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江以东(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地图)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4-07-22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昨天突然发文庆祝占领“符拉卡迪沃斯托克”160周年,并且特地指出——“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意思就是:统治东方。
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昨天突然发文庆祝占领“符拉卡迪沃斯托克”160周年,并且特地指出——“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意思就是:统治东方。
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名海参崴,俄语:Владивосток,英语:Vladivostok),位于亚欧大陆东北部,阿穆尔半岛最南端清朝时为中国领土,隶属于吉林将军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条约》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域割让给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将其命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意为“统治东方”。
海参崴的前世今生海参崴,原意是“出产海参的港湾”,位于绥芬河口海湾东岸、穆拉夫约夫一阿穆尔斯基半岛南端金角湾沿岸,面临日本海与彼得大帝湾,虽然号称为北方的“不冻港”,但实际上港口结冰期每年约有100天,所幸金角湾借助破冰船仍可全年通航,封冻期在俄罗斯远东各港中最短,故在远东地区拥有无可取代的战略地位。
历史上,海参崴为唐代渤海国率宾府(治所在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Ussuriysk,旧名双城子),辽代属东京道,金代属上京路的恤品路,元代称为永明城,明代属奴儿干都司木阳河卫,清为吉林将军之下宁古塔副都统所辖,但于清末英法联军之役(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时,帝俄声称对英国、法国调停战争有功,利用清廷代表恭亲王奕昕(1833─1898年)欲尽快息事宁人的心态,逼清廷签署《中俄北京条约》,让《瑷珲条约》中规定原属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领土,包括库页岛(今称萨哈林岛)以及海参崴在内,全部划归俄国所有。
此后俄国开始对海参崴积极建设,1871年将西伯利亚舰队(太平洋舰队前身)的基地从庙街(今阿穆尔河畔尼古拉耶夫斯克)移至海参崴,更于日俄战争期间(1904年─1905年)将其作为俄国巡洋舰基地,也是远东区唯一海军基地和太平洋边防军司令部驻地,足见其重要性。
尽管海参崴在远东地区的地位不容小觑,但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伯利亚仍然地广人稀,资源虽多却开发落后,除了大西伯利亚干线以外,缺乏适合车轮长时行驶的道路,且由于过于寒冷,即使是横跨冰封的河流,使用畜力拉雪橇也十分吃力。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认为,远东地区蕴藏的丰富的矿产和天然资源,若能取得将可刺激国内的工商业前往投资发展另方面,他在位期间国内无战争且政局和平稳定,便想借由兴建西伯利亚大铁路,将军队快速投放至乌拉山脉以东的阿穆尔地区,以牢牢掌握远东的疆域,并阻止中国势力扩张。
为改善俄国东西部交通运输,1891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工程开工,海参崴火车站也于同年5月31日起兴建(属于乌苏里铁路),皇太子尼古拉(即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甚至亲临破土奠基仪式,显见俄国皇室对铁路建设的重视。
1916年,作为世界上最长铁路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全线贯通,莫斯科才有直通海参崴的铁路,此时据俄国领有海参崴,已经过去56年
然而,有说法称西伯利亚大铁路虽然初衷为富国强兵的伟大计划,最后却因耗资过剧,演变成政府财政空虚、民怨四起,成为后来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远因,铁路带给俄罗斯帝国的,是条通往亡国的不归路“乌苏里铁路”兴建初期,不少从中国、韩国、日本来的劳动力在此地落地生根,据统计,当时的海参崴约有八成居民都是来自中日韩三国。
此外,当时还有不少德国人开设的商店、法国人经营的旅馆,更有瑞士的投机商人来此淘金,19世纪末的海参崴,也因此拥有相当繁荣的港都文化,但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海参崴随即被卷入战火之中1917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布尔什维克派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俄),以旧贵族和资本家为主的保皇党,转为支持沙皇尼古拉二世复辟,与部分自由主义者等反布尔什维克派的势力,组成白军对抗苏俄政权,俄国陷入内战之中。
境外反对俄共的国家,如英、法、日、美、波兰等国,也以不满苏俄单方面退出对德战争,以及帝俄时期的债务等问题,对俄国革命进行武装干涉,趁机渗透进远东地区特别是英日联军借口海参崴有日资设施被袭,于1918年4月进驻金角湾、占领海参崴,立足未稳随即陷入内忧外患的苏俄政权,只好被迫在远东和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建立一个缓冲地带─远东共和国(1920─1922年),直到1922年11月日本从海参崴撤退后,才由苏俄红军收复,远东共和国的建制也一并取消。
