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新浪(一个女人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一篇读懂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1-24
《春江花月夜》——唐代诗人、兖州兵曹张若虚的思乡曲。触景生情——侯子君考证《春江花
一首诗的诞生侯子君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唐代诗人扬州人官兖州兵曹诗以《春江花月夜》著名太阳刚刚落山,夕阳的余晖给兖州城内鳞次栉比的官署馆舍、庙宇道馆、达官府第、歌楼酒肆涂上了一层淡淡的胭脂色,城内龙兴寺内的宝塔巍然耸立,高耸入云,更增加整座城市的威仪。
一个细瘦的身影缓缓走出了位于龙兴寺前方的都督府兵营这是个二十岁岁左右的年轻人,此人生的眉目俊朗,相貌不俗身着丝绸长袍,头戴天方巾软帽,不像军人,更像一位贵公子此刻,他眉头紧锁,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年轻人低着头,倒背着手,走出城门,沿着护城河也就是丰兖渠边细石铺就的小道,由西向东行走,穿过一条宽阔的古驿道,在兖州城东的泗河河畔黑风口附近停下了。
他叫张若虚,扬州人,是兖州都督府的一名兵曹,管理军械的正是暮春时节,泗河河面宽阔,河水由北向南浩浩荡荡奔涌而来,漫过气势恢宏横跨东西两岸若长虹卧波的金口坝后,水流变得更加湍急,在一片火焰般灼灼盛开的桃林附近气势汹汹地折向西南。
泗河边绿草如茵,繁花似锦这时晚霞已快褪尽,天空一片灰暗,成群的乌鸦灰暗中穿梭飞翔,发出“哇哇"的凄厉鸣叫年轻人开始沿着河堤踽踽而行,时而抬头看看天空,时而低头想着什么一阵冷冷的风迎面吹来,把他的衣袂吹得瑟瑟乱颤,他的身体禁不住趔趄了一下。
肯定是最近吃不好睡不好体重下降了,当然更可能是刚才在兵营里自己独自喝了几两烧酒的原因这兖州的酒还真给劲儿,比扬州的烈多了他想光阴似箭呀,转眼,来兖州已经两年了,自己的言谈举止已经是看起来是个标准的兖州人了,刚才低着头、倒背着手行走的姿势就是典型的兖州人的做派。
望着滚滚奔流的河水,他叹息了一声东方,红盘乍涌,月亮出来了,又圆又大,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月光均匀地洒在河面上,河面波光闪烁,如梦一般迷离河堤上松柏参天,柳树成行,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宛如一幅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
空气中散发这青草和嫩柳沁人心脾的清香,令人神清气爽月亮忽然变成了一个女人姣好的面孔,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这个女人不是那个他朝思暮想的妻子吗?来到兖州不久,就发生了李敬业在扬州造反的事情,扬州回不去了,兖州和扬州之间仍然音书断绝,张若虚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着家人的安危。
他抬起头,看着月亮,一种前所未有的寂寞的感觉从他内心升起,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茫顿时壅塞了他的胸怀这是属于诗人的寂寞,与在汨罗江边批发行吟的屈子、长江边横槊赋诗的曹孟德相像得一塌糊涂自从来到兖州之后,张若虚就感觉有一首诗就蛰伏在他的内心深处了,如同一株幽兰隐藏在深山里,他只能顺应她,在她面前保持一颗客观虔诚之心,慢慢地养护她,今天这首诗歌终于可以抽丝剥茧蛹化蝶飞般从他的肉体中摆脱出来了。
此时此刻,他想起了,三年前和妻子月下在长江边漫步的情景月下的长江,恬淡安静,江风徐缓,浪涛延绵,江畔行人络绎不绝,大江两岸,阡陌桑田,房舍俨然,不远处的扬州城火树银花,一派祥和之象啊,长江,充满了原始活力和勃勃野性的长江,你以怒而飞的气势、奔如电的速度,挟千军万马而来,当你流经这片鲜艳,细腻的扬州地界上,却变得如此多情而且婉转。
千百年来,你蕴藏了多少幻想、神话、浪漫、激情,多少如梦的诗,如诗的梦在这里滋生、蓬勃、吐艳、翱翔……张若虚翘首凝眸,向着天空高喊,醒来吧,那沉睡的诗魂!他相信妻子也在和他一样,在遥远的扬州呼唤这首诗他忽然有了天地通透,万象清澈的感觉,眼前的泗河变成波涛滚滚的长江,不远处的兖州也和扬州的形象重叠在了一起了,他的躯体开始透明,并随着江月一同浮升,一同俯瞰这片广博而温馨的大地,一个波光滟滟的梦幻世界。
