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告诉别人汽车评测哪个网站好一点(汽车权威评测网站)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0-17
《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价规程(征求意见稿)》在渝发布!
有车一族们,你们是如何获取汽车信息,挑选到适合自己的爱车的呢?汽车广告、测评网站还是汽车销售推荐?
智能汽车现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智能汽车相关产品在中国已进入快速成长期,与之对应的却是行业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缺失的尴尬现实,这导致市场上产品良莠不齐,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总结一句话市场迫切需要权威、客观的智能汽车评价标准!
近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国家智能汽车集成系统试验区(以下简称“i-VISTA”)管理中心正式对外发布《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价规程(征求意见稿)》。
这就意味着,第三方智能汽车指数评价终于来啦~~~
汽车“智商”哪家强?这家渝企发布测试“利器”啥是“i-VISTA”指数评价?
江小妹速来科普“i-VISTA”指数评价是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价的英文简称,它是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智能汽车集成系统试验区管理中心(简称“i-VISTA”中心)正式对外发布,针对目前市场大规模应用的ADAS先进驾驶员辅助系统,包含ACC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LDW车道偏离报警系统、BSD盲区监测系统、APS自动泊车辅助系统等产品进行单独评价,后续将根据技术发展及应用情况,从安全、体验、能耗、效率等四个维度,分阶段引入高等级自动驾驶的产品评价。
安全维度:主要从对智能网联汽车减轻或避免交通事故方面的效果进行评价;体验维度:主要从智能网联汽车人机交互效果以及驾驶策略是否符合用户习惯等进行评价;能耗维度:主要从智能网联汽车相比人工驾驶在减少或降低油电等能源消耗的效果进行评价。
效率维度:主要从智能网联汽车提高出行以及共享效率等进行评价。其评价结果,可以引导和促进企业产品优化升级,可以加速行业科技进步,可以为消费者提供良好服务,从而助推国家发展战略的实现。
该测试评价规程设计了多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测试工况,依托中国汽研深厚的测试技术及设备优势,对市场上成熟的智能汽车产品进行客观、中立的评价,给汽车的“智商”打分从此,市面销售的智能汽车好不好,性能如何,行业内有了一把客观权威,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尺。
◆◆◆今后买车记得认准“✚✚✚✚”标识!
江小妹了解到,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将由i-VISTA的智能汽车评价规程来界定,即上图右边这个标识来证明——有4个+的表明这车倍儿聪明,2-3个+符号表明该车智商一般般,只有1个+的则智商捉急中国智能汽车指数是在去年6月中国汽研发布的“i-VISTA智能网联汽车评价体系框架”基础之上,经过多轮论证和大量摸底试验验证形成的科学量化评价体系。
随着《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价规程(征求意见稿)》正式上线发布,征求意见时间为2018年2月6日至2月28日,3月份发布正式版并开始实施◆◆◆原来汽车“智商”这样测试!汽车智商究竟是怎样测试出来的?快来看看这些“高精尖”的实验室,。
探秘汽车“智商”测试的秘密吧~~
车辆NVH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车辆NVH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重庆市车辆NVH工程中心,汽车噪声振动和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
该工程中心致力于推动我国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品NVH(Noise,Vibration and Harshness)性能的提升。主要从事与车辆NVH性能相关的测试、研发工作。
中心拥有国际一流的汽车整车半消声室、发动机半消声室、整车疲劳\异响试验室、零部件振动试验室、零部件异响试验室、全消声\混响试验室、消声器试验室、模态试验室、声品质分析室等,各试验室均配备了先进的测试仪器和设备。
汽车电磁兼容性能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成立于2015年的重庆市汽车电磁兼容性能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注汽车电磁兼容性能开发,开展电磁骚扰产生、传播和危害的机理以及评价方法和测试系统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供面向整车电磁兼容性能管控和优化的全面技术服务。
该中心实验室由10米法半电波暗室、3米法半/全电波暗室和多个屏蔽室与整改间构成,暗室内配置测功转毂和直径11米转台,测试设备包括德国R&S的高性能信号源和接收机、专用于新能源系统的1000V/500A高压直流电源、电机EMC性能加载测试台架、7637测试设备、静电测试设备、各频段发射和接收天线等,测试能力覆盖国际国内各主流标准。
同时,中心拥有一系列主流开发软件和高性能工作站构成的场/路全覆盖的汽车EMC性能开发设计平台,包括Altair 公司电磁仿真软件FEKO、天线设计软件Antenna Magus、Ansys公司电路分析软件Simplorer等,配备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长期从事汽车EMC性能和射频性能分析及仿真预测工作。
中心主导和参与制定多项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建立了以丰富试验数据为基础的性能数据库,为行业提供从整车级电磁兼容目标设定、设计预防和改善、系统级骚扰抑制,直至测试验证和流程体系建设的全链条技术支撑,服务了长安汽车、北汽、长城、江淮等十余家全国各地的整车企业,服务车型全面涵盖乘用车和商用车,燃油车和新能源车。
◆◆◆对话专家 该评价指数将带来哪些改变?
