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情感_关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4-22
【小编说】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国家语委精心制作了“中华经典资源库”,选取百篇文质兼美的中华经典诗文,邀请当代名家以诵读、书写、讲解的方式,发掘经典的时代意义。从今天起,“微言教育”开设“中华经典资源库”栏目,为大家一一展示诗
【小编说】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部、国家语委精心制作了“中华经典资源库”,选取百篇文质兼美的中华经典诗文,邀请当代名家以诵读、书写、讲解的方式,发掘经典的时代意义从今天起,“微言教育”开设“中华经典资源库”栏目,为大家一一展示诗文经典!。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作为《诗经》中的经典名篇,《关雎》叙述了什么样的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它还有哪些意蕴之美?今天,我们一探究竟《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关雎》讲解《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集子,内容分风、雅、颂,创作时代从西周早期到春秋中期以前这部诗集对于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首先,它是一部诗歌集中国人喜欢诗歌,也能创作诗歌,就从《诗经》开始而作为一部文化典籍,《诗经》又是五经之一通过各个时代人对它的阐释,然后发掘它深层的文化含义,构建了中国的经学史,也可以说是中国的思想史那么,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首诗叫《关雎》,它见于国风部分。
风一共有15部分,俗称是15国风,其中有一部分叫周南,《诗经》就是周南里的第一首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内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头四句“关关”,什么意思?“关关”,就是形容雎鸠叫的声音,关关然。
这种鸟是水鸟而很多水鸟,或者说在北方大部分水鸟,是候鸟,它是按时令来的,而且是成双成对的所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代表着什么,代表着一种节令的到来而在古代汉语里有一种习惯,说黄河就叫“河”,那么这首诗是不是就指的黄河?我看倒未必那么坐实。
像北方的一些河流,可能都会称为“河”“洲”就是水中的沙洲,是高出来的小土堆,亦叫小岛水流中心出现水流的小高地也就是说,这个诗完整的解释就是:关关叫的鸟儿,出现在河中的沙洲上下两句说的是什么呢?下两句说的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窈窕”,古代有各种解释,跟我们今天的苗条很像,但是我们今天的苗条是形容身材的,这个窈窕可能还暗示着这个女子的气质好、精神修养好,反正就是好女子——外表长的好、气质也好总之,这是一个形容美好的词——女子美好。
那么,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的关系前两句是环境吗?我们今天描写起来,淑女跟君子他们两个成好配偶的时候,好像就在河边,在有沙洲有鸟的地方吗?不是实际上这就涉及到《诗经》的一种艺术手法——比兴。
什么叫比兴呢?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是一种自由联想,这个诗前两句实际上不是在写这个具体环境,而是在说时令所以这句诗完整的理解就是:当河洲上出现了关关叫的候鸟雎鸠的时候,暗含着该是男女结合的时令了。
这是暗含着一条法则似的东西这是头一段这头一段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现在流行的一种看法,说这首诗是爱情诗看到有些注本上说在河边有一个女子在采集野菜,一个男子偷偷爱上了她这是五四以来比较流行的鲁迅先生过去翻译成漂亮的小姐啊,是少爷的好一对,这是他调侃,但是他翻译的的确并不错。
