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路程怎么求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1-01
如题
在现代社会,形形色色的交通工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客车、火车、飞机、轿车等等而从A地到B地,也有越来越多的出行方式可以选择一般来说,坐飞机我们所用的时间最短,其次是轿车、火车、客车等等那么,我们不仅就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坐飞机真快啊!”这句话中的“快”就是指飞机这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快。
那么,到底什么是速度呢?它应该怎么理解呢?物理学中是怎样描述这个量呢?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今天包Sir就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且听我娓娓道来。小编乱入
知识会知识点1 速度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长,运动越慢;(2)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例如,在跑步比赛中,观众关注的是某一时刻谁跑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的为冠军,即相同时间比路程;而裁判关注的是各个运动员跑完比赛所用的时间,用时最短的为冠军,即相同路程比时间.
(3)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物理学采用“将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这种方法的本质其实还是“相同时间比路程”.2. 速度2-1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用公式表示为v=
如下图,尽管“汪星人”在奋力奔跑,但相对地面路程几乎为0,由
可知,“汪星人”的速度几乎为0.
2-2 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米/秒,读作米每秒,写作m/s或m·s-1.
速度单位的由来②常用单位:千米/时,符号是km/h或km·h-1,常用在交通运输中.
汽车速度表(表盘上有单位)③换算关系:1 m/s=3.6km/h,或者说1km/h=
m/s.可以借助“m/s比km/h大”来记忆.
速度单位换算的过程2-3 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如下图中尖尾雨燕的速度最大约100 m/s,其中“100 m/s”的物理意义是:1s的时间内走过的路程为100 m.
尖尾雨燕速度最大约100 m/s拓展常见的速度值
2-4 速度公式变形公式的应用求路程:s=vt;求时间:t=
.敲黑板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式时,单位要统一,有两组单位可选:
速度的两套单位示范例题例题1.(填空题)在“龟兔赛跑”的故事中,比赛开始,“观众”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得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
【答案】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解析】略
例题2.(单选题)甲、乙两个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甲下降2000 m,乙下降1000 m,比较甲、乙两运动员下降的速度( )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B.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C.甲、乙两人速度相等D.无法比较
【答案】D【解析】由
可知,计算速度的大小,得看路程和时间两个因素.题目只给出甲、乙运动路程的大小,不知道时间的大小,无法比较速度,故选D.
例题3.(单选题)爸爸驮着小柯玩耍时走路的速度为1 m/s,同学们赛跑时的速度大约为5 m/s,而新手小王开车的速度大约为18 km/h,则这几个速度()A.爸爸驮着小柯走路的速度最快B.同学们赛跑的速度最快
C.同学们赛跑的速度和小王开车的速度一样快D.单位不同,无法比较【答案】C【解析】比较速度,先统一单位.18 km/h=5 m/s,比较三个速度可以看出:爸爸驮着小柯走路的速度最慢,A错误;同学们赛跑的速度和小王开车的速度一样快,B错误、C正确;
不同物理量的单位间不能比较大小,相同物理量可以统一单位后再比较,D错误.知识点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1.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如体育课上50 m短跑(大概从蓝三角到红三角)一般是直线运动,400 m跑(一般需绕着操场跑道跑一圈)一般是曲线运动.
2.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如下图的几种运动都可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由快到慢,或者由慢到快,或者一会快一会慢,都属于变速.下图中的几个物体都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敲黑板匀速直线运动任一时刻的速度都相同,所以相同时间内的路程必然相同,但是反过来相同时间内通过相同的路程,做的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如小明沿着笔直的马路上学,第1 s走了1 m,第2 s走了1 m,第3 s走了1 m,他虽然在3个1 s内通过的路程都一样,但是并不代表每时每刻快慢都相同,可能前半秒走得快,后半秒走得慢.
3. 平均速度3-1 意义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般不相等.我们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中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3-2 定义
平均速度等于某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计算公式:
如下图,比较两个跳水运动员的快慢,可以看出他们的路程相等,时间相同,故平均速度相同.
划重点平均速度公式的说明(1)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不能精确地表示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速、何时中途停留等.(2)需注意v、s、t的对应性,即必须明确是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不能张冠李戴.
(3)平均速度≠速度平均值(几个已知速度的平均值),计算平均速度,就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4)计算平均速度,中途停留时间也要计算在内.示范例题例题1.(填空题)如图所示,“40”表示从此地到西大桥限速40 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个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
12min.
【答案】从此地到西大桥限速40 km/h;12【解析】(1)标志牌的含义:“40”是限速标志,代表从此地到西大桥最大速度不能超过40km/h;“8km”是路程标志,代表从此地到西大桥的路程是8km. (2)根据
.点拨要熟悉交通标志的含义,且会灵活运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式.K重难要点1 用图像法描述物体的运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因此s-t图像是正比例函数图像,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而速度不随时间和路程的改变而改变,因此
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解题时需抓住各种典型运动的图像特点,分析相关图像所代表的意义.示范例题例题1.(单选题)如图所示的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图AB.图BC.图CD.图D【答案】B【解析】A为s﹣t图像,由图可见,路程不随时间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为v﹣t图像,由图可见,速度不随时间变化,是匀速运动,故B符合题意;
C为s﹣t图像,由图可见,路程随时间增大而增大,但路程与时间不成正比,所以是变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D为v﹣t图像,由图可见,速度随着时间增大而增大,且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所以是加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例题2.(单选题)【甘肃兰州2018中考】下图是反映新龟兔百米赛跑的s-t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比赛结果是乌龟获胜B.比赛开始时,乌龟先出发C.比赛途中,兔子和乌龟共计相遇三次D.整个比赛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全程为100 m,跑完全程时,乌龟用的时间长,所以乌龟输了,故A错误,符合题意;
乌龟从零时刻出发,兔子从t1时刻出发,所以乌龟先出发,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乌龟和兔子同一时刻在相同位置的点有3个,所以相遇三次,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路程相同,乌龟用时长,兔子用时短,根据
可得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要点2与速度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难点】常见的实际应用题型有追及(相遇)问题、火车过桥(隧道)问题、已知速度之比和路程之比求时间之比等.解该类题的关键是理清各个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在演草纸上做图等方式准确列出路程、时间、速度关系式,再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出.
示范例题例题1.(单选题)小汽车以15 m/s的速度行驶,货车以10 m/s的速度行驶,如果小汽车的车长为4.5 m,货车的车长为8 m,那么小汽车从货车后面到恰好超越货车所需时间是()A.0.83 s
B.0.9 sC.1.6 sD.2.5 s【答案】D【解析】解法1.小汽车从货车后面恰好超越货车的情景如下:
例题2.(单选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2,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则它们所用的时间之比是()A.2∶3B.4∶9C.1∶1D.9∶4【答案】B
点拨熟练运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式.不止可以用实际数据进行计算,还可以用字母代表物理量进行计算.声明:以上内容摘自包学习APP_动态教辅《全息解读·物理|八年级上》,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更多知识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