主持人:江小妹
座谈嘉宾:
李开国: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公司董事长
李骏: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i-VISTA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谢飞: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i-VISTA管理中心主任◆◆◆
江小妹:我们知道近年来国内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比较快,国家政策出台也相对而言比较多,尤其17年到现在,智能网联汽车有一个过热的状态,您觉得这个状态会不会影响正常的传统汽车的发展?
李骏:实际上现在还是需求在驱动,大家知道智能网联汽车对于交通安全、城市拥堵、空气污染都会起到很大作用所以,发展快不快主要还是取决于市场需求,从智能网联汽车来看,市场需求大家还是看的准的你说这么快速的发展,顶层设计是不是跟得上,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智能网联汽车一个是比较复杂,这是技术层面,另外是涉及面比较广,不光是技术问题,也不光是制造问题,涉及到社会、法律等各个方面,甚至还涉及到道德等方面,所以顶层设计还是要加强的 至于是不是过热,我想是这样的,智能网联汽车从目前来看,还是属于市场经济主导的。
有些现象会比较多,资本进入比较多,参与的人也比较多,参与的企业也比较多,特别是原来在汽车产业链之外的产业进入但是我想,由于智能网联汽车是一个跨行业的特色,对这种“参与多”并不一定是坏事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毫无疑问,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个综合的责任。
过去车就是人开的,在车销售之后在行使过程中,驾驶方面的责任,厂商是没有担当的,而现在承担的责任就大了,而且开车的场景非常复杂,我们说场景就像基因库一样这么复杂,必须要有一个综合的协同者 所以最近按照国家的要求,我们成立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从产业化联盟的角度,我们想跟大家一起协同解决一些应该协同的问题,或者说必须协同的问题。
最近发改委也出台了能够使得移动装备,我们汽车是移动装备,移动装备和道路、交通、信息综合在一起,未来要想真正形成自动驾驶,必须是路也是聪明的,交通也是聪明的,车也是聪明的,否则都往车上装,这个车是吃不消的,太贵了,买也买不起,而且也不可能承担无限的责任。
江小妹:中国汽研作为第三方的研究机构,您为什么要在智能汽车领域要做一个检测标准?是不是我们检测标准出来以后,是不是考虑到像安全汽车这样有几新,未来智能汽车判断标准是什么?这个项目的意义在哪里?对车起来说作用是什么,对行业的作用是什么?
