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后悔督脉的位置(督脉的位置和作用)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09-07
组成: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长强。抑阳清热,平肝泻火,醒神开窍,疏通经气,使上下贯通,调理气
组成:百会、风府、大椎、陶道、身柱、神道、至阳、筋缩、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长强 作用:补阳益气,阳气通则活络行痹,强筋壮骨,髓益脑抑阳清热,平肝泻火,醒神开窍,疏通经气,使上下贯通,调理气机,宣通升降。
主治:瘫痪、中风 、癫狂痫:极度狂躁者,加合谷透劳宫或先取太冲透涌泉,或人中,待患者安静后再针督脉痫症发作期加人中醒神开窍;缓解期加补肝肾,调阴阳风寒湿痹:久病体虚者,去百会、长强长强穴,络穴【定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取法】顺着背部脊柱向下摸到骨头消失处即为尾骨末端,作尾骨末端与肛门的连线,其中点处即为长强穴【功效】调理大肠,通络止痛,安神止痉【主治】泄泻、便血、便秘、痔疾、癫狂、腰脊和尾骶部疼痛腹泻,痢疾,便血,便秘;痔疮,脱肛;遗尿,尿潴留;阳痿;阴囊湿疹,外阴瘙痒;癫痫,精神分裂症;腰骶疼痛,小儿疝气,小儿惊风。
【操作】斜刺,针尖向上与骶骨平行刺入0.5~1寸,不得刺穿直肠,以防感染;不灸。
腰俞(DU2)【定位】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取法】顺着替柱向下触摸到脊柱末端有一凹陷感处,即为腰俞穴【功效】调经养血,消痔,强腰止痛,安神定志【主治】月经不调、痔疾、腰脊强痛、下肢痿痹、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盆腔炎;痔疮,脱肛;癫痫症;小便短赤,尿失禁,尿路感染;阳痿,遗精。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可灸。可以按摩指压。
腰阳关(DU3)【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法】先在两边侧腹部找到骨盆弓形上缘的最高点,即髂崤最高点两边髂嵴最高点连线与腰椎相交处,即为第4腰椎棘突,其下方凹陷处,即为腰阳关穴。
【功效】温肾壮阳,调经养血,止痛活络 【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骶痛、下肢痿痹腰骶疼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闭经;遗精,阳痿;小便频数;小腹冷痛,痢疾 【操作】向上微斜刺0.6-1寸;可灸。
可以按摩指压
命门(DU4)【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法】先找到第4腰椎棘突(见本经前文腰阳关穴,DU3),再向上数2个骨性突起,即第2腰椎棘突,其下方凹陷处,即为命门穴【功效】补肾壮阳,调经止带。
【主治】遗精、阳痿、带下、遗尿、尿频、月经不调、泄泻、腰脊强 痛、手足逆冷 腰脊强痛,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闭经;遗精,阳痿,精冷不育;五更泻;痔疮,疝气;下肢痿痹【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可灸。
可以按摩指压
悬枢(DU5)【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取法】先找到第4腰椎棘突(见本经前文腰阳关穴,DU3),再向上数3个骨性突起,即第1腰椎棘突,其下方凹陷处,即为悬枢穴【功效】缓急止痛,渗湿止泻。
【主治】泄泻、腹痛、腰脊强痛。 腰脊强痛,腰肌劳损;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胃肠神经痛,胃下垂,消化不良;脱肛。【操作】向上微斜刺0.5~1寸;可灸。可以按摩指压。
脊中(DU6)【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法】先找到第7胸椎棘突,即双手下垂,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再向下数4个骨性突起,即第11胸椎棘突,其下方凹陷处,即为脊中穴。
【功效】清热利湿,提肛消痔,消食,强腰止痛【主治】泄泻、黄疸、痔疾、小儿疳疾、脱肛、腰脊强痛腹泻,痢疾;痔疮,脱肛,便血;小儿疳积;黄疸;癫痫;腰脊强痛,增生性脊柱炎【操作】向上微斜刺0.5~1寸可以按摩指压。
中枢(DU7)【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法】先找到第7胸椎棘突,即双手下垂,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再向下数3个骨性突起,即第10胸椎棘突,其下方凹陷处,即为中枢穴。
【功效】降逆止呕,清热祛黄,壮腰止痛。【主治】黄疸、呕吐、腹满、腰脊强痛。【操作】向上微斜刺0.5~1寸。
筋缩(DU8)【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法】先找到第7胸椎棘突,即双手下垂,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再向下数2个骨性突起,即第9胸椎棘突,其下方凹陷处,即为筋缩穴。
【功效】安神定志,漏养经脉,通络止痛。【主治】癫痫、抽搐、背强、胃痛。癫狂,症,神经衰弱,抽搐;脊强,筋挛拘急,肋间神经痛;黄疸,胆囊炎,肝炎。【操作】向上微斜刺0.5~1寸;可灸。可以按摩指压。
至阳(DU9)【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法】先找到第7胸椎棘突,即双手下垂,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与后正线的交点处,其下方凹陷处,即为至阳穴【功效】止咳平喘,清热祛黄,通络止痛【主治】胸胁胀满、黄疸、咳嗽、气喘、背痛、脊强。
腰背强痛,脊强;黄疸,胆囊炎;胸胁胀满,咳嗽,气喘,支气管哮喘;疟疾,胆道蛔虫症【操作】向上微斜刺0.5-1寸;可灸。可以按摩指压。
版权声明:本帖中图文等内容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的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