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情感障碍能治好吗_高中生双向情感障碍能治好吗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4-24
本文章节:01、她被诊断为双相,病情严重,休学2年。02、很多患者都有的麻木感,背后往往有心理创伤。
本文字数约:9675 字阅读时间约:12 分钟本文章节:01、她被诊断为双相,病情严重,休学2年02、很多患者都有的麻木感,背后往往有心理创伤03、一次深度催眠后,她每到傍晚就心慌的症状消失了04、为什么遇到负性事件时,她会感觉身体不受控制?
01、她被诊断为双相,病情严重,休学2年翠莹是一名高中生,4年前的冬天就出现头疼、耳鸣、失眠、容易发热的症状,但去医院反复检查都没查出器质性问题,也尚能正常上学她的父母虽然疑惑,但没有特别放在心上又过了几个月,她的弟弟出生,她的症状加重了,情绪波动更大,看东西的时候视线里还出现小黑点,甚至是出现视线盲区,但去医院检查,还是没查出问题。
这时翠莹的父母开始重视了,他们腾出更多时间陪女儿学习,翠莹的症状有所缓解,视力的症状也消失了,但情绪还是容易波动,中考后还出现过情绪大爆发,在家里大吼大叫、砸凳子父母带翠莹到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就诊,她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接受过药物治疗,还住过院,接受过几次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可见当时的症状非常严重。
翠莹的爸爸本来以为这个病只要吃药就会好,他通过工作和社会关系,找了几位有名的大夫给女儿看病,药物方案调整了很多次可他经过一段时间发现,药物只能让症状有所缓解,还是没法彻底治好女儿,翠莹还休学了,父母和她想了很多办法都没能回到校园。
翠莹爸爸开始意识到,女儿的病症与他和妻子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女儿需要接受深入的心理干预辗转了解到我们后,他带着妻子和女儿前来面诊那时候,翠莹已经休学2年了,父母都很焦虑,很希望我们可以帮助翠莹走向康复。
但翠莹却比较心灰意冷,她以前接受过医院的心理治疗,觉得心理治疗师就是讲道理,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要她重复地讲述过去的经历和个人隐私而且,她来面诊前对我们几乎没有了解,只看了父亲转发她的几个视频,是被父亲逼迫着来的,内心其实很不情愿。
但没想到,我对他们一家的面诊非常顺利,翠莹虽然病情严重,但我取得了她的初步信任后,她反而健谈起来,和我非常投契;以至于她爸爸马上找工作人员申请延长面诊时间,那天我们共面诊了3个小时翠莹跟我说,她从小到大经历过很多不开心的事。
比如父母经常吵架,爷爷奶奶有时也跟妈妈吵架,而妈妈有时也会忍不住向她发脾气、抱怨可妈妈情绪好的时候对她也很好,而且,妈妈是家里陪伴她最多的人了,所以她对妈妈很依赖,如果妈妈加班不能回家,她会特别孤独、伤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至于爸爸,翠莹形容他是“诈尸式教育”,平时工作很忙,经常不在家里,也不陪她,可偶尔一出现就说翠莹哪里做得不好,批评她,总拿她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还会把工作上的负性情绪带回家从翠莹的语气和表情里,我能看出她真的非常讨厌父亲。
在校园生活方面,她也说了不少遭遇,其中有一件特别重大初一时她读的是住宿学校,出现了间断性耳鸣,还反复莫名其妙地发烧,老师经常通知家长接她回家有一次她又生病回家了,却不小心把自己的日记本落在了教室讲台上,日记里记录了一些她对部分同学、老师感到不满的心里话。
第二天老师上课时发现了,也不知道是谁的,打开来就在全班人面前读了起来,大家很快就发现这是翠莹的日记本这下就跟炸开了锅似的,有几个被翠莹在日记本里吐槽的同学非常生气,找机会把日记本撕了个粉碎,还在背后说翠莹坏话,整个年级都知道了,很多人议论她。
后来,翠莹还是从隔壁班的一位朋友口中知道了这件事,非常震惊、愤怒她跟父母说有几个同学议论自己,但父母不相信,说那几个孩子品学兼优,不会议论人的父母也因为这件事找过班主任,但最后还是没有妥善解决,不了了之。
