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江以东(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硬核推荐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4-03-28
自从1799年俄美公司成立以后,沙俄在东方的主要产业,便落户在了阿拉斯加。我们现在看,阿拉斯加好像在美洲,实际上沙俄从亚洲的最东部,渡过宽约35
自从1799年俄美公司成立以后,沙俄在东方的主要产业,便落户在了阿拉斯加我们现在看,阿拉斯加好像在美洲,实际上沙俄从亚洲的最东部,渡过宽约35公里的白令海峡便到了阿拉斯加而且白令海峡每年都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
那时候俄国人在阿拉斯加主要经营皮毛生意,因为这里有大量的海獭、海狗等动物,它们的皮毛在清朝以及欧洲的高层中,非常畅销,一度价格不菲但是到了1867年,沙俄居然把阿拉斯加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这么赚钱的项目,他们为何撒手放弃?是不是找到了新项目了?你别说,还真是。
19世纪中叶,俄美公司不挣钱了1741年,丹麦人白令受沙俄当局的派遣,前往远东这一年他们发现了海峡对岸的阿拉斯加为了纪念这事儿,这段海峡便被称之为白令海峡1799年之前,阿拉斯加包括阿留申群岛的原住民被沙俄处理干净以后,当地便成了沙俄的地盘。
别以为只有英法西葡等国收拾了印第安人,沙俄作为老牌列强,对北美的原住民也一点儿没手软这里的原住民主要包括了印第安人、因纽特人以及阿留申人最初,在这里做买卖的都是俄国民间的商人可由于皮毛生意实在是太挣钱了,沙皇和大贵族们也都眼红了。
于是乎沙皇带头,各大贵族入股,合伙建立了俄美公司,垄断了阿拉斯加包括阿留申群岛的皮毛生意等于是民营转国营了,谁敢跟国企抢生意做啊?此后这里的利润就都归了沙俄的大贵族们俄美公司前期经营得还不错,但是伴随着皮毛在市场上的数量越来越多,这玩意儿的价格也日趋下降。
为此,俄美公司也焦虑过,他们甚至每年损毁皮毛数十万张,来确保皮毛别掉价太快到了1840年以后,阿拉斯加的皮毛也越来越少了,当地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俄美公司的利润骤降,再加上俄美公司的绝大多数利润,都被俄国大贵族们拿走了,导致公司运营严重缺乏资金。
这让我想起了小区的物业,很多人觉得交了那么多物业费,可物业咋服务还是不到位呢?其实一般连锁的物业公司,物业费的绝大多数都送到了总公司,以至于小区的物业甚至连发工资的钱都拿不出来,你让他们怎么服务呢?俄美公司同样面临这种窘境,1851年俄美公司为了自救,曾经进军过捕鲸行业,结果依旧难以为继。
在美国入侵日本前,俄美公司也尝试着让日本打开国门,以此增加贸易市场,结果人家压根不肯开门,俄美公司又没有胆量强行破门,这事儿也就搁置了所以说,19世纪中叶以后,俄美公司基本已经走投无路了阿拉斯加一度成了一块沙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地盘。
黑龙江流域是重要的粮食产地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过后,沙俄被英法土联军打得溃不成军,损失士兵50多万,沙皇尼古拉一世选择自尽,黑海舰队全军覆没,俄军全面退出巴尔干半岛,克里米亚半岛差点不保这一系列的打击,让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倍感压力山大。
如果操作不好,罗曼诺夫王朝极有可能崩盘而此时的俄美公司已经连年亏损了,大贵族们还在不断伸手向公司要钱阿拉斯加的去留成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主动放弃地盘,沙俄没有这个先例,但是如果不放弃阿拉斯加,一来需要花一大笔钱继续支持俄美公司的金银,二来还得防备着加拿大的英国军队随时对阿拉斯加发起进攻。
战败后的沙俄,根本无力和英国再战一场,更何况战场在遥远的东方呢?为此,痛定思痛之下,亚历山大二世找到了美国,打算把阿拉斯加卖给美国虽说卖土地比主动丢弃土地稍微好点,但卖土地,毕竟是不光彩的事情,如果没有同等大小的土地作为补偿,这事儿还真没脸办。
1858年,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向沙皇传来了一个喜讯,在他的努力之下,成功逼迫清朝的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瑷珲条约》,得到了黑龙江以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沙皇拍腿大笑,送去嘉奖,同时将黑龙江以北的海兰泡命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意。