李开国:我们中国汽研是一个第三方服务机构,当然我们也是一个企业这两种属性叠加,就给了我们中国汽研一种使命和责任我们汽车未来的方向是电动化、智能化,作为行业第三方,一定要紧跟行业发展方向,为行业做一些积极有意义的事情。
围绕这个方面来讲,我们在三年前围绕智能汽车的方向,构建了智能汽车测试评价体系构建这样一个体系的目的是首先要了解行业的发展方向,二是要研究行业未来的一些规范和标准,同时需要建立相关标准规范 目的有几个:一是智能汽车如何来评价它更科学、更准确、更有效。
智能汽车跟传统汽车的测试会发生一个颠覆性变化,过去我们可能在有效的项目里面,会呈现一些测试标准,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由于它智能,智能了以后,对汽车的相关生态和相关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延伸,这样的话我们的问题、关注点、着力点就有很大的变化。
这样一个体系的构建,作为汽车人来讲也是一个挑战关注更多的事情,更科学的评价智能汽车,建立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规范来评价智能汽车体系,这作为第三方机构来讲也是它的责任和使命 二是希望我们所有的消费者在同一标准、同一规范下了解智能汽车的好坏优劣,更重要的一点是在共同标准,用共同方法,用共同的规定来告诉消费者哪些车是好的,哪些车是坏的,哪些车有不足。
通过系列的检测,我们也告诉整车企业他们在哪些方面可以改进,这其实是对消费者、制造者、开发者来讲都是一个更有益的事情
江小妹:未来智能汽车技术领域面临哪些挑战?
谢飞: 智能汽车刚才我也做了介绍,它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国内起步比较晚,但是后面会加速发展加速发展的一个方面,国外20多年的基础上,市场商品化怎么达到比较高的品质中国汽研通过i-VISTA的综合指数这个体系来帮助它实现。
二是有新的技术出来,比如网联式自动驾驶技术,中国我们现在是互联网大国,我们车辆和人数巨大,下一步我们会基于网联式的自动驾驶上面做很多工作,所以这是技术方面的挑战
江小妹:智能网联汽车的四个评价,是目前国内外都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请介绍一下中国汽研在这一块领域当中,这个工作是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和同行相比有什么样的不同?
谢飞: 国外也有很多可以做,但是他们做的工作更多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一些具体的测试,他们是对它的延伸我们做的工作是基于智能汽车的一个架构的提升,包括安全、体验,国外的测试就没有做体验,包括能耗、效率等,这就构建出未来在智能交通或者基于5G通讯环境下的智能交通体系,包括我们跟协会、学会共同的提出,跟业界共同完成。
对于中国汽研来说,这方面做的比较早,也走的比较晚中国汽研为什么做这个指数,中国逐步富裕起来以后,我们要提出一个新的标准体系
江小妹:今天评价规程是征求意见稿的上线,将在3月份会正式实施,这个评价规程还会做什么样的完善补充?可能会在哪些方面?
谢飞: 今天虽然说是征求意见稿上线,但是在这之前,我们已经跟软硬件厂家都做过很多交流,所以这也是一个过程,我们今天向行业公开,当然这中间也会有意见反馈,我们现在更注重后面的测试构成比如我们今年要做24辆车,测试完了过后就会发布。
相信现在已经在ADAS上装配量很大了,从保险角度里面,数据已经超过了667款车,这已经是很大了目前国家标准也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体系,所以我们觉得责任感和使命感都非常大这个速度发展很快,2017年2月份统计的时候,全国只有70个车型,自主品牌只有10个。
所以我们原来的计划,到明年做40个车型,2020年左右基本上达到80%左右
江小妹:中国汽研的汽车评价标准如何做到让汽车巨头都能接受这个标准,进而让标准上升为国家甚至国际标准?
谢飞: 我们前面做了很多工作,最早是90年代,近期是从2014年,我们之前做了很多铺垫工作,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对国内外做了很多研究,特别是针对中国自己的情况,我们做了非常多的研究所以我们是基于专业的研究的基础上做的,这个过程中也包括国际机构,包括与丰田、大众、宝马等的交流,前期过程中他们也是希望尽快推出的,甚至从他们角度来说,也希望有一个比较公平公正的比较,来证明他们的产品好。
从前期摸底来讲,自主品牌其实更了解中国,更可能开发出来更适合于中国道路的产品,所以这些企业也是积极支持的,希望把这个事干好
《中国智能汽车指数评价规程(征求意见稿)》下载链接: http://www.i-vista.org/VitaZation/index/id/267.html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总编:张黎 | 副总编:杜术林主编:张科 | 责编:张雅兰 | 编辑:操梅两江新区新媒体工作室出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