最后,翠莹完全没法在那个学校待下去了,选择了转学,又重新读了一次初一弟弟出生和中考之后,翠莹的情绪症状一次次加重,在医院就诊时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情绪失控大吼大叫时,医生、护士对她采取过保护性约束措施,“他们把我绑在床上”,这也在客观上对她造成了二次心理伤害。
对于这一点我跟她解释了,她当时情绪非常激动,也不愿意配合治疗,医生和护士为了避免她伤害自己和别人,只能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在那种情况下,这是必要的手段出院后,她的症状有所好转,但还是比较容易情绪崩溃翠莹很绝望,觉得吃药和心理治疗都没法让自己好起来。
翠莹的父母也跟我介绍了一些家庭和孩子的情况尤其是父亲,他已经意识到女儿的精神心理问题跟他的教育方式有关自从女儿患病后,妻子指出了他的一些问题,他也愿意接受和改变可是,翠莹单独跟我说,她认为爸爸只是做做样子,不是真心的反省。
翠莹愿意向我诉说过去的经历和感受,她父母对我也很认可和信任,我觉得非常欣慰在面诊的最后部分,我也向他们提供了初步分析和建议虽然3个小时的面诊不能十分详尽地了解她的成长经历,但毫无疑问,她遭受了很多叠加性心理创伤,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学校;而在家庭中,最主要是来自于父亲。
至于像过度夸奖导致的病理性正性情绪体验,至少在面诊中我没发现所以,我并不认为翠莹是真正的双相障碍在她和父母记忆中,她从没有出现过情绪高涨、内心兴奋、自高自大的典型轻躁狂/躁狂状态大夫诊断她为双相障碍,是因为把她的情绪激动、大吼大叫、砸东西看作轻躁狂/躁狂状态了。
但我们认为,翠莹这种表现其实是激越状态,是叠加性心理创伤被大量激活后的情绪爆发如果按照主流精神科诊断标准,我认为翠莹更准确的诊断是“抑郁障碍伴激越状态”,还有敏感多疑、易怒的偏执型人格改变如果从我们多学科诊疗(MDT)的角度,翠莹非常符合我们提出的病因学诊断——创伤后应激反应失调(PTSRD)。
包括她从初中就开始出现的躯体症状,发烧、视觉问题、耳鸣、头疼,去了很多科室都没有检查出器质性问题,我认为这很可能是长期处于应激、压力下导致的也就是说,很可能属于心理因素引起的功能性躯体不适后来父母对她的陪伴增加了,这些症状就减轻了,这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至于她休学、尝试复学不成功,这是典型的、严重的学习障碍翠莹是对自己有要求的孩子,渴望获得优秀成绩但自从情绪出现问题后,她的学习效率下降了,成绩自然也下降了她不断自我施压,变得更加焦虑,失眠加重,又反过来影响学习,陷入了恶性循环。
我还跟翠莹解释,她对医院里的心理治疗感到失望,这完全可以理解但我们采取的不是主流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是深入、专业、高效的临床心理干预讲得具体一些,我们不用跟她讲那么多“大道理”,而是利用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MIH)寻找并修复她的叠加性心理创伤,按照经验,她的症状很可能会大幅度缓解,甚至消失。
我们还要根据她的心理创伤事件,对父母进行深入的家庭治疗,告诉父母该如何具体地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这样她接受心理干预回家后,父母才知道如何继续帮助她康复,而不是继续对她造成叠加性心理创伤除此之外,利用专业的心理干预引导她提高逆商、进行初步的人生规划,并且消除学习障碍也很重要。
如果能实现这些干预目标,她自然就有望完全撤药并复学了对于翠莹的父母,我发现他们之间的矛盾还是比较大,我督促他们还要加强自我反省,互相指责无助于解决问题面诊之后,翠莹和父母都非常希望接受我们的临床心理干预,我们经过评估后也认为合适,决定收治翠莹。
02、很多患者都有的麻木感,背后往往有心理创伤过了几个月,翠莹跟着父母正式前来接受临床干预从他们嘴里,我得到了不少好消息比如,翠莹自从面诊后,情绪波动和过度购物的频率有所减少,面对弟弟时的情绪也好了一些。
她还恢复了一定的兴趣,有时会拼乐高,还学车,注意力有所提升,学完车就去健身,有助于负性情绪的释放而且,因为翠莹很期待接受临床心理干预后能康复,最近还跟父母讨论了以后要学什么专业,内心燃起了希望不过,翠莹每个月生理期时情绪波动还是比较大,近期有过一次大爆发,还在服用4种精神科药物。