为报喜城。
不过没一会儿,沙皇又蹙起了眉头,60多万平方公里,和171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还是有很大差距啊!仅仅过了2年,沙俄驻华公使伊格纳季耶夫,便向沙皇传来了第二个好消息,在他的努力下,清廷终于签署了《中俄北京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割给了沙俄。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得知消息后,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过百万了!只要能过百万,那对俄国人就有交代了!更何况,根据俄国探险家的多番查探,外东北这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不少是可耕种的良田,这无疑弥补了它们在面积上与阿拉斯加的差距。
得到外东北后,亚历山大二世不仅可以得心应手地开展农奴制改革,而且在1867年爽快地将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
黑龙江流域可以帮助沙俄进一步南侵外东北的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以及兴凯湖以西以南等大片地区,都有着非常肥沃的良田除此以外,外东北的潜力耕种面积非常大,远比阿拉斯加强得多关键是,17世纪彼得一世在位期间,就一直想要得到黑龙江流域,奈何当时沙俄的实力不如清朝,所以只能望洋兴叹,被结结实实挡在了外兴安岭之外。
亚历山大二世办成了这事儿,算是实现了彼得一世的愿望,无疑是在祖宗面前扬眉吐气了一把占领黑龙江以北地区以后,沙俄拥有了大片耕地他们立刻出台移民政策,比如1861年出台的《阿穆尔州和滨海州移民法令》中显示,只要俄国人愿意来这里定居,每户只需花费300卢布,便可得到100俄亩土地,同时20年不用交税。
不过这属于有钱人看不上,没钱人去不起的事情有钱人在俄国欧洲部分吃香的喝辣的,让人家拖家带口去远东,压根不现实穷人不仅拿不出300卢布,而且连前往远东的路费都凑不齐所以说,此后20年时间里,只过来了1.6万人左右。
因此再往后的移民政策就更加宽松了,从1881年开始,只要愿意到远东定居的俄国人,那么穿越西伯利亚的路费由沙俄当局负责这一政策在此后的20年里,又为远东吸引来了10万人左右有了足够的人口,外加开垦出了不少良田,沙俄在外东北算是站稳了脚跟。
他们以此为粮食基地,养活了整个远东乃至整个西伯利亚的俄国人可以说,没有外东北的耕地,沙俄根本守不住西伯利亚因为从欧洲运粮食到西伯利亚,尤其是东西伯利亚,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外东北除了是俄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外,还是沙俄的战略要地。
因为19世纪末,沙俄将工作重心从西方转移到了东方,并且出台了黄俄计划,打算大举南侵外东北自然成了沙俄南下的根据地
食之无味的阿拉斯加,怎可与外东北相提并论和阿拉斯加比起来,外东北实在是太香了亚历山大二世绝对不后悔,当年舍弃了阿拉斯加,得到了外东北首先,外东北虽然冷,但是和阿拉斯加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了时至今日,外东北有600多万人生活,而面积更大的阿拉斯加只有70多万。
其次,外东北有大片可耕种的土地,潜力耕地面积全加起来,可以养活1.5亿人阿拉斯加则几乎没有耕地面积,因此靠农业基本养不活几个人再者,外东北战略位置非同一般,是俄国震慑日韩等东方各国的战略要地,也是俄国保住西伯利亚这块宝地的定海神针。
俄国的太平洋舰队的海军基地,便设在外东北的海参崴相对来说,阿拉斯加耕地少,人口少,气温低,啥也比不上外东北阿拉斯加的战略地位虽然也重要,但和外东北比起来就差很多了老美没了阿拉斯加,最多是少了一块紧盯着俄国的地盘,并不会影响老美的整体发展。
可俄国没了外东北,那就等于是将西伯利亚完全暴露在了其他国家的眼皮子底下,这对他们来说,完全没有安全感可言毕竟西伯利亚的石油天然气以及大量矿藏,是主宰俄国经济的关键所在这是一个非常需要安全感的国家,周围必须要有足够的缓冲地他们才能睡个安稳觉,失去外东北?这事儿他们绝不可能答应。
当然了,肯定有人要问了,就他们需要安全感?其他人就不需要安全感了?当然也需要,只不过这就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