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_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名词解释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5-05
会议讨论了确定战后德国的原则,以及对战后日本的处理方式等问题,并发布了《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万字长文预警】

有人问从南宋灭亡到明朝建立不到一百年,从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不过53年,从1912年清朝灭亡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不过38年可中国的人世间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代剧烈变革的过程往往残酷且毫不停留,从乱世到盛世也从来不是吃着火锅唱着歌就能实现的。
从1925年五卅运动起到2025年崛起的中国,每一年中国和世界都在发生着变化1925 年中国五卅运动:5 月 15 日,上海日商纱厂枪杀工人顾正红,引发全国性罢工、罢课、罢市这场反帝浪潮迅速席卷全国,标志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省港大罢工:紧随五卅运动,广州、香港 25 万工人罢工持续 16 个月,沉重打击英国殖民势力,推动中国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国际洛迦诺公约:10 月,英、法、德等国签订《洛迦诺公约》,调整欧洲安全秩序,暂时缓和战后矛盾,但埋下德国重新崛起的隐患苏联社会主义改造:斯大林提出 “一国建成社会主义” 理论,苏联开始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进程,为后续冷战格局奠定基础。
1926 年中国大沽口事件:3 月 12 日,日本军舰炮击国民军,引发八国联军威胁这一事件直接导致 “三・一八惨案”,段祺瑞政府枪杀示威群众,鲁迅称其为 “民国最黑暗一天”南口大战:5-8 月,国民军在南口抵抗奉直联军,虽因孤立无援撤退,但牵制北方军阀主力,为南方北伐创造战略契机。
国际英国大罢工:5 月,英国煤矿工人罢工引发全国总罢工,持续 9 天,暴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尼加拉瓜抗美斗争:美国陆战队入侵尼加拉瓜,引发长达 6 年的游击战争,拉美反美情绪高涨1927 年中国:国共合作破裂与革命转型。
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高潮,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全国范围内的白色恐怖导致大量党员和革命群众遇害,中共党员从 5.8 万锐减至 1 万余人中国共产党人危急关头决定做出抗争,正如伟人所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先后爆发,这一年的8月1号,也成了人民军队的建军纪念日
国际:苏联驱逐托洛斯基:1927 年 11 月 12 日,列昂・托洛茨基被苏联共产党开除出党,这一事件标志着斯大林在苏联党内的权力进一步巩固,也对苏联的政治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苏联的政治体制和对外政策奠定了基础。
《吉达条约》签订:1927 年 5 月 20 日,英国与伊本・沙特签订《吉达条约》,该条约承认了汉志和内志王国(沙特阿拉伯的前身)的独立,为现代沙特阿拉伯的建国奠定了基础,也对中东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德国经济危机:1927 年,德国经济形势严峻,面临着通货膨胀、失业等问题这不仅对德国国内的社会和政治稳定造成了冲击,也对欧洲的经济秩序产生了负面影响,为后来纳粹党的崛起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1928年
中国:井冈山会师:1928 年 4 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坚强的武装力量,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从此,人民军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工农红军。
皇姑屯事件与东北改旗易帜:1928 年 6 月 4 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回关外途中,在沈阳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死,这一事件引发了东北局势的动荡1928 年 12 月 29 日,背负国仇家恨的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了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标志着东北三省正式归属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中国在形式上的统一。
国际: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这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苏联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对苏联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经济繁荣背后出现了经济危机的先兆:。
20 世纪 20 年代是美国经济的繁荣时期,被称为 “柯立芝繁荣”,美国的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对外贸易等都取得了显著的增长,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隐患已经出现,如股票市场的波动、生产过剩等,这些迹象预示着世界经济危机的即将到来。
1929年:中国:古田会议召开:1929 年 12 月 28 日至 29 日,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古田召开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民族工业兴起但农村陷入危机:20 世纪 20 年代末,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纺织、面粉、火柴等逐渐兴起,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有所壮大然而,中国的农村经济却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导致农村社会动荡不安国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崩盘,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大危机这场危机持续了数年,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了应对经济危机,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苏联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德国、日本等国则走上了法西斯主义道路,对外扩张,企图转嫁国内矛盾1930年中国:中原大战爆发:
1930 年 5 月至 11 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大规模内战,双方投入兵力超过百万,史称 “中原大战”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国际: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 年,印度甘地领导了新一轮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他发起 “食盐进军”,带领民众徒步到海边自制食盐,以此抗议英国的食盐专卖法,这一运动激发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解放意识,推动了印度独立进程。
美国经济危机加深:1930 年,美国经济大萧条进一步加剧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飙升,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胡佛政府采取的自由放任政策无法有效应对危机,美国经济陷入更深的困境1931年中国:九一八事变: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借口 “中村事件”,于该夜 10:30 突袭沈阳城外交官屯南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并炮击北大营营房,反诬为中国军队所为,命关东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
东北军据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电示,对日军取 “绝对不抵抗” 政策9 月 19 日,日军侵占沈阳,同时占领长春、四平、公主岭、铁岭、抚顺、安东、凤城、本溪、辽阳、海城和营口等城镇短短 4 个多月内,128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 3.5 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 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1 月 7 日,苏区全国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历时 14 天,到会代表 600 余人,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选毛泽东为主席从此,毛主席这个称呼深深的刻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宣言:9 月 22 日,中共中央发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宣言》,发出 “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组织东北游击战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 的号召,并提出 “武装保卫苏联” 的口号。
