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动的英语对话:关于运动的英语对话疑问句有哪些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1-04
英语电话会话; 体裁结构潜势; 结构; 功能;语言手段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学 术 观 点英语电话会话的体裁特征分析梁文花 刘萍(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本研究运用“体裁结构潜势”理论,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对40篇选自互联网电话会话进行体裁分析结果表明: 1)英语电话会话作为一种有步骤、有目的的双边口语交际活动,体裁结构清晰,共有13个成分,包括6个必要成分和7个可选成分; 2)其交际功能明确,开端部分具有寒暄功能,本体具有交流功能,结束具有认可功能; 3)其语言手段稳定,即陈述视角从第一人称转为第三人称,词汇以简短动词、动词短语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形容词为主,句法以简单句、省略句、疑问句居多等。
本研究不仅揭示了完整的电话会话结构流程,还发现了功能图式和多样的语言表达资源,为教师培养学生英语在线交流能力提供新的思路关键词:英语电话会话; 体裁结构潜势; 结构; 功能;语言手段文献来源:梁文花,刘萍.英语电话会话的体裁特征分析[J].外语教学,2022,43(02):50-5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外语教学中体裁理论‘本土化’研究”(项目编号:20BYY2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梁文花,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体裁理论。
刘萍,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语篇分析理论
学术讲座学术讲座 | SSCI论文写作与发表经验介绍学术讲座 | 文学类SSCI A&HCI论文发表进阶系列课学术讲座 | CSSCI期刊编审:如何使学术写作更有价值学术讲座 | 青年学者如何突破论文发表困局?
学术讲座 | 如何用定量研究讲好社会科学故事?学术讲座 | 语言类学术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学术讲座 | 综述≠综抄,语言学高水平文献综述写作学术讲座 | 如何实现语言学研究的学术创新与跨学科研究学术讲座 | 研究如何创新?以翻译学跨学科研究为例
学术讲座 | 论文撰写与录用:编辑视角的案例分析学术讲座 | 杨润勇. 各级课题申报策略与方法学术讲座 | 人文研究的阅读与写作学术讲座 | 核心期刊编辑如何看待学术写作的策略1. 引言在信息技术高度全球化的今天,通过社交网络平台用英语进行远程在线交流似乎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方式,但传统意义上的语音电话在商业、文化及个人交往活动中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而,英语学习者学会用英语打电话十分重要,且有利于提高新技术手段在线交流的质量然而,我国目前英语教材及课堂教学却鲜有涉猎该方面的内容,即使英语专业大学毕业生用英语打电话也倍感力不从心,不知所措有关英语电话会话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厚,主要从日常会话分析的角度,探讨话语轮次与转换规则(Sackset al.1974;Schegloff 1979, 2004;Routarinne & Tainio 2017);电话开端与结尾的技巧及词汇、句法、文体特征(段江平2009;Starket al.2014;Näslund 2016);热线电话求助策略或专家身份构建弱化策略(Hepburnet al.2014;Bloch & Leydon 2019;袁周敏、张砚妮2019)。
遗憾的是,上述研究大多从社会文化及语用层面关注电话会话某些片断的结构序列、电话健康咨询技巧或关系管理,而非将英语电话会话作为一个完整的交际过程,考察其交际目的、体裁结构、社会功能及语言特征鉴于此,本研究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Halliday 1985/1994;胡壮麟等2005),运用“体裁结构潜势”理论(Halliday & Hasan1989),对真实情景中的英语电话会话语料进行分析,探索其体裁结构、交际功能及语言特征,试图为英语学习者厘清英语电话会话的图式脉络,提升他们的非面对面口语交际能力。
