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体操舞蹈视频_运动体操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3-13
体操宝贝与武体体操队——兼谈体操培养模式的变迁(附体操宝贝舞蹈排练视频)
点击上方蓝色 体操小虫 进行关注
2019年10月29日下午的彩排~作者 | 虫妈前几天,虫爸认真编辑短信向班主任袁老师请假,说省委领导来武体视察工作,体操馆的孩子们有表演任务,虫虫是主力队员需要请假两天这之前也是因为表演任务刚刚请假过,所以虫爸这次细致地说明缘由。
这次表演学校也很重视,武体艺术学院特别委派三位舞蹈老师出马帮孩子们编排舞蹈第一天上下午排练,第二天上午正式演出天!一天排一个舞蹈节目,太不可思议了,在我的记忆深处,跳一次舞不是要排很久很久的吗?虫爸录了段排练视频给我看,这些孩子各个身手不凡,翻、滚、空翻、跳各种难度动作信手拈来,不知怎的,我油然生出别样的思绪。
第一天下午的排练现场(一)虫虫学体操三年多来,见她常有表演任务校内外活动、领导视察、仙桃春晚等等,都少不了她和小队友们曼妙可爱的身姿想来体操宝贝应该是武汉体院最耀眼的亮点,或者说他们是与武体相互成全的他们中走出了像杨威、程菲、李珊珊、黄秋爽这样的世界顶级运动员,以及许多高水平运动员,为武体赢得了体操圣殿的美誉;体操宝贝也因为武体的坚持而成就了他们不一样的人生。
也许你们不知道为什么全国体育院校中独独武汉体院有年龄在6岁左右至12岁左右的体操宝贝?也许你们还不知道武体体操队是如何走过90年代的低谷坚持走到现在的?
排练现场(二)那是1979年,百废待兴为了积极备战奥运会,并希望借助高校科研、教学、训练的资源培养一批既有高水平运动实力又有文化底蕴的运动员,国务院批准增加1200名运动员编制,委托直属体育学院培养北京、上海、武汉、沈阳、西安、成都体院在国家体委的指导下于1979年、1980年、1986年相继成立附属竞技体校,各竞技体校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竞技项目。
武体附属竞技体校成立于1980年8月,选择了田径、体操、摔跤、柔道、举重、划船等六个竞技项目相比于专业运动队,竞技体校有严格的文化课教学考核大纲和相关评测标准,“亦读亦训”是其要始终坚持的重要办学方针
排练现场(三) 体操作为我国传统项目,在竞技体校成立之初,北京、上海、沈阳等体院和武体一样都选择了体操作为竞技项目之一武体附属竞技体校的体操学员主要从中南地区招生,包括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当时招生的最低年龄是8岁,招收条件是能在全国少年比赛中拿名次,甚至是拿前三名的运动员。
从当年选材的条件看,这波孩子就是奔着奥运会冠军去的这些运动员招进来之后,就由武体附属竞技体校全权培养,从少年、青年、成年直至退役,是一个延续十二年之久的非常漫长的培养过程从1980年到1990年代,武体竞技体操始终坚持培养高水平有文化运动员的培养模式。
当时的武体除了全运会不能派代表参加之外,其余的大小比赛武汉体院都有资格组队参赛但是竞技体校的办学经费有限,没有机会让队员经常出去比赛为了让运动员们有更多比赛锻炼的机会,武体竞技体操就与湖北、广东、云南、北京等地省队合作,由他们出资让运动员代表这些省队参赛,这样既缓解了经费压力,又达到了运动员外出学习锻炼的目的。
当时武体竞技体操也有了一定的成绩,其最好成绩是在全国成年组比赛中女子单项平衡木第三名,男子吊环冠军在青年组比赛中女子跳马进入前六在少年比赛中女子有三、四名运动员进入前三武体体操也开始在业界有了一定的名气。
按理说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与其他相对容易出成绩的项目相比,如1988年武体女子赛艇在24届奥运会比赛中夺得了银牌和铜牌,实现了体育学院在世界重大比赛中奖牌“零的突破”,那么,体操的成绩显然还是不够理想。
排练现场(四)1990年代初中期,在求快出新经济浪潮的影响下,以及“要迅速提升运动成绩,必须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的国家层面竞技体育思想的指导下,训练周期长、出成绩慢的体操项目从北京体院开始逐渐被淘汰出局,武体体操也未能幸免。
1997年体操教练的编制也由竞技体校划归到了武体体育系停办指令是来了,可手中的体操队员还没有达到退役的年龄,还在培养之中啊!赵老师说,当时女队只有两三个指标,还是向领导特别申请到的,程菲那个指标还是额外争取来的。
为了对这批孩子负责,教练们依然认真教着,孩子们还是照样练着,只不过学校已经没有任何经费投入到体操教学和体操馆的建设中来了体操馆的垫子破了教练们自己补,天花板上公家气灯的灯泡坏了教练们自己掏钱买平衡木边上的窗子有太阳反光,还是教练们自己掏钱把窗帘挂上。
平衡木的垫子也是教练们自己掏钱买的用赵老师的话说,“当年那个艰辛啊!就像自己的家一样用心去经营和维持”赵老师还说,现在回想起来,真的要特别感谢当时的领导,虽然他们也迫于无奈没有任何经费来支持体操项目,但是他们没有把那个破旧的体操房收走挪作他用,依然保留了那个难能可贵的训练场地。
她也特别感谢当时的家长们,他们愿意相信武体相信教练,把家中唯一的孩子送来练体操,支持体操项目
排练现场(五)大家都知道专业运动队教练的分工是很明晰的,少年、青年、成年各年龄组别都有不同的教练负责,但是武体体操教练仍然会从运动员的启蒙、少年、青年、成年,一直负责到底正因为这样也就积累了很多宝贵的培养训练经验。