我们说写爱情诗没有这么说的:漂亮的好小姐啊,是少爷的一对少爷啊,你注意我吧如果加后一句,这拐弯抹角算是一句话,如果不加,就前面那个,那不叫爱情诗的口吻接着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这里面又出现了另外一种名物,就是荇菜,我们知道,现代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有一句“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这种青荇过去在北方的河流里常见“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寤寐求之”就是白天黑夜,醒了睡了都想这个我们说过去,爱情诗的代表就是这些句子,寤寐求之,还有下面的辗转反侧——翻过来调过去在床上烙饼这不是爱情是什么?当然,这是爱情。
不过,与其说它是爱情,不如说是好夫妻难得古代解释便说,是一个君子翻来覆去想如何得到一个贤惠的好女子再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思这个词,按照有些解释,思是个语词,相当于《离骚》里那个兮,服才是放在心上——想。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悠哉悠哉”可以有两种解释,一个是夜长——辗转反侧,失眠了,也可以解释成思绪长,这个是诗的语言而辗转反侧,是一个连绵词,双声且叠韵,音乐性强有的时候古人为了使这个句子、语言富有音乐性,经常用一些连绵词来突出效果,而且用双声叠韵的。
这个词妙就妙在既双声又叠韵,中间只差了一个介音辗转反侧中的反侧就是反过来又反过去“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友之”,实际的理解,就是在婚姻场合或日常生活中弹琴弹瑟琴瑟,在中国是一个古老的乐器,考古文物中即有发现。
而《诗经》之所以是一部文化的经典,就在于我们很多语言都是从它这儿延伸出来的比如琴瑟这一词,我们形容夫妻关系好,叫“琴瑟和谐”别人结婚,你出份子之外,若还想雅一点,给他写一张纸,上面写一个大字,写什么呢?百年和好,花好月圆,可以。
你写“琴瑟和谐”,这就略微雅一点接着是“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芼之”实际上也是择取的意思,采摘的时候挑好的“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注意这个“乐(lè)”字,按照这种读音它不押韵,所以有一种古读法,一种延续性的老派读法,是钟鼓乐(yào)之。
论语中有言:“仁者乐(yào)水,智者乐(yào)山”从中,实际上这就涉及到一个我们读的时候,从古读还是从今读的分歧我们不如便从现代汉语读如果你要是非要强调这个韵,则也可以读成乐(yào)之,有些老先生甚至有读成乐(lào)之的。
这些是不同说法,我们知道就可以了另外,像过去怀疑这首诗,说这首诗应该是春秋时期,为什么呢?说西周时期没有钟错了八十年代在江西新干县大洋洲发现商代遗址的时候有大铙,很像钟钟是上面一个钮,铙则翻过来拿(呈倒梯形),这实际上已经是钟的雏形。
大铙造的很大而到周代早期,张家坡出土文物里面,就发现了三件套的编钟总而言之,钟它的出现不会晚于西周鼓就更早且不管文献里造鼓的时间,而已考古发现为例,如龙山文化,还有龙山文化后期,都有鼓这个鼓有的是土的,即用土烧制的,约有一人来高,这个是用手敲的。
还有一种鼓是把一个木头中间掏空,外边蒙鳄鱼皮,何以我们知道是鳄鱼皮呢,是因为鼓腔子里面有残存的鳄鱼骨头,这种鼓则被称为头鼓此外,钟和鼓在古代作为神圣的法器,沟通天地、侍奉鬼神,所以在这个作品既出现了钟鼓,一,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典礼隆重的场合,二,能用钟鼓来伴奏演唱,诗里面出现了这种作品,这不是一般的人家。
还有一点则由此可证它不是爱情诗爱情诗弹琴瑟或可,如现在年轻人拿着个吉他到女生宿舍下面去弹,弹“我心中不能没有你”之类的若说把学校乐队组织起来,弄钟弄鼓——大家不妨到武汉博物馆看看那个大钟,我们过去书本上没有看到这个东西,但是真正看到还是很受震撼——好大,你怎么抬着去跟女孩子拍拖?这个事儿不大可能。
所以我们认为,从人称形式和它出现的器物看,它都不是爱情诗那这首诗主题是什么,是恩情诗恩情是不是爱情?是,但是它是限定在一个伦理范畴中实际上这首诗是歌颂男女结合的两口子他们之间要恩情深重再说得具体点,从典礼这个层面上讲,这首诗实际上写婚姻六礼中亲迎的时候。
中国婚礼有六礼从问名——你们家孩子多大了,接着开始送礼品,然后商定日子——请期等等,一直到亲迎它是最高潮的时候演奏的一首典礼的乐歌,用来祝愿新人们夫妻恩深说是爱情,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歌唱他们的爱情,限定了两口子、限定在伦理范围的爱情,我们最好就称之为恩情。