2. 体裁分析理论西方体裁研究领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四个分析模式,其中“体裁结构潜势”理论(以下简称GSP)是Hasan (Halliday & Hasan1989)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提出的此处的“体裁结构”不是形式结构,而是语篇的意义结构,是由一个言语社团可选择的总体意义构成的,包括做事、说话和相互联系的方式;体裁结构“潜势”是指同一体裁中语篇结构的潜势,所有语篇产生的源泉和系统。
人们对意义的选择取决于语篇产生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即上下文或“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情景语境包括三个成分: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语场是所发生的事件、谈话的题材等;语旨指的是讲话者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的角色关系、态度、地位、感情等;语式是交际的渠道和媒介,如论人是非、总统演讲、电话交谈等。
这三个变量决定语篇的总体目标,或意义组织,即人们常说的语域(register),决定语篇结构类型,即“体裁结构潜势”(GSP)换言之,语域是由语境配置CC (Contextual Configuration),即“实现语场、语旨、语式的值”构成。
由此,GSP模式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语境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语域配置,三要素的综合值可以预测语篇潜在结构成分,以及成分出现的次数与顺序; 2)每种体裁均有其结构潜势,包括语篇的必要成分(obligatory elements)和可选成分(optional elements),并遵循一定的出现次序; 3)体裁是由语篇的必要成分确定的,即具有相同必要成分的语篇属于同一个体裁,而可选成分则可以促成该体裁语篇的多样化特征。
由此可知,体裁结构潜势决定什么成分一定出现,出现在什么位置;什么成分可能出现,出现在什么位置;各个成分出现概率多大三者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图1.Hasan的体裁结构潜势(译自方琰、方艳华2002)该模式适合于描述诸如电话会话这类交际步骤较稳固、选择范围较小、也不会中间终止或退出的体裁语篇(高一虹、龙迪2001;张德禄、马磊2002),尤其是能够较灵活兼顾语篇的结构与功能,并穷尽分析其必要成分、可选成分以及可预测的语言表达手段(Xuet al.2010),有助于学习者根据语境辨认或选择适当的结构成分,得体地构建符合规范的电话会话。
为此,本研究重点回答三个研究问题:1)英语电话会话具有怎样的体裁结构?2)英语电话会话有哪些交际功能?3)英语电话会话采用何种语言手段?3. 电话会话分析运用GSP对英语电话会话的分析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研究内容,选取研究语料,概述语料的语境因素;确立语料的体裁结构,阐释其功能及语言特征,讨论研究发现。
3.1 研究内容电话会话属于日常口语,是一种在特定时间、地点、场景下,围绕特定目的展开的有步骤的、说者和听者共同参与的双边交际活动换言之,如同购物、问路、看医生等口语交谈,电话会话也是一种受一定目的支配、内部结构特征鲜明、高度约定俗成的交际事件(Bhatia1993),但不同于前者的是: 1)由于经过电信号转化和受外界噪音影响音质较差; 2)因不考虑非本族语者特点,语速一般较快; 3)因非面对面交谈,缺乏动作、表情、手势语、环境因素等辅助手段。
因此,电话会话较日常口语闲聊是聚焦功能、就事论事、句句如金的即时性交际媒介3.2 语料选取研究首先从在线英语听力室、我爱英语网、普特英语、大耳朵英语等4个网站选取英语电话会话100篇,构建3万多字的数据库,然后随机抽取40篇,其中私人会话和公务会话各20篇。
