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斤糯米包多少粽子(包20个粽子需要多少斤糯米)学到了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3-10-30
端午吃粽子可以说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了,但你们知道清朝宫廷中的“奇葩”习俗吗:乾隆一年竟然要用掉1000多个粽子!来看看故宫里的“端午文化”吧。
故宫宴·端午粽子不
端午吃粽子可以说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了,但你们知道清朝宫廷中的“奇葩”习俗吗:乾隆一年竟然要用掉1000多个粽子!来看看故宫里的“端午文化”吧。

故宫宴·端午粽子不含糊清代宫廷过端午节,粽子是从不含糊的,而且粽子的用量也非常惊人早在关外时,满族就有端午节食椴叶饽饽,并用来祭神的习俗椴木是一种落叶乔木,春季发芽,叶阔如掌端午节时,用椴木叶包黏高粱米与小豆泥,上屉蒸熟制成椴叶饽饽。
满族食用的椴叶饽饽与中原地区的江米粽子很相似,只是所用原料受地域限制,才出现黏高粱米与江米、椴木叶与苇叶的区别清代皇室入关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保留着满族传统食风,端午节用椴叶饽饽祭祀上供但随着满族入关日久,满汉饮食习俗不断融合,饮食文化不断发展,在坤宁宫祭祀时,就出现了。
传统的椴叶饽饽与汉族的粽子同时上供的场景。

《故宫宴》插图据清乾隆十八年《御茶膳房》档案记载,清代宫廷自五月初一起,宫内帝、后、妃、嫔的膳桌上就开始摆粽子和粽方攒盘粽子每盘十八个,每粽方为二百个粽子,仅乾隆帝膳桌上就摆出了“早晚膳攒盘粽子二品,早晚膳备用粽子二方”。
此后,初二至初四每日摆出同样数量的粽子宫内后妃也一如皇帝饮膳之俗,每日摆出粽方到初五端午节这一天,宫内用粽子的数量达到峰值,“初五早膳,伺候万岁爷攒盘粽子一品、额食四桌、饽饽四桌、奶子八品(一桌)、盘肉八盘(一桌)、粽子八盘一桌、粽子四盘一桌、粽子两方”。
晚膳时,“伺候万岁爷攒盘粽子一品、粽子四盘一桌、配奶皮熬尔布哈四盘一桌、粽子两方”《膳底档》中还记载了“此五日(初一到初五)万岁爷用膳共用攒盘粽子十盘、每盘十八个,粽方四方、每方二百个,粽子十六盘、每盘二十二个”。
也就是说,乾隆帝在这一年的端午节里共用了一千三百三十二个粽子御茶膳房为包这些粽子,共用江米(糯米)一千三百七十三斤九两、白糖五百七十七斤、奶油九十四斤、香油六十三斤六两、澄沙二十八斤八两、蜂蜜三十三斤四两、核桃仁四百三十五斤、晒干枣十七斤八两、松仁八斤七两、栗子十二斤、黑葡萄八斤二两,仅包粽子用的细麻绳就用了十八斤。
当然,皇帝的胃口再大,也不可能吃掉这么多粽子皇帝膳桌上每日摆出的粽子,大多作赏赐用据《膳底档》记载,五月初五早膳后,随赏军机大臣七人,粽子四盘;师傅八人,粽子四盘;翰林八人,粽子四盘;宫内(水)法官等七人,粽子两盘;懋勤殿翰林四人,粽子两盘;教司学生太监十二人,粽子六盘;小太监八人,粽子四盘。
此外,皇帝赏后妃、皇子、王公大臣的粽子就更多了清宫粽子品种很多,有枣粽、果粽、澄沙粽、奶子粽等端午节的粽子不仅被记载在清代宫廷档案内,粽子的外形还被绘于宫廷图画中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秉承乾隆帝旨意绘制的《午瑞图》。
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宫廷的端午节景—瓶中插满艾草、菖蒲、石榴花等花草, 托盘里盛有应季的李子和樱桃▼

《午瑞图》,绢本设色 140X8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特别是图中几个呈三角锥形的粽子,个个带有系粽子的马莲草,形象逼真,造型准确,几乎与三百年后的粽子一模一样。内容:化学工业出版社举报/反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