而且父女间的亲子关系还是比较差,尤其是翠莹情绪不好的时候,总会提起父亲给她造成的心理创伤
图片来源于网络初步了解了翠莹的近况后,我进一步向她解释我们的临床心理干预技术,尤其是病理性记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和记忆再巩固的概念这些详细的讲解能帮助她更好配合治疗,也就更有可能提高疗效不过,在这个前期的心理干预中,出现了一次小风波。
翠莹的妈妈告诉我们,女儿迫切地希望能尽早接受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考虑到她的病情确实比较严重,几个月后又要复学了,所以我们适当地缩短了他们的等待时间比如,通常来说,我要先对患者进行催眠感受性测试、催眠感受性强化,评估认为患者已经做好准备后,才能在次日、或者几天后将患者转给催眠治疗师Lucy。
可对于翠莹,我们加快了速度那天我告诉她,我会先对她进行催眠感受性测试,如果发现效果不错的话,就让她休息片刻,就马上转给催眠治疗师Lucy结果翠莹的脸色一下子不好了,出现了明显的情绪波动,语气也比较冲,说对我们的信任度只有5分(满分10分),并不满地问我,“何叔叔,你到底是一个商人还是医生?”。
我当时很惊讶,仔细跟她交谈后,才发现原来她误以为休息时间也计算在心理干预时间内,以为我们是想故意拖延时间、多收她父母的钱我很认真地向她解释了真相,而且这场误会事小,但更严重的是,这说明她敏感、多疑、容易把别人的好意当坏意的偏执型人格改变非常明显。
我也告诉她,深度催眠下的心理干预要求患者有较高的信任度,不然的话,效果会不理想,那还不如终止干预翠莹非常不好意思,她也承认这确实是自己敏感多疑了,希望后续能通过深度心理干预解决这个问题她能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也给了她一个认可,希望她继续加强自我觉察。
这个心结解开后,接下来的催眠感受性测试非常顺利,翠莹的放松程度相当高,我把她转给了Lucy当天傍晚,Lucy和翠莹梳理了翠莹目前主要的症状和问题,Lucy在纸上记录了很多,主要是翠莹的多个情绪症状,比如容易激动,对自己和别人都缺乏耐心;还有她在家庭和学校里遭受过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两人顺利地建立了信任。
第二天,翠莹第一次接受Lucy实施的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经过商量后,她们决定处理的是翠莹“感到麻木”的症状翠莹说,她平时很容易陷入一种脑子空白、几乎没有情绪和感觉的麻木感我们遇到过不少患者都有出现过这种感觉,尤其是服药比较多的、接受过改良电休克治疗(MECT)的患者。
这背后有治疗副作用的因素不过,翠莹说她得病前就经常感到麻木,Lucy判断这背后很可能有创伤事件果然,在深度催眠下她找到了多个心理创伤,其中最主要、最根源的是一件是在北京奥运会那一年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盛大开幕,很多人都早早回家,与家人一起在电视机前看开幕式。
翠莹那年刚上小学,她也很希望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与父母一起看开幕式,可父母那天要加班,她只好被送到了爷爷家里翠莹坐在沙发上看着开幕式,一点都开心不起来,她打了7、8个电话给妈妈,希望她快点回家,但妈妈都说没办法,爸爸更是一点消息都没有。
翠莹心里的委屈感、孤单感越来越强烈,而且逐渐变得烦躁、痛苦,一直持续到开幕式结束,她父母都没回来开幕式结束时,她已经进入了一种脑子空白、注意力分散的麻木状态,似乎什么情绪、感觉都没有了,更加不抱有希望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从无比压抑、痛苦逐渐变得麻木,这类似于一种心理防御而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当我们焦虑、烦躁、痛苦的时候,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交感神经是兴奋的,大脑和身体处于应激状态。
但这些激素的分泌不是无穷无尽的,当到了一个高峰点后,分泌会减少,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继续释放当这个时候,我们就容易出现麻木、大脑空白、疲惫的感觉比如我们碰到一件事,特别紧急、特别让人焦头烂额,我们得调动所有的能量去思考和处理。
