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光号(莒光号532次)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4-04-28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不知道睿智的各位看官,内心都在想些什么;笔者思维比较跳脱,想到了“二桃杀三士”以及之后……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
不知道睿智的各位看官,内心都在想些什么;笔者思维比较跳脱,想到了“二桃杀三士”以及之后的“田氏代齐”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以为的美人计是你馋她的身子 实际上的美人计是她懂你的灵魂知乎相对应的,晏子使出的计谋,实际上也是简单的;但是没有选择的,只能被迫接受;只不过后面三家合流,成功推翻姜齐,建立田齐了。
“他们不缺桃子,为什么会为了桃子争相赴死”
典故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根据原文所述,春秋时代,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骄,晏子为避免造成未来可能的祸害,建议齐景公早日消除祸患晏子设了一个局:让齐景公把三位勇士请来,要赏赐他们三位两颗珍贵的桃子;而三个人无法平分两颗桃子,晏子便提出协调办法——三人比功劳,功劳大的就可以取一颗桃。
公孙接与田开疆都先报出他们自己的功绩,分别各拿了一个桃子这时,古冶子认为自己功劳更大,气得拔剑指责前二者;而公孙接与田开疆听到古冶子报出自己的功劳之后,也自觉不如,羞愧之余便将桃子让出并自尽尽管如此,古冶子却对先前羞辱别人吹捧自己以及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的丑态感到羞耻,因此也拔剑自刎——就这样,只靠着两颗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个威胁。
情景回顾一下就是:“报相国,已经查明午时在城中的打斗起因了,是因为公孙家、田家和古家的三家家人争道而起的” 晏子听后,便低头回想起过往种种的所见所闻,三人目中无人的行为也令他联想起晋国的历史,于是晏子暗下决心不能让事态再这样恶化下去。
遍刻,他便抬头对耳目说道:“嗯,我知道了,你回去吧!”“唯”的一声急速回应后那人便从屋内消失,晏子也起身回房间去了次日早晨,刚梳洗过的齐景公正准备用膳,外面的宫人急沖沖走了过来“禀报主公,相国在宫外有急事要上奏主公!”景公歪头想一想自己最近做了些什么,但却始终未能想有什么不当的事。
想来今日这小个子并非来找寡人的不是,于是便传他进宫晏子行礼拜见过景公后,景公便在台上问道:“相国,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啊?”晏子道:“臣有一件急件要禀报主公!”“何事?”“臣听闻圣明的君主蓄养的勇猛之士,对上要有君臣之义,对下要有长幼伦常,对内可以禁止暴力,对外可以威慑敌军,国家才会因为他们的功绩而强大,臣下才会敬服他们的勇力,使他们的地位尊贵、俸禄丰厚。
”听到这里景公已经知道晏子所谓何事了晏子接着说:“但现在主公蓄养的勇士,对上无君臣的大义,对下不讲长幼伦常,对内不能禁止暴力,对外也不能威慑敌人,这是危害国家的人,还不如除掉他们”景公也没有多思考,便答道:“此事我看不易,三人之勇猛,很难找有适合的人去击杀或刺杀他们。
”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崔杼与他那位好色的兄长的事晏子低声道:“此三子都是只懂以勇逼人之徒,一点也不会谦让他人的,只要如此这般即可”看着晏子一面严肃的表情,景公嘴角一扬便叫身边的内侍去按晏子说的去办
午后,三名武人已经来到了宫殿来之前他们都问过传话的人,知道是齐侯有东西要赏赐给他们三人各自都在心里沾沾自喜,心想正好比一比谁在主公心中地位更高更重要没多久,只见两个太监举着铜盘走进殿内,盘上放着两只又大又红的蟠桃。