在条件特别艰难的1990年代,大家没有气馁,而是沉下心来思考,既然体操培养周期很长,直接向国家队输送人才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走不通(因为国家队都是直接到省队而不是竞技体校要人),那么,是否可以转变一下培养思路,将之前的“高水平培养”改成“培养输送”的模式。
那么,这就意味着教练就自降一级,武体体操不再培养十二年的运动员,而是一培养就输送也就是说只要觉得好的有潜质的运动员就往各个省队送首先保证湖北省队,其余的再输送到其他各省,这样也就有效利用了省队的资源,为武体的运动员搭建了更好的发展平台。
如此一来,不到两三年的功夫,武体体操就开始欣欣向荣了,一波接着一波队员向外输送
排练现场(六)在梯队建设方面,武体体操队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模式每年七月份,从湖北省各地市业余体校选拔人才,每年每个业余体校至少会有三个甚至五个队员送到武体体操队来通过一年的训练,有潜质的孩子会继续留下来培养,资质不够的孩子就立马让他们回去,第二年再招,这样就形成了很完善的梯队建设。
第一梯队,11-12岁,还包括13-14岁可以直接参加全国青年比赛的运动员第二梯队,一般是9-10岁第三梯队,7-8岁,甚至还有5-6岁的孩子这样生源就很充沛从1999开始到2000年之后,平均两年一成才。
程菲、李珊珊、黄秋爽、张业琳子、罗欢、黎琪等等,就这样一波接着一波赵老师说后来想想觉得好笑,前十二年只培养了一波运动员,后来通过培养模式的改变,后面的时间里培养了十几批运动员,一批接着一批,源源不断,数都数不过来。
武体体操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摸索出了一条全新的培养办学模式——培养输送运动员,这个模式在全国都是首创的,而且始终在“亦读亦训”的理念指导下坚持到现在当然这里面还离不开训练方法上的创新训练方法的改进是个专门的话题,赵老师总结说,“从小狠抓下肢力量,以下肢带动上肢的训练。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并让优势无限地放大”这样培养出的孩子,在其他省队优势也很明显,成才很快关于武体体操训练的独门秘籍今后慢慢跟大家透露!
排练现场(七)以上就是为什么在全国体育院校中唯独武汉体院有体操宝贝的原因在那个最艰难的1990年代,武体体操教练们凭着自己对体操的挚爱,对孩子的负责,对事业的执着硬生生地将武体体操从消失的边缘拽了出来,并让它发扬光大。
2008奥运年是武体体操最引以为傲的一年奥运会上中国队男、女子十二名参赛运动员中有三人是武汉体院培养的女子团体冠军中有两位奥运冠军程菲和李珊珊是武汉体院从小培养的杨威一人获得了男子团体和个人全能两枚奥运金牌。
这个成绩太了不起了!国家体育总局和武汉体院领导都看了武体体操非凡的成就,以及武体体操人坚韧的意志和勇于奉献的职业品质,奥运会之后就逐渐开始投入经费对武体体操馆进行全面的翻新修缮,于是才有了现在虫虫和队友们安心训练的设备齐全的体操馆。
记得那天在体操馆听李林老师和男队刘伟老师说,当年那个体操馆破得没有一块完整的自由操板器械也很差,馆内又潮湿,一到下雨天木头器械就滴水老鼠、蜈蚣、虫子非常多,常常一跳进海绵坑老鼠虫子就到处乱窜好多窗子都是破的,一到冬天就漏风。
刘伟老师甚至说,当年如果有这么好的体操馆,他就要一天到晚待在里面不出来了
排练现场(八)当然,每一种培养模式都是特定历史下的产物,也意味着它必然有其历史局限性这个曾经力挽狂澜的“培养输送模式”在新的环境中也变得不再是唯一必然的选择2008年的奥运辉煌已经过去了,现在我们更需要向欧美体操强国学习,大力推广体操,让更多孩子参与到体操中来。
昔日的体操宝贝,前奥运冠军杨威和程菲已经用实际行动践行快乐体操的理想,让更多普通的孩子有了接触体操的机会原本以培养专业运动员为主的武汉体院体操队也开始培养有很大可能不走专业道路的走读生,相关情况看之前的推文《。
体操馆里的走读生们》和《对体操孩子培养模式的思考》相较于体操队里的住读生,走读生们有更好的文化艺术学习的资源以及有更多家长参与学习训练的机会他们最初也许仅仅是因为兴趣而走进体操,但是这并不排除在未来其中有少部分孩子也可能表现出专业天赋。
假如延续之前的培养输送模式,也将这些有专业潜质的走读孩子输送到各省队继续训练,就意味着这些走读生们就要放弃先前普通学校的学习以及其他艺术方面的培养,甚至整个生活方式都会随之发生巨大变化,这对于他们来说就未必是最好的选择。
尽可能不改变外部学习环境始终半天上学边天训练的走读方式也许更有利于这些孩子的成长或许有一天,三、四十年前那个培养周期漫长、且从来没有走通过的,直接向国家队输送人才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在新时期教练们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下,竟无心插柳地走通了也未尝不可!
世事常有轮回,期待武体体操队再创奇迹的那一天!2019年10月29日舞蹈彩排视频,仅用一天时间完成的排练 参考资料:赵汉华老师口述孙伟老师口述李林老师口述国家体委科教司编:《现行高等体育教育文件选编(1980-1992)》,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武汉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 建校十周年纪念册(1980-1990)》,武汉体育学院,1990年版。微信ID:tcxc121
长按二维码,关注体操小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