私人会话(private telephone conversation)是指亲友间的电话交谈;公务会话(official business telephone conversation)则是在办公场所接打的电话。
由于所选语料是现成的转写文本,研究只对其做静态的体裁特征分析3.3 语境因素对语料初步解析表明,电话会话的语境变量为: 1)语场,即发话人与受话人所谈论的内容或所做的事情,是由发话人的交际目的决定的交际目的主要有三个:获取服务(demanding services)、求取信息(obtaining information)和给予关心、祝贺、邀请、建议等(giving care,congratulation,invitation,proposals,etc.); 2)语旨,即电话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可能是公司职员、职员与上司或个人与服务部门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家庭成员、密友或邻里间的关系; 3)语式,即谈话双方使用的信道仅是“听觉”,而不包括“视觉”,缺乏非语言辅助手段,且经过电信号转化,受外界噪音影响。
这三个变量的值配置在一起,直接影响并决定电话会话体裁潜在的结构成分,亦即体裁结构潜势4.结果与讨论4.1 体裁结构根据GSP分析模式,通过细读、标注、对比、反复确认等程序,我们发现40篇英语电话会话语料的体裁包含13个结构成分:打招呼^回应^(自我介绍)^(指出受话人)^(确认身份)^(接通受话人)^(问候)^表明意图^协商^提供服务/信息/解决方法或接受或拒绝提议/预约/邀请等^(提示结束)^(认可结束)^结束。
在该表达式中,()内的为可选成分,^表示所有成分都是按一定的先后顺序排列的,位置一般不能前后颠倒,但属于该体裁的语篇均有出现率在60%以上的“打招呼”“回应”“表达意图”“协商”“提供服务/信息/解决方法或接受或拒绝建议/预约/邀请”“结束”等6个必要成分(以公务电话为准)。
这些必要成分决定电话会话的认知结构,而其它7个可选成分构成会话结构内容多样化的特征表1为40篇电话会话的结构成分及其出现频率表1. 电话会话结构成分频率分布
表1显示,公务电话和私人电话最多含有13个成分,但其频率分布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主要由交际情景所致,公务电话重在开头、结尾与解决发话人提出的问题,而私人电话除此之外,还顾及谈话双方的关系,大多要指出受话人、确认身份、相互问候等。
尤其是亲人密友间,发话人不等对方打招呼就抢先说话的比率高达25%,没有道别就挂电话有10%,而且谈话相对时间较长,需要一方提示(35%),对方才认可(35%),结束交谈不难看出,私人电话结构复杂,内容丰富,篇幅较长;公务电话往往反之。
但在任何情况下,电话交际可以没有首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中间部分不可缺省,出现率100%下面表2会话实例比较全面地显示该类体裁语篇的结构成分表2.英语电话会话实例
该例会话是同学间的私人交谈,由12个成分构成,出现顺序为:接话人A首先“打招呼”,发话人B做出“回应”并“指出受话人”;因发话人没有自我介绍,接话人“确认对方身份”,以便告知受话人谁打来电话;“受话人接通”后,双方“相互问候”,发话人紧接着“表达意图”;通过“协商”,受话人“接受发话人提出的建议”,然后“提示交谈结束”;发话人随即“认可”并道别,“结束”交谈。
这一实例几乎囊括了电话会话体裁结构的所有成分,且以“A-B→A-B→A-B...”模式向前推进,构成交互式“一问一答”紧凑的电话交际会话结构4.2 交际功能表3.英语电话会话的体裁结构、交际功能与语言实现手段
功能离不开结构英语电话会话13个结构成分可以从宏观上划分为3个部分:1)开端(opening),包括“打招呼”“回应”“自我介绍”“指出受话人”“确认身份”“接通受话人”“相互问候”等7个成分;2)本体(body),包括“表达意图”“协商”“提供服务/信息/解决方法或接受或拒绝提议/预约/邀请”3个成分;。
3)结束(closure),由“提示结束”“认可结束”和“结束”3个成分组成(详见表3)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英语电话会话因体裁结构紧致,交际功能十分明晰1)寒暄功能开端部分通过寒暄重在拉近电话交际双方的距离,建立人际角色关系,为本体部分的展开做好铺垫。
一般来说,电话铃响后,接话人首先打招呼,并自报家门,而发话人听到招呼声,立即回应,自我介绍,并指明受话人;接话人如果就是受话人,会直接自我介绍,确认对方身份后,双方相互问候当然,如果受话人不在场,接话人会设法接通受话人,接通后,双方再相互问候,以备进入“本体”。