放下后,高声道:“传主公话,赐此二桃于三勇士”见此情境三人都愣住了,最先明白过来的公孙接抬头叹息说:“好啊晏婴!你这是让主公用桃子来论我们的功绩啊!”然后他再提高了一点声音:“我公孙接一出手就徒手打死了一只恶犬,再出手又是打死乳虎,像我这样的业绩,可不需与他人平分这桃子啊!”话毕,便起身拿桃回席上了。
田开疆见此,也不甘示弱:“我曾两次手执兵器击退过强敌,像我田开疆这样的功劳,也可以吃这桃子而不与他人同享”说完,他也拿走剩下的桃子此时,被两人抢先一步的古冶子,被气得脸红耳赤、豹眼圆睁,拔劍而起怒吼道:“我曾经与君王一起渡黄河,大鼋咬住着左面拉车的马而潜入暗礁激流之中,那个时候,我年纪尚轻不会游水,就潜入水中步行,逆水前进了百步,又顺流行了九里,捉住大鼋并杀了它。
我左手握着马尾,右手提着大鼋的头,像白鹤飞跃一样跳出水面渡口的船夫都说:‘是河神!’再仔细一看,原来是大鼋的头像我古冶子这样的功劳,需要跟他人同分桃子吗?你们二位何不把桃子交回来!”两人听完古冶子所说之事,顿觉比了下去。
齐声说:“我们的勇猛不如你,功劳也不及你,我们拿走桃子而不谦让,是贪功的表现;如果不死,就不是勇士了” 二人退还了他们所拿的桃子后便当场刎颈而死古冶子看到二人为这此而自刎立刻感觉后悔不迭,叹道:“两位都死了,我却独自活着,这是不仁;用言语羞辱别人,来夸耀自己的名声,这是不义! 不满自己的行为,不去死,不算勇士。
虽然可以这样说,他们二人同吃一个桃子是合适的,我一人吃一个桃子也是应该的” 交还桃子后也自刎了殿里这时只剩下三具尸体和两个蟠桃及看着这一切的太监,一个留了下来收拾现场,另一个人就回去禀告景公三人已死听后,景公吩咐内侍用官服将三人收殓、用士的规格安葬他们。
话毕便转身去找乐子去了
田、古、公孙三家遭此大难,哪里肯就此罢休呢?这也就引出了那个著名的结果:田氏代齐正所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显然,田家选择了后者西周初年,周王朝封吕尚于齐地建立了齐国春秋末,吕氏政权被田氏所取代,从此,齐国的主人由姜姓吕氏演化成妫姓田氏。
史称"田氏代齐"田氏代吕氏,经过了长期而复杂的反复斗争有和平演变,也有武装斗争,有时隐蔽,有时公开从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陈完至齐到公元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经历了286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田氏代齐的过程第一阶段从陈完至齐当了工正,到田桓子侍齐庄公而得宠,为第一阶段此间约计122年,在这段时间内,吕氏经历了齐桓公、无诡、孝公、昭公、懿公、惠公、顷公、灵公、庄公九代国君;而田氏经历了陈完、田孟夷、田闵孟庄、田文子须无、田桓子无宇五代。
陈完,是陈国陈厉公妫跃(史记误为他)的儿子陈完出生之后,他的父亲陈厉公为他预卜未来,卜辞的意思是说这个孩子将来可能要代替陈而有国家,但又是不在陈国而是在其他国家,不应验在他本人身上,而应验在他的子孙身上。
如果是在他国,必定是姜姓之国,四岳之后事物不可能是两个同时强大,陈国衰弱之后,他这一支将要昌盛起来!借这一卜辞预先制造了陈氏将要取代齐国吕氏的舆论陈佗是陈国陈文公的小儿子,文公去世后陈佗的哥哥陈鲍即位,就是陈桓公。
陈鲍与陈佗是异母兄弟陈佗的母亲是蔡国女子趁桓公生病的时候,蔡国人替他杀死了桓公陈鲍和太子免,立陈佗为君陈佗即位后,娶蔡国之女为妻,这个蔡女和蔡国人通奸,常常回蔡国去,陈佗也常去蔡国桓公的儿子陈跃、陈林、陈杵臼怨恨陈佗杀死了他们的父兄,就让蔡国人诱骗陈佗并把他杀了。
陈跃自立为君,这就是厉公陈厉公去世后,弟弟陈林即位,为陈庄公,陈庄公去世后,弟弟杵臼即位,就是陈宣公,宣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72年)杀死了太子御寇陈完和御寇相友好,恐怕灾祸牵连到自己,所以,陈完逃奔齐国。
