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光号(莒光号532次)学到了吗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4-04-01
华夏陈氏网有奖征文 论陈氏代齐的历史进步性论陈氏代齐的历史进步性安徽蚌埠 陈宗慧 齐国本西周初年吕尚的封地,
齐国本西周初年吕尚的封地,姜姓吕氏齐国历时600余年公元481年陈阚之变,简公被弑,陈恒相平公专齐政,封邑大于平公之所食,史称“陈氏代齐”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陈和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卒,姜姓绝祀,姜姓吕氏齐国完全为妫姓陈氏齐国取代。
“陈氏代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后世史家亦称“田氏代齐”必须结合齐国政坛的风云变幻,探究陈氏代齐的社会根源,明确其历史定位一、三百年政坛嬗变陈氏代齐有国不是一次突发事件,而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历时近300年。
300年齐国政坛发生一系列剧烈变化,导致公卿大夫之间实力消长以陈氏的发展为线索,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陈完到陈无宇(公元前672~公元前532年),五世积累,陈氏始大齐国陈氏始祖是陈国公子陈完公元前672年(陈宣公二十一年),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
陈完与御寇要好,惧祸及己,与颛孙[]奔齐齐桓公欲使陈完为卿,陈完婉拒曰:“羁旅之臣,幸若获宥,及于宽政,赦其不闲于教训,而免于罪戾,弛于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谤?请以死告《诗》云‘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
”桓公使为工正(掌百工)时齐桓公十四年齐桓公到访,在陈完家宴饮甚乐,提议“以火继之”,被陈完以“臣卜其昼,未卜其夜”劝止陈完子孙世袭工正之职,弘扬祖德,勤谨供职,渐次被君主赏识和重用文子陈须无参与筹备“弭兵大会”并力促齐国与盟。
桓子无宇灭莱、入楚乞师等等,军功卓著陈须无、陈无宇两代已进入齐国权力核心陈氏治家,实行亲民政策,厚贷薄收,更是深得民心姜齐政治腐败,内乱频仍公元前554年(齐灵公二十八年)齐灵公立幼子牙为太子,逐故太子光[]于东部边地。
灵公生病,崔杼[]暗中把光接回灵公死,崔杼立光,是为庄公,并拘捕公子牙杀其辅臣高厚[]公元前551年(齐庄公三年),庄公不顾晏婴[]和陈须无[]的劝谏收容晋国乱臣栾盈翌年,庄公以栾盈为内应伐晋,取朝歌而还。
公元前549年(齐庄公五年)秋,晋师为报朝歌之役会于夷仪[],将伐齐齐陈无宇入楚乞师,楚围郑,晋师退齐相崔杼专权,公元前548年(齐庄公六年)五月,庄公通其妻,崔杼诱而弑之以悦晋崔杼立景公,自为右相,庆封为左相。
公元前546年(齐景公二年)九月,庆封杀崔杼而当国庆封暴虐,嗜酒好猎大权交予儿子庆舍代理,自己却带着妻妾财宝迁到卢蒲嬖家,交换妻妾,饮酒作乐庆封数日不出,官员不得不到这里朝见庆封父子倒行逆施,已是众叛亲离。
公元前545年(齐景公三年)冬,公族栾氏、高氏[]和大夫陈须无、鲍国[]趁庆封出猎于莱,在太公庙祭祀大典上,攻灭庆舍,驱逐庆封庆封出奔,栾、高当政(栾)子雅、(高)子尾相继去世,其子(栾)子旗、(高)子良当政。