2)交流功能本体部分具有交流功能,即交换物品/服务或信息(胡壮麟等2005)成功实现这一功能要经历三个步骤:一是发话人开门见山地表明打电话的意图,要么获取信息,要么求取服务,要么提出建议、预约、邀请等(见表2中10~11行);二是交谈双方围绕“意图”相互协商(如表2中13~19行),或受话人对发话人所提问题一一作答,有时受话人要记录对方的个人信息,预定房间或餐桌时尤其如此;三是受话人提供服务、信息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能否接受对方的建议、预约、邀请等取决于受话人的情况。
打电话经常接不通受话人,这时接话人往往会告诉对方受话人不在场的原因,并主动提出是否留言;或发话人要求留下姓名、电话号码等,或请求向受话人口头转达信息,或要求受话人回拨电话总之,接话人会详细、准确地记录有关内容,以间接提供服务或信息。
3)认可功能电话交谈双方能否礼貌而得体地结束一次交谈,需要双方协商、认可,旨在维系已建立的社会关系正如其它合作性的社会交往活动,“结束”同“开端”一样,不会突然出现,也不会无端终止,往往由“提示结束”“认可结束”和“结束”三步完成。
“提示结束”是指当发话人提出的问题得到答复后由一方发出“结束”提示,随后对方认可并相互道别,正式结束一次电话交谈4.3 语言手段从电话会话语料可以看出,电话交际这一特殊信息交际渠道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语言表达方式,以下仅列举几个比较突出的特征。
1)陈述视角从第一人称转换到第三人称,在面对面的交谈中可以说“我是…” 你是…?”等表达式,在电话会话中代之以This is Robert Nash speaking./This is she....; May I ask who is calling? 等句式;
2)以简单的短句、省略句、疑问句居多, Hello.What can I do for you? Do you have a table for two this evening? 等,以多、快、好、省地推进交谈;
3)大量使用简短动词及动词短语,如tell、know、take、leave、put、come、makeit、haveto、deal with、liketoknow、wanttosay等,以准确无误地表达交际意图;
4)较多使用表达强烈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如great、wonderful、perfect、splendid、fine等,用以传达对说话人所提建议或所做安排的认同或赞许;5)语气词、虚词、连词等的使用频率较高,如Oh、yeah、Yeah、Mm...hmm、Uhhuh、Well、but、and、so等,表示听话人得不到说话人视觉反应时,给予对方以“我在听”“请继续讲”等类似避免冷场的语音反馈,来维系电话交流进程。
上述主要语言特征表明,在非面对面交谈中,双方无法凭借面部表情传递信息,靠动作提供物品因此,无论“打招呼”“回应”,还是“获取服务”“给予服务”,均靠简短、明快、较为固定的语言表达手段来完成4.4 讨论以上分析发现,英语电话会话具有日常会话的显著特征,但从Hasan的GSP理论来看,该类体裁之所以具有独到的体裁结构、功能及语言特征,主要受制于特殊的语境因素,取决于交际目的。
1)CC配置中的语场对英语电话会话结构复杂度起主要作用无论公务还是私人电话均在特定时间、地点,围绕特定话题展开交流,虽然均考虑省时、省力、惜话、惜金等因素,保证电话交谈高效率和高速度进行,但一次会话所用时间或所占篇幅的长短,或结构成分的数量,基本上取决于语场,即谈话内容。
例如表2中有关确定邀请谁参加聚会的私人会话,就包含了12个结构成分,长达279个词汇而因突发事故呼叫救护车时,电话会话(如B:My husband’s broken his leg. A: What’s your phone number? B: Call just 82886. The address is 149 Modern Road. A: The ambulance will be there in a few minutes.)可以省掉开端、结束及本体中其它可选成分,缩短为4句话、2个结构成分,即“求取服务”和“给予服务”,印证了Hasan(Haliday&Hasan1989:62)提出的“必要成份主要与语境配置CC中的语场有关,因而体裁的确定似乎主要取决于语场”的论断。