1938年,苏联以“可疑的间谍”为罪名,枪杀了几百名中国人,并驱逐一万名的中国移民此后,海参崴成为流放政治犯的主要地点,成千上万的被放逐者聚集此地听候发落,其中大部分等到的却是死亡而1958年将临近的纳霍德卡港(Nakhodka)开辟为民用深水港之后,作为军事基地的海参崴被封锁、谢绝外人探访,直到1989年才再度对外开放。
迄今海参崴的主要功能还是做为军港使用,也是俄罗斯远东捕鲸、捕蟹、捕鱼和冷藏船队基地,亦为远东地区重要的工业中心,以修理船舶、渔产品制造加工、机械、采矿设备为主历史上的历代沿革1世纪中期,沙俄皇朝伺机东侵,寻求在远东地区开拓港口。
清康熙年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明确订明海参崴所在地区属清朝清朝中后期国势日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1860年俄国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清政府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包括海参崴。
随后其成为沙俄在远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不过由于距离俄国本部太远,所以该地的发展缓慢
1871年俄罗斯在此建设军港,将太平洋舰队驻地从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迁于此1875年设镇从1880年起升格为市1888年成为俄国滨海省行政中心1891年西伯利亚铁路开通至此,亦开始有海运路线由其往返日本神户、长崎及中国上海等地。
1903年起莫斯科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直达铁路线建成后,城市发展迅速,成为俄罗斯在远东的重要城市和港口苏联解体前,它是苏联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区首府苏联解体后,仍是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首府,远东第二大城市1904年至1905年间日俄战争中,其曾被日本海军派遣的分遣舰队突袭。
由于俄军巡洋舰队坚守,使日本海军转移攻击目标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由于苏联国内战争的混乱情况,反共产党的势力在此和俄国远东地区白俄联合当中包括一些外来势力如英国、美国和日本,日英联军在1918年4月借口当地有日资设施被袭,进驻金角湾和此城,1920年远东滨海地区建立“远东共和国”,持续至1922年由苏联收复。
1930年代开始,此城成为苏联流放政治犯的主要地点,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先后囚禁在这里的包括苏联和日本的战俘1954年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到临此城,并表示其可以跟美国的旧金山相比,亦奠定了其作为苏联远东地区最重点的发展城市之地位。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1991年5月16日),明确和确定已达成一致地段的中苏国界东段边界线走向,正式承认符拉迪沃斯托克为苏联领土2001年7月16日,中国国家领导人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缔约双方根据一九九一年五月十六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 继续就解决中俄尚未协商一致地段的边界线走向问题进行谈判,正式承认符拉迪沃斯托克为俄罗斯领土。
2015年7月1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设立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的法案根据这项法案,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总面积为3.4万平方公里,靠近中国和朝鲜边境地区,设立期限为70年自由港将在税收、海关和检疫等方面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
这一期限可以延长,也可以提前停止国家对企业活动的扶持措施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法将在正式公布90天后,即2015年10月12日生效今天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已经发展成为俄罗斯太平洋沿岸科教、经济、文化中心,是俄罗斯远东最大港口城市,是俄罗斯海军第二大舰队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有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远东分部、太平洋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及远东联邦大学等多所高等学校。
俄罗斯政府已决定把符拉迪沃斯托克及其周围地区建成自由经济区,以加强俄国与中国、韩国、日本等东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截至2018年,总人口60.5万 ,主要是俄罗斯人和中国俄罗斯族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为主,全年平均高温8.38°C,平均低温1.38°C,平均降水量797毫米。
近代中国被俄国讹去了多少国土?时间回溯到清朝末期,当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懦弱的清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向各个列强国家割让土地以保自己周全!当时俄罗斯还是沙皇俄国,他们同样也看上了中国这块肥肉,也想着从中国获利!
