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简答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1-23
Day32中国教育史
献身、求实、团结、奋进——内蒙古师范大学
开始背书2021/05/07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教育思潮和教育运动(简答、论述)(了解即可,只要记住框架)学前导读: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
这些报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新文化运动在大陆的影响一直及于1949年左右,其主要成果有三:
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了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
在政治上,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图存图强的现代人才,同时也形成了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第三条道路”政治势力,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准备1新文化运动抨击传统教育,促进教育观念的变革
1.新文化运动从思想文化领域继续了辛亥革命未尽的事业1915年9月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发动的舆论阵地,新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他们彻底地批判封建专制和迷信,提倡民主与科学。
2.新文化运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也使西方教育观念的影响不再局限于少数精英分子而成为一种普遍的大众化的要求教育观念转变表现在:教育的个性化:这一观点增强人们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对个性教育的倡导教育的平民化。
:坚持教育的的平民化方向,打破了以往贵贱上下,劳心劳力,治人与被治的阶级教育,促进教育机会平等教育的科学化:强调的怀疑精神和对科学方法的追求2平民教育思潮1.内容提倡教育普及,反对教育等级性和教育特权,提倡尊重个人价值,发展个性教育等。
2.表现两种倾向:一种倾向于改良主义,希望通过平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另一种倾向于革命,主张平民教育不仅传播知识,还要唤起工农群众的革命觉悟,代表人物李大钊,毛泽东等3.平民教育运动1923年,晏阳初、陶行知等人发起“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掀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平民教育运动。
1925年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逐渐30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取代4.评价积极:平民教育活动,使得一些平民受到一定程度文化知识教育,客观上扩大了教育的对象,在一定范围内普及了教育消极:但是这种教育往往充满空幻的、消极的劝告,实际上使得平民想个美好的境界却没有给他们指出达到此境界的道路,有的教育内容甚至干脆宣扬知足、安分等思想,客观上起到维护现存社会制度的作用。
3工读主义教育思潮“工读”是指提倡“做工和读书相结合”但在思潮发展和具体实践中,“工读”表现为不同追求:勤工俭学勤工是为了获得经济收益,解决求学的费用工学结合把所学的内容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劳心与劳力的结合。
以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养成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者平等的观念建立一种“新村”社会的理想强调学生和知识分子应与工农群众结合唤起工农革命觉悟,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所强调的正是这种工读主义道路4职业教育思潮1.性质职业教育思潮
:这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而兴起的教育思潮中华职业教育社是中国第一个研究、倡导、实施职业教育的全国性教育团体2.内容1915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多次提出发展职业教育的议案1917年,黄炎培组织了。
中华职业教育社,进一步在理论上探讨,在实践中推行职业教育将这一思潮推向高峰3.目的准备为个人谋生,准备为社会服务,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发展生产力4.评价培养人才,推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改进近代学制,起了积极的作用。
5勤工俭学运动1.人物1916年,蔡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在法国组织勤工俭学会,以“勤于工作,俭于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为宗旨,在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在法华工中开展教育,创造了半工半读的教育形式2.内容。
1919-1920年,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形成高潮早期共产主义者是此阶段的主要发起、组织、参加者,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性质发生变化,从通过勤工与俭学维持生计,到勤工与俭学结合,以探索改造中国出路的境界3.评价性质
:是一次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脑力运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大规模的实践尝试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对西方教育思想的引进、对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现代多方面专业人才培养,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6科学教育思潮1.“科学的教育化”让科学知识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大科学在学校教育内容中的分量关心如何进行科学教育的问题,如科学的教育不能只注意知识的灌输,还要注意实验、启发,不能只传授知识,还应养成一种科学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等。
2.“教育的科学化”提倡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办教育教育理论的研究必须运用调查、测量、统计、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如注重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研究广泛开展教育教学方法、课程和教学组织形式等研究,重视教育实验、心理与教育统计和测量。
3.评价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蔚然成风,教育以及心理测试、智力测试、教育统计、调查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教育界成为十分流行的研究手段各种新教学方法的试验广泛开展,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等方法为人们耳熟能详。
高校开设置培养教育学科专门人才的学科和专业7国家主义教育思潮1.人物五四时期从欧洲传入我国,代表人物曾琦、李璜、余家菊等人国家主义派对推动当时的“收回教育权运动”起了很大的作用,是20世纪20年代收回教育权运动的中坚力量之一。
2.内容在教育中强调“民族性”、“国家性”的教育,反对民族虚无主义,认为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寄托主要来自对过去历史的怀念,在教育中要注重本民族文化和历史的教育重视情感教育,认为共同相通的情感是形成国家意识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