这是恩情伦理上的然而《礼记》里面却讲,婚姻不奏乐,婚姻之家不举乐但是由于《诗经》本身作为一个经典文献,它的年代早另外周南,是周家的直属地,即离京都不远的地方叫周南,相对靠西从地域上说,陕西、河南的一带的风俗可能跟儒家产生的山东一带的风俗不同。
而从时间上,这个作品很有可能是西周中后期左右的作品从西周中后期到春秋战国,儒家文献写定,其间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地域上差一千里,时间上差几百年,那么我想问你:是信诗本身,还是信后来的儒家说法?还有如“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百两欲之,百两压之,百两送之”,这不是说婚姻又是唱什么再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如果不是解释为结婚的唱歌,又能解释为什么所以,我还是宁愿信经,而不相信后边这个说法,那个说法可能别有所指。
所以这个作品,说来说去,它的主题是什么,我到这儿很有些想法,欲跟大家纠正一下,不要见了诗中出现男女就以为是爱情诗,爱情是有爱情诗的写法的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这首诗,属于西周,或者说是周代的作品我们知道周代是一个礼乐文明创造的时代。
他们创作了一首歌唱婚姻的诗、一首祝愿婚姻家庭和谐的诗当然,这是我们调整题材,如果你把它当成爱情诗就不能这么讲了而当我们把它看成一个典礼的、一个祝愿夫妻和谐的诗,那么它背后的含义是什么呢?是好家庭社会非常重视好家庭的缔造。
好家庭的维系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讲,其一,从现实方面讲,西周社会,是姬姓人群领导了最多二十万军左右,打下的一个天下广大的周边地区净是异姓异族我们看到,周人走的是融合之路,怎么融合呢?那个时代大家都相信亲戚关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既然要建亲戚关系,两个男人没法建,一男一女可以建周人就开始用通婚的方式跟东方新的——他们的所到地的那些上层结合,缔造婚姻,搭建亲家所以缔造婚姻要敲锣打鼓这不是一个小门小户的婚姻,这是贵族之家,要有隆重的礼节庆祝婚姻的缔造,把婚姻变得神圣。
其二,也可能是因为这种社会现实——几百年周家封建的这种社会现实,造就了中国人另外一种观念,就是我们对人类社会逻辑开端的思考,我们中国人认为有阴阳结合才产生万物,有男女才有家庭,有家庭才有父子,有父子才有兄弟,有兄弟才有君臣,逐渐人伦出现了,而这些都是从家庭开始。
《论语》里面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句话字面翻译之外,实际上就在谈论讲孝悌之道的好家庭,造就不犯上作乱的好社会成员。
故而老话说,求忠臣要到孝子中去找倘这里的中国逻辑反过来说《诗经》中国风第一篇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跟中国文化的开端,跟我们理解的生活从哪儿开始,人伦从哪儿开始有密切关系你一旦调整好焦距看这个作品,就能看到很多深层的东西,这也就是《诗经》为何成为我们民族的经典。
如果它就是一些肤浅小作家写的小男小女那种喜爱,未必上升到经典,未必保存下来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中国诗歌的看家本事在这个诗篇里已经开始有了一种胎动这是在艺术上很重要的地方另外,这背后实际上是一个贵族之家结婚,敲钟打鼓的场景。
而正如孔子所说的,女子从娘家来了以后,上边要侍奉祖宗,中间要协调好家庭,下边要传宗接代其中还有一个任务是采菜采集野菜干什么?祭祖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礼书》就谈到这个问题,说采集这么多野菜不是为了吃,是为了备万物。
作为贵族家的女子,不仅要打理家庭、祭祖,采集这些必要的水菜也是要亲自去操作人和大自然是那么亲近,再富贵的身份也要亲自去劳作,所以他们对自然很熟悉这就是中华文明创业时期的那批人,不论他们贵贱高低,但是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我们这个民族所特有的某种气质,就是好劳作、勤劳,这是其他作品没有的一种纯朴。
诗中的这个味道让我们感觉到亲切,体会到一种健康的生活总而言之,翻开诗经,这头一首就是关于一个婚姻题材的歌曲,歌唱和谐——夫妻要和谐,要像琴瑟、像钟鼓而这种家庭的和谐,即意味着女子在家庭中,上边从祖宗传宗接代,旁边要侍奉好各种社会关系。
而家庭和谐又意味着社会和谐此诗的精神,深层的东西,或许便在此而这种东西直至我们今天也未过时当然,这些内涵,是需要我们仔细体会,结合时代背景去了解的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