为了从中国瓜分土地,沙皇俄国不断的在中俄边界制造冲突,慢慢的等中国虚弱的时候大肆入侵中国边境,由于当时中国军队战斗力极其弱小,无法与俄国军队对抗,所以无奈只能与沙俄签订条约来维持这种短暂和平当时包括库页岛在内的近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尽数额让给了俄国。
这还不够,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俄国又通过策反蒙古人民使得蒙古独立,这又是我们中国领土的一大损失,相对于我们中国现在只有960万平方公里,这些割让的土地相当于五分之一领土!近代历史上,算上将外蒙古从我国硬生生地划拉出去,俄罗斯(俄国)侵占侵害我国领土多达
580多万平方公里,包括如下(尚不完全统计)——1.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通过《中俄尼布楚条约》,俄国侵占外兴安岭及额尔古那河以西约25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国土《尼布楚条约》,俄方称“涅尔琴斯克条约”,是中国清朝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缔结的第一份国际条约。
2、1728年(雍正六年),通过逼迫清政府签定恰克图条约,无理侵占中国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恰克图条约》,又称“恰克图界约”、“喀尔喀会议通商定约”,由清廷代表查弼纳、特古忒等与沙俄代表萨瓦在恰克图(今俄罗斯恰克图市)订立。
3、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约10万平方公里的库叶岛,被俄帝暗中吞并另有记载:1858年和1860年,俄国通过《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等条约迫使清朝政府割让库页岛1905年,日本通过《朴茨茅斯条约》获得库页岛北纬50°以南区域。
1905年和1918年至1925年间,库页岛全境被日本统治1945年,苏联发动八月风暴行动,占领库页岛全境,并于1947年建立萨哈林州管理库页岛1951年,日本在《旧金山和约》放弃南桦太主权,但并未移交,所以日本地图中该岛南部(北纬50°以南)仍为空白区域。
库页岛全部由俄罗斯控制4、1840年(道光二十年),原为我属邦哈萨克,被俄罗斯无理霸占,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5、1840年(道光二十年),同样为我属邦的布鲁特,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被俄国吞并6、1858年(咸丰八年),俄国逼迫清政府签定《瑷珲条约》,侵吞我国混同江以西、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广大地区,面积约60万平方公里。
《瑷珲条约》,又称《瑷珲城和约》,是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和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于1858年5月28日(咸丰八年四月十六日)在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签定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
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黑龙江、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当时清政府拒绝批准该条约1860年订立中俄《北京条约》时清政府始予认可7、1860年11月14日(咸丰十年),通过《中俄北京条约》,侵占我国混同江及乌苏里江以东兴凯湖附近约。
4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包括了后来被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在俄语中意为“统治东方”8、1861年(同治三年)后,俄国逼迫清政府订立“塔城界约”等多次界约,霸占中国自沙渍达巴哈起,至葱岭止约。
4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9、1868年(同治七年),约100万平方公里的我属邦“布哈尔汗国”,被沙俄侵并10、1876年(光绪二年),原为我属邦的“浩罕国”,约35万平方公里,被沙俄吞并11、1881年(光绪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阴,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尔达止,约。
2万平方公里国土,在《伊犁条约》中丧失12、1883年(光绪九年),额尔齐思河及斋桑泊附近约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俄帝逼迫的《科布多塔尔巴哈台界约》而丧失13、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新疆极西地区帕米尔地方,约。
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俄占去14、1921年(民国十年),苏俄唆使“唐努乌梁海”独立,1944年 (民国三十三年) 正式侵并,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15、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苏联要挟英美订立雅尔塔协定,同年十月外蒙古在苏联怂恿下举行“公民投票”(苏军同时参与投票),硬生生又从我国划拉出去。
14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 ... ...瞎子岛:已归还的领土?一直到苏联解体后2004年的10月14日,中国和俄罗斯签订了协议,俄罗斯归还了黑瞎子岛的部分领地,还有三角洲的银龙岛在2008年的时候,中俄还举行了界碑揭幕仪式,171平方公里的陆地和水域从此成为中国领地。
与沙俄当年侵占我们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相比,只是其中的万分之一不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