时在齐桓公十四年即公元前 672年,独立发展齐桓公吕小白欲任他为卿,陈完推辞说:"我这个寄居在外的小臣有幸能够获得宽恕,免除罪过,放下负担,已经是您给我的恩惠了,不敢再接受这么高的职位"齐桓公遂让他担任了管理百工的工正。
大夫齐懿仲想把女儿嫁给陈完为妻,为此事,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说: "是谓凤凰于蜚,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意思是说有妫氏之后代陈氏,将在姜姓那里成长五代之后就要昌盛发达并取得正卿的地位。
八代之后,地位之高没人比得上于是,齐懿仲把女儿嫁给了陈完为妻陈完去世之后,谥号敬仲,陈氏世袭其工正之职,陈完生穉孟夷,穉孟夷之子闵孟庄,闵孟庄之子陈文子须无陈须无(田文子须无)侍奉齐庄公,深受庄公赏识和宠爱。
田须无去世,他的儿子桓子无宇继爵田无宇初涉政坛,是在齐庄公四、五年(前 550-前449),齐庄公四年无宇力排众议,断然出兵伐卫、晋,并取得了胜利太史公说: "田桓子无宇有力,事庄公,甚得宠"齐庄公将自己的女儿孟姜嫁给了田桓子。
桓子的父亲田须无去世后,桓子与孟姜共铸铜壶以表悼念有"桓子孟姜壶"传世至今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是田氏势力与吕氏势力进行大较量的主要时期田氏所采取的斗争方式和策略是施行新政,争取民心;武装蓄力,掌握实力从田桓子事齐庄公得宠起,经过田厘子(田乞)、田成子(田常)三代,吕氏经历了齐庄公、景公、悼公、简公。
齐国公族吕氏依靠的力量主要是高氏、国氏两家,国、高两家与吕氏同出于姜姓,皆为齐太公之后,吕氏旁支在齐国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高氏、国氏世代为齐国上卿,天子所任命,齐国形成吕氏、高氏、国氏三家共保姜姓社稷的局面。
经过反复斗争,至田常为齐简公相,田氏掌握了齐国实权,历时约95年
陈氏采取的主要措施第一是施行新政争取民心田无宇去世,他的儿子武子开和僖子乞继父位,田乞侍奉齐景公是大夫吕氏第二十五代统治者齐景公是个奢侈之君,特别到了晚年更是好治宫室,聚狗马,喜奢侈而厚赋重刑公室仓廪中布、帛、稷、粟都放得腐烂,生了虫子,人民却生活无着,饿殍载道,劳役不止,抗争的人民被镇压,遭到砍脚的人不知多少,出现了"国之诸市,屦贱踊贵"的异常现象。
遇到灾情,也不去赈济景公的大夫田僖子乞,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施行新政将齐国的量制由四进制(即四升为豆,四豆为区,四区为釜,十釜为钟)改为五进制,向人民借贷粮时用新制,而还贷时用旧制田氏施恩德于百姓,景公不加禁止。
因此,田氏得到了齐国人民的拥护和爱戴百姓心向田氏,归向田氏,田氏家族日益强大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齐景公九年,即公元前539年,景公派晏婴出使晋国,晏婴私下对叔向说: "齐国政权最终将归田氏田氏虽无大的功德,但能借公事施私恩,有恩德于民,人民拥戴。
"到景公三十二年,即公元前516年,一天,晏婴陪齐景公坐在路寝,景公看到那豪华的宫殿叹气说: "多么漂亮的宫室啊!我死后谁会据有这里呢?"晏婴说: "如君主所说的那样,恐怕是田氏了,田氏虽然没有大的德行,而对于民众有施舍。
豆区釜锤等量器的容积,他从公田征税就用小的,而对民众施舍就用大的君主征税多,田氏施舍多,民众都归向他了您的后代如果稍稍怠惰,田氏如果不灭亡,那么国家就要成为他们的国家了"景公听了,问: "对呀,这事可怎么办?"晏子答道: "只有礼可以制止这个。
如果符合礼,家族的施舍不能赶上国家,民众就不迁移,农夫就不挪动,工商之人就不改行,士就不失职,官吏就不怠慢,大夫不占取公家的利益"景公说: "对呀,但我不能做到了我从今以后知道礼可以用来治理国家了"晏子在这里面对面地对齐景公讲了田氏为什么要代吕氏的原因,并提出了阻止田氏代齐的策略,那就是以礼治国,使士农工商四民各守其职,各守其业,大夫不得以公肥私,擅自作威作福,也不得施惠于采邑之外,行阴德,收买人心。
