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教案_洋务运动教案课后反思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4-19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通过相关图片和文字等史料,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课标要求】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了解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教学目标】素 养 目 标1.了解洋务运动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时空观念)2.通过相关图片和文字等史料,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史料实证)3.运用辩证思维对洋务运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唯物史观)4.学习洋务派探寻国家富强之路、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家国情怀)【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难点】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均战败,太平天国席卷大半个中国,清政府陷入内忧外患的危局之中西方侵略者在东方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降服了大清帝国刀枪土炮不敌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腐朽的清王朝无法战胜强大资本主义列强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力图自救,掀起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想一想】洋务派为什么要掀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有哪些活动?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4课洋务运动的学习二、探究新知(一)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兴起(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2)中央代表人物有奕䜣;地方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3)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探究一】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于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他们在跟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认识到列强的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顽固派以大学士倭仁为代表他们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这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慈禧太后也是顽固派,不过她认为,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所以,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结论:洋务派顽固派都是维护清政府统治为目的的思考: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军事工业? 创办了哪 些军事工业?2.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思考:为了满足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采取了哪些措施?(2)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3)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思考: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有哪些?思考:洋务派为什么要开办民用工业?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要大量经费,政府财政面临枯竭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
3. 建立新式海陆军(1)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2)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3)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探究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进步意义,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不值得肯定。
你怎样认为?)从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能力出发,可从两方面评价洋务运动第一、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第二、洋务运动的进步性表现为: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结论:从维护封建统治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失败了但洋务运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二)美、日侵略台湾教师提问: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东南海疆出现了什么危机?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19世纪中期以后,列强覬覦中国边疆地区是从东南海疆开始的。
19世纪60年代,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1874 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教师提问:面对东南海疆危机,清政府是如何应对的?19世纪60年代,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台湾人民坚决抵抗,美国大败而归面对日本的侵略,清政府强调台湾和琉球均为中国“属土”,与日本无关,1874 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
台湾人民据险反击,清政府也派沈葆桢率兵人台后日本勒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后从台湾撤兵教师总结:面对东南海疆危机,在李鸿章的倡议下,清政府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开始了海军建设同时意识到台湾的重要地位,清政府1885年设立台湾行省。
(三)收复新疆
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西北的新疆大部分地区被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率军占据,俄国还出兵侵占了伊犁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左宗棠为何能够收复新疆?清政府于何时在新疆建立行省?。
提示: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1884年, 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
新疆、台湾建省,巩固了西北边防和东南海防,加强了新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四)中法战争19世纪中后期,法国侵略清朝的藩属国越南后,又将矛头指向中国1883 年底,法国攻击驻守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
第二年,法国军舰闯人福建马尾军港,对清军发动突然袭击,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不久法军攻占台湾基隆港,进犯台北1885年初,法军在越南北部向清军大举进攻,直逼中越边境的镇南关教师提问:中国军民是如何反抗法国的侵略的?
驻扎中越边境的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助越抗法,多次取得胜利法军进犯台北,督办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率部抵抗,击退法军1885年初,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取得镇南关大捷,并乘胜收复越南谅山等地,扭转了整个战局中法战争结果:清政府却下令停战,与法国签订条约,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同意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等。
从此,法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三、课堂小结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先后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掀起了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政府统治的洋务运动这一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板书设计】
【当堂演练】( D )1.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A.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 )2.史学家陈旭麓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意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这一认识主要基于当时A.中国再次败给西方侵略者 B.中国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C.太平军抗击了华尔洋枪队 D.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产生( A )3.上海轮船招商局筹建时,商人入股并不踊跃,清政府拨款20万串钱以“示信于众商”。
此后,招商局还获得了清政府的大量缓付利息的借款,以及减免部分税费的优待这反映出A.政府推动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发展 B.官、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C.轮船招商局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D.政府对民间资本的控制日渐加强
( C )4.1866年底,奕䜣奏请在同文馆内增设天算馆,招收30岁以下的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大学士倭仁回奏:“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因,在人心不在技艺”这反映出A.近代文化教育事业有一定发展 B.西方的教育理念无法培养人才。
C.洋务运动面临的守旧派势力强大 D.人们依然更愿意通过科举入仕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的20年间,外资轮运企业垄断了中国沿海及内河航运,清政府担心漕粮运输受制于外轮已至暮年的晚清政府既无振作航运业的美备之法,又无力筹集全部资金,统管局务;中国社会大量游资的持有者买办商人拥有大量资金,却由于利润刺激大多将资本投向外国股份公司,“深受洋人盘剥之苦”……而且,洋务运动的军事建设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于是,李鸿章向当时的同治皇帝上书,要求公开发行股票,通过股票募集资金,然后进行轮船招商——摘编自李玉《晚清政治经济史论》材料二 光绪七年(1881年)李鸿章奏称:“该局船不时驶往东南两洋,今日骎骎(迅速)开始赴西洋之先路。
直、晋、豫等省旱灾之时,该局承运赈粮,源源接济,救活无数灾民往岁台湾、烟台之役,该局船运送兵勇迅赴机宜,均无贻误,洵于时事大局有裨”——摘编自朱荫贵《朱荫贵论招商局》材料三 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
该局成立时只有3艘轮船,1877年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以后,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1873年至1893年,它获利白银600多万两,但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轮船招商局创办的目的以及实行官商合办的原因(4分)目的:打破外国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辅助军事工业(2分)原因:清政府财政困难;民间存在大量游资;借鉴外国股份公司的模式(任答2点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轮船招商局有益于“时事大局”的依据(3分)开通到西洋的航路;旱灾时,运粮赈灾;战争时,运送兵勇(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原因(4分)。
内部的腐败;封建式的管理;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只学习技术,没有触及落后的封建制度(任答2点即可,4分)【课后反思】在本课的知识方面,虽然我把具体的知识点都设计到了,但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却做得不够好比如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弄清楚了才有助于学生整体理解洋务运动,可我却讲得不清楚。
另外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虽然给学生讲了要从两方面进行评价,但我认为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还要在深入分析洋务运动的内容基础之上才可以,而这个我做得也不是很充分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