国际:世界经济危机持续英国放弃金本位制:1931 年 9 月,英国宣布放弃金本位制,这是英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放弃金本位制使得英国货币贬值,有助于提高英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但也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成立:1931 年 4 月,西班牙爆发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新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土地改革、教育改革和政治改革等,但这些改革措施引发了保守派和教会的反对,导致政治局势不稳定,为后来的西班牙内战点燃了导火线。
1932年中国:一二八事变:1932 年 1 月 28 日晚,日本海军陆战队突袭上海闸北,第十九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率领下奋起抵抗,沪战爆发此次事变持续了一个多月,给上海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也展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精神。
伪满洲国成立:1932 年 3 月 1 日,伪东北行政委员会宣布东北地区 “独立”,并宣称将成立满洲国3 月 9 日,溥仪在长春就任伪满洲国 “执政”,郑孝胥任总理伪满洲国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建立的傀儡政权,其成立标志着日本对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
世界:德国纳粹党崛起:1932 年,德国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了大量席位,成为德国第一大党纳粹党的崛起为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罗斯福新政:1932 年,美国民主党人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
罗斯福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包括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推行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措施被称为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的复苏和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1933年中国:日军进犯与长城抗战:1 月 3 日,日军侵占山海关。
2 月 25 日,日军分三路进犯长城北部和东部地区及沿长城重要关隘3 月 4 日,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率部不战而逃,日军进占承德,热河沦陷同日,日军继续向长城各口大举进攻,中国军队奋起进行长城抗战,宋哲元第二十九军等部在喜峰口、古北口等地与日军激战,重创日军。
反 “围剿” 斗争:2 月至 3 月,红军打破国民党军第四次 “围剿”,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连成一片,红军迅速扩大到 8 万多人9 月 25 日,蒋介石调集 50 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 “围剿”。
由于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在反 “围剿” 中推行单纯防御的军事路线,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遭受重大损失世界:德国纳粹崛起:1 月 30 日,阿道夫・希特勒上台,出任德国总理,德意志第三帝国形成。
2 月 27 日,德国国会纵火案发生,希特勒借此机会指责德国共产党,压制反对党和新闻自由,巩固了自己的权力3 月 23 日,德国国会通过授权法案,让希特勒和纳粹党可以通过任何法例,而不需要议会同意7 月 14 日,德国禁止除纳粹党外的一切政党。
10 月 19 日,德国宣布退出国际联盟美国新政实施:3 月 4 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并着手推行罗斯福新政,以应对经济大萧条11 月 17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美国正式承认苏联政府1934年
中国:红军长征:1934 年 10 月,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红军从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这一事件对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有生力量,也在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德国和意大利继续扩张:德国积极重整军备,违反《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担忧意大利则在非洲扩张,1934 年 12 月,意军在瓦尔瓦尔地区向埃塞俄比亚军队发动进攻,为后来全面侵略埃塞俄比亚埋下了伏笔。
1935年中国:遵义会议召开:1935 年 1 月 15 日至 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取消了博古和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推选张闻天在中央负总责,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 “左” 倾思想的影响,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一二・九运动爆发:1935 年 12 月 9 日,北平(今北京)学生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高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等口号。
这场运动得到了全国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响应,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国际: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5 年 10 月 3 日,意大利军队入侵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民奋起抵抗,第二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持续了数年,给埃塞俄比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谴责德国重整军备:1935 年 3 月 16 日,德国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这是德国违反《凡尔赛和约》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德国开始公开重整军备。
德国的这一行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担忧和反应,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苏联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1935 年,苏联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在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为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36年中国:红军长征胜利结束:1936 年 10 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及将台堡地区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保存了有生力量,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西安事变: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 “攘外必先安内” 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 “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
12 月 25 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等六项主张,为 “西安事变” 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西安事变” 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国际: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形成:1936 年 10 月,德国和意大利签订了《德意议定书》,形成了柏林 - 罗马轴心11 月,德国和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也于 1937 年加入该协定,标志着德意日法西斯轴心的形成。
这三个国家结成了政治、军事同盟,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西班牙内战爆发:1936 年 7 月,西班牙内战爆发,法西斯势力和反法西斯势力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场内战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许多国家的志愿者纷纷前往西班牙,支持反法西斯力量。