当这件事处理完了、或者暂时告一段落了,我们往往会觉得很累、整个人麻木了,类似于网上说的“心都累了”这其实是一种心身反应翠莹的麻木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的,后面每一年、每次遇到特别痛苦的事情时,几乎都出现过,而且越来越频繁、持续时间越来越长,症状越来越严重。
Lucy对这些创伤进行了修复,引导翠莹提高自我觉察能力,当更强烈的负性情绪出现时,要尽量恢复一定的理性,尽快抽离出来,避免陷入麻木状态第三天,翠莹告诉我,第一次接受Lucy的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她觉得做完以后心情平静了,情绪还挺好的。
而且她意识到自己从小到大都很依赖母亲,总希望母亲陪着自己,每当无法实现时就容易形成心理创伤我把自创的“ASRPAS法”(中文简称“六六大顺法”)教给她,有助于她提高自我觉察、调整情绪的能力翠莹的妈妈也想起来那段日子,女儿刚上小学的时候特别黏她,每天打很多电话催她回家,抱着话筒哭。
当时爷爷奶奶也不懂科学教育,听不得孩子哭,否则就会吓唬孩子“再哭,你妈妈就不要你了”等等,妈妈跟爷爷、奶奶关系也不好,大人之间的气氛总是紧绷着的,导致翠莹非常缺乏安全感,从小就敏感多疑翠莹的妈妈这时已经更深刻地意识到,孩子患病背后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从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形成了。
我告诉她,既然她意识到了,就更加要加强反省、改变和提升,改变家庭氛围,把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拦腰截断,母亲非常认可03、一次深度催眠后,她每到傍晚就心慌的症状消失了数天后,翠莹第2次接受催眠治疗师Lucy的心理干预,处理的问题是:
一到傍晚时,翠莹就会感到心慌、纠结,感觉压力很大,特别想发泄。
图片来源于网络在处理这个问题之前,翠莹觉得这是因为精神科药物导致她发胖,所以她很烦躁,并认为只要减肥成功,她这个症状就会减轻但Lucy根据经验,认为不完全是这个原因而且,翠莹发胖是药物副作用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导致的,如果她想瘦下来,那更加要解决这个情绪症状,在深度催眠下寻找、修复相关创伤事件。
情绪症状快速缓解后,才能更快逐步减药、撤药减肥就更容易实现了翠莹恍然大悟,觉得Lucy分析得很对进入深度催眠后,Lucy找到了她的与这个症状相关的3个创伤事件:第一个事件在翠莹大约12、13岁时,她读的是住宿初中,学校有晚自习,从宿舍通往教室的那条路又长又暗,女生们都会结伴而行。
有一天,翠莹的舍友们先洗好澡,没等她就已经到教室去了落单的翠莹想到那条阴暗的路,内心忍不住害怕,只好到对面宿舍问能不能跟她们一起走,同学们答应了翠莹跟对面宿舍的3个女孩一起出发了一路上,那3个女生互相说笑,而翠莹却融不进去,自己跟在旁边走着。
翠莹感到非常揪心与委屈,对她们既有抱怨,也有点自我否定,“大家都是同班同学,平常关系也不错,为什么她们不搭理我呢?我做错了什么吗?”Lucy将这个创伤事件进行修复后,引导翠莹意识到,当时那3位同学聊的是她们宿舍里发生的事,她不知道来龙去脉,自然难以参与,并非同学有意不搭理她。
她心里觉得平时大家关系不错,但可能在别人心里,她只是个关系一般的同班同学,她不能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与人交往而且,她本来只是想找对面宿舍的3个同学一起走过那条路,壮壮胆,这个愿望和目的已经达到了,她要学会感恩。
可她又开始希望能和她们有说有笑,还希望对方能陪自己吃东西,甚至是请她吃东西,这就过于“贪心”了第二个创伤事件是在翠莹7、8岁的时候,身边的同学放学都有父母来接,而翠莹的父母工作很忙,大部分时间是爷爷、奶奶来接她。
而且回家后,爷爷、奶奶就把她放在二楼客厅,让她一个人完成作业翠莹感到很孤独,经常会给妈妈打电话可妈妈要么不接,要么只能简单讲几句有一次,翠莹又忍不住给妈妈打电话,母亲非常生气地说了她几句,很快就挂断了翠莹好失望,想起了前几天妈妈下班回家时,情绪失控地说,“我工作这么累,回家要受你父亲的气,还要受你的气,再这样下去,我就不回家了!”
