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汽车评测人招聘要求高吗(理想汽车招聘要求)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0-19
今天在某个平台看到一篇文章,想就这件事情与诸君一起“批判交流”一番!(最有意思的还得是网友评论,自古评论出人才。网友诚不欺我。)其部分交流性文字
今天在某个平台看到一篇文章,想就这件事情与诸君一起“批判交流”一番!(最有意思的还得是网友评论,自古评论出人才网友诚不欺我)其部分交流性文字确实是事实,但有些极端其中带有“➤”符号的表示本人对其文字及思想上的质疑。
首先请看该博主原文:观点:华为在智能汽车不会复制手机的成功,会一直被理想压一头,包括营收和利润原因一:汽车对芯片的要求不像手机那么高➤芯片是手机换代的核心因素,苹果和华为因为掌握芯片,所以能站住高端市场,拿走手机行业大部分的利润。
OV 和小米没有掌握芯片,每年除了支付芯片价格外,还要向高通交手机销售额 5% 的高通税,同时无法在手机性能上做出差异化,所以手机的利润率不如苹果和华为,研发能力不足,无法占领高端市场但汽车对芯片要求不需要那么高,对工艺精度要求没那么苛刻,地平线 J5 是 14 纳米,英伟达 orin 是 7 纳米,就够用了,主机厂自研芯片难度也没那么高。
大疆能在 32 Tops 的芯片做城区辅助驾驶所以华为在芯片领域的优势不会像手机行业那么大智能手机行业的核心驱动因素是芯片、操作系统、图像算法智能汽车行业的驱动因素是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芯片,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是最重要的,芯片是其次。
➤未来,汽车越来越智能化,就意味着需要更大的算力,更智慧的处理器你说芯片不重要?到时候老美卡你车企芯片,看你怎么搞原因二:华为没有 all in 汽车,华为车 BU 的研发费用存在上限李想多次提到 10% 营收用作研发费用。
23 年理想营收一千亿,24 年营收两千亿,25 年营收至少三千亿,意味着 23 年研发费用一百亿,24 年两百亿,25 年至少三百亿➤理想2022年营收才452亿,你说二三年能达到1,000亿,闭着眼睛瞎扯淡。
比亚迪2022年营收4,200亿你把比亚迪等车企放在哪里了?华为很难分给车 BU 三百亿的研发费,三百亿的研发费意味着华为整体研发费用的 20%(2022 年华为整体研发费用 1600 亿,包含通信、手机、企业云)。
考虑到华为的现金牛业务,通信和手机都已经入平稳期,营收难快速增长,能分给车 BU 的研发费未来几年估计都会在 160 亿左右,占整体研发费 10%这意味着华为的技术优势,包括在自动驾驶、芯片、AI 训练集群的优势,都会被理想不断追平和局部赶超。
因为华为的各业务存在协同效应,所以全部赶超不现实,但在智能驾驶领域赶超是可能的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永远是弱者对抗强者的办法➤你也知道在这方面理想更弱呀原因三:汽车的感知细节太多,对制造要求高,工厂必须是自己的。
从微博 PQ-管仲窥豹 的文章,能看出问界在感知质量做的还比较初级,距离理想有较大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华为(余承东)对豪华车的理解不如理想(李想);二是理想的工厂是自己的,有更好的产、研、销协同,更一致的工作标准,华为智选车是合作模式,在制造效率和质量上都存在一定损耗。
如果华为想做到效率和质量的高标准,只能自建工厂或者类似苹果手机和富士康的代工模式,而非智选车的合作模式而赛力斯、奇瑞、江淮是否甘心只做代工,意愿上存在不确定性所以仍存在较长的路要探索,这也是理想的最佳发展窗口期。
原因四:理想在家庭豪华用车的洞察和体验,领先所有人➤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是智能汽车最核心的两大因素华为在智能座舱有鸿蒙系统,理想没有自己的系统,但汽车不像手机需要那么多的软件,理想做到了所有上车软件做定制,体验上不输鸿蒙。
在语音助手方面,随着大模型的应用,只要研发跟上,各家的能力都会趋同详见 网页链接{42 车库的智能座舱测评}而理想对家庭豪华用车的清晰定位,团队精准把握这些用户群体的需求,打造了非常好的适合儿童和老人的操作体验,比如适合儿童的屏幕识图、儿童音识别、小主人模式,适合家里老人的方言识别、方便老人上下车的自动升降等等功能。
这些洞察和体验打造,领先全行业鸿蒙系统最大的加持是生态华为手机和车机的协同,这部分全行业独一份➤所以华为的鸿蒙座舱和理想的座舱,体验上各有千秋,但理想在家庭用车群体,体验更好➤华为的优势华为最大的优势是华为品牌辐射的人群,这些人对华为品牌高度信赖,量极大且消费能力强。
所以华为每次发新车,都会有巨大的流量和订单量综上华为的技术优势,包括自动驾驶、芯片、AI 训练集训,会被理想追平➤在家庭用户的智能座舱体验上不如理想➤睁着眼睛说瞎话吗?在制造质量和效率上不如理想➤所以,华为智选车的产品力,现在和未来都很难超过理想。
23 年底之前,华为自动驾驶会微弱领先理想,但在家庭用户群体的体验打造和制造质量上不如理想24 年开始,理想补上智能驾驶的短板,只要华为没有 all in 汽车,综合产品力都很难超过理想➤华为的品牌优势,只能在初期带来流量和订单量,但长期还是要靠产品力。
➤你如果真的懂品牌的话,就不会说这样的话⚫针对这篇文章,别的不说了,仅仅我指出的部分大家便能,一窥管豹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网友们怎么看这篇文章的吧!嘿嘿······网友1:作者显然是无脑喷饭理想就是投机取巧,毫无独创性的技术积累,用的就是软装掩盖硬件的套路,过两年一堆问题会出现。
理想车主投诉的帖子被大范围公关删帖的太多了这车只能说是智障➤这位网友,额,咱们也不能全盘否定这家车企的优点dreambren(为保护网友隐私,部分昵称信息被删除):想多了,随着后续的技术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快鱼吃慢鱼也会在智能汽车界发生,智能汽车不过就是一个大号的手机终端。
活下来不是取决于领先的身位,而是取决于追赶的速度➤这位网友较为理智海1z投1汇:我觉得贾老板的法拉第未来更胜一筹呢,割完国内割国外➤西x大白2猫:理想就是个屌丝版的联想和小米联想30年前就是中国第一大电脑厂家,还得到中科院全力支持,30年下来研发出来些什么,到今天还是家组装厂。
➤lese211080:看完文章,就客观说2句:1.作者的利益和理想是有交集的;2.要把顾客体验照顾好,不把顾客当傻子,保持自己的核心技术优势,才能有市场有饭吃,否则长篇大论都是扯淡wangyou2:华为的自动驾驶不是你投入100亿能解决的
kolgof:传统车:首先是一台汽车,然后加入了一些计算机模块,用的都是博世架构华为车:首先是一台计算机,然后加了四个轮子,用的都是计算机架构思路不同,出路不同,看好华为车钱都亏没了:苹果车咋一直出不来?不就计算机架构加四个轮子吗
歪嘴和尚而已还冒充大葱,根本就没有搞懂两家的未来目的和各自能力及优势➤话不多说,给你点赞不抓的狐狸:完全支持,华为吃独食的生态基因,很难在车生态上和合作伙伴搞好关系,力往一处使舆论一边倒支持华为,对和华为合作的企业也是有压力和顾虑的。
btw,在汽车界,华为的品牌其实什么都不是➤你是在说比亚迪特斯拉蔚来和华为?你需要打开脑子来看看是什么东西填满了你的脑子传统车企要技术,可以和小鹏合作,非要找一个随时会吃了自己的庞然大物干嘛?➤所以你又说:华为是庞然大物。
在汽车界,Huawei品牌,什么都不是?绍兴1212:市场会选择的,谁的技术好服务好,谁胜出理想很专注,不搞手机,不搞海外,集中精力作产品,发力工厂制造华为想干的事儿还是太多,所以虽然有技术优势,但是短时间内转化成市场销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振华:只需一招,华为自动驾驶,就可秒杀理想曾好儿:狗屁不通的逻辑老23户:仅个人观点,首先都是中国企业,并且都处于新能源赛道,都是有很大机会的我们应该重点看国外那些品牌的销量是否稳得住,因为BBA这三家加上二线豪华品牌卡迪拉克雷克萨斯这些如果每个都下降10%就足够养活一批新能源企业,更何况这两个做得还比较好的企业,我还是很祝愿这两个企业都能站在国际舞台上,年销售额超过300万。
华为智选车的战略劣势在哪里?除了老兄提到的点,我再补充:1.品牌混乱且不聚焦:问界,智界,听说还有享界,傲界2.品牌不聚焦带来价值不聚焦理想聚焦家庭,所有的成本聚焦家庭价值华为想做大而全,会发现同样的成本在家庭需求比不过理想;。
3.智选车模式效率不是最优,意味着华为要拿到理想相同的毛利,意味着车毛利要高于理想这意味着理想更有能力发动价格战;4.华为渠道优势会随着车型变多,变得不那么强(很多店只能停一台车)网友3:喷饭,还有点弱 智。
这是理想股票套牢了,急不可耐希望多点人买理想股票,解套了投抱赛力斯用户44845083:是的,看这逻辑真TM的想笑天涯113: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理想的所谓研发费用,绝大多数都用在车型开发上面,而这个钱华为是不用花的,都是由赛力斯以及其他合作伙伴负担。
华为做的,赛力斯出钱⚫诸君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如果可以点点关注,点点赞。
M7
M5
M9其余车型如极狐 阿维塔本文不加以叙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