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知识点: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总结归纳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1-31
高考地理复习书籍推荐,欢迎购买,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有力动力!谢谢您!专题一 地球运动高频考点一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1.地方时和区时计算(1)步骤与方法高频考点二 昼
高考地理复习书籍推荐,欢迎购买,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有力动力!谢谢您!专题一 地球运动高频考点一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1.地方时和区时计算(1)步骤与方法高频考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及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直射点位置北半球昼夜分布南半球昼夜分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赤道昼夜平分昼夜平分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2)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直射点移动方向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向北移动昼变长夜变短昼变短夜变长向南移动昼变短夜变长昼变长夜变短(3)昼夜长短变幅大小——看“纬度”
纬度赤道赤道—极圈极圈—极点变幅大小零纬度越高变幅越大相等(24小时)与纬度无关(4)昼夜长短对称规律①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②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条纬线,一半球昼长等于另一半球夜长③同一条纬线昼长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和为24小时。
④极昼(夜)规律,极昼(夜)起始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纬度越高,极昼(夜)出现的天数越多高频考点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具体如图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变化特点的判断技巧(1)分布看“远近”——远小近大距离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2)变化看“移动”——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的方向移来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太阳直射点远离某地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微专题 太阳视运动1.太阳的视运动状况决定太阳方位太阳视运动轨迹是以观测点为中心,目视太阳在天球上运行的轨迹。太阳周日视运动实质上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以下图为例:
(1)图中北极星的仰角为40°,故该地纬度为40°N图中A、B、C分别代表北、南、东方向,正午太阳位于正南,①②③分别为夏至日、二分日、冬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路径(2)以③冬至日为例:日出、日落时太阳位于地平圈上,太阳高度为0°,H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其大小为90°-(40°+23°26′)=26°34′。
该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所跨弧度小于180°,即昼短夜长(3)太阳的周日视运动状况直接决定了不同时间的太阳方位状况如每天上午10时前后,北半球中纬地区的人们可以看到太阳位于东南方天空2.一年当中太阳的日出、日落的方位。
(1)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的以外区域,日出东北、日落西北(2)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的以外区域,日出东南、日落西南(3)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时,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4)北半球刚好极昼的地方:日出正北、日落正北(5)南半球刚好极昼的地方:日出正南、日落正南3.正午太阳的方位(极点与极夜地区除外)(1)直射点以北地区:太阳始终位于正南(2)直射点以南地区:太阳始终位于正北。
(3)在直射点上:太阳始终位于正上空4.一天当中太阳的方位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1)春秋分日: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2)直射点在北半球: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
(3)直射点在南半球:东南→正南→西南。5.常见太阳视运动图(1)有极昼夜区(极点除外)—太阳视运动图(左图)
出现极昼的地区(除极点):一天内太阳不落到地面以下,正午12点时太阳高度最大,0点(24点)时太阳高度最小因此若位于北半球,太阳升落方位均为正北;若位于南半球,太阳升落方位均位于正南(2)极昼期间的极点—太阳视运动。
(右图)极昼期间的极点:极昼期间的极点一天内太阳不落到地面以下,并且一天内太阳高度不变。在南极点看到太阳沿纬线自东向西(逆时针)水平移动;在北极点看到太阳沿纬线自东向西(顺时针)水平移动。
专题二 大气运动高频考点一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应用1.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是个能量传递过程,其过程如下:
技巧点拨:判读大气受热过程中需注意:(1)理解大气受热过程的实质,地面先吸收太阳辐射,然后把热量传给大气,大气通过逆辐射把热量又还给地面(2)地表在白天接收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随时都存在,只不过不同时刻强弱不同,且大气辐射最强和地面辐射最强的时刻分别是大气温度最高和地面温度最高的时刻。
(3)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白天一般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晚上一般考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2.原理应用(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①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②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 ↓太阳能丰富←大气的削弱作用弱(2)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应用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
二、气温及变化(日变化、年变化)的影响因素
三、等温线弯曲及闭合成因分析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
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2.等温线闭合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高频考点二 大气运动与降水一、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关键点
(1)理清形成过程:两地冷热不均→产生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产生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2)抓住根本原因:两地冷热不均(3)明确垂直气压分布特点:垂直方向上,总是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
2.热力环流中等压面弯曲状况的应用(1)判断近地面的冷热分布及气温高低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为受冷地区,气温较低;等压面下凹的为受热地区,气温较高(2)判断水平气流运动方向气流由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流向等压面下凹的地方。
(3)判断近地面的天气状况近地面等压面上凸的地方多晴朗天气,等压面下凹的地方多阴雨天气3.常见的热力环流及其影响(1)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2)山谷风:在山谷和盆地,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3)城市热岛环流:一般将绿化带布局在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业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二、风1.图解风的形成
