。
七十三岁:公元前472年是年吴亡回吴国。七十五岁:公元前470年终于吴国姑苏(江苏吴县)。
为什么要努力读书?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答案想明白了,你就不会那么累了这7首诗词,年轻时不懂,读懂时已不再年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