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翻译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2-18
日出日落,斗转星移,昼夜更替,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一天为单位的时间律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真切而又最麻木的体会,日常到我们麻木,麻木到我们甚至感受不到它的律动,上班下
日出日落,斗转星移,昼夜更替,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一天为单位的时间律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真切而又最麻木的体会,日常到我们麻木,麻木到我们甚至感受不到它的律动,上班下班,上学放学,日复一日,简单重复,仿佛毫无变化永无尽头。
然而,时间不经意地流逝所造成的变化超乎你的想象让我们把时间尺度拉长到一年,一年中地球上发生的一幕幕故事远比一天丰富多彩,甚至精彩至极四季更替、草木枯荣、农民春播夏耘秋收冬藏、东非大草原上史诗般的动物大迁徙,拨动这一切背后的生命时钟的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01 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由于地球表面为球面,太阳光线为平行光线,所以任何时刻地球上有且只有一个太阳直射点,如下图中点。
E即为此时此刻的太阳直射点。
随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发生改变,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太阳直射点所在地当天正午太阳高度为90°,即我们视觉上看到的太阳在头顶,万物无影。
夏至日北回归线上太阳视运动轨迹如上图所示。
体现在热量上就是气温高,太阳高度越大,受热面积越小,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辐射就越多,气温相应越高(不考虑其他因素)。
02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黄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也称为太阳赤纬角或黄赤大距,目前黄赤交角约为23°26。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纬23°26′之间往返移动的周年变化,即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黄赤交角的度数决定了南北回归线的纬度,以赤道为中心,太阳直射点南北最远到达23°26,就像一个散步的人,到此转身返回,因而被称为回归线,即太阳转身的地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就像一个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徘徊。
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将永远在赤道,我们的世界会多么单调乏味。
03 四季更替和五代划分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造成地球上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进而导致热量分布的时空差异,即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04 水热变化因时制宜农业生产有明显的时间节律性,根据季节水热条件适时而动,不违农时,而水和热的变化很大程度上由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决定。二十四节气:四时轮转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就是服务于农业生产伟大发明,根据气候的变化指导农业生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大,二十四节气主要适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该地属于温带,四季分明,受热量所限,并不是全年都能满足作物生长,农业生产节律性极强,大体表现为春播夏耘秋收冬藏洞里萨湖:生命之湖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东南亚中南半岛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冬季,该地盛行东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为旱季
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西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雨季。
洞里萨湖又名金边湖,位于柬埔寨境内北部,呈长形位于柬埔寨的心脏地带,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湖滨平原平坦、广阔,长500千米、宽110多千米,西北到东南,横穿柬埔寨,在金边市与贯穿柬埔寨的湄公河交汇它像一块巨大碧绿的翡翠,镶嵌在柬埔寨大地之上,为高棉民族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是柬埔寨人民的“生命之湖”。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洞里萨湖旱雨季水位差异巨大每年的5-10月雨季,湖面面积可达11132平方千米,水深达14米;当旱季来临时,水深只有1米悬殊的变化,使旱季时露出的湖底淤泥,成为农民播种早稻的肥沃良田,雨季时,藏匿无数昆虫及微生物的杂草沉入湖底,成为滋养鱼类的天然饲料。
