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诗的情感有哪些_怀古诗的情感有哪些特点
信息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25-05-05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导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导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通常会和咏史诗结合在一上进心,并”咏史怀古诗“。
怀古诗常见主题: 1、悲叹怀才不遇如《赤壁》”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取得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 2、抒发昔盛今衰愤慨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表现了诗人对盛衰兴败的深沉感慨。
3、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如《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现了统治者的腐败 4、同情下层人民如《潼关怀古》中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怀古诗中的典型意象: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
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乌衣巷:《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凭吊昔日东晋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附:《一剪梅.舟过吴江》赏析一剪梅.舟过吴江蒋 捷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乘船漂泊在途中倦懒思归之心情。
起笔点题,指出时序,点出”春愁“的主旨”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 随之以白描手法描绘了”舟过吴江“的情景:”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这”江“即吴江。
一个”摇“字,颇具动态感,带出了乘舟的主人公的动荡漂泊之感”招“,意为招徕顾客,透露了他的视线为酒楼所吸引并希望借酒浇愁的心理这里他的船已经驶过了秋娘渡和泰娘桥,以突出一个”过“字”秋娘“”泰娘“是唐代著名歌女,作者用之,心绪中难免有一种思归和团聚的急切之情。
漂泊思归,偏逢上连阴天气作者用”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又“字含义深刻,表明他对风雨阴归的恼意这里用当地的特色景点和凄清、伤悲气氛对愁绪进行了渲染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首句点出”归家“的情思,”何日“道出漂泊的厌倦和归家的迫切。
想象归家后的温暖生活,思归的心情更加急切”何日归家“四家,一直管着后面的三件事:洗客袍、调笙和烧香”客袍“,旅途穿的衣服调笙,调弄有银字的笙;烧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这里是白描,词人想象归家之后的情景:结束旅途的劳顿,换去客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娇妻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白描是为了渲染归情,用美好和谐的家庭生活来突出思归的心绪作者词中极想归家之后佳人陪伴之乐,思归之情段段如此”银字“和”心字“给他所向往的家庭生活增添了美好、和谐的意味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显示出时光的奔驰,也是渲染。
蒋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春愁是剪不断、理还乱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化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 译文:船上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
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萧萧“,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开的盘香?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