景公很赞许晏子的主张,但他已无能为力,为时已晚了虽也采取了一些限制田氏家族发展的措施,但不甚得力,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公元前545年,田氏联合鲍氏,栾氏,高氏共同击败了执掌国政的庆氏,齐国自此改由栾氏,高氏执政,公元前532年,田氏又利用栾氏,高氏之间的矛盾,联合鲍氏分别击败了栾氏,高氏,并把流亡在外的公子公孙召回国内,归还其原有的封地财产,以取得公族的支持
齐景公于公元前490年去世,在位58年后由晏孺子荼、悼公阳生、简公壬相继为齐君,共计不到10年时间齐简公时,田常与监止一起任左右相田常心中忌妒监止,因为监止受简公宠信,他不得专权于是田常就重新使用他父亲僖子的措施,用大斗把粮食借出,用小斗收回。
齐国人唱歌颂扬他说: "老太太采芑菜呀,送给田成子!"齐国大夫上朝,御鞅向简公进谏说: "田常、监止不可两立,请君主来选择吧"简公不听数十年间,齐国民心背离吕氏,如流水般地归往田氏门下,田氏取得了人民的拥护。
陈氏采取的第二项措施是武装夺权逐灭强宗齐景公病,让国惠子国夏、高昭子高张二相辅佐他的宠姬芮子生的儿子荼为太子景公去世,荼即位,史称晏孺子可是田乞不高兴,想立景公的另一个儿子阳生阳生与田氏关系很好晏孺子即位后,阳生逃到了鲁国。
田乞假装拥护高、国二相,热心侍奉,暗地里却在大夫中间挑拨高、国的关系,掀起了一场武装争权的斗争他对高、国二相说: "起初各位大夫都不想立孺子,孺子即位后,您俩任相国,大夫们人人自危,图谋作乱"田乞又欺骗大夫们说: "高张很可怕呀,趁他还没动手我们先干吧!"大夫们都依从他。
田乞、鲍牧和大夫们领兵进入宫廷高昭子听说有变,与国惠子去救国君,国君的军队失败了田乞的部下去追国惠子,惠子逃往莒,晏婴的儿子晏圉逃奔鲁
田乞派人到鲁国,迎回阳生阳生回到齐国,藏在田乞家中田乞邀请大夫们说: "田常的母亲祭祀后留下的酒食,请各位赏光来聚会饮酒"大夫们都来田氏家饮酒田乞把阳生装在口袋里,放在中央的座位上饮酒中,田乞打开口袋,放出阳生,他说: "这才是齐国的国君呀!"大夫们都俯身拜见。
遂即订盟拥立阳生,田乞编谎话说: "我是与鲍牧合谋一起拥立阳生的;"鲍牧怒冲冲地说: "大夫们忘记景公的遗命了吗?"大夫们想反悔,阳生就叩头说: "看我可以就立我,不可以就算了"鲍牧恐怕灾祸落到自己身上,就重新说: "都是景公的儿子,怎么不可以呢!"终于在田氏家中立阳生为国君。
这就是悼公于是派人把晏孺子赶到骀,杀死孺子荼悼公即位后,田乞任相国,独揽齐国大权田乞去世,他的儿子田恒为相,就是田成子鲍牧和悼公不和,杀死了悼公齐国人共同拥立悼公的儿子壬为君,这就是齐简公成子田恒与监止一起为左右相,辅佐简公。
因为监止受简公宠信,田恒心中嫉妒监止子我是监止的同族,平时与田氏不和田氏的远房同族田豹侍奉子我而受宠子我说:"我想把田氏的直系子孙都杀光,让你来接续田氏宗族"田豹说: "我只是田氏的远房啊"子我不听不久田豹对田氏说:"子我将要诛灭田氏,如果田氏不先下手,灾祸就要到来了。
"因子我住在简公宫里,田恒兄弟4人即乘车人宫,逐杀子我子我闭门相拒,时简公正与宠妃在檀台饮酒作乐听说田恒带兵入宫,欲逐田恒,太史子余说: "田恒不敢作乱,他是要为国除害"简公才没有行动田恒出宫后,听说简公曾发怒,恐怕自己要被杀,想出外逃亡。
田子行说: "迟疑不决,是事业的大敌"田恒于是攻击子我子我率领他的部下进攻田氏,不能取胜,只好外出逃亡田恒的部下追赶并杀死了子我和监止简公出逃,田恒的部下追到徐州把简公捉住杀了简公即位4年被杀于是田常让简公的弟弟骜即位,这就是平公,田恒任相国。
经过这两次的武装斗争,田氏取得胜利田恒拥立了自己所需要的吕氏君主,操纵了齐国实权,并伺机削弱高氏、国氏、卢氏等姜姓世卿大族的实权,孤立吕氏公族,完全专齐国政陈氏采取的第三项措施是通好邻邦,外结诸侯齐景公五十五年,即公元前500年,晏婴去世后,晋国的范氏、中行氏起来反晋定公,到齐国请求援助借粮。