于是,仿佛江水的自然流泻一般,诗句从他的胸中汨汨而出,他对着月亮,高声诵读,他相信,远在扬州的妻子正侧身聆听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四野无声,微闻犬吠他继续把目光投向前方,看到的是一幅壮丽画面,不远处蓊郁的花林,大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色。
他继续吟道: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月亮升入高空,颜色变成银白,月光把泗河两岸照得如同白昼一般他感觉自己越长越高,他的额头高耸到天上,他与月亮面孔相对,他以一种星星般的声音讲话,带着宇宙的共鸣,同时他感到来自星空的风掠过他的胸口。
他从自然的永恒、无限,联想到人生的短促、无常,他开始发问然后自问自答,带着无可奈何的伤感和迷惘的况味,同时又哀而不伤地表达着青春的梦幻和人生的绚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他感觉自己的躯体缩回了原形,变成一片白云、一抹月光,被潮水的韵律推涌着,在水天一色的月光里,载着人间的情爱,思念,期待,飘向了远在扬州的妻子的窗前,飘向一个永恒的境界。
又 一气呵成吟出了以下的诗句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他把这首诗歌起了个名字,《春江花月夜》命中注定,这是一首不同凡响的诗歌,一首像如高悬在天空中的明月般值得大家仰头观看的诗歌。
作者附注:《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的生平情况,历史上的记载很少,从有限的记载大概知道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唐代诗人扬州人官兖州兵曹他的诗流传下来的现仅存二首《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但是他的名字把扬州和兖州两个都是古九州之一的城市联系在一起是肯定的。
初唐朝时的兖州,治所在瑕丘(就是现在的兖州),领有任城、曲阜、金乡、龚丘等十个县,军事上是管领兖、海、沂三州的上都督府,既是一方的政治中心,又是北连齐州、南达徐州、西通郓州、东接沂州交通枢纽扬州当时是全国水陆交通的中心,北达中原关中,南至吴越湘广。
是全国经济最繁荣富庶的地方,扬州不仅是中国"富甲天下"的大城市,而且还是闻名世界的国际大都会,是各国商品的聚居地,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这首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从春江月夜的宁静美景入笔,书写了对于似水年华的追忆和思索。
作者的落脚点是叙写男女主人公的离愁和相思之苦可以推想,作者这首诗歌写作地点不是扬州,设想为兖州是靠谱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些充满宇宙意识的追问,是在月光下泗河边获得的灵感是极有可能的。
另外一个重要诗人骆宾王(约公元619年-约公元687年),比张若虚大40岁左右,他生活的轨迹和张若虚相反,年轻时在兖州生活,晚年辞官到了扬州并跟随李敬业造反, 作了《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一文骆宾王晚年应该就是张若虚青少年时期,二人是否有交集史料上没有记载,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行走于诗意盎然的古城诗歌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盛唐差不多就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顶峰,活跃于盛唐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代表了我国诗歌的最高成就,这两个人之中任何一个人与任何一个城市扯上关系都是非常荣耀的事情如此说来,二人齐聚兖州寓居兖州多年并结下终生不渝的友谊、留下了大量锦章绣句,那注定就是了不起的大事件,是其他任何城市不能替代也是不可复制的。