2)交际目的决定英语电话会话的必要成分这里“目的”即交际“意图”表1显示,40篇语料中没有一例电话缺乏交际目的/意图,“意图”是电话交谈必要条件,出现率100%因此,打电话不是“获取服务”就是“求索信息”,即使家庭成员间的闲聊也是如此,(如A:What’s the forecast? Are we going to have more snow?And...is your mother awake? B:Hangon, Dad. The first answer is ‘yes’ and these cond is ‘no’.)。
可见,只有目的/意图才能引发“协商”(100%)和“提供服务或信息”(100%),使得“打招呼”(90%)和“结束”(95%)(紧急情况例外)才有必要,这样一个实现了必要成分的语篇才算是意义完整的语篇正如Hasan(Halliday&Hasan1989:62)所说,任何一种体裁都有一个总体目标,电话会话尤其如此。
3)电话会话的体裁结构是语境配置的语言表达因特殊的情景语境,即“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非面对面的交际信道,缺乏动作、表情等非语言协同操作,语言是电话会话唯一的信息传递方式无论在“开端”“本体”或“结束”部分,各个结构成分无不依赖相应的语言手段来实现各自的功能,即便在较为复杂的“协商”过程中,一方聆听对方的建议时,也需要不时地发出“Yeah、Mm...hmm、Uhhuh”等语音反馈,来维系谈话进程。
因此,语言是构建电话会话结构成分的唯一手段,同样,语言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会话的社会交际功能在此,语言就是结构,结构表达功能不难看出,英语电话会话的体裁结构潜势是系统的、有序的虽然语场主要决定会话的交际结构,交际目的制约其必要成分,但语旨、语式对语篇整体意义的构建同样发挥重要作用,语境三个要素的综合值才决定英语电话会话的总体结构和功能(Halliday&Hasan1989:62)。
5.结语研究发现,英语电话会话是特殊情景语境下,结构成分相对封闭和稳固、功能/意义数量不多的双边口语交际活动,且除本体部分的“协商”需要根据“意图”灵活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以外,其余各成分均具有相对固定的语言实现手段(见表2、3)。
不难看出,本研究拓展了体裁分析的疆域,超越了以往研究针对电话会话个别片段的结构功能分析的局限(Schegloff1979,2004;段江平2009),尤其从宏观上揭示了语境因素与语篇结构与功能及其语言形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进一步证实了Hasan(Halliday&Hasan1989)的体裁观,即“体裁是由语篇的必要成分来定义的”。
本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话会话结构流程的整体性便于学习者参考、布局会话结构英语学习者可依据该流程构建电话会话的宏观结构及其构成成分,并围绕特定交际话题,根据与受话人的关系,选择恰当的成分,在实践中构建结构规范的电话会话。
2)与结构同步的功能图式便于学习者模仿,设置会话内容凭借该图式,学习者可判断电话会话如何在开端部分热情“寒暄”,明确表达“意图”,通过“协商”实现“交流”的目的,成功完成一次电话交谈3)丰富的语言表达资源可供学习者随时调用,实现会话功能。
学习者可根据交际情景语境,从中选择“打招呼”“表达意图”“协商”“提供服务/信息”等相应的、可预测的语言表达方式,必要时借用避免冷场、维系交流进程的语音反馈手段,掌握电话交际策略当然,学习者要用英语流利得体地进行电话交谈,尚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大语言输入量,大量接触真实直观的电话会话材料和语言使用环境,反复模拟训练不同场景下公务和私人电话会话全过程,以提升该类语篇的体裁意识与交际能力。
适应微信排版,本文格式略有变动,欢迎阅读《外语教学》纸质版期刊或知网下载论文。本文编辑:刘琛 吉林外国语大学本文审核:王峰 山东大学功能、认知、语用著作推荐/往期回顾
原版书海外代购!如需购买国际原版学术著作,可以联系我们询价,支持对公转账,可以制订合同,开具电子发票联系人王老师1350189212专著推荐 | 施旭《文化话语研究:探索中国的理论、方法与问题》(第2版)。
专著推荐 |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专著推荐 | 批评话语经典读本Routledge Handbook of 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
专著推荐 | Hyland推荐的学术话语分析三大流派经典读本专著推荐 | Hyland推荐的Student academic writing重要读本专著推荐 | 论辩风格:论辩话语中不同功能变体的语用论辩研究
