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运动会开幕式_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开幕式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3-12
为安徽健儿加油!
以“点燃冰雪激情 绽放中国梦想”为主题的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昨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开幕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资格赛上,安徽省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共收获2枚银牌(陈梅婷女子青年组个人亚军;青年组混合团体亚军)、1枚铜牌(冯俊熙混合团体季军)。
冯俊熙、张芯竹、田嘉译、朱涵宇这4名运动员代表安徽省闯进“十四冬”决赛,陈梅婷等3名队员作为辽宁与安徽联合培养运动员也进入“十四冬”决赛
“十四冬”创造了三个“首次”即北京冬奥会后首次举办的全国冬季项目大型体育赛事、内蒙古自治区首次承办的全国大型综合性体育盛会、首次设置群众比赛项目的全国冬季运动会本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实施“十四五”规划、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全力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举办的一届综合性体育赛事,是对我国冬季运动发展的一次大检阅。
“十四冬”创造了“五个第一”相比之前的全国冬季运动会,本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实现了“五个第一”:第一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组团参赛,允许一定条件下联合培养运动员,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调动各方面发展冰雪运动的积极性,进一步巩固拓展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成果;
第一次全面对标冬奥会设项,增设青年组,既巩固优势项目又促进一般项目发展,全面提高我国冰雪运动综合实力;第一次在冬运会上组织群众赛事活动,近400名冰雪运动爱好者参加速度滑冰、越野滑雪项目比赛,持续点燃人民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激情;
第一次将体能作为竞体比赛资格赛的准入标准,引导各方面重视体能,磨炼意志、预防伤病,提高技术水平;第一次在速度滑冰、空中技巧等项目上设定进入决赛的最低成绩标准,杜绝低水平竞争,不断提升训练质量和效益“十四冬”开幕式凸显七大亮点。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开幕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融合“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凸显以下七大特色亮点:一台简约精致的盛宴本次开幕式展演,整场参与表演的演员仅有(专业演员和群众演员)800余人,通过数字技术并结合利用AR虚拟视效,为整台文体展演营造了更广阔、更多变、更惊艳的呈现空间。
演员主要来自内蒙古艺术剧院、全区各地乌兰牧骑,他们将内蒙古大地的“豪情、豪迈、豪放”呈现给全国人民
一个数字创新的舞台开幕式的舞美采用天地同圆的设计,将速滑馆的冰上赛道,通过地屏、立屏、顶部环形投影、舞美景片等多种舞台影像载体,创意性地与科技舞台融合一体,构建超视距舞台观演效果和沉浸式表演空间,凸显冰雪运动的速度与激情,配合“草原绿、冰雪白、科技蓝、中国红”的视觉基调,打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全景化沉浸式舞台空间。
一场传承创新的演绎深入挖掘内蒙古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选用了多首耳熟能详的内蒙古优秀歌曲,以及那达慕、安代舞、马头琴等民俗、歌舞、器乐等表演元素,通过时尚化的包装和潮流化的编排,在传承与创新的碰撞下展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活力。
一幅大美中国的画卷“十四冬”的体育代表团首次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参赛,并全部参赛各代表团入场背景画面首次将各省份的人文风情、地标建筑通过非遗剪纸、国风画卷等方式进行艺术化处理,让观众领略一幅多彩神州、大美中国的时代画卷。
一队与众不同的旗手此次冬运会会旗的执旗手,不同于以往仅由运动员或武警官兵担任旗手的方式,优选了八名内蒙古自治区时代楷模和先进工作者加入旗手队伍,他们有全国道德模范、全国防沙治沙标兵等一曲体育精神的颂歌北京体育大学学生朗诵的《中华体育精神颂》,呈现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的新风貌,为冰雪体育注入蓬勃的生命力和不竭的动力。
一次虚实结合的点火点火仪式融合体育元素和AR技术,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跨越室内外场地点燃火炬塔本届冬运会是历届全国冬运会中规模最大、项目最多、标准最高的一届除内蒙古各赛区外,部分比赛项目在北京延庆、河北张家口北京冬奥会场馆举办,共有来自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港澳地区的35支代表团3000余名运动员参加竞技体育和群体项目的比赛,在8个大项、16个分项、180个小项上展开角逐。
开幕式前,“十四冬”已经结束了群众比赛项目及滑雪登山、北欧两项、雪车雪橇等76个小项的争夺开幕式后,还将展开100个小项的较量内容来源:2024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内蒙古日报、央视新闻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