电视机的发明:1936 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播出世界上第一个电视节目,标志着电视机的发明和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电视机的发明对人们的生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7年中国:七七事变爆发:1937 年 7 月 7 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1937 年 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淞沪会战爆发:1937 年 8 月 13 日,日军制造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
这场战役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进行了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 “三个月灭亡中国” 的狂妄企图
平型关大捷:1937 年 9 月 25 日,八路军 115 师在山西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歼敌 1000 余人,取得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军队首场胜利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 “不可战胜” 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人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南京大屠杀: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军攻占南京后进行疯狂屠杀、抢掠、强奸、破坏,30 万以上军民惨遭杀害,南京城 1/3 被毁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人类历史上的黑暗一页,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
国际:西班牙内战继续1938年中国:徐州会战:1938 年 1 月至 5 月,中国军队在徐州地区与日军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其中,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取得了重大胜利,歼灭日军一万余人,打破了日军 “不可战胜” 的神话,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
武汉会战:1938 年 6 月至 10 月,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与日军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会战,中国军队在武汉保卫战中进行了顽强抵抗,毙伤日军近 4 万人,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迟滞了日军的进攻速度,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展:1938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如晋察冀边区、晋冀豫边区、山东根据地等这些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撑。
《新华日报》在汉口正式出版:1938 年 1 月 11 日,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汉口正式出版,潘梓年任社长《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一份大型日报,它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报道了抗日战场的消息和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对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际:慕尼黑协定的签订:1938 年 9 月,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四国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该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是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它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 年 3 月,德国军队开进奥地利,吞并了奥地利德国的这一行动违反了《凡尔赛和约》和《圣日耳曼和约》的规定,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西班牙内战的结束1939年中国: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 年 9 月至 10 月,日军集中兵力进攻长沙,中国军队在薛岳等将领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等战术,给予日军沉重打击,日军被迫退回原阵地,中国军队取得了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汪精卫叛国投敌:1939 年 1 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叛国投敌12 月,汪精卫与日本签订《日华新关系调整要纲》,公开走上卖国求荣之路,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傀儡国际:德国入侵波兰: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采用闪电战战术迅速突破波兰防线。
波兰军队虽进行抵抗,但因装备和训练不足,难以抵挡德军进攻这一事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正式爆发苏联入侵波兰:1939 年 9 月 17 日,德军占领了波兰首都华沙,波兰政府被迫流亡;同一天,苏联军队从东部入侵波兰。
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苏联和德国瓜分了波兰门罕战役:1939 年 5 月至 9 月,日苏之间在中蒙边境的诺门罕地区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战役日军试图试探苏联的实力并扩张领土,但遭到苏联红军的沉重打击。
此役让日本认识到苏联的军事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对外战略,使其暂时放弃了北进苏联的计划美国修改中立法案:1939 年 11 月,美国国会通过修正的中立法,废除武器禁运的条款,允许交战国在美国购买军火,但实行 “现购自运” 原则。
这一法案的通过,使美国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介入欧洲战争1940年中国:百团大战:1940 年 8 月 20 日至翌年 1 月下旬,八路军总部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对日军的进攻,先后有 105 个团约 20 余万人参加,史称 “百团大战”。
到 1940 年 12 月初,敌后军民共作战 1824 次,毙伤日、伪军 2.5 万余人,俘日军 281 人、伪军 1.8 万余人,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 “囚笼政策”,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枣宜会战:1940 年 5 月 1 日,日军进攻枣阳,枣宜会战开始。
在此次会战中,中国军队英勇抵抗,第 33 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6 月 12 日,日军攻陷宜昌城,至 24 日枣宜会战结束国际:德国进攻西欧:1940 年,希特勒违反《凡尔赛和约》,实施 “闪电战” 计划,向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进攻。
德军迅速推进,将 30多万英法联军包围在敦刻尔克地区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 年 5 月 26 日至 6 月 4 日,英法盟军在英国空军的掩护下,从法国敦刻尔克市港口成功撤退了 33.8 万多人,这一行动为盟军保存了有生力量,为日后的反攻奠定了基础。
法国投降:1940 年 6 月,德军占领巴黎,法国政府被迫投降,成立了以贝当为首的维希傀儡政府1941年中国:皖南事变:1941 年 1 月 4 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 9000 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开始北移。
1 月 6 日,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军 8 万余人的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除 2000 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遇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 年 12 月 24 日至 1942 年 1 月 15 日,中国军队在长沙地区与日军进行了第三次会战薛岳指挥中国军队采取 “天炉战法”,依托有利地形,逐次抵抗,消耗日军,然后转入反攻,取得了重大胜利,共毙伤日军 5 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国际:苏德战争爆发: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集结了 190 个师、550 万人、4900 架飞机、3700 辆坦克、47000 门大炮,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爆发。