翠莹内心非常委屈、难过,一方面她心疼母亲这么辛苦、劳累,但她又没法帮母亲做些什么,十分无助;另一方面,她觉得自己只是希望母亲能够陪伴自己一小会,怎么就变成让母亲受气了呢?所以,母亲这一次把电话挂掉后,实际上把翠莹前几天的心理创伤激活了,导致翠莹出现了心慌的感觉,担心妈妈真的会不回家、不要自己了。
Lucy将这个创伤修复后,引导翠莹更深入地理解妈妈当时为何那么忙,并理解妈妈为什么有时下班后会发脾气客观来说,妈妈工作压力很大,跟爸爸的关系也不好,她其实也遭受了很多心理创伤,也有很多负性情绪第三个创伤事件。
与一场不成功的比赛面试有关,翠莹准备不足,又很紧张,最后落选了,她非常难过、生气,回家路上情绪崩溃了,还一顿吐槽,说面试官歧视自己,这种选拔方式不公平第二天,我针对翠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强化认知干预对于翠莹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弱点,我跟她深入讲了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比如人际交往的“三大法则”,以及交朋友主要看的是三观是否一致。
而且我们要不断自我提升,只有自身优秀了,才能够吸引到他人,交到更多的朋友第二个创伤暴露出她妈妈带来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在此之前,我了解到一些翠莹妈妈的成长经历,我引导翠莹要意识到,她母亲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也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比如缺乏来自翠莹外公的陪伴。
翠莹了解了母亲的经历,也更能理解母亲情绪不好时对自己说的话,心里更加释怀了第三个创伤则暴露了翠莹在遇到挫折时,抗压能力比较差,情绪容易崩溃我引导翠莹要学会综合性归因,而不是一味的内归因、自我否定,又或者一味外归因、指责别人。
对于这一点,随着深度心理干预的进行,翠莹的叠加性心理创伤得以大幅度修复后,她的内心会变得更加强大;但她自己也需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才能更好地增强逆商翠莹也高兴地说,她到傍晚时,已经没有明显的心慌、难受感觉了。
但她现在住在酒店里,环境是比较有新鲜感和舒适的,还要等到回到家里后,才能确定这种感觉是不是真的消失了不过,翠莹说她还有特别爱哭,以及学英语学不进去的问题我认为这背后肯定有相应的创伤事件,后续再进一步处理。
04、为什么遇到负性事件时,她会感觉身体不受控制?不久,因为疫情反弹,翠莹的心理干预暂停了,2个月后,翠莹再次前来继续接受心理干预见面后,翠莹和妈妈分别跟我说了这段时间的情况:首先,翠莹对之前深度心理干预的效果非常认可,而且在某些方面有明显的好转。
比如她会主动记录自己的情绪波动,也有了一定的自我觉察能力有时妈妈加班,比较晚才到家,翠莹情绪也还可以翠莹也觉得自己的情绪比起以前要稳定多了,就算有情绪波动,幅度也减轻了,注意力也好了一些翠莹还自学了一些编程课程,为以后做好知识储备。
有时她刷朋友圈,看到一些以前的同学已经考上大学了,有的还出国了,自己却还在休学但她没有太过于悲观,想着就当做是这些同学们先帮自己探探路,心里尚能够接受至于回家前处理的“心慌”症状,她说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虽然回到熟悉的环境后,还是有一点点心慌,但已经弱了很多,已经由原来的满分10分降到大约2、3分。
不过,一些“不好”的问题也仍然存在比如有些亲戚好友来家里做客时,不经意地拿翠莹与弟弟作比较,她会非常生气,还曾经用力地将弟弟推开,朝着弟弟大声嚷嚷还有,她想到9月份的复学,还是会忍不住焦虑,很担心回到学校后心理压力很大,再次情绪崩溃。
每次生理期来临之前,她比较容易哭泣,情绪容易波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翠莹还狠狠地“吐槽”了父亲一番“我觉得我爸还是真的好难相处,处理问题很幼稚,也没什么真正的改变!比如有时候我跟他意见不同,我就问他,为什么你会这样?结果他马上就怼我,你不也这样吗?”翠莹觉得爸爸对待弟弟时也这样,不愿意陪弟弟,自己整天抽烟熬夜,非常不负责任。
她内心深处很担心父亲是不会改变的,那她就会一直受到心理伤害,病就很可能好不了了我能理解翠莹的气愤和无奈,她现在的父亲和她理想中的父亲,确实还有很大的距离,也难怪她缺乏信心但我跟她讲了好几个案例,那些患者的父亲曾经也是非常大男子主义、顽固偏执、只认为自己是对的。
可随着深度心理干预不断进行,患者遭受过的、来自父亲的创伤不断被“挖掘”出来之后,这些父亲都非常震惊、后悔,内心有很多大的触动,然后作出了很大的改变甚至有一个患者的父亲,喝酒喝了十几年了,患者和母亲都不相信他会戒酒,但他真的痛下决心把酒给戒了!