2.风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气温差异→气压差异→风力强弱。
(3)地形(山脉阻挡风→风力减弱;垭口或峡谷地带且风向与峡谷延伸方向一致→狭管效应→风力增强)(4)地势高差大小→下沉气流强弱(5)经过湖面或海面,摩擦力较小,风力较大三、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四、影响降水的因素。
1.影响降水的因素(1)大气环流与降水(大陆东岸考虑季风,大陆西岸考虑三圈环流)形式对降水的影响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信风带一般少雨;大陆东岸地区多雨西风带多雨极地东风带
少雨(2)海陆位置:近海受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4)洋流:暖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寒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少(5)天气系统与降水:受锋面、气旋影响,降水多;受单一气团、反气旋影响,降水少。
(6)人类活动与降水:人类活动改造下垫面从而影响降水如修建水库、滥伐森林等2.根据两地距离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方法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的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1)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2)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3)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4)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方法点拨:有关“降水”问题的思维流程
高频考点三 常见天气系统一、天气系统的判断方法:1.根据天气要素特征判断天气特征主要包括气温、气压、阴晴、风力、风向和湿度等,结合天气系统产生的天气要素变化特征,可以确定所属的天气系统类型2.根据等压线图判断。
在等压线图上,不同锋面类型可利用不同的气压形式或锋面符号判断,气旋和反气旋则可通过气压状况和风向等信息判断3.根据特殊的气象特征进行判断冷锋快速过境时,在春季可能形成沙尘暴,冬季形成寒潮、暴雪,夏季形成暴雨;暖锋出现连续性阴雨天气、准静止锋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海洋上的气旋会带来强降雨,还会发展成台风(飓风);亚洲高压形成干冷天气、副热带高气压形成炎热干燥的天气。
二、锋面气旋的判读方法:
1.判断所在半球: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偏为北半球,向左偏为南半球由上图所示风向可判断为北半球2.判断锋面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3.判断锋面类型:无论南北半球,气旋西部低压槽均为冷锋,东部低压槽均为暖锋,只是锋面移动方向有差异。
上图所示锋面逆时针方向移动4.判断降水位置: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暖锋降水全部在锋前判读等压线图时,明确高低压中心和锋面的位置注意观察、分析冷暖气流和各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然后将图像信息与天气系统的天气特点对接起来。
三、主要准静止锋及分布
四、掌握天气系统与天气变化关系的两大技法1.特征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天气特征大风降温天气连续性降水沿海地区风暴潮、大风、特大暴雨天气晴空万里低压槽上多降水天气系统判断冷锋活动暖锋或准静止锋台风活动(气旋系统)
高压控制锋面气旋活动2.活动规律法——把握不同天气系统的活动特点(1)冷锋→主要在冬半年→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2)准静止锋→江淮准静止锋(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天山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贵阳的冬雨)、华南准静止锋。
(3)高压(反气旋)系统→7~8月份长江流域的伏旱(副热带高气压带)、秋季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亚洲高压)(4)低压(气旋)系统→夏秋季节热带气旋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春季和秋季的温带气旋主要活动于华北、东北地区。
技巧点拨:天气系统图的判读步骤
高频考点四 气候一、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般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或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确定大气环流(受气压带、风带影响,还是受季风影响);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结合气候模式图确定气候类型。
如下图所示
三、气候特征描述技巧分析气候特征的一般模式是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如下表所示气候要素描述方法常用词举例气候类型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描述该地气候类型多样或单一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气温冬夏气温高低、气温的季节变化和年变化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降水冬夏降水量多少、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多或少、干或湿四、局部地区河谷干热的分析思路:1.干(1)降水少→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降水量少。
(2)蒸发量大→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3)逆温→夜晚山坡上部的冷空气下沉至谷底,(抑制对流)增强谷底干旱2.热(1)纬度:纬度低,气温高(2)海拔:海拔低,气温高(3)焚风:背风坡处,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
(4)谷底多荒漠,比热小,吸热快,增温。五、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右图所示)
一、逆温的含义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但有时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即出现了逆温现象(如下图所示B、C之间)二、逆温的类型1.辐射逆温(图1)。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
图1
图22.平流逆温(图2)由暖空气平流到冷地面上,贴近地面的空气层受冷地面的冷却作用,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平流逆温的形成也是由地面开始逐渐向上扩展的其强弱由暖空气和冷地面间温差的大小决定,温差越大,逆温越强。
3.锋面逆温锋面逆温多发生于暖锋过境时在对流层大气中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一般是海拔每上升100 m气温下降0.6 ℃,如果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这个比值就会出现逆温现象如果空气上暖下冷,逆温现象就十分明显了。
锋面是在冷暖气团相遇时,冷而重的冷气团在下,暖而较轻的暖气团爬到冷空气上方形成的冷暖气团交界面在锋面附近空气上暖下冷,出现逆温现象锋面逆温出现在暖锋前的冷气团所控制的地区内
图3
图24.地形逆温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气温的倒置现象三、逆温的影响不利影响成雾早晨易出现多雾天气,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人们的出行,易出现交通事故。
大气污染逆温使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如雾霾),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有利影响沙尘暴逆温时不利于沙尘扬起航空低空逆温造成的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高空逆温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
原因是高空逆温会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