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阅兵(8.1阅兵几点开始)新鲜出炉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2-02
改了好几遍才让发
国庆假期有三件小事,让我沉思:1.9月26日,我购买了3张10月1号上午11点的电影票,准备当天和老婆、女儿一起看《我和我的祖国》早上9点就开始收拾准备出门但是,当阅兵正式开始时候,我们放弃了去看电影而就在家看阅兵,决策在1小时内发生了改变;。
2.在国庆放假前,老婆给女儿安排了满满的学习计划,几点学习,几点休息都安排好了的10月1号晚上8点要在线学习英语(一节课差不多120元)在10月1日下午四点,决定出门转转的时候,还在安排路线,一定要晚上8点前到家学英语。
可是,当我们来到天府广场,看到蜂拥的人群,我们把女儿晚上的英语课程取消了,理由是:今天过节;3.9月30日,家里买的书柜到了快递小哥把书柜送到车库,拒绝再继续往家里送我提出像前两天一样,给50元搬运费(都是电梯,距离很短),但是小哥需要加钱,理由是,过节。
(一)从众效应影响人的决策
回头想想这三件小事,为什么一个“过节”能让我们的计划和决策发生改变呢?又是什么在影响人的决策呢?罗伯特.西奥第尼的《影响力》指出从众及社会一致性等会影响人的判断因为大家都在这样干,于是我们也这样做了大家都去某个地方旅游,大家旅游都去吃某家店,大家在过节都会做相同的事,大家国庆当天都在看直播,你不看就显得格格不入。
这种从众的影响会把我们卷入一种洪流之中,很多人追寻的生活的仪式感其实也就是得到别人的认同,与周围人合群但是,西奥迪尼没有指出这种从众性会在什么时刻出现,也就是我们怎么去捕捉这些瞬间为什么国庆能唤起大家强烈的过节仪式感,但是周末不行呢?我们又该如何塑造这样特殊时刻呢?。
(二)特殊时刻
我们继续来看看我们一些特殊日子:1.传统佳节:春节、端午、清明、中秋、元旦;2.特殊时刻:3.8、5.4、9.30、双12、5.1、6.1、7.1、8.1、10.1;3.其他时刻:2.14、护士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24节气;
我们发现,这些节日对应事件大体有几个特点:1.里程碑:5.4、7.1、8.1、10.1等;2.转折点:24节气(气候的转变);3.特殊纪念日:中秋、端午、9.30、教师节、护士节、妇女节等;70年,就是我们的里程碑事件。
这就是所谓的“里程碑事件要凸显”;对于一些转折事件,比如24节气或者中秋,端午,元宵等,往往我们要通过“食物或者服饰的改变”来纪念元宵节吃汤圆、清明吃艾团团子(我们湖北的习俗)、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冬至喝羊肉汤,吃饺子等。
这是人们在“纪念这些转折事件”;同样的,我们个人,在出生、满月、满百、满10岁、结婚、喜得贵子、满50、满60、满70等;或者是升职、升学、乔迁新居、彩票中奖、受到表彰等等,我们也会摆几桌请亲戚朋友聚聚。
我们发现大到国家,中到企业,小到家庭、个人,我们都在营造一些“特殊时刻”,这就是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出的“峰終时刻”。(三)峰终时刻
“峰终时刻”是卡尼曼.丹尼尔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到的:人们只会对“高峰和终点”的时刻记忆深刻,不管这些时刻是好的记忆还是痛苦的记忆去逛宜家的很多朋友,对宜家“1元钱”的冰淇淋记忆深刻;坐川航的飞机,很多旅客对其提供的“老干妈和烤土豆”记忆深刻;去吃海底捞,我们对其排队的时候还要提供“美甲服务”记忆深刻。
国庆期间,三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及《攀登者》都是截取的一些特殊时刻特别是《我和我的祖国》7个短片都是选取的一些特殊事件这都是在营造客户的“峰終时刻”,打造他们的“峰終体验”“峰终时刻”也是我们从业营销,人事,投资等工种需要尤其注意的点。
(四)有哪些“峰终时刻”呢?
在上面我们已经列举了不少“峰终时刻”:1.从“生命周期”划分:有里程碑事件(结婚,生娃等)、转变事件(考上大学,独立生活;换了一份工作、换了一个城市等等)、低谷事件(失恋、失业等)2.从“品牌接触点”划分:知道、了解、吸引、购买,拥护等。
3.从“服务流程”划分:购买前、购买中、购买后不同的划分方式,其实给了我们不一样的营销的着力点不过大家的目的都一样:通过原本存在的特殊时刻或者是塑造的特殊时刻来唤醒我们的内在情绪,达到情感的共鸣,让客户有“扎心了,老铁”的感觉,进而会影响我们个人的判断。
(五)结语
在目前这个时代,不管是什么产品/服务,都是生产力过剩,差异化的点可能就在“设置不一样的体验,让客户有不一样的情绪点”所以,我觉得未来最紧缺的职业应该是“游戏设计”这里的“游戏设计”不是网络游戏,而是情景打造、场景化设计。
在什么阶段,在什么位置设置什么样的环节去触发客户的情绪点这里又涉及到“触发”,如何去“触发”,我们有时间再讲落脚到我们做理财的朋友,如何去营销我们金融产品?大家有必要好好去思考下,我在今年6月份开发了一堂《从行为设计学角度去看金融营销》,反响还不错,目前我正在践行和检验这些理论。
对于负责人/支行长,如何调动下属热情,我也在前面的公众号写了好几篇其核心的逻辑都是在塑造“峰终时刻”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一家人正在机场等飞机,女儿问我:今天的飞机会有烤土豆吃吗?一个烤土豆,一个老干妈,这是航空公司留给我们的“峰终体验”。
仔细想想,挺有意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