按常规而言,齐景公是不应当去支持范氏、中行氏反对定公的,田常却劝景公说: "范氏、中行氏对齐有恩德,不可以不救他们"于是景公派田氏去营救他们,并答应借粮田常支持了晋国的反君者,在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田常为齐平公相后,怕诸侯讨诛自己,为了安定邻邦,取信于诸侯,争取诸侯的信任,尽归鲁国、卫国的侵地,西与晋国的韩、魏、赵氏订立了盟约,南方和吴、越互通使节陈氏采取的第四项措施是扩大封地,安排田氏宗族田恒为相时,修治武功,论功行赏,亲近百姓,使齐国内部进一步得到了安定。
同时,田恒割自齐安平以东到琅琊作为自己的封邑这个封邑比齐平公的食邑还要大田常为相时,还选择了齐国7尺以上的女子入后宫,后宫嫔妃数以百计,而他的宾客及舍人入后宫不禁等到田常去世时,有子七十多人他的儿子田襄子盘做齐宣公相时,让他的兄弟和本族人都做了齐国大小城邑的大夫。
晋国韩、赵、魏三家杀死知伯,瓜分了他的领地襄子也让他的兄弟与三晋互通使节,此时,田氏几乎已经拥有齐国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是从襄子盘为齐宣公相至田和列为诸侯,计从公元前455年至公元前386年,约69年这段时间,田氏经历了襄子盘和庄子白二代,吕氏经历了齐宣公和齐康公二代此间,田氏主要是外争盟国,求立为侯同时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
田襄子去世,子庄子继父位,辅佐齐宣公,宣公四十三年(公元前413年)齐国进攻晋国,攻毁黄城,围困阳狐宣公四十四年,进攻鲁城、葛邑和安陵宣公四十五年,取鲁一城田庄子去世,田悼子继任齐相宣公四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齐夺取鲁国的郕城。
宣公四十九年,宣公与郑国人在西城相会齐国攻伐卫国攻占了贯丘齐宣公五十一年(前公元405年),齐宣公去世,子吕贷立,是为康公田悼子去世,田和立贷即位14年,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田和就把他迁到海滨,只给一座城做食邑,权作对其祖先的祭祀费用。
齐康公十八年(公元前387年),田和与魏武侯在浊泽相会,求他代告周天子,请列为诸侯魏文侯派使臣报告周天子,请求立田和为诸侯,周天子准许齐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田和正式成为齐侯,列名于周朝王室到此齐国的吕氏政权完全由田氏所取代。
田氏代齐的左传记载二十二年春季,陈国人杀了他们的太子御寇陈国的敬仲和颛孙逃亡到齐国颛孙又从齐国逃亡到鲁国来齐桓公想任命敬仲做卿,他辞谢说:"寄居在外的小臣如果有幸获得宽恕,能在宽厚的政治之下,赦免我的缺乏教训,而得以免除罪过,放下恐惧,这是君王的恩惠。
我所得的已经很多了,哪里敢接受这样的高位而很快地招来官员们的指责?谨昧死上告《诗》说:高高的车子,招呼我用的是弓难道我不想前去?怕的是我的友朋"齐桓公就让他担任了工正官敬仲招待齐桓公饮酒,桓公很高兴天晚了,桓公说:"点上烛继续喝酒。
"敬仲辞谢说:"臣只知道白天招待君主,不知道晚上陪饮不敢遵命"君子说:"酒用来完成礼仪,不能没有节制,这是义;由于和国君饮酒完成了礼仪,不使他过度,这是仁"当初,懿氏要把女儿嫁给敬仲而占卜吉凶他的妻子占卜,说:"吉利。
这叫做凤凰飞翔,唱和的声音嘹亮妫氏的后代,养育于齐姜第五代就要昌盛,官位和正卿一样第八代以后,没有人可以和他争强"陈厉公是蔡国女人所生,所以蔡国人杀了陈佗立他为君,生了敬仲在敬仲年幼的时候,有一个成周的太史用《周易》去见陈厉公,陈厉公平吗让他占筮,占得的《观》卦变成《否》卦。
周太史说:"这就叫做出聘观光,利于作上宾于君王这个人恐怕要代替陈而享有国家了吧!但不在这里,而在别国,不在这个人身上,而在他的子孙光,是从另外地方照耀而来的《坤》是土,《巽》是风,《乾》是天风起于天而行于土上,这就是山。
有了山上的物产,又有天光照射,这就居于地土上,所以说出聘观光,利于作上宾于君王,庭中陈列的礼物上百件,另外进奉束帛玉璧,天上地下美好的东西都具备了,所以说利于作上宾于君王还有等着观看,所以说他的昌盛在于后代吧!风行走最后落在土地上,所以说他的昌盛在于别国吧!如果在别国,必定是姜姓之国。
姜是太岳的后代山岳高大可以与天相配但事物不可能两者一样大,陈国衰亡,这个氏族就要昌盛吧!"
