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情感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的情感20字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4-15
写出了许多交游、隐逸和咏物的诗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是其中一首。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弃疾因被朝臣排挤而罢官,之后来到江西上饶的“带湖”隐居。由于不能再在朝堂上施展才华,辛弃疾将目光转向了现实生活。

他用诗人的眼光去发掘平凡世界中的美,极大地拓宽了他的创作题材写出了许多交游、隐逸和咏物的诗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是其中一首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词作大意:明月东升,光芒惊起了树枝上的喜鹊绕枝飞夜半清风吹拂,送来远方的蝉鸣声鼻子嗅到田野里稻花的芳香,耳边听到农民在议论:又是一个丰收年。
池塘里的青蛙也呱呱地叫着,表示附和此时天上挂着七八颗星星,山前又飘来细雨过往曾住的茅草小店,就在村社的树林边往桥上转了一个弯,马上就看到了这一首词,描写作者在一个夏日夜晚中见到的田野风光,当中用到对仗、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通过“五识描写”,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黄沙岭地处上饶城西四十里,是一个离平地十余丈高的小山谷。当中有两股清泉,正好适合农夫种田。
辛弃疾在创作这首词的时候,用到了明月、清风;惊鹊、鸣蝉、人声和蛙叫、星星、雨点等多种意象让惊鹊、鸣蝉和低低的人声,青蛙的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每一种事物都没有附加过分的修饰,近乎白描画卷,却自然而自然地,令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其中“稻香花里说丰年”一句,让人想到王维在《渭川田家》中那句:农夫荷锄至,相对语依依顿时,令整个画面有了烟火的气息不过辛弃疾这词的上半阙中,只闻人声,人并没有出场人的出场是在下半阙中,词人自己出场了他望见了星,感受到了雨。
在野外行走,没有雨具,赶上降雨是一件麻烦事儿,可是词人因为在上半阙中见到的风景,正高兴着呢疏星淡雨,在夏季也绝不是麻烦,反倒让人心情舒畅他因为贪图欣赏田野的风景而忘记了脚下,感觉自己很快就走到了山前,又上了小桥,轻轻松松一拐弯,就到了目的地。
此时,前面田园牧歌的风景画卷给他带来的喜悦,还来不及散去呢。仿佛听到了一曲短笛牧歌,清音绕梁,余响未绝。他感觉自己还是走得太快了,没有多欣赏一下前面的美景。
词作中用到的声音,全部都是轻轻柔柔的“别枝”惊鹊,是说喜鹊因为感受到明月的月光,惊得扑愣起来,在树枝上小幅度地绕飞,它并没有大声地鸣叫而夏夜的蝉叫声,也不像中午的时候那么大声农夫的声音是从稻田的远处飘来的,所以也是喁喁私语。
要不是这夜太清静,词人是不会听清楚他们在“说丰年”唯有蛙叫声大一丁点儿,但也不会破坏田园夜晚的气氛因为蛙叫,本来就属于夏天和夜晚下半阙中,星是寥落的,雨也是稀疏的在闷热的季节里,听着蛙声,闻着稻花香味儿,淋上几滴细雨也很舒服。
词人的心情太美妙了,眼前的景象忽然由“天外”就拉近到“山前”,再一转,就到了旧时茅店边假如说词的上半阙是一幅传统的田园风景画的话,那么词的下半阙就好像是二十一世纪电影剪辑师通过“快摇”拍出来的短视频
辛弃疾没有一句累赘的语言,他的技巧很高超,直接“用镜头语言说话”,通过画面表达了想说的内容他这是在嫌弃自己脚下走得太快,风景还没有欣赏够二、辛弃疾词风的第一次改变这一首《西江月》写于辛弃疾四十二岁时,这是他在回归南宋后第一次被罢官。
他从金朝回归南宋的第二年,正好赶上宋孝宗登位当时朝中的宰相虞允文出身行伍,是一个主战派,他对辛弃疾十分欣赏在他的帮助下,辛弃疾得以到滁州担任地方官但是三年后,虞允文就病世了后来,辛弃疾又投靠了叶衡叶衡本身是一个清官,并且对辛弃疾十分赏识。
所以那一段时间的辛弃疾在朝中,可谓是意气风发,所以他写了不少热血爱国的诗篇但是,后来叶衡也被罢相,辛弃疾受到了牵连于是在淳熙八年前后,他就一直被小人弹劾
淳熙七年,辛弃疾为了能够实现北伐的志向,在江西创建了“飞虎军”一个叫王蔺的监察御史上书他“贪财,好杀”,“视人命如草芥”,并且“用钱如泥沙”这时,在朝堂上担任宰相的,恰好就是一个“主和派”的官员其实,这已经不是他第一个被弹劾了。
自从叶衡失势后,他就一直被人攻击为此他还曾经上书宋孝宗,对皇帝说“臣孤危一身久,荷陛下保全”南宋朝中当时愣是一个能帮他的人都没有,他只有请求皇帝相信他然而,他毕竟是“归正人”从金国回到南宋的人,当时颇受猜忌。
再加上他创建军队,皇帝怎么能放心呢?不过,这个时候的辛弃疾还没有吃多少苦头他对于这一次罢官闲居,早有心理准备提前几年就在带湖开始建造房屋,准备隐居所以,回到家中后,他一方面努力地活动,四处交朋友,另一方面,就开始拓宽自己的选题,不断填词写诗,转移注意力。
在带湖闲居这段时间,是他填词数量最大的时候这个时候,他还有心情仔细地欣赏自然风光到了二次罢官之后,他就没有这个时候淡定了结语小时候在语文课上就看到过这一首《西江月》,当时年幼,对于辛词的下半阙,电影运镜一般的高超技巧,以及所要表达的感情完全不懂。
只是听老师说,他走得那么快,似乎舍不得前面的美景除此之外,小时候喜欢词的上半阙,主要是因为它所描写的田园风光都是那么美好生活在城市里的小朋友,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大自然城里很多人没有看到过喜鹊,也闻不到稻田里面的花香。
成年人每一天埋头打工,更没有时间抬头仰望星空,远方的山峦也全被高楼大厦挡住了大家顶多在夏天的中午,听一听蝉的嘶鸣声,晚上都不一定能听到蛙声,不得不说有点遗憾但是,辛弃疾词中的这些景象,从乡村出来的孩子,都是见到过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