战争初期,德军进展迅速,占领了大片苏联领土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对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击沉、击伤美国舰艇 40 余艘,炸毁飞机 200 多架,美军伤亡惨重。
次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大西洋宪章:1941 年 8 月 14 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美国军舰上举行会议,签署了《大西洋宪章》。
联合国成立准备: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的行动,建立一个战后国际组织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各国开始着手筹备相关事宜“联合国” 这一名称由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逐渐被各国接受和使用1942年中国:整风运动开始。
:1942 年 2 月,毛泽东先后作《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讲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党范围的整风运动开始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1942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继续深入开展大生产运动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实行屯垦,成为大生产运动的模范。
国际:中途岛海战:1942 年 6 月 4 日至 7 日,美国海军在中途岛海域成功击退日本海军的进攻,取得中途岛海战的胜利这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此后日军逐渐丧失战略主动权,转为战略防御阿拉曼战役:1942 年 10 月 23 日至 11 月 3 日,在埃及阿拉曼地区,英军与德意联军展开激战。
英军在蒙哥马利将军的指挥下,经过艰苦战斗,成功击退德意联军,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局势,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 年 7 月 17 日至 1943 年 2 月 2 日,德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苏联红军进行了顽强的保卫战。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军自 1941 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联合国家宣言》签署:1942 年 1 月 1 日,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1943年中国:鄂西会战与常德会战:日军继续在华中地区向西进攻,在鄂西会战中,中国军队最终成功击退日军常德会战守军74军57师八千余人几乎全部牺牲,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随后,中国军队发起反攻,收复常德等地,取得常德会战的胜利,展示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精神。
根据地开展减租减息运动:1943 年,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继续深入开展减租减息运动,通过减轻农民所受的地租和高利贷剥削,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抗日积极性,进一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根据地政权国际:
库尔斯克会战:1943 年 7 月至 8 月,德军与苏军在库尔斯克地区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坦克大会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一次会战,德军共投入兵力90万,苏军共投入兵力130万,最终以苏军胜利告终意大利投降
:1943 年 7 月,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法西斯政权面临严重危机7 月 25 日,意大利国王埃曼努尔三世下令逮捕墨索里尼,成立了以巴多格里奥为首的新政府9 月 3 日,意大利政府签署停战协定,向盟军投降。
德黑兰会议:1943 年 11 月 28 日至 12 月 1 日,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太平洋战场反攻:1943 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逐渐掌握主动,开始实施 “越岛作战” 战略,绕过日军防守坚固的岛屿,直接攻击其防御薄弱的岛屿,逐步向日本本土推进。
1944年中国:豫湘桂战役:1944 年,日军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发动了豫湘桂战役这是日军在溃败前夕一次回光返照式的挣扎敌后战场局部反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在 1944 年发起了局部反攻。
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主动出击,对日军占据的据点和交通线发动攻击,收复了大片失地,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国际:诺曼底登陆:1944 年 6 月 6 日,美英等盟军在法国诺曼底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登陆作战,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登陆行动。
苏军反攻与东欧解放:1944 年,苏联红军在东线发动了大规模的反攻苏军相继发动了十次斯大林突击,解放了苏联境内的被占领土,并进入东欧国家,帮助这些国家摆脱了纳粹德国的统治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先后退出轴心国阵营,并对德宣战。
莱特湾海战:1944 年 10 月,美日海军在菲律宾莱特湾附近海域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海战,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海战美军在海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海军的实力,使日本海军丧失了远洋作战能力,为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进一步推进创造了条件。
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1944 年 7 月,44 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年中国: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1945 年 8 月 9 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随后,朱德发布七道全面反攻命令,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形式发布《终战诏书》,日本无条件投降。
9 月 2 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侵华日军 128 万人向中国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庆谈判:1945 年 8 月 28 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代表进行和平谈判,10 月 10 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双十协定)。
国际:雅尔塔会议召开:1945 年 2 月 4 日至 11 日,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举行会议。
联合国成立:1945 年 4 月 25 日至 6 月 26 日,包括中共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制宪会议,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德国投降:1945 年 5 月 8 日,纳粹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的战事结束波茨坦会议召开:1945 年 7 月 17 日至 8 月 2 日,美、英、苏三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后期为艾德礼)、斯大林在德国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会议。
会议讨论了确定战后德国的原则,以及对战后日本的处理方式等问题,并发布了《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广岛、长崎原子弹事件:1945 年 8 月 6 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造成约 7 万人左右的死亡,约 8 万人受伤,广岛损毁约 70000 栋建筑8 月 9 日,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另一颗原子弹。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使用核武器,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破坏,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