等到陈国第一次灭亡,陈桓子才在齐国有强大的势力,后来楚国再次灭亡陈国,陈成子取得了齐国政权原文:二十二年春,陈人杀其大子御寇,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颛孙自齐来奔齐侯使敬仲为卿辞曰:"羁旅之臣,幸若获宥,及于宽政,赦其不闲于教训而免于罪戾,弛于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
敢辱高位,以速官谤请以死告《诗》云: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使为工正饮桓公酒,乐公曰:"以火继之"辞曰:"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君子曰:"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
"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
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宾于王犹有观焉,故曰其在后乎风行而著于土,故曰其在异国乎若在异国,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配天,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
及陈之初亡也,陈桓子始大于齐其后亡成,成子得政《左传》田氏代齐影响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是各国大夫专政夺权运动的高潮,他们的成果最终为周天子认可,这表明奴隶社会及其统治思想已荡然无存,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形成。
事实上晏子也看出了危机,但是他解决不了:田氏开始战略收缩,而晏子则早就看出了田氏的危险性1、周景王十三年(前532年)的栾高之乱中,他让田氏把从栾氏得到的战利品全都上交给了齐景公,且逼迫田氏主动退出政治中心。
此事《左传》中有详细的记载《左传》中记载:“晏子谓桓子:‘必致诸公让,德之主也,谓懿德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义,利之本也,蕴利生孽姑使无蕴乎!可以滋长’桓子尽致诸公,而请老于莒”正是因为此,幼年继位,几经内乱和波折,一直是个傀儡的齐景公才正式掌握了权力,政归于诸侯,而刚好齐景公也是一个比较有能为的诸侯,自此后,齐国有了比较长的一段安稳局面。
所以晏子是齐景公掌权路上至关重要的角色2、晏子一直劝诫齐景公注意田氏的动向《史记》中有载:“由此田氏得齐众心,宗族益彊,民思田氏晏子数谏景公,景公弗听已而使于晋,与叔向私语曰:‘齐国之政卒归于田氏矣’”《左传》记载,周景王六年,“齐侯使晏婴请继室于晋,曰:‘寡君使婴曰:“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将奉质币,以无失时,则国家多难,是以不获。
不腆先君之適,以备内官,焜耀寡人之望,则又无禄,早世殒命,寡人失望君若不忘先君之好,惠顾齐国,辱收寡人,徼福于大公、丁公,照临敝邑,镇抚其社稷,则犹有先君之適及遗姑姊妹若而人君若不弃敝邑,而辱使董振择之,以备嫔嫱,寡人之望也。
”’韩宣子使叔向对曰:‘寡君之愿也寡君不能独任其社稷之事,未有伉俪在縗绖之中,是以未敢请君有辱命,惠莫大焉若惠顾敝邑,抚有晋国,赐之内主,岂唯寡君,举群臣实受其贶其自唐叔以下,实宠嘉之’既成昏,晏子受礼,叔向从之宴,相与语。
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
民三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国之诸市,屦贱踊贵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叔向曰:‘然虽吾公室,今亦季世也。
戎马不驾,卿无军行;公乘无人,卒列无长庶民罢敝,而公室滋侈道殣相望,而女富溢尤民闻公命,如逃寇雠栾、郤、胥、原、狐、续、庆、伯,降在皂隶政在家门,民无所依君日不悛,以乐慆忧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谗鼎之铭曰:“昧旦丕显,后世犹怠。
”况日不悛,其能久乎?’晏子曰:‘子将若何?’叔向曰:‘晋之公族尽矣肸闻之,公室将卑,其宗族枝叶先落,则公室从之肸之宗十一族,唯羊舌氏在而已肸又无子,公室无度,幸而得死,岂其获祀’”而在《晏子春秋》中也记载了二人的这番谈话。
、真是可惜,可叹,可悲;但一想到齐姜与兄长的故事,姜家输得不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