当然,更重要的意义是他们给这座城市注入了诗歌的基因,使这座本来就非常秀美的城市更增添了几分风雅,几许浪漫端午假日与文友相约,由少陵公园出发,到少陵台、九仙桥,金口坝、青莲阁这些与诗仙诗圣有关联的地方走了走、看了看,虽然这些地方过去不知走了多少遍,但是感觉都没有这次更加有意义。
以前从未认真想过,我脚下的这片土地能和李白杜甫这两个震铄古今的名字联系得这么紧密非常惭愧,虽然我也勉强算一个文学爱好者,对对李杜的学习和了解非常肤浅和皮毛,年少时更加荒唐,根本搞不清我们兖州地名中“少陵”、“酒(九)仙”、“青莲”的出处,甚至愚蠢地认为“少陵”和“少林寺”可能会有关系,“酒(九)仙”可能和吕洞宾那几个人有渊源,“青莲”嘛,当然可能就是泗河里的一种植物喽!嘿嘿嘿,羞煞我也!。
那天早晨 风清日丽,花木鲜妍,兖州城宁生机勃勃、一片祥和,以杜甫的别号命名的少陵公园里面到处都是晨练的人们,诗性的浸润加上孔孟文化的濡染,使得兖州人人脸上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气质,具有一种骨子里的优雅 从容。
公园南部青石堆砌的高台上有亭翼然,曰望岳亭,亭中供奉有诗圣杜甫的画像以及诗作登上望岳亭,头顶是辽阔洁净的天空,耳边是啾啾鸟鸣和好听的音乐,极目四望,整个兖州城一片葱翠,仿佛进入了一个翡翠般的绿色世界 ,形态各异的建筑物好像是绿树的大海里的一艘艘航船,心灵不由得不欢悦。
跨越千年时空,我仿佛看见杜甫以我们熟知的蒋兆和笔下的那个寒怆愁苦面目出现在我的身边,目光向着东北方向低声吟哦:岱宗夫如何?他是在想象泰山到底是什么样子,他在自问,然后自答,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仔细想一下,只有坐在飞机上俯瞰才会这样的感受,这在当时肯定不会做到,没有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想象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被后人贴上现实主义诗人标签的杜甫同样有通天拔地的浪漫情怀,最后两句更加厉害,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的意思是"“总有一天我会”,所以我更相信这首诗是杜甫在兖州遥望泰山写的,不会是写登泰山之后的感受。
出少陵公园,我们来到当年杜甫凭栏远眺,写下《登兖州城楼》的少陵台由于管理的原因,我们不能爬上顶端,只能在仰望,这与我们内心对诗人的极端崇敬是一致的杜甫是集前代之大成,开后世之新路的划时代的伟大的诗人,其笔下的诗歌浑涵汪茫、千汇万状,且诸体皆备,无体不工,一般艺术风格大多以沉郁顿挫、律切精深的为多,但是在兖州写的几首诗包括和李白之间的酬答基本上都是雄浑奔放的,他的《登兖州城楼》也是这样的作品,这说明兖州是个好地方, 诗圣在这里获得了精神上的大放松,身心上的大自在。
比杜甫精神更加自由的是大诗人李白,他能在兖州寓家二十余年,肯定也是因为这里不仅有绮丽风光,而且有极佳的人文环境,更有很多至交契友在这里,这位天才横溢,最能突破常规、极具有开创精神的诗人,以纵肆的笔调、多变的章法、秾丽的色彩、铿锵的韵律写出了一系列雄奇瑰丽、奔放飘逸的诗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的那些追求理想、抨击世俗、蔑视权贵的叛逆精神以及放浪形核的愉悦,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呐喊。
对于李白来说,好诗和美酒是就分不开的,诗百篇是建立在斗酒之上的,美酒不仅是可以有,而且必须有,当然真的有——“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是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有酒还不够,还要有酒友,最好是志同道合、旗鼓相当的,“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虽然也很有诗意,但毕竟过于冷清。
这个兖州也有,杜甫啊!李杜之间的友谊是以精神上的和鸣、文学上的相知为基础的,当然还有个条件,都得喜欢喝点儿他们诗酒唱和,结下了终生不渝的友谊,成就了文学史上一段佳话盛唐时的兖州已经足够繁华、人口足够多,当时没有现在的微信、QQ什么的,虽然李白有一定名气也不至于妇孺皆知,杜甫那时基本上就是初出茅庐的小青年,没什么名气,二人能够认识并成为至交,这本身就非常神奇,应该有很多故事在里面。