专著推荐|刘笑元《新加坡媒体对中国形象的话语建构研究2000—2018》专著推荐 | 经典读本“多模态话语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3卷本)专著推荐 | 多模态翻译、多模态话语分析国际前沿专著专著推荐 | Routledge《口笔译实证研究新视角》
专著推荐 | 劳特利奇新书《口笔译的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专著推荐 | 王振华《法律语言研究——语篇语义视角》专著推荐 | 杨雪燕:《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与实践》专著推荐 | 黄国文、陈瑜敏:《系统功能语言学十讲》
专著推荐 | 黄国文、辛志英《什么是功能语法》专著推荐 | 张德禄: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第二版)专著推荐| 最容易懂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原版教材:A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of English
专著推荐 | 系统功能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专著推荐 | 话语分析重要读本Discourse Analysis:A Resource Book for Students专著推荐 | 《批评话语分析、批评话语研究及其他》(2020)
专著推荐 | 批评话语分析《叙述立场,道德与政治身份:Facebook上发起运动上的运动》专著推荐 | 医患争执话语研究:Argumenta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专著推荐 | Jane Lockwood等《亚洲全球商务沟通话语研究》专著推荐 | 潘红 《哈葛德小说在晚清:话语意义与西方认知》专著推荐 | 2020话语分析国际前沿专著专著推荐 | Bloomsbury符号学研究系列7卷本
专著推荐 | 认知语言学国际前沿与经典专著推荐 | 认知语用最新著作: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Pragmatics专著推荐 | Modeling Irony A cognitive-pragmatic account
专著推荐 | Handbook of Pragmatics:24th Annual Installment专著推荐 | 网络语用学Pragmatics Online专著推荐 | 《劳特利奇语用学手册》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Pragmatics
专著推荐 | 新世纪英语语言文学界面研究丛书(6种)专著推荐 | 应用语言学研习丛书(13种)专著推荐 | 商务英语教师学养丛书(15册)专著推荐 | “什么是语言学” 普及系列(18种)专著推荐 | 数字时代如何研究网络语用模因?(5卷本国际前沿著作)
专著推荐 | 人际语用学国际前沿著作(6卷本)专著推荐 | Doing Pragmatics (第4版)专著推荐 | The Pragmatics of Text Messaging专著推荐 | 冉永平 等. 《语用学十讲》
专著推荐 | 刘正光 李雨晨:《认知语言学十讲》专著推荐 | 2021年认知、隐喻最新国际前沿专著专著推荐 | 认知诗学经典读本Cognitive Poetics(修订版)专著推荐 | 王寅《认知语言学教程 》
专著推荐 | 卢卫中:《认知修辞学:象似性的修辞性研究》专著推荐 | 谢世坚《隐喻认知视角下莎剧的修辞及汉译研究》专著推荐 | 《汉语时空隐喻表达式的历时研究》专著推荐 | 《论语》英译变异的功能语篇分析
专著推荐 | 《多模态话语分析:英语教材中的知识与价值观》专著推荐 | 杨炳钧. Non-Finiteness: A Process-Relation Perspective专著推荐 | 认知、隐喻最新国际前沿专著
专著推荐 | 马乃强《英语母语学习者汉语成语理解习得研究》专著推荐 | 对比语言学著作与教材(3本)专著推荐 | 《语料库视域下的话语标记研究》
扫码关注我们语言学通讯投稿:dianzishu@126.com商务合作:13501892122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