居住在洞里萨湖的居民,都是住在高脚木屋内,随着雨季来临,湖水变化,房子可以“整间”用船拖走或是用卡车搬走湖畔的村落有住家、学校、商店、邮局甚至是教堂,街搭建在水面上,形成特殊的聚落景观洞里萨湖湖面的季节变化使农事和渔事活动具有季节性:丰水期淹没的农田沉积了大量的泥沙和有机质,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这些沉积的泥沙和有机质,以及淹没土地上的动植物,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来源;枯水期水位下降,露出的湖底淤泥,成为农民播种水稻的良田。
埃及:尼罗河的赠礼水是生命之源,河流孕育文明,这在埃及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从卫星图像上看,非洲大地一片苍黄,沙海横流,毫无生机,但在这茫茫黄沙之中有一条绿色走廊——尼罗河尼罗河两岸一片翠绿,由南向北生长,在地中海入海口舒展开一片墨绿色的银杏叶——尼罗河三角洲,这里就是埃及,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因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在阿斯旺大坝建成之前,尼罗河定期泛滥,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一层厚厚的淤泥,土质疏松肥沃,非常易于耕作,古埃及的人们正是在这些肥沃的土壤上种植棉花、小麦、水稻和枣椰等农作物,创造出灿烂的古埃及文明而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也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尼罗河下游的水量主要来自青尼罗河,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该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为雨季,信风带控制时为旱季,旱雨季的变化导致尼罗河定期泛滥
05 东非动物大迁徙:夸父逐日
每年6月左右,坦桑尼亚大草原的青草被逐渐消耗,食物变得越来越少。为了食物,草原上的动物会长途跋涉3000多公里,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
百万头的角马,数十万计的斑马、羚羊组成声势浩大的队伍,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保护区北上,终点是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跋涉3000多公里与此同时,途中不仅要穿越狮子、豹埋伏的草原,提防随时有可能出没的豺狗以及在狭窄的马拉河两畔聚集的鳄鱼,这些食肉动物准备分享即将到来的盛宴。
当到达终点之后,由于气候的变化,短短两三个月之后,这200多万只食草野生动物组成的远征大军将再次不辞辛苦的追寻青草返回塞伦盖蒂在这数以百万计的迁徙队伍中,只有30%的幸运者能够回到出发地,而跟随它们一起回来的,还有。
40万在惊险旅途中诞生的新生命。关闭观看更多更多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从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5月之间,非洲的食草动物们生活在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保护区内这里有丰美的水草为它们提供了足够多的食物从每年的5月中后期开始,非洲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就迎来了它的旱季,在这期间,公园的水草不能满足大量食草动物们的需求,所以食草动物们开始向塞伦盖蒂的西北面迁徙,只为追赶青草和水源。
到了每年的7、8月,持续的干旱严重的威胁到了动物们的生存,所以大量的动物纷纷越境,穿越马拉河,来到马赛马拉,这样的情况会一直持续到每年的9月从10月份开始,非洲的塞伦盖蒂大草原重新迎来的雨季,在雨水的滋润下,青草开始返青。
同时,面积只有塞伦盖蒂约十分之一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并不足以维持数量庞大的食草动物们所以,动物们又开始从东线南迁到塞伦盖蒂,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一个月的时间基本结束要在每年的12月12月,动物们回到了家园,开始繁衍后代、修养生息,逐渐补充在路途中失去的同类数量,为第二年做准备。
这堪称史诗的壮烈大迁徙,表面上看是在追逐水草,实际上也是在追逐太阳直射点。因为正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了东非热带草原气候区的雨带移动,从而形成了动物大迁徙。
它们忍饥挨饿、长途跋涉,冒着被豺狼狮豹捕杀的危险追逐着太阳直射点,堪称现代版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的传说有什么深远意义?我不知道,我看到的最表面就是追寻,而往往最简单的就是最深刻的,就如同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在追寻一个目标——生存繁衍我们人类以高等生物自居,想了很多,做了很多,自认为超脱了庸俗的觅食繁殖、生死循环,上升到了更高的境界,赋予了人生更高远的意义。
可现实中这些复杂的东西往往让我们迷失方向,变得不那么坚定和执着,犹豫彷徨,日复一日,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年复一年,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时,我们或许应该向动物学习,像东非草原上的角马一样,简单一点,单纯一点,想得少一点,做的少一点,目标会更加清晰和坚定。
纵使身后有豺狼狮豹追杀,面前有鳄鱼埋伏,我们也要勇敢地纵身一跃,横渡河流,翻越峭壁,去追寻青草和水源,去追寻太阳直射点,去感受生命最原始的律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