栾、高二人皆嗜酒且听信妻妾之言,诸大夫多有怨恨栾、高势力强于陈、鲍而又厌恶陈、鲍,陈、鲍恐惧公元前532年(齐景公十六年)夏,一天突然有人告诉陈桓子[]:“子旗、子良将攻打陈、鲍氏”同时也告诉了鲍氏陈桓子分发武器给徒众并去见鲍氏,路上遇见子良醉酒而纵马驰骋,此时鲍文子也已经把武器分发下去。
探听子期、子良的动静,得知二人正将要喝酒陈桓子说:“传言即使不实,但听说我们分发武器,必定驱逐我们乘其饮酒先进攻吧?”陈、鲍氏其时和睦,于是协力攻伐栾、高氏栾、高想先得到国君的支持而攻打虎门齐景公派王黑以灵姑銔(齐侯之旗;銔音pí)领兵攻打栾、高。
栾、高氏先后在稷门、庄、鹿门等处战败,栾施(子旗)、高彊(子良)逃奔鲁国陈、鲍分栾、高之财,而陈桓子在晏婴的建议下将其所得尽献公室,并请求退休在莒[]地养老陈桓子辞谢景公所赐莒之旁邑之后,穆孟姬[]请封高唐[],陈无宇把自己所受封赏分送与此前被子尾、子旗所逐诸公子,国中贫约孤寡者私与之粟。
此时景公授予陈无宇正卿之位,正如《传》曰“及陈之初亡也(杜注‘昭八年,楚灭陈’),陈桓子始大于齐[]”,应验“五世其昌,并于正卿”的卜辞第二阶段陈无宇到陈恒(公元前532~公元前481年),卫国保家[],陈氏独大。
齐景公中期以后,由于聚敛、奢侈和暴政,致使国家贫弱,外患增多在对外战争中,姜氏齐国形成一个陈氏功臣群体功绩最著者为司马穰苴退晋、燕侵齐之师[]公元前516年,齐鲁战于炊鼻[],陈武子[]中箭还破口大骂,鲁师无人敢敌。
公元前484年(简公元年)春,陈瓘、陈庄随齐师伐鲁,击败鲁右师,追击涉过泗水夏,吴、鲁伐齐,陈釐子鼓励其弟陈书死战陈书曰:“此行也,吾闻鼓而已,不闻金矣”陈子行命其徒具含玉,表必死之志公元前478年(齐平公三年),陈瓘随齐师救卫,俘晋师挑战者,晋师乃还。
公元前468年(齐平公十三年),陈恒帅齐师救郑,身先士卒,风雨兼程,责晋军统帅知瑶“多陵人者,其能久乎?”知瑶畏其得众,乃退一系列军功凸显出功臣群体的忠义景公晚年齐国正卿为高、国、陈、鲍其时,发生嗣君危机。
景公正妻燕姬嫡子夭折;诸妾中鬻娰之子荼受到宠爱公元前490年(景公五十八年)夏,因荼年幼而母无行,诸大夫惧其为嗣,劝景公早立太子景公搪塞说:“诸位过虑!姑且寻乐,何忧无君?”及景公病,果然让国惠子[]、高昭子[]立荼为太子,置群公子于莱[]邑。
秋天,景公死国、高立宴孺子荼为君冬季十月,公子嘉、公子驹、公子黔奔卫,公子鉏、公子阳生奔鲁莱人歌之曰:“景公死乎不与埋,三军之事乎不与谋群公子啊群公子,何处可以前往[]?”宴孺子年幼而由国、高掌权,故群公子惧诛,诸大夫不安,百姓不平。
陈氏经桓子无宇、武子开,僖子乞的几代人努力,家族日盛陈乞表面事奉高、国,暗地与诸大夫谋划,欲逐高、国,立长君以安社稷公元前489年(宴孺子元年)夏季六月戊辰,陈乞、鲍牧及诸大夫,带领甲士进入公宫高张、国夏乘车向公宫进发,在庄地战败。
国夏奔莒后,又与高张、宴圉、弦施奔鲁七月,僖子陈乞派人迎公子阳生,趁黑夜到达齐都临淄陈僖子让子士母[]照料公子阳生冬十月,让公子阳生跟着送食物的人一起进入公宫丁卯,立公子阳生,是为悼公将要与诸大夫盟誓,鲍牧[]醉酒而往,先是质疑然后接受了盟誓。
齐悼公让胡姬[]领宴孺子到赖邑[],并使朱毛告于陈子,曰:“微子则不及此,然君异于器,不可以二器二不匮,君二多难敢布诸大夫”僖子不对而泣,曰:“君举不信群臣乎?以齐国之困,困又有忧少君不可以访,是以求长君,庶不能容群臣乎!不然,竖子何罪[]?”悼公不顾陈乞反对,将宴孺子迁移骀[]地,途中将其杀死。