金口坝一直是清波如镜,绿柳成荫,是兖州最美的地方之一,李白的诗歌"水做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郯溪"把这里描述得如仙境一般美丽这里是当年李白和杜甫赋诗酬唱、泛舟同行的重要地点,不远处的青莲阁阁立柱上那副对联“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道出了千百年来来这里凭吊诗仙诗圣众多文人骚客内心几乎一致的感慨。
金口坝附近正在大规模整修,一旁的青莲阁也要保持原状平移中国优美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人思想情感的陶冶力量是难以估量的,李白、杜甫的诗歌已经超越了文学艺术本身,他们的诗歌除了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知识分子的高贵的人格和气度,有着和国家民族血肉相连的文化品质,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民族性格的组成部分,在李杜寓家相会之地默诵李杜诗歌,重温他们的心路历程和穷通际遇所带来的苦乐酸甜,不仅使我们从他们诗歌中领悟到他们思想的精髓,产生灵魂的震颤,更能接受一次人格的洗礼,使我们的心灵向他们高尚的灵魂靠近,构筑起自己理想的精神城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明人。
诗境泗河泗河是极富诗意的,兖州古八景之中泗水流芳、石佛灵泉、玉河烟柳、金口秋波、舞雩春风“五景”都与泗河密切关联,这五景的名字就令人感觉诗意盎然,听其名即欲观其景泗河的诗境与数千年文化积淀、自然和谐的美景息息相关,更是我们兖州人内心的期盼。
1二千五百年前的圣人孔子,虽然没有留下自己的原创诗歌,但他绝对是一个懂得多门艺术的人,作为《诗经》的编纂者,诗歌更是不在话下《论语》中有很多他关于诗歌切中肯綮的语录,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不学诗,无以言”等等他一生的活动更是和紧靠他家乡的泗河分不开的,他去汶上任中都宰上班途中必须得穿越泗河,泗河沿岸肯定也是他和学生们散步休闲的地方,或许还是他的教学实习基地当孔子看见河中的绿洲上水鸟唧唧而鸣,河岸恋人相伴而行,肯定会情不自禁地与学生们一起吟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
他老人家还面对泗河滔滔流水跟自己的学生说了一句极富诗意的话:“逝者如斯,不舍昼夜”,这句话上承“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下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说教味略浓的整部《论语》中独树一帜,如风景画中近景部分探入画面的一支杏花,管弦乐曲中一声高亢激越的笛音,令人耳目一新。
2公元734年的春夏之交,泗河岸边金口坝附近,两位高士携手并肩,踽踽而行,年龄略大一点的丰姿秀伟,宛若仙人,年轻一点的面容清瘦,略显忧郁,二人身上都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诗人气质一旁的泗河苑如一条银色巨龙由西向东游走;北望是高低错落的群山,泼黛凝翠,西面紧靠的兖州城古塔巍峨,店铺林立……。
这是发生的中国乃至世界诗歌史上一件空前的盛事,李白和杜甫,这两颗诗坛坛最明亮的星星相聚了!闻一多先生曾把李杜的相会比作“青天里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李杜的相会不仅成就了一段与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相媲美的文坛佳话,还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
美丽泗河见证了双曜相聚的全过程,那时,读书人之间交友结社、诗酒酬唱,是一时的风尚,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也到兖州来过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当时的兖州泗河岸边,除了李杜双曜的辉煌灿烂外,更是一个群贤聚集,众星璀璨的地方。
