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的性质_五四运动的性质口号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4-21
第13课 五四运动。课程标准: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背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第13课 五四运动课程标准: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背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导火线)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二、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三、过程: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扩大: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四、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释放学生、罢免三贼、拒签和约)五、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六、意义: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七、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是爱国主义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八、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项目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1840年-1919年1919年-1949年。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群众基础革命纲领不彻底,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土地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土地问题革命目标建立资本主义国家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革命结果革命任务没有完成,没有改变社会性质革命胜利,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范畴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社会矛盾: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③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④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