公元前485年(齐悼公四年)春季三月,齐悼公阳生卒,其子壬立,是为简公齐简公在鲁国时就宠信阚止[],及即位,便使阚止执政陈僖子年迈,且有拥立之功,陈、阚尚能相安无事公元前481年(齐简公四年)僖子卒,成子陈恒继承相位,受排挤日甚,朝堂之上数顾身后,唯恐有杀身之祸,出现“陈、阚不可并[]”之势。
时陈逆[]杀人,被阚止逮捕关押后逃走阚止担心陈逆于己不利,便到陈恒家与陈氏族人盟誓互不加害然而不久,阚止便谋划尽逐陈氏,以家臣陈豹取代陈氏爵禄陈豹是陈恒疏族,认为与阚止违抗的人不过数人,何必尽逐?于是把这一密谋告诉了陈氏。
子行认为,阚止正得君宠,不先于阚止行动必然灾祸临头于是子行先行入宫夏季五月壬申,成子兄弟八人[]乘四辆车入宫,把阚止逐出公宫齐简公正和妇人在檀台[]饮酒,成子让他们回寝宫简公持戈要攻击成子兄弟,太史子余曰:“非不利也,将除害也。
”陈成子出舍于仓库,听说简公还在发怒,欲出逃,说:“何所无君?”陈逆以陈氏先祖的名义发誓,成子若出逃就把他杀死,成子留下阚止集合徒众攻打宫门不胜,欲出逃国外,迷途到了丰丘[],被丰丘人所杀齐简公在舒州被拘捕,六月甲午遇难。
陈成子乃立简公弟骜,是为平公陈恒为相,专齐之政,“割齐安平[]以东至琅琊,自为封邑,封邑大于平公之所食[]”《传》曰“其(陈国)后亡也(杜注‘哀十七年,楚复灭陈’),成子得政[]”应验“八世之后,莫之与京”的卜辞,史称“陈氏代齐”。
第三阶段陈恒[]到陈和(公元前481~公元前379年),君弱臣强,政权易主平公二十五年卒,子宣公积立宣公三年陈恒卒,之后襄子盘相宣公襄子使其兄弟宗人尽为齐都邑大夫,俨然已有齐国宣公十八年襄子卒,庄子白立。
宣公四十五年庄子卒,悼子立宣公五十一年卒,子康公贷立;悼子卒,太公和立贷立十四年,淫于酒、妇人,不听政,太公迁康公于海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诗》曰:‘不解其位,其民攸墍(xì)’,不守其位而能久者,鲜矣[]。
”公元前386年(齐康公十九年)成子曾孙陈和被周安王册封为诸侯康公二十六年卒,姜齐吕氏遂绝祀陈氏卒有齐国齐威王时,齐国强于天下二、人心向背定成败建国600多年的姜姓齐国,被陈氏齐国取代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
唐代司马贞对此进行了探究,把陈氏和姜齐对照,说:“太公佐周,实秉阴谋既表东海,乃居营丘小白致霸,九合诸侯及溺内宠,釁钟蟲流庄公失德,崔杼作仇陈氏专政,厚贷轻收悼、简遘祸,田、阚非俦沨沨余烈,一变何由[]?”司马贞列出的史实清单有力证明:得人心者得天下。
首先,陈氏亲民与姜齐苛政,造成人心向背的迥然有别封建时代,大夫之家有土地有徒众,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其采邑内可以采取不同于国的治理方式,因此,大夫之家和诸侯之国可以呈现不同的社会景象齐相晏婴在昭公三年(公元前539,景9)出访晋国和叔向谈话时作过经典论述:“此季世也,吾弗知(其他,唯知)齐其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
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六斗四升)釜十则钟(六斛四斗)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注:五升为豆,区釜自大,故杜云‘区二斗,釜八斗’是也)以家量贷,乃以公量收之(注:贷厚而收薄)。
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齐国)民三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国中诸市,屡贱踊贵民人痛疾,(陈氏)或燠休(抚慰病痛之声)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戏,胡公、大姬,已在齐矣[]。
”晏婴指出:国君治下“民三其力,二入于公”,赋税繁重“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人民不堪其苦,铤而走险,受刖刑者甚众孔子之齐也说“苛政猛于虎也”相反,在陈氏封邑,则是厚贷薄收,市场繁荣,物价低廉陈氏对人民爱之如父母,而人民归之如流水。
其结论是“箕伯、直柄、虞遂、伯戏、胡公、大姬,已在齐矣”唐·孔颖达解释说:“神之在否不可测度,而晏子为此言者,以陈氏必兴,姜姓必灭,示已审见其事,故言先神归之[]”人心所向,是陈氏强宗有国的决定因素从一些实例可以看出:陈乞迎公子阳生,《左传·哀公六年》记载:“逮夜至于齐,国人知之。
”杜预注:“故以夜至,不欲令人知也国人知而不言,言陈氏得众”在历次冲突危机中,陈氏背后都有国人的支持哀公二十七年,成子率师救郑,冒雨涉水,不误行期,晋知瑶“闻之乃还”晋·杜预注:“畏其得众心”,民心影响力达于境外。
其次,陈氏德义齐家与姜齐权谋立国亦影响着彼此发展陈完拒卿位就工正,高风亮节;劝桓公中止夜宴,是劝君守礼,诚待国君陈须无力劝崔杼不可娶棠子之妻(后崔杼因妻祸丧生),是诚待同僚四家灭庆时陈须无告诫其子勿贪庆氏之财,陈无宇把所得木材百车尽数施予国人。
在齐灭栾、高之后,陈无宇不仅把所得栾、高之财“尽献诸公”,还把所得封赏分赠予此前被逐诸公子史家把此事与文王能施、桓公能霸相媲美姜齐以权谋立国,故内乱频仍,进而公族离散,公室衰微,直至后继无人,姜齐绝祀而陈氏,正如晋·史赵所说:“舜重之以明德,寘徳于遂,遂世守之。
……继守将在齐,其兆既存矣[]”唐·孔颖达《正义》曰:“陈氏世世益贤,而位渐高,有恩德而得民意,其有国之征兆既存在矣”《史记·索引》谯允南案《春秋》论及陈成子曰“其行事亦修整”,“成事在德”,至言矣!最后,和邻睦族也是陈氏代齐的重要条件。
陈氏的能施和诚敬,形成良好的外部关系四家联合才逐灭庆封 “陈、鲍方睦”和景公的支持,导致齐灭栾、高陈、鲍联手,驱逐高、国时,大夫奋勇,众志成城在遇突发事件或危难时,往往有近臣在国君面前关说“非不利也,是除害也。
”逐灭阚止时,陈氏方睦陈豹并未因贪图爵禄而出卖陈氏陈恒在子行的激励下才完成使命陈氏非内外和谐,何得屡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三、历史定位在人民2000多年以来,对陈氏代齐并无准确的历史定位先秦《春秋》、《左传》记事基本客观,记载了齐国陈氏一些嘉言懿行、文治武功。
评价陈氏代齐,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陈氏在历次政治动荡中都能坚守道义,所以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崔庆之乱中,陈须无曾批评崔杼不臣之心说“过君以义,犹自抑也,况以恶乎?”及至崔杼弑君,文子耻于同朝,避居他国,为孔子所称道。
面对庆封的倒行逆施,陈须无敏锐地预见“乱将作”,积极参与“灭庆”的谋划栾施、高彊当政,嗜酒而信内,天怒人怨在陈(无宇)、鲍(国)与栾(施)、高(彊)的冲突中,景公派兵逐出栾、高,说明正当性在陈、鲍一边景公晚年逐群公子立幼子,主幼国疑,朝野不安,故陈(乞)、鲍(牧)为立长君安社稷驱逐高(张)、国(夏)时,诸大夫群起响应。
陈恒是最受诟病的人物,因负弑君之名简公初年,陈乞与阚止为左右相,简公在鲁国时即宠信阚止,而陈乞有拥立之功,尚能相安无事陈乞卒,陈恒继任成子陈恒位高而见疏,每朝数顾,恐有不测在阚止磨刀霍霍,欲尽灭陈氏时,陈成子不得不奋起自保。
冲突中简公站在阚止一方,与陈氏势如水火,最终导致被执被弑《春秋左传注疏·经·哀十四年》记载“齐人弑其君于舒州”《正义》曰:“宣四年传例曰‘凡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发凡言例,是周公旧典此鲁史不书陈恒之名,盖依凡例以齐君无道故。
”《春秋》微言大义早有定论,故司马贞也说是“悼、简遘祸”汉以后对陈氏代齐的评价逐渐转向负面,预谋论、篡齐说为其代表,甚至有污名化倾向如:《史记》说“行阴德于民”,甚至诬称陈常“后宫不禁”;晋·杜预为《传》 “陈氏方睦”作注说“欲谋齐国,故宗族和[]”;等等。
唐宋以前还是否定少肯定多,清以后则出现“篡齐”说陈氏代齐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历时三百年一项阴谋能数代人接力实施数百年,违背常理实际上从陈完到陈乞均不具备代齐的条件陈完奔齐时,作为一个羁旅之人,自然不会异想天开要代齐有国;相反,谨慎为人,厚往薄来,广结善缘,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成为其明智选择,并且世代传承,成为家族传统。
前三代均在齐国决策圈之外,从第四代陈文子须无开始参与国政第五代陈桓子无宇晚年虽然“并于正卿”,但位置是靠后的齐景公晚年内忧外患,齐国进入多事之秋陈氏在军事、外交、内政都建功颇多,公忠体国是其家族形象陈氏在家族生存受到严重现实威胁时(闞止欲尽逐陈氏)奋起一击,幸而获胜,陈氏独大局面形成。
成子封邑大于平公之所食,襄子时俨然已有齐国成子得政后,经襄子、庄子、悼子几代人,陈氏独专齐政百年齐康公时荒淫失政,姜齐政权已名存实亡时,陈和接受安王册封正式成为齐侯其间,没有刀光剑影的宫廷政变,没有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只是顺其自然而已。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国史墨论鲁国形势说:“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陈氏代齐亦然,并且具有历史进步性在姜姓吕氏齐国,赋役繁重,“民三其力,二入于公”;“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社会财富过于集中,民不聊生;严刑苛法,受刖刑者甚多,造成市场“屡贱踊贵”;“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人民大量逃亡。
在陈氏封邑,租赋相对较轻,且与人民经济上双向互动,厚贷薄收;民有痛疾,给予抚慰,人民归之如流水,就连老妪采野菜也要送给田成子[],真是鱼水相依,这里人民的价值和尊严得到充分尊重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生态,人民会作何选择作何评判呢?齐国陈氏实行亲民政策,经济得到发展;册封为诸侯之后,举办稷下学宫,发展文化。
唯物地看待陈氏代齐,不能不肯定它的历史进步性传我族德,扬我族名,2017中华陈姓原创作品有奖征文通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