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奶粉最新事件(光明奶粉排名第几)一篇读懂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2-04
界面新闻记者 | 袁颖琪界面新闻编辑 | 陈菲遐光明乳业交出了一份“双降”的2022年成绩单。这家公司去年营业收入282.15亿元,同比下降3.
界面新闻记者 | 袁颖琪界面新闻编辑 | 陈菲遐光明乳业交出了一份“双降”的2022年成绩单这家公司去年营业收入282.15亿元,同比下降3.39%;归母净利润3.61亿元,同比下滑39.11%单季度的表现更不乐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第四季度分别同比下滑了4.47%和105.98%。
身处低温奶热门赛道,光明乳业净利却已连续两年下滑,发生了什么? 财务数据大透视光明乳业盈利大幅下滑的首要原因是收入不振——“牛奶卖不动了” 2022年,光明乳业的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3.39 %,上一次收入下滑还是2018年。
分产品来看,液态奶实现营业收入160.91亿元,同比减少5.90%,毛利率则同比减少1.07个百分点至26.08%;其他乳制品实现营业收入80.00亿元,同比减少5.66%;牧业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6.41亿元,同比增加15.33%。
可以看到,光明乳业的乳制品业务收入全线下滑收入端的压力也影响了生产端。光明乳业全线产品包括鲜奶、酸奶和奶粉的产量分别下滑4%、15%和16%。
更糟糕的是,光明乳业2022年的净利率只有1.39%,这是继2021年净利率创下1.94%低点之后的又一新低尽管光明乳业在年报中一再凸出“降本增效,提高管理运营效率”但实际上,公司与管理相关的费用支出仍在增加。
首先,光明乳业的“降本增效”大多体现在销售费用上2022年其销售费用为34.74亿元,同比下降4.82%,占营业收入的比值为12.31%,比2021年略有下降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公司销售费用占营收比值为21.5%,2020年以来占比逐年下降。
与此同时,光明乳业2022年的管理费用为8.78亿元,同比增长7.91%,占销售的百分比达到3.11%,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从管理费用明细来看,导致其增加的最大因素是员工薪酬支出从5亿元增加到5.5亿元。
光明乳业的财务费用也从2021年的1.14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58亿元,占销售的比例从0.39%增加到0.56%此外,2022年光明乳业还计提了1.71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比前一年增加了7900万元。
这笔费用主要是对原材料及闲置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收入不振叠加各项费用支出攀升,最终导致了光明净利大幅下滑拓展经销商 “压力山大”光明乳业牛奶卖不动的背后,是经销商队伍拓展出现了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光明乳业的销售采用经销和直销结合模式,其中经销贡献的收入占了绝大部分。
而经销模式下,经销商其实才是光明乳业的客户光明乳业收入不振,要么是经销商“拿货”不积极,要么是经销商数量下滑根据年报披露,光明乳业属于后者2022年,光明乳业上海地区的经销商为456个,报告期内增加54个。
外地经销商为3603个,减少了199个总体上,光明乳业经销商队伍2022年共减少145个
经销商退出并不少见,但净数量出现下滑却并不多见出于降本增效的考虑,光明乳业针对销售采用了“人海战术”2022年,光明乳业销售人员达4012人,比前一年增加141人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员有所增加的情况下,光明乳业2022年销售人员薪酬共计支出14.96亿元,同比下滑1.25%。
光明乳业2022年的广告费和营销费分别为8.14亿元和5.64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4%和13.8%收缩这两项费用短期内可以节约成本开支,但长期看,如何面对低温奶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是光明乳业需要考量的如今的低温奶市场,早已不是区域性龙头凭借渠道优势以及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依赖,就可以高枕无忧的竞争环境。
随着各家乳制品企业对于上游牧场跑马圈地式的布局,以及生鲜乳杀菌方式进步带来的运输半径扩展,原本平静的低温奶市场已经涌入越来越多的外地品牌以常温奶立身的乳业巨头——蒙牛和伊利已经调整策略发力低温奶市场蒙牛推出了每日鲜语鲜牛奶、现代牧场鲜牛奶等多个品牌,价格体系覆盖了高中低档;伊利则推出了金典鲜牛奶系列。
乳制品新贵新乳业凭借收购,在全国拥有分布广泛的牧场资源而在全国化方面,由于牧场资源分布不够广泛,叠加近两年宣传力度不足,光明乳业落后了半拍,全国经销商数量下降就是结果降本增效难落实近两年光明乳业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降本增效”是其多次强调的主题,但如何平衡好“降本增效”和“员工激励”却是个难题。
从人均薪酬和人均创利横向对比来看,光明乳业确实需要“降本增效”Wind数据显示,光明乳业的人均年薪近年来迅速增长,一直在21万元以上,2021年更是达到了28.5万元事实上,多数乳制品企业的人均年薪在十几万左右。
伊利股份2021年的人均年薪为18万元,北京的三元股份和广州的燕塘乳业人均年薪分别为16.28万元和15.35万元薪酬太高直接体现在人均创利水平低伊利股份的人均创利达到14万元,燕塘乳业也达到了10万元,光明乳业和三元股份、新乳业均在5万元以下的水平。
2022年,光明乳业的人均创利只有2.89万元光明乳业降本增效首先一个谜之操作就是大幅增加了雇佣员工,主要在生产和销售环节2022年,光明乳业的生产人员增加了334人但是2022年光明乳业并没有生产缺口,各个产线的产量均出现下滑。
在这种情况下,“降本”仍然是硬指标2022年,光明乳业的直接人工合计为7.22亿元,相比2021年的7.34亿元仍略有下降生产人员更多但薪酬支出却出现下滑,粗略计算一线生产人员的人均收入从18.34万元下降至16.65万元。
一线销售人员也面临同样的问题2022年销售人员总计增加了141人,但销售费用中薪资支出却从2021年的15.15亿元下降到14.96亿元粗略计算,光明乳业销售人员的人均薪酬从39.13万元下降至37.29万元。
生产和销售人员人均薪酬在2022年均有下降与之对比的是管理人员的薪酬2022年,公司技术、财务、行政以及其他专业员工数量基本保持不变,但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中的薪酬支出都呈增长趋势,两者合计从5.4亿元增加到6亿元。
人均薪酬也略有增加降本增效是否影响到了员工积极性,短时间还难以判断仅就销售端表现来看,光明乳业2022年销售人员更多了,但经销商拓展的情况并不理想风险逼近——现金流恶化随着销售收入的下滑,光明乳业的运营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2022年,光明乳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只有6.67亿元,而此前多年该数据都保持在20亿元以上现金流下滑的背后其实是运营周转效率的降低2022年,光明乳业应收账款达到22.69亿元,同比增加了18.5%。
需要注意的是,同期光明乳业营业收入是下滑的这或许是由于光明乳业给予了经销商更多的账期,同时也说明在激烈竞争下,公司对经销商的话语权在下降另一个危险信号是存货光明乳业2022年的存货已经达到41.97亿元,事实上,近三年光明乳业的存货迅速增加,从2019年的23亿元增加到如今的41.96亿元,而相应的销售收入却并没有大幅增加。
可见,公司产品销路出现阻滞值得注意的是,鲜奶产品保质期很短,存货很容易过期而导致减值2022年,光明乳业有关存货的资产减值损失为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5%不排除未来该项损失仍会继续增加,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运营资金压力之下,光明乳业的短期借款从7.12亿元增加到12.03亿元。应付账款也显著增加。财务费用也随之从1.14亿元增加到1.58亿元。重重问题之下,光明乳业的业绩仍将承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