仅此一项,泗河就值得天下文人反复来此凭吊3张若虚这个名字,对于当今的诗歌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他的《春江花月夜》脍炙人口更是令人耳熟能详对于张若虚其人其事,人们知之甚少,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史料只有清《全唐诗》第117卷26个字的介绍:“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而在《旧唐书·艺文志·贺知章传》中也只附带了6个字:“若虚,兖州兵曹”,这样看来,他曾经长期在兖州当军官是错不了的,美丽的泗河一定也是他常常流连的地方我甚至这样臆想,就像乔羽先生的“一条大河波浪宽”的“河”实际上是指的长江一样,这首诗写的“江”就是泗河,很可能是因为音韵美感的需要换了一个和实际不相符的字,乔羽的歌词若改为“一条大江波浪宽”则味道全失,同样,“春江花月夜”若变成“春河花月夜”同样让人大跌眼镜。
这样的猜想可能有些武断,但是张若虚即使是写的别处的景色,也一定会有曾经与他朝夕相伴的泗河的影子,这样说一定是可信的4中国是个是个诗歌的国度,老百姓生活中需要柴米油盐酱醋茶,同时也需要琴棋书画诗酒花,如今的泗河河畔的兖州古城,同样活跃着一个热爱家乡、酷爱文学的诗人群体,泗河丰厚的文化底蕴滋润着他们,兖州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励着他们,他们用手中的笔诠释着自己的感受,讲述自己熟悉的生活。
但是,曾经有相当长得一段时间,人们想到泗河追寻诗境,几乎都是载兴而去,失望而归,河水肮脏浑浊,一旁的青莲阁破败不堪,河床裸露,满目疮痍,令人心寒所幸最近几年兖州市委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泗河进行了治理,前几天跟随文友参加兖州作协组织的“泗河行”采风活动,我欣喜地感受到,泗河的诗境又回来了!。
堤上参天的白杨轻轻摇动着枝条,以一种温文尔雅、不卑不亢的态度迎接着我们,柳树则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低着头,不好意思正眼看过往的行人经橡胶坝拦截的河水水面宽阔平静,如波光潋滟、恬淡安静的湖面,河水纯净深湛,散发着碧玉般温润的光泽,鱼儿悠闲地畅游,像在给我们演示自由就应该是它现在这种状态。
三座相邻的大桥和老中青三代人相像得一塌糊涂,中间的建于明朝的泗河大桥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位饱经风霜、德高望重的老人,上游的京沪铁路桥则更似一位年富力强吃苦耐劳的中年汉子,下游新建的高架桥兴隆大桥,气势恢宏,咄咄逼人,那就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
金口坝附近更是美不胜收, 石坝横隔在泗河之上,湍急的水流飞珠溅玉般从闸口喷薄而出,坝上多的是撒网捕鱼的渔人,河岸上的牧羊人悠闲地打着手机,看着同样悠闲地啃着青草羊群……,这样的情景,令不会写诗的我也产生了写诗的冲动。
更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兖州准备在泗河西侧筹建重点文化项目,李杜公园和泗河景观带,该项目通过保护青莲阁、新建诗画文化园等,以诗文化为主题,打造文化型、园林式、纪念性开放公园,同时,推崇儒家智者乐水观念,强调人与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话,将泗河建设成为集文化生态休闲观赏为一体的城市景观带。
泗河河畔将真正成为诗歌的圣地、文化交流的乐园繁忙的工作之余,想寻找如梦似幻的诗境,那就泗河河畔走一遭吧!
侯子君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杂文选刊》《当代小说》《中国文学》《山东青年作家》等文学期刊;多年来,专注于小说、散文创作,曾获山东省新锐青年文学作品奖一等奖、首届山东地税文学奖一等奖、首届兖州区双曜文学奖等;著有散文集《空谷幽兰》(中国戏剧出版社)。
联系信箱:yzrbyyfk@sina.com 本期编校 张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