所以,翠莹的心理干预其实才刚开始没多久,寻找到的心理创伤还不多,也还没有真正开始处理她和父亲的关系等到后续找到爸爸对她造成的创伤事件后,她爸爸才更有可能作出巨大的改变,帮助她加快康复就算爸爸还是改变不大,但随着翠莹的创伤不断被修复,她对于“父亲会不会改变”的焦虑和诉求会大大降低,因为她开始恢复真正的自信了。
翠莹听了之后,非常认可初步的交流后,翠莹继续接受Lucy实施的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这次处理的问题是,翠莹觉得自己在特别放松的时候,一旦遇到负性事件,就会变得特别紧张,然后进入一种“大脑被固定住了,周围的东西离自己很远,而身体不受控制”的状态。
这种状态让她心里很慌,很没有安全感,非常希望解决这个症状在深度催眠下,Lucy找到了翠莹背后对应的心理创伤事件在翠莹6、7岁的时候,有一次她感冒发烧了,躺在房间床上她很难受,而且看到眼前飘浮着2个巨大的黑色球体,从地面飘到了天花板,又不断地旋转、碰撞,翠莹感觉快要撞到她头上了,内心害怕、恐惧。
她想要喊妈妈,但她当时高烧到40度,嗓子都哑了,根本喊不出声身体又因为盖着很厚的被子,感觉被压得无法动弹,只好一个人在房间待了很长的时间直到她妈妈做好饭进来看翠莹时,翠莹眼前的2个球体才消失了Lucy将这个创伤事件修复后,引导翠莹意识到,她当时是在高烧下出现了幻觉,而她的大脑当时在焦虑、恐惧情绪的支配下,更加喊不出声、身体动不了。
第二天,我为翠莹进行了强化认知干预翠莹说这次接受深度催眠心理干预时,身体非常沉,催眠的深度也很深更令她想不到的是,以前她认为心理创伤事件都是来自外界的,但没想到自己生病也会造成心理创伤我更加深入地向翠莹介绍了心理创伤的形式,比如我们发现心理创伤的4个方面:强烈的负性情绪,扭曲的认知,创伤情景和画面,不适的躯体感受。
更重要的是,那天我对她的父亲进行了一次家庭治疗我告诉他,女儿和妻子都对他有很多不满,觉得他自大、固执,经常喜欢否定别人翠莹父亲有点难为情,但也有点不忿他说他也经常看我们公众号的文章和视频,里面有很多知识颠覆了他的认知,他已经开始有意识地自我反省了,言下之意可能是觉得妻女对他的评价不够公平。
我又告诉了他翠莹说的那件事,问他跟女儿意见不合时,女儿对他提出质问时,他是不是经常马上就来个反问句,说“你不也这样吗?”翠莹爸爸愣了一下,显然,他没想到我会问他这个问题他承认自己确实有这种说话方式,因为在工作中,他经常会用反问的方式来鞭策下属,他认为这是一种督促他们自我反省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所以有时候也会不自觉地用这种方式反问女儿,希望提醒她自我反省其实妻子跟他说过,不能把这套方法用在女儿身上,家人不是下属啊!可他一直不以为意,从没意识到这会让女儿那么反感看来,翠莹爸爸虽然有了自我反省的意识,但还不知道自己具体错在哪里、如何具体化地自我反省。
我引导翠莹爸爸要掌握“良性沟通三步曲”——共情、倾听及积极引导,还给他推荐关于父亲如何进行科学家庭教育的书籍,希望他能更加深刻地自我反省、改变及提升翠莹爸爸表示感谢,而且希望我们能赶快处理他和翠莹之前的亲子关系问题,女儿总是看他不顺眼,他也非常痛苦。
翠莹的症状复杂、严重,她的深度心理干预经过很长,预计我们要花4、5篇文章才能写完。除了上面所说的事情以外,为什么翠莹那么讨厌父亲呢?后续的案例文章里,我们